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3.,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科技,考纲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科技成就;,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文学成就,3.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科技考纲要求,考情备考分析,考情备考分析,(,2018,全国卷)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2018全国卷)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2,(,2018,北京卷)“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2(2018北京卷)“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3.,(,2016,全国卷,2,,,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B,3.(2016全国卷2,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6.,(,2014,全国卷,2,,,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6.(2014全国卷2,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知识整合,一、先秦时期的思想,(,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1),经济,:,铁犁牛耕开始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萌芽。,(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知识整合 一、先秦时期的思想,4.,影响,(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4.影响,(,二,),先秦诸子思想,(二)先秦诸子思想,4,.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2)人性上,孟子(,“性本善”,),荀子(,“性本恶”,)。,(3)人与自然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老子主张“顺自然”。,(4)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5)看待社会成员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5,.诸子百家思想古为今用:,(1)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2)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3)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4)墨家的兼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难点突破,4.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难点突破,先秦儒家各种思想观点的比较,“,性相近”说,性善论,性恶论,为政以德,以礼治国,“,仁政”说,礼教为主,礼法并用,“,仁”,强调,仁者爱人,“,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注:,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孟子和荀子分别发展了,孔子“仁”和“礼”的学说。,目的:,为统治阶级服务,更稳固地统治人民,先秦儒家各种思想观点的比较“性相近”说性善论性恶论为政,材料一: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和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中国古代人本思想,“,敬鬼神而远之,”,由事鬼神到重视人,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基本观点?作用?,仁爱、和谐,注重秩序,提倡礼治(礼法模式),重道义,讲诚信,西方的人文主义推动了思想、,科学,、经济、,文学,艺术等的发展,古代的人文主义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材料一: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尊命,事鬼敬神,中国古代治国思想,儒家推崇“,人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秦汉以后,每逢大乱平息,人民急需休养生息时,这种现点便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史学界认为:“自汉武帝至清末,中国政治的趋势不外乎,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儒、法、道三家的主张虽然都不相同,但确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历代发展和融合,逐步形成,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酷法为辅佐,以道家权术为手段的治国模式,这就是古代被称为“外儒内法,而济之以道”的治国特征。,中国古代治国思想儒家推崇“人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儒、法、道的治国思想,儒家,:,德政、礼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董仲舒,以三家思想为基础设计出了,“,外儒内法,”,的治国方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儒、法、道的治国思想,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2),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2.,汉字,(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成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3.,绘画,:,远古时代,彩陶画,雚鸟鱼石斧图,;,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4.,文学,(1),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风的内容丰富,深刻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2),楚辞,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影响,:,楚辞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4.文学,2.,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特征,(1),自由讲学,各具特色。,(2),为诸家学派的基地。,(3),是参议时政的论坛。,(4),以教士、养士为职能。,(5),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私学的兴起,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带来了春秋战国文化的繁荣,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重理解,1.,概念阐释“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西周学校教育的突出特征,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在知识的传授方面,则是“官守其业,而有官族”,贵族世代垄断着知识学问,秘不外传。,2.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特征重理解,3.,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1),表现,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3.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要点史料探究,要点史料探究,【,问题,】,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解答,】,(1),明问题,找方向,:,“,根据以上材料”说明答案出自材料,问题是“背景”,提取材料信息从生产力发展、士阶层的兴起、兼并战争的影响、私学的发展等角度归纳。,(2),定时空,找关联,:,百家争鸣的出现与当时的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大变革。,反映出诸侯对人才的渴求和士阶层的活跃。,反映出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学术传播和交流。,反映出私学的发展。,【问题】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答案,】,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需要人才,;“,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盛,;“,士”,(,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深化拓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3.,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文学艺术,百花争艳,;,传统科技,世界领先。,【答案】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44课件,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44课件,【,解答,】,(1),明问题,找方向,:,第,(1),问,概括材料信息得出“共同宗旨”。第,(2),问,概括材料信息分别指出孔子和墨家的主张,结合所学从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时代局限性方面予以评价。,(2),定时空,找关联,:,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面对社会的大变革,各学派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立场出发纷纷对社会现实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展开批驳与争论,希望用自己的思想来改造社会。,(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出这些思想家主要是为国君提供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反映出孔子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反映出孔子主张“仁”“礼”结合。,反映出墨子主张官民无贵贱之分。,反映出墨子主张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反映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解答】(1)明问题,找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