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孔子身处礼

上传人:xia****ian 文档编号:245111640 上传时间:2024-10-0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5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其不可而为之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孔子身处礼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孔子身处礼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孔子身处礼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时代,在多次碰壁后,知道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但他仍然为之奋斗,被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而孔子的这种精神却遭到了许多隐士(有识之士)的反对。如接舆(狂放游侠似的隐士)、长沮、桀溺(匿迹山林的隐士)、荷蓧丈人(清高孤傲而性格复杂的隐士)。他们对孔子师徒极尽奚落和嘲弄。,同时还遭到普通人的反对,如晨门人、荷蒉者。认为孔子固执,不因势利导改变自己。,二、本课的,具体内容,1421孔子循礼卫道。,185接舆评孔子德衰。,186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187荷蓧丈人批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1438普通人对孔子的评价。,1439荷蒉者批孔子固执,不懂通达权变。,99孔子的理想无法实现。,三、章节梳理,1421,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本章内容是孔子循礼卫道。,【评析】陈成子杀死齐简公,这在孔子看来真是“不可忍”的事情。尽管他已经退官家居了,但他还是郑重其事地把此事告诉了鲁哀公,当然这违背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戒律。他的请求遭到哀公的婉拒,所以孔子心里一定是很抱怨,但又无能为力。,提问,:,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为何反复说“不敢不告”?,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本章内容是接舆评孔子德衰。,提问,:,1、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2、接舆为何“趋而辟之”?(五年高考P192),成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以往的已不可制止,未来的还来得及挽回。,186,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评析】,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提问,:,1、“辟人之士”、“辟世之士”分别指谁?,2、长沮、桀溺对孔子的态度有何不同?(五年高考P193),3、孔子为何“怃然”?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成语,:,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受到冷落。也比喻无人探,索、尝试。,187,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评析】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提问,:,1、荷蓧丈人为何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荷蓧丈人为何要留下子路,其用意是什么?,3、子路是如何评价荷蓧丈人的?,4、从荷蓧丈人的言谈来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子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成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本章内容是晨门人(普通人)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评析】,“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提问,:,反映孔子的何种精神?,成语,:,知其不可而为之,: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1439,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本章内容是荷蒉者批孔子固执,不懂通达权变。,提问,:,荷蒉者对孔子的态度怎样?孔子表现了怎样的一种精神?,成语,:,深历浅揭,:遇到深水就连衣涉水,遇到浅水就撩起衣服过河。比喻做事要因地制宜。,9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本章内容是孔子的理想无法实现。,【评析】,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奔波了一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礼的恢复似乎已经成为泡影,于是发出了以上的哀叹。从这几句话来看,孔子到了晚年,他头脑中的宗教迷信思想比以前更为严重。,提问,:,“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要说明什么?,四、典型问题阐释,例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421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假设哀公同意了孔子的请求,让孔子负责此事,孔子会怎么做?,答案,:,“沐浴而朝”体现了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味。,反复申说“不敢不告”,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孔子反对武力攻伐,但也并非绝对反对战争。试想孔子连“八佾舞于庭”都无法忍受,而陈成子臣弑其君,此乃人伦大变,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按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例2,:,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不少隐者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当他与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没有粮吃的时候,他曾经征求三位弟子对行道的意见和看法。子路持怀疑态度,认为孔子也许还没有达到仁、智,子贡肯定孔子之道极大,但因天下不能容,希望孔子修改一下。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怎么看孔子的这种行为?请简述之。(不超过100字)(6分),答案,:,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于仁道,即使前身不能实现,也要给后人树立一个典范。“不可”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天下不容,只是证明天下见识浅,反而显示孔子的仁人君子的高尚品格。,例3,: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186(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答案,:,(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2),赞成孔子的观点,。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赞成桀溺的观点,。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例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接舆”要表达什么意思?孔子想跟“接舆”说什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接舆”这类隐者?,答案,:,接舆要表达的意思:,“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古人说麟、凤,有时候代表人中之君子,或者是天下绝对太平,时代有道的时候,就可见到走兽中的麒麟、飞禽中之凤凰,乱世的时候就看不见。现在楚狂是用凤来比孔子,,讽刺孔子在天下无道之时都不隐去,这是德行衰败的表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劝孔子不要再做徒劳之事,应避乱隐居,。,“已而!已而!”言乱世已甚,不可复治。,“今之从政者殆而”,劝孔子不要乱世从政,那样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孔子想跟“接舆”说:,我们撇开论语里这节看接下来一节。在长沮、桀溺的两位隐士和孔子的交锋跟这节的内容类似。两位隐士通过孔子弟子子路诘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薇子第十八)天下都无道成这样了,谁能改变得了呢?孔子答:“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有道,我又何必改变它呢?在接下一节里,心直多勇的子路更是明确提出一个思想不仕无义。“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也。”子路的意思是,天下无道,是谁都知道的事。但是,我们应该积极的去面对它、改变现状。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道义。孔子想要同接舆说的,想必也是这样的话。,看待“接舆”这类隐者:,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转型时期,也可以说是一个乱世。许多知识分子知道时代不可挽回,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他们对孔子很了解,孔子也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很想同他们沟通交流,“欲与之言”。据记载,接舆是楚国的隐士,因为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屈原涉江里“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一句中提到的接舆就是他。,另类的的佯狂与其说是对统治者的失望、厌恶和反抗,不如说是对自己心灵救世的责任感进行的挣扎与逃避。看到衰落,该怎么办呢?接舆是矛盾的。,他首先想到要担负起拯救文化的道义和责任,这和孔子的思想作为也不谋而合。他认识到,旧文化衰落成这样,怕是已经无可挽回了:算了吧,算了吧,如今的政治混乱黑暗,推销文化礼仪出力不讨好,有着很大的危险,还是不干这营生,安安生生佯狂避世安全自在。孔子与这些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都忧国忧民,只是做法两样。,例5,:,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