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唐宋八大家经典复习1 (2)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4296440 上传时间:2024-10-0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题:唐宋八大家经典复习1 (2)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教育专题:唐宋八大家经典复习1 (2)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教育专题:唐宋八大家经典复习1 (2)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唐宋八大家,Tang Song Ba Da Jia,唐宋八大家简介,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散文家的合称。明初朱右选韩柳等八家古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此书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韩愈(,768,824,),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韩愈的一生,他,3,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然后三试博学鸿词科不入选,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师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获赦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韩愈的一生,50,57,岁,先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政治上较有作为。,韩愈的思想,韩愈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也有一些离经叛道的言论。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贱霸;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韩愈的文化主张与创作,1.,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2.,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3.,主张学古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篇和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一些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如书信体,答李翊书,、,与冯宿论文书,,赠序体,送孟东野序,、,送高闲上人序,等,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其中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许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序,,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习,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 。,柳宗元(,773,819),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庐陵欧阳修,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1007-1072,),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祐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欧阳修的一生,欧阳修的一生,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嘉祐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分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欧阳修的一生,欧阳修墨迹,陇岗阡表,嘉祐五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分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欧阳修的一生,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欧阳修的文学创作,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又号老泉,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他二十七岁才发愤为学,后來应进士试不中,于是闭门苦读,精研经史百家的书,留心时务,擅长于议论,成为著名的古文家。,苏洵,苏轼、苏辙之父,苏东坡(,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苏轼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元(,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祐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苏轼的一生,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苏轼的一生,元祐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祐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苏轼的一生,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祐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属海南)。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卒于常州。,苏轼墨迹,洞庭春色赋,苏轼的一生,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学结合起来,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主义又有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苏轼的思想,这种人生思想和生活态度,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明显的反映。苏轼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于他主张改革但不赞成王安石变法,因而既与变法派发生矛盾,又同维持现状的保守派有所琲牾。再加上苏轼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这就使他既不见容于元丰,又不得志于元祐,更受摧折于绍圣。然而这正好有利于他加深阅历,扩大视野,使他在文学上获得很大的成功。,苏轼的思想,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他认为为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要敢于革新独创。,文学成就,苏轼重视文艺创作技巧的探讨,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进一步“了然于口与手”来解释“辞达”(,答谢民师书,),已经触及了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苏轼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文艺观。他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苏轼的文学成就,游金山寺,、,望海楼晚景,、,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百步洪,、,登州海市,题西林壁,、,琴诗,、,泗州僧伽塔,、,读孟郊诗,、,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石苍舒醉墨堂,。,进策,、,思治论,、,留侯论, ,潮州韩文公庙碑,、,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 ,南行前集叙,、,书吴道子画后,、,文与可篔鱓谷偃竹记,部分文学著作,苏辙(,1039-1112,),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执掌朝政。晚年隐居著述。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辙在古文写作上有自已的主张。他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提出了“文气”说,所谓“文者,气之所形”,并论及“养气”之法。他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思想和才力均显逊色。,(南,丰,曾巩纪念塔),曾巩(,1019-1083,),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主张先道而后文。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他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为变法而努力的一生,中国宋代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因此,在嘉祐三年,(1058),上,宋仁宗,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为,变法而努力的一生,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为,变法的 一生,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为,变法而努力的一生,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为,变法而努力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