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精品)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4278554 上传时间:2024-10-0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1,关于地球上风带的叙述(,)(,A,),极地东风只分布在北半球(,B,),信风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C,),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变为东南季风(,D,),北半球的西风带风向为西北,2,气压带风带开始向南移动,是在下列哪个节气(,)(,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3,南极洲由大陆中心吹向边缘地带的盛行风为(,)(,A,),反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B,),顺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C,),反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D,),顺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4,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B,B,A,B,(,1,)在图左侧添画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_,,,B_,,,C_,,,D_,。,(,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4,)极锋是,_,风带和,_,风带气流交汇而成的。,(,5,)此图表示北半球,_,(季节)。,(,6,)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北半球低纬环流近地面的风向将变为,_,。,1,、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大气环流的形成,A,高低纬间,热量差异,B,地转,偏向力,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影响气候,极地高压带,(2,个,),南北纬,90,度附近,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副极地低压带,(2,个,),南北纬,60,度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副热带高压带,(2,个,),南北纬,30,度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压带,(1,个,),0,度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风带,分布,风向,影响气候,北半球,南半球,东北信风带,(2,个,),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冷干,中纬西风带,(2,个,),副极地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极地东风带,(2,个,),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燥,1,一月,七月,考虑,A,、,B,、,C,、,D,-,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60,N,30N,亚 欧 大 陆,洋,大,西,洋,太,平,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亚洲(印度)低压,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冬,夏,冬,夏,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大陆增快,形成低气压,同纬度的海洋增温慢,形成高气压;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气压,同纬度的海洋降温慢,形成低气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明显,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7,月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而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为突出。,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而,亚洲高压,(又称,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尤为强烈,控制范围最广。,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从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明显,使纬向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各种气压中心成因及特征,气压中心,分布,成因,特征,存在季节,亚洲低压,亚洲大陆,热力原因,热低压,夏季,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动力原因,热高压,全年存在夏季势力强,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亚洲高压,亚洲大陆,热力原因,冷高压,冬季,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动力原因,冷低压,全年存在冬季势力强,冰岛低压,北大西洋,冬、夏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它们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这些大气活动中心位置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一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亚洲高压,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七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亚洲低压,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北半球,),气流状况,亚洲大陆,北太平洋,北大西洋,1,月,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7,月,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板书,4,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气压带成带状分布,季风环流,季风环流:由于冬夏季节气压中心不同,海陆之间的盛行风向不同,这就是季风环流。,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成因:,(,1,)海陆热力差异,主要原因,读上两幅图:找出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西靠世界最大的大陆的是什么地方?,东亚,这里的海陆热力差异是最大的,因而季风也是最典型的。,冬、夏季节的风向有什么变化呢?,读图,2.18,1,月,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冬季风,亚洲,7,月的季风图,夏季风,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注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7,月,成因:(,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惟一,的原因。,南亚,七月,赤道低压带,南亚,赤道低压带,一月,南亚的西南季风尤为典型,形成原因是: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季风环流,成因,冬季风,夏季风,成因,性质,成因,性质,亚洲,东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地处世界最大大陆和世界最大海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受亚洲高压控制,盛行偏北季风。,寒冷,干燥,受夏威夷高压控制,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温暖,湿润,亚洲,南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盛行来自高纬大陆的东北季风,温暖,干燥,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受吸收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西南季风。,温暖,湿润,成因,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风向,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成因,冬:偏北风,夏:偏南风,10-5月:东北风,5-10月:西南风,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冬寒冷干燥,(低温少雨),夏高温多雨,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巩固练习,1.,左图为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等压线分布图,(1),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A,、,B,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此时该气压带断裂成,,体现了,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3,)此时东亚吹,风,南亚吹,风,A B,副极地低气压带,块状,海陆,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西北,东北,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月。图中,A,处是,(,高、低,),气压,名称是,。,(2),图中,B,处盛行,季风,,C,处盛行,季风。,(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7,低,印度低压,东南,西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0.,关于大气活动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有,(),A.7,月份,北半球海洋上出现亚洲低压,B.1,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C.,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势力强、范围广,D.,大气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1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造成的影响有,(),A.,使大气环流比理想模式复杂得多,B.,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从北半球消失,C.,使北半球的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D.,使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夏季时被太平洋上的热低压切断,12.,关于季风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是夏季才有的风,B.,季风是冬季才有的风,C.,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风,D.,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BCD,AC,CD,13.,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七个气压带有四个低压带、三个高压带,B.,六个风带中有两个偏西风带,四个偏东风带,C.,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低气压带为中心对称分布,D.,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很稳定,14.,亚洲季风环流中,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季风是,(),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BC,B,谢谢大家!,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