宏观经济学讲义七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5396888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讲义七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宏观经济学讲义七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宏观经济学讲义七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10,章 货币需求和货币政策,货币,货币存量的构成,货币的职能,货币需求理论,经验证据,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乘数,控制货币的工具,控制货币存量与控制利率,货币、信用和利率,1,货币存量的构成,货币是支付手段或者交换媒介,在美国有四种主要的货币总量,M,1,直接立即并且无限制进行支付的要求权,流动性强,现金和活期存款,最重要的货币存量,M,2,在,M,1,的基础上包括非直接流动的要求权,个人持有,M,3,在,M,2,基础上更广泛的流动要求权,企业或者富有个人的,L,非常接近货币的流动性资产,2,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替代了物物交换,价值贮藏,资产能长久保持其价值,核算单位,报价和簿记的单位,延期交付的标准,3,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是对实际余额的需求,人们持有货币是需要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在所有实际变量保持不变时,如果价格水平变化,不改变个人包括实际货币需求在内的实际行为,则不受货币幻觉的影响,根据持有货币所得的收益与付出的利息成本之间取舍来建立,交易需求,日常支付引起,产生原因是收付之间缺乏同步性,4,货币需求理论,预防性动机,无法预见的意外事故所导致的,收入和支出不确定性越大,货币需求越大,金融体系的技术和结构是预防性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涉及了,M,2,投机性需求,货币的贮藏价值职能,货币在个人投资组合中的作用,货币是安全资产,名义值确定,货币的需求取决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及其获得收益的风险程度,涉及了,M,2,和,M,3,5,经验证据,验证,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滞后,货币需求的调整是滞后于收入和利率变动的,原因,调整需要成本和代价,货币持有者预期调整慢,对,M,1,的经验结论,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变动,货币需求随实际收入水平增加而增加,货币需求对利率和收入的短期反应比长期反应小得多,货币需求是对实际余额的需求,对,M,2,的验证,6,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每年内货币存量在融通该年收入流量时被换手的次数,名义,GDP,与名义货币存量的比率,货币数量论,MV=PY,假设条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流通速度不变,价格与货币存量呈现按比例变化,通货膨胀理论,7,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提供政府资金、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执行货币政策、监督和管理全国金融市场活动,8,货币政策,存款创造,法定准备率,货币创造乘数,影响因素,超额准备金比率,现金,存款比率,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或基础货币,9,货币政策及其工具,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控制货币的工具,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一般针对在准备金不足时产生的借款,贴现率提高,借款困难,货币供给下降,不经常使用,紧急求援,补充手段,适应性手段,10,货币政策及其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最重要、最常见的手段。,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购买债券,一是向个人或公司购买,引起商业银行存款上升,二是直接从各银行购买,引起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上升,都会引起货币供给上升,央行买卖外汇也可以改变基础货币,优点:灵活,及时,易于纠正,可准确预测对货币供给的影响,11,货币政策及其工具,变动法定准备率,降低法定准备率,货币创造乘数提高,货币供给上升,最简单手段,一般不使用,需要时间起作用,作用剧烈,为联邦赤字融资,道义劝告,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12,货币政策及其工具,货币政策作用的其他途径,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影响资产组合,影响股票,按照托宾的,q,理论,影响投资,货币幻觉,银行贷款利率随着货币政策调整,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从而影响总需求,可利用的信用规模,13,货币政策目标,央行难以同时确定货币存量和利率,盯住利率的政策失去了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利率目标容易实现,产出偏离均衡的原因,IS,曲线变动,可以选择货币目标,LM,的货币需求变动,选择固定利率,信用目标,央行如何确定政策,必须考虑,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的关键区别,如何调整中间目标,缺乏理解制定目标的必要性,目标确定,以基础货币为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名义,GDP,目标,14,第,11,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流动性陷阱,古典情况,财政政策,挤出效应,产出构成与政策配合,实践,15,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货币存量,扩张货币政策引起,LM,曲线右移,(M/P)/k,利率下降,收入上升,LM,越陡峭,,k,越大,,h,越小,收入变化越大,货币乘数越大,货币存量增加首先引起利率变化,再引起总需求变化,传递机制,实际余额变化,资产组合调整,利率变化,利率通过投资影响总需求,16,货币政策(续),流动性陷阱,在既定的利率情况下,不管货币供给量有多少,公众就持有多少,LM,水平,货币政策无力影响利率,银行不愿贷款给企业,传递机制停止发挥作用,货币政策不影响收入,古典情况,LM,垂直,货币数量论,MV=PY,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产生最大效应,17,财政政策,政府支出的增加,IS,曲线右移,G,G,收入上升,利率上升,政府支出增加导致收入上升,收入上升导致货币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导致投资下降,总需求下降,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涨,从而减少私人支出,特别是投资支出的现象,影响因素,乘数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18,挤出效应,流动性陷阱,政府支出的增加对均衡收入产生充分的乘数效应,利率不变,没有挤出效应,古典情况,政府支出的增加只提高利率,不影响收入,完全挤出效应,挤出的重要性,短期价格不变和长期价格变动情况下的挤出效应,在拥有未利用资源的经济中,没有完全的挤出效应,货币适应:预算赤字货币化,19,产出构成和政策配合,稳定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通过刺激总需求中对利息敏感的组成部分(投资)而发挥作用,财政政策,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总需求,影响产出。但是产出的构成取决于特定政策,利率上升降低投资,投资补贴,投资补贴或投资税减免增加自主性投资,通过乘数提高产出,由于利率上升,减少引致性投资,政策配合,实践中的政策配合,20,政策,对于稳定政策的潜在需要起因于经济扰动,扰动是永久的,或至少持续一段时间,还是瞬间的和短暂的,如果扰动是暂时的,没有长久效应,而且政策运作存在时滞,那么最好的政策是什么都不做,政策效应的时滞,内部时滞(离散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货币政策时滞短,财政政策时滞长,自动稳定器的时滞为,0,外部时滞(散布时滞),货币政策时滞长,财政政策时滞短,21,预期与反应,政策影响的不确定性,不知道经济真实模型,不知道厂商和消费者的预期,反应不确定性,政策威信的变化,政策可信性的代价可能是昂贵的,不确定性与经济政策,正确的经济模型存在相当大的分歧,特定模型中存在参数和乘数值的不确定性,乘数的不确定性,政策组合,动态政策,渐进主义政策,激进政策,经济变量,22,积极的政策,面临重大经济冲击,主张积极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单一规则,弗里德曼等认为主动的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无效,货币政策应该限制在以一个固定比率增长的货币供给,微调,政策变量对经济中的小扰动做出反应时的连续调整,由于长时间的内部时滞,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微调实际不可能,货币政策的微调可能,反对,政策制定者不一定对小扰动只作小调整,23,规则和相机抉择,规则,准确描述了未来所有情况下,其政策变量是如何决定的,是否允许相机决定不同时间里的政策变量值,货币政策,固定不变的增长率规则,失业变动引起的固定货币供给增长率,争论,积极的政策是否合乎人意,改变规则的权力,政策制定者是否应该预先宣布在可预见到的将来所遵循的政策,实际运用,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目标,24,动态不一致和规则与相机抉择,动态不一致,相机抉择的政策制定者的短期行为与经济长期利益不一致,分担了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反感,公布的计划与执行之间出现分离,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短期替代关系,但长期没有,避免动态不一致,政策制定者了解信誉的价值,政策制定者反通货膨胀,奖励低通胀,采取低通胀规则,中央银行的独立性,25,第,12,章 重大事件,大萧条,现象,股市崩溃,投资暴跌,货币存量下降,平衡预算,以邻为壑,制度变化,凯恩斯革命,有效需求不足,私人经济具有内在不稳定性,积极运用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LM,平缓,,IS,陡峭,货币主义的解释,错误使用货币政策,货币和通货膨胀,长期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趋势一致,有时滞,其他因素,26,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000%,以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货币供给的大量增长,巨额预算赤字,双向互动关系,制止恶性通货膨胀,改革财政预算程序,发行新货币,盯住汇率制,税制改革,可信性,理性预期,牺牲率,27,赤字和通货膨胀税,政府的预算约束,发行债券,“印制钞票”,货币化赤字,阻止利率上升和挤出效应,助长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税,赤字融资,铸币税,政府以通货膨胀税为自己融资,通货膨胀税收入,预算赤字,社会保障,现收现付制度,现在变得脆弱,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