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数学史课件

上传人:hloru****lorv6 文档编号:244228977 上传时间:2024-10-0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数学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国古代数学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国古代数学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国古代数学的主要成就,周髀算经,周髀算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著作,系统地记载了周秦以来适应天文需要而逐步积累的科技成果。该书的主要内容是周代传下来的有关测天量地的理论和方法。,周髀算经也是中国最古的算书,成书确切年代没有定论,一般认为在公元前2、3纪。李约瑟认为:“最妥善的办法是把周髀算经看作具有周代的骨架加上汉代的皮肉。”,周髀算经主要是以文字形式叙述了勾股算法。中国古代最先完成勾股定理证明的数学家是三国时期的赵爽(公元3世纪)。赵爽为周髀算经作注时,所作的“勾股圆方图注”中给出了“弦图”,相当于运用面积的出入相补证明了勾股定理。,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前后,是我国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一本数学著作。后世不少人,如刘徽、祖冲之、李淳风等人均对九章算术作过注。特别是刘徽的注,加进了不少自己的精辟见解,阐述了重要的数学理论。九章算术注是九章算术得以流芳百世的重要补充和媒介。,九章算术,日本数学家小苍金之助把九章算术说成是中国的几何原本。吴文俊教授也认为,九章算术和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足可与希腊的几何原本东西辉映,各具特色。,九章算术全书共分9章,246道题,体例采用问题集形式。,第一章“方田”讲述有关平面图形(土地田亩)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分数算法,,38,个问题。,一,今有田广十五步,从十六步,问为田几何?答曰:一亩。,二,又有田广十二步,从十四步,问为田几何?答曰:一百六十八步。,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以亩法二百四十步除之,即亩数,百亩为一倾。,五,今有十八分之十二,问约之得几何?答曰:三分之二。,六,又有九十一分之四十九,问约之得几何?答曰:十三分之七。,约分术曰: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第二章“粟米”讲述有关粮食交换中的比例问题。书中的“今有术”给出比例式中已知三数求第四数的方法,欧洲迟至,15,世纪才出现。,第三章“衰分”讲述配分比例和等差、等比等问题。,第四章“少广”讲述由田亩面积求边长,由球体积求经长的算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位数开平方、开立方法则的记载。,开方术,今有积五万五千二百二十五步,问为方几何?答曰:二百三十五步。,开方术曰:置积为实,借一算步之,超一等。议所得,以一乘所借一算为法,而以除,除已,倍法为定法。其复除,折法而下。复置借算步之如初,以复议一乘之。所得副之,以加定法,以除,以所得副从定法。复除折下如前。,第五章“商功”讲述各种土木工程中的体积计算。我国自远古以来,对筑城、挖沟、修渠等土建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许多有关土方体积计算和估算的方法,本章即为经验和方法的理论总结,诸如长方体、台体、圆柱体、锥体等体积的计算公式都与现在一致,只是圆周率取3,误差较大。,第六章“均输”讲述纳税和运输方面的计算问题,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比例计算问题。,第七章“盈不足”讲述算术中盈亏问题的解法。盈不足术实际上是一种线性插值法。该方法通过丝绸之路传入阿拉伯国家,受到特别重视,被称为“契丹算法”。后来传入欧洲,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的算经一书中专门有一章讲“契丹算法”。,方程术,第八章“方程”讲述线性方程组的解法,还论及正负数概念及运算方法。,中算的方程,本意是指多元一次方程组(线性方程组)。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指出:“程,课程也。群物总杂,各列有数,总言其实。令每行为率,二物者再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方程。”,方程术,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正负术,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同名、异名”指“同号、异号”,“相除、相益”指“绝对值相减、相加”。前,4,句是减法规则,后,4,句是加法规则。,李文林在数学史教程中指出:“对负数的认识是人类数系扩充的重大步骤。如果说古希腊无理量是演绎思维的发现,那么中算负数则是算法思维的产物。中算家们心安理得地接受并使用了这一概念,并没有引起震撼和迷惑。”,国外首先承认负数的是,7,世纪印度数学家婆罗门及多,欧洲,16,世纪时韦达等数学家的著作还回避使用负数。,勾股术,第九章“勾股”在周髀算经中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形成了应用问题的“勾股术”,从此它成了中算中重要的传统内容之一。,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答曰:水深一丈二尺;葭长一丈三尺。,术曰:半池方自乘,以出水一尺自乘,减之。余,倍出水除之,即得水深。加出水数,得葭长。,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传统数学的知识体系已初步形成。代表了中国传统数学体系和思想方法的特点:,注重实际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缺少抽象的理论和逻辑系统性,使用算筹,形成世界上独有的计算工具和程序化计算方法,刘徽的数学成就,刘徽,公元,3,世纪魏晋时人,于公元,263,年撰九章算注。该书包含了刘徽本人的许多创造,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割圆术”和求积理论。,割圆术的要旨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去逐步逼近圆。刘徽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出发将边数逐次加倍,计算每次得到的正多边形周长和面积。他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设圆面积为,S,0,、半径为,r,、圆内接正,n,边形边长为,l,n,、周长为,L,n,、面积为,S,n,。将边数加倍后,得到圆内接正,2,n,边形,其边长、周长、面积分别记为,l,2n,L,2n,S,2n,。,刘徽首先指出,由,l,n,及勾股定理可求出,l,2n,其次知道了圆内接正,n,边形的,周长,L,n,,又可求得正,2,n,边形的面积,,如果在圆内接,n,边形的每边上作一高为,CD,的矩形,就可以证明刘徽不等式:,S,2,n,S,0,S,2,n,+(,S,2,n,S,n,).,割圆术的基本原理,刘徽用“割圆术”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出发,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得到圆周率约为,3.14124,,其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近似值,3.14=157/50,,被称为“徽率”。,刘徽的面积、体积理论建立在一条简单而又基本的原理之上,这就是“出入相补原理”:一个几何图形被分成若干部分后,面积或体积的总和保持不变。刘徽利用这条原理成功地证明了九章算术中的许多面积公式。,刘徽在推证九章算术中的一些体积公式时,灵活地使用了两种无限小方法:极限方法与不可分量方法。比如,“阳马”(一种特殊的四棱锥)体积公式便是用极限方法推导出来的,而球体积公式的推导则使用了不可分量方法。,为计算球体积公式,刘徽将两个等边圆柱垂直相交时的公共部分称为“牟合方盖”,并证明了球体积与其外切的牟合方盖的体积比是,/4,。,但他未能求得牟合方盖的体积。,九章算术注,对数学方法的贡献,开始了其独特的推理论证的尝试。“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创立了“出入相补”的方法,提出了“割圆术”,上首次将极限概念用于近似计算;引入十进制小数的记法和负整数的知识;他试图建立球体积公式,虽然没有成功,但为后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他对勾股测量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几何研究中,从少数几个原理出发,运用逻辑手段推导出结果的方法。提出“审辨名分”,不但对自己提出的每一个新概念都给出界定,九章算术注,丰富了,九章算术,的数学成果,主要表现在算术、代数和几何诸方面。,用水平截面去截球和“牟合方盖”,可知截面的面积之比恒为,:,4,,于是由刘徽原理立即得到,V,球,:,V,牟,=,:,4,即,V,球,=,(,/4,),V,牟,。,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与球体积公式,刘徽原理与“牟合方盖”,“小方盖差”与球体积公式,左图,,小牟合方盖中,,PQ,是小牟合方盖被,水平截平面得到正方形的一边,设为,a,,,UQ,是球半径,r,,,UP,是高,h,。,根据勾股定理,得,a,2,=r,2,h,2,;,这正是截平面,PQRS,的面积,中图,小方盖差在等高处的截面面积等于,r,2,a,2,=,h,2,,右图,底边为,r,,高也是,r,的倒正四棱锥,在等高处的截面面积也是,h,2,根据祖暅原理可知:,小方盖差和倒立正四棱锥的体积相等。,祖冲之的数学成就,祖冲之(公元,429500,)活跃于南朝宋、齐时代,出生于历法世家,本人做过南徐州(镇江)从事史和公府参军,都是地位不高的小官,但他却成为历代为数不多能名列正史的数学家之一。,祖冲之最大的数学成就是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得出了圆周率的上限,3.1415927,(盈数),下限,3.1415926,(肭数)。另外还得出了圆周率的两个分数形式的近似值约率,22/7,,和密率(祖率),355/113,。,史料上没有关于祖冲之推算圆周率方法的记载,一般认为是沿用了刘徽的“割圆术”。刘徽用“割圆术”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出发,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得到圆周率约为,3.14124,,如果用这一方法算到圆内接正,24576,边形,便得到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祖冲之在圆周率的计算方面领先于西方近千年。为了纪念祖冲之的贡献,,20,世纪的日本天文学家将自己发现的一颗行星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从东汉以来,有关球体积的计算公式,经过张衡、刘徽等人的努力,最后由祖冲之和他的儿子祖暅完成,成为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祖氏父子的这一成就,祖氏父子利用“两等高几何体,若在任意同一高度上的截面积均相等,则它们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求得牟合方盖的体积,然后利用刘徽的结果,得到了球体积公式。,祖暅还明确总结出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样一条求积原理。该原理现被称为“祖暅原理”。事实上,刘徽也使用过这一原理,只是未能将其概括为一般形式。这一原理在西方被称为卡瓦列里原理,但他,17,世纪前叶才提出,比祖暅迟了,1100,多年。,算经十书,出于官方数学教育的需要,唐高宗亲自下令对以前的数学著作进行整理。公元,656,年由李淳风负责编定了算经十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张邱建算经、夏候阳算经、缉古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和缀术,后因缀术失传,而以数术记遗替代。,孙子算经,鸡兔同笼,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答曰:雉二十三,兔一十二。,术曰:上置头,下置足,半其足,以头除足,以足除头,即得。,物不知数,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孙子歌,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的算法统宗中所载的“孙子歌”以诗歌形式介绍了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整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这一问题的解法后经秦九韶推广到一般情形,被称为“孙子定理”,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孙子问题”:“今物不知其数,三三除之余,二,五五除之余三,七七除之余二,问物,几何?”孙子问题相当于求解一次同余式组,N,2,(,mod3,),3,(,mod5,),2,(,mod7,),其解法写作“孙子歌”: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计算过程为:,N=70,2+213,+152,2105.,这里的,70,、,21,、,15,是求解,的关键。其求法:,70=2571(mod 3),0(mod 5)0(mod 7),21=370(mod 3)1(mod 5)0(mod 7),15=350(mod 3)0(mod 5)1(mod 7).,由题设,用,3,、,5,、,7,分别除以,N,所得的余数为,2,、,3,、,2,,故用,2,、,3,、,2,分别去乘,70,、,21,和,15,,再相加即得,2332,(,mod 3,),3,(,mod 5,),2,(,mod 7,),宋元数学,宋元时期(,960-1368,)的杰出数学家秦九韶、杨辉、李冶、朱世杰被称为“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