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4197044 上传时间:2024-10-0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1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电视剧,雍正王朝,主题曲,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歌曲欣赏,电视剧雍正王朝主题曲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18,课,孟子两章得道多助 第18课,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划准节奏,读出气势。,2,、积累文言词汇。,3,、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划准节奏,读出气势。,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人,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性本善、施仁政,行王道、民贵君轻,孟子的思想,施“仁政”,行“王道”,孟子的主张,性本善、施仁政 孟子的思想施“仁政”孟子的主张,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学习课文,一、朗读课文,掌握字词,学习课文一、朗读课文,掌握字词,朗读时,注意文章的,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词,(,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2,)委而,去,之,(离开。今义:往、到),(,3,),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4,),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今指水塘。),朗读时,注意文章的,3,、一词多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天下之所顺,三里,之,城,环而攻,之,而不胜,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地,利,不如人和,兵革非不坚,利,也,(凭),(用),(的),(代词),(锐利),(有利),(到),3、一词多义 (凭)(用)(的)(代词)(锐利)(有利,4,、注意下列红色词的用法:,(,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4、注意下列红色词的用法:,5,、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5、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二、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听课文录音,在舒缓的音乐中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伴随音乐试读课文,初步领会语句的意思。,3,、学生串讲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二、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二段中:,(,1,)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什么?,(,2,)攻城一方的攻势如何?,(,3,)这场战争结果怎样?,(,4,)原因何在?,3,、第三段中:,(,1,)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如何?,(,2,)战争结果如何?,(,3,)为什么?,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第二段中,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城小易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城一方的攻势是:,战争结果:,原因是:,第三段中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2,)战争结果:,(,3,)原因,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环而攻之”。,攻城失败。“环而攻之而不胜”。,“天时不如地利也”。,“地利不如人和也”。,中心论点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天时不如地利,思考:,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方法?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双重否定句;排比修辞;极力强调这种条件的优越,以示理应守住。,2,、(,1,)从第2、3自然段来看,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2,)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3,)那么孟子认为“人和”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人心所向,上下团结。,(,4,)作为一名君主,他得“人和”情况会怎样?,不得“人和”,(,5,)结果又如何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思考:天时、地利、人和人和,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这三句话什么意思?,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这三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排比修辞。运用排比,使文章气势更雄壮、奇伟,使人感觉到一种不容怀疑,无可置辨的论辨力量。,(3)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作者以“域民”、“固国”、“威天下”为引申推论,推出新的论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揭示了“人和”的核心内容。,(,4,)要想得人和,君主应该怎样做呢?,得道,施仁政,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讨论:,孟子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义呢?,治国、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失去民心的事情,注定要失败的。,讨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进攻,天时不如地利,防御,地利不如人和,类推,战争需要“人和”,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类推,总,总,分,结构图解,板书设计,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进攻天时不如地利防,巩固达标,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环,而攻之,而,不胜()()(2),夫,环而攻之(),(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兵革,非不坚利也(),(5),委,而,去,之()(),(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少,围,却,发语词,不译,离开,威慑,武器装备,这,放弃,凭借,限制,畔通叛、背叛,巩固达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少围却发语词,不译离,2、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限定人民定居不迁移到其他地方去,不靠边境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要;威慑天下,不靠武器装备的精良.,(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用天下人都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一方;所以君子要么不去发动战争,要发动战争一定会胜利的。,(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样却不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2、翻译下面句子:,3、填空:,(1)全文论述的中心是,。作者围绕它展开论述,其意图借论战争来阐明什么?,(2)在“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这个问题上,孟子和曹刿有着基本一至的看法,孟子认为在于,曹刿认为是,。,(3)2001年5月,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选中落选,印证了孟子关于人心向背的重要规律,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取信于民(忠之属也),失道寡助,“人和”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或实行仁 政的重要性)。,3、填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取信于民(忠之属也,4、回答问题:,(强化训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在现代生活中的“道”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是一个人对待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态度,如果你对家人朋友和社会态度是好的、积极的、良善的、有道德底线的那摩你就会得到周围的人和社会的肯定和支持,反之亦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施仁政,天下顺之,类比论证、对比论证,4、回答问题:(强化训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施仁政,拓展延伸,(总结升华、法制渗透),在我国,为民所用,为民所谋,为民所系的共产党人,一定能得到民众的拥戴。你知道我国什么机构?什么人能决定发动战争吗?,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宣布战争和发布动员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行使;全国人大,决定战争与和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国务院: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拓展延伸(总结升华、法制渗透),课后作业:,1、背诵翻译全文。,2、摘抄名言警句,3、预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后作业:,谢谢观看,作者:万启珍,2015,年,12,月,谢谢观看作者:万启珍2015年12月,11,醉翁亭记,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