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第八章+群体心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5116375 上传时间:2024-10-07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第八章+群体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第八章+群体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第八章+群体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八章 群体心理,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第二节 几种群体现象,第三节 集群行为,第四节 民族心理研究,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一、,社会群体及群体特征,他们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使有效的相互作用在持续性、广泛性和融洽性上达到密切的程度,并自发形成一个内部准则,指导价值的实现。,群体具有以下特征:,(,1,)群体首先必须是一群人,家庭、小组、公司、国家、民族都可以是一个群体。(,2,)群体存在着一个结构,比如角色分工。(,3,)有一定的目标。(,4,)群体成员要明确意识到自己是属于某个群体的,以及群体的界限。(,5,)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二、群体心理效应,典型的群体心理,表现在参加群体的成员的,“,我们,”,的情感上,也就是用,“,我们,”,的共同心理构成区别于其他群体的心理构成。,群体心理虽然是由每个成员的心理构成的,但不等同于个人心理,不是个人心理特征的简单相加,而是每个成员个人心理特征的综合和概括,是成员间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群体心理对个体的作用:,1,、群体归属感,这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个体以这个群体为出发点进行自己的活动、认知和评价,自觉地维护群体的利益,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2,、群体认同感,群体认同感,即群体中的成员在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3,、群体的促进和干扰作用,三、群体分类,1,、统计群体与实际群体,这是根据群体是否真实存在而划分的。所谓统计群体,是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把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在想象中组织起来,成为群体。,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这是根据群体的构成原则和方式划分的。,3,、大群体和小群体,这是根据群体规模划分的。,所谓大群体,是指人数众多、成员间只是以间接方式联系在一起,没有直接的社会交往和互动的群体。所谓小群体,是指人数较少、成员间有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和互动的群体。,四、群体内聚力,(一)群体内聚力的含义,群体凝聚力是指多数群体成员凝聚为一体,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动的心理结合力。,群体凝聚力既指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程度,又包括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二)群体凝聚力的规定要素及条件,群体凝聚力是由群体特性和成员特性规定的。,群体凝聚力的条件要素主要是由群体及其成员两个方面构成的。,从群体方面看,主要给其成员提供需要满足和分配公平,以及良好的气氛、群体的知名度等条件。从成员看,成员的价值观是在个人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三)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群体凝聚力越高,其成员就越遵循群体的规范和目标。群体规范是决定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四)群体凝聚力的测定,群体凝聚力,=,成员之间相互选择的数目,/,群体中可能相互选择的总数目,第二节 几种群体现象,一、社会促进,1,、奥尔波特的研究,社会促进的生理机制是,别人的工作表现和动作可以转换为自己的外界刺激,从而引起自己同样的或相似的心理反应和动作表现。,2,、查荣克的研究,有他人在场是产生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个体从事活动的性质。,二、从众,1,、从众现象,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从而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倾向,这就是从众现象,或称为从众行为。,个人在团体中如按照社会规范行事,行为表现符合众所认可的标准,即称为从众。,2,、谢利夫的实验研究,小群体成员倾向于通过确定对现实的共同观点来减少情境的模糊性。,3,、阿什的实验研究,4,、,实验研究的意义,三、服从,1,、,F.,阿尔波特的现场研究,人们一般是按照规范和惯例行事的。,2,、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3,、对实验的分析评价,人们不会无条件地服从权威的一切命令。在涉及政治、道德等问题的时候,是否服从权威,绝不单纯地取决于服从心理,而是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第三节 集群行为,一、,集群行为,集群行为,是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狂热行为。,集群行为不同于群众运动和群众活动,具有几个特征:,自发性、狂热、非常规、短暂,二、集群行为的过程,1,、,高度的刺激和暗示,2,、,情绪感染,3,、,情绪激发,没有情绪感染,就不能使人群的情绪激动;没有模仿,就不会有人群的共同行为。,三、集群行为的理论,1,、克特,兰和格莱迪斯,兰的观点,行为的发生是由于参加者感到打破社会规范、做出反常行为,会获得在场人的赞许,同时个人作为群体的一部分做出的反常行为,可避免责罚。,2,、紧急规范理论,集群行为的发生并不仅仅在于情绪感染和模仿,而是在于参加者的认知,人们认知到了在紧急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并用共同知觉来代替感情的扩散。,四、去个性化,去个性化,就是个人在群体中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失去了个体感,与群体同一起来。,原因:匿名性、丧失了责任感、群体的淹没性,第四节 民族心理研究,一、早期民族心理研究,1,、,“民族心”说,民族心不存在于个人心理过程中,不是用个人心理能够说明的,而是存在于一个民族的语言、风俗、神话、艺术、法律等文化现象中,只能到这些民族共有现象中去寻找。,2,、,群体心理论,所谓群体心是指不受个人意识支配的精神体,这种精神体笼罩着群体行为,具有匿名性、情绪感染性及暗示感受性。,二、集体无意识理论,集体无意识作为群体认知的一种潜在状态即无意识状态,是建立在原型这种知觉模式及其结构的基础上的,这表明任何一种认知状态,(,包括无意识这种潜在的认知状态,),都是有结构的。,三、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社会无意识是通过社会过滤器形成的。社会过滤器是一种社会认知框架,由社会结构决定,促使该社会的成员在认知时选择性地注意到什么,不注意到什么。,四、中国民族心理研究,沙氏认为中国文化中的人性有双重含义。“人本”意义上的人性,是本于天的“天性”,具有先验性,人生而俱有,“性相近也”;“人文”意义上的人性,是本于仁的“仁性”,为后天习得,“习相远也”。,中国文化赋予人性以双重特性,是“天”性与“仁”性的统一。人性的这种双重特性;决定了己与仁的不相分离,己与关系息息相关。,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的干扰与促进作用?,2,、如何理解从众与服从的过程机制?,3,、如何理解去个性化?,4,、比较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5,、如何理解中国文化里人本意义的人性观与人文意义的人性观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