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模式,集团企业的财务体制与财务控制,集团企业内部业绩评价与奖励制度,集团企业内部转移价格,跨国集团企业的特殊问题,1,一、集团企业的财务体制与财务控制,企业集团化的基本导因,无奈的财务“分权”,为什么要更多地“集权”?为什么能够更多地集权?,集团企业的财务控制,2,企业集团化的基本导因,实现市场交易内部化,以降低交易成本。,充分发挥已有的有形及无形资源的潜能。,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企业(集团)“内部”形成多元法人主体结构,分散财务风险。,3,无奈的财务“分权”,1、财务“分权”的原因:,“分权”并非集团企业的专有特征,“单体”企业也多有“分权”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管理幅度(领导能力:时间、精力、经验)的限制;,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广泛的地理分布与交通通讯等方面的限制;,为了提高决策效率;,4,(续),分权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在企业集团内部,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因而在法律上有其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从 这一意义上讲,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分权化”有其必然性。,5,(续),2、财务“分权”带来的问题:,企业内部财务目标的不协调;,增加监督成本;,需要有效激励。,6,为什么要更多地“集权”?为什么能够更多地集权?,1集权的目的:,集权是本意,分权是无奈;,集权是战略的需要,分权是策略与战术手段;,保证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目标的协调一致;,为了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为了有效地进行战略调整。,7,(续),2、集权的基本手段:,行政手段(适用于非法人的分支机构)直接控制,减少授权;,法律手段(适用于法人的子公司)所有权控制,将更多的财权(尤其是指重大的筹资与投资决策权)控制在董事会手中,减少企业经理层的财权。,8,集团企业的财务控制,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能安排(即财务、会计、审计等机构的设置及职权分配)。,集团企业财务控制的主要环节(重大筹资事项、重大投资事项、日常财务中的特殊事项、企业购并清算及破产事项。,集团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两个专门问题财务总监制和财务结算中心。,9,二、集团企业内部业绩评价,集团企业内部业绩评价一般方法,以市场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方法,10,集团企业内部业绩评价一般方法,1、集团企业内部业绩评价的基本要求:,所选择的评价指标,应能够促使各子公司的行为紧紧围绕总部的最高利益展开;,所选择的评价指标,必须同时能反映两个因素(如:“利润”指标同时反映了“收入”与“费用”两个因素),而不能选择只反映一个因素的指标;,11,(续),所选择的评价指标,必须既简单、明确,又切实可行;,业绩评价不仅要考虑反映当期财务成果的指标,必要时也要考虑反映预期财务成果的指标。,12,(续),集团企业内部业绩评价的一般方法:,利润额(绝对值);,销售利润率;,投资利润率,13,以市场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方法,1、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EVA=NOPAT-,K,w,*NA,式中:,NOPAT,调整后的税后营业净利;,K,w,企业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基于,CAPM);,NA,企业资产的经济价值。,14,(续),所谓资产的经济价值,是指对资产负债表中的有关项目进行必要调整后的资产价值,主要的调整因素包括:扣除无利息的流动负债、将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商誉摊销的调整(调回)等。,所谓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是指在会计营业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回研究开发费用、商誉摊销等。,15,(续),优点:考虑了资本成本,从而真正体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市场因素(资本成本计算中必然要考虑相对于市场一般风险的企业风险);有助于改善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缺点:调整计算会遇到一些困难;由于调整的“主观性”,,EVA,在企业之间就可能缺乏可比性。,16,(续),2、平衡计分卡(,BSC:Balanced Scorecard):,特点:改变传统的业绩评价过分依赖于“财务”方面的做法,而是强调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均衡。,考虑四个方面:财务方面、客户方面、内部经营过程方面、学习与成长方面。,财务方面:营业利润、投资报酬率、经济增加值、现金流量等;,17,(续),客户方面: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程度、新客户的获得、客户可获利能力、市场份额等;,内部经营过程方面:创新、经营和售后服务等;,学习与成长方面:人员、信息系统、企业的程序等。,18,(续),优点:将目标与战略具体化;以客户为尊,重视竞争优势的获取和保持;重视非财务指标,促进了“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的结合;综合评价,促进了短期与长期利益、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均衡。,缺陷:“原因”与“结果”(即“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因而很难在各个方面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因果关系。,19,三、集团企业内部转移价格,集团企业转移定价的基本目的,影响转移定价的主要因素,转移定价制度的设计,20,集团企业转移定价的基本目的,明确各分部的经济责任;,实现内部资金“转移”(调度);,取得避税效应。,21,影响转移定价的主要因素,1、管理战略:决定了是否有必要实施内部转移定价;,2、管理过程:决定内部转移定价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主体因素:分权程度、分部组织形式、,高级管理层的能力与权威;,22,(续),-客体因素:客体的形式(产品、劳务、资金、无形资产等)、中间产品的外部市场状况、产品生命周期等。,3、管理结果:必须考虑转移定价对“责任中心”行为的影响。,23,转移定价制度的设计,1、一般情况下,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目标一致原则;,激励原则;,自主原则;,公正原则。,24,(续),2、基本做法:,(总部)直接干预定价;,(分部间)协商定价。,25,(续),3、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定价制度,适用条件:1在集团之外无同样的产品,因而就不存在可以竞争的市场;2如果采用市价,容易使各子公司经理间产生冲突。,具体形式:1完全成本法;2标准成本加成法;3边际成本法。,26,(续),优点:1简单:2数据易得;3易形成常规。,问题:1成本概念的多样性,使转移价格带有人为性;2若以实际成本转移定价,易导致成本责任不明确。,27,(续),4、以市价为基础的转移价格,适用条件:1中间产品市场是有竞争性的;2子公司之间的相互依赖微不足道。,一般原则:1当上游子公司愿意对内供应,且价格与市价相同时,则下游子公司有内部购买的义务;2若价格高于市价,则下游子公司有选择市场采购的权利;3集团应设置仲裁机构,当子公司之间发生矛盾时,可以实施仲裁,明确责任。,28,(续),优点:1有利于鼓励子公司提高效率,控制成本;2有利于子公司业绩评价的“公平”。,问题:1中间产品往往不存在竞争性市场,因而“市价”往往也难免主观;2不利于集团战略目的的实现。,29,四、跨国集团企业的特殊问题,国外子公司业绩评价,外汇管制下的跨国资金调度,从全球利益最大化出发进行税收筹划,跨国集团企业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做法,30,国外子公司业绩评价,国外子公司业绩评价,与国内子公司业绩评价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一致的,主要差别在于:如何对待汇率波动对子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应否遵循“可控性原则”?,若遵循“可控性原则”,子公司面临的汇率风险在业绩评价时就应予以剔除;,若不遵循“可控性原则”,则汇率风险就由子公司自己承担。,31,外汇管制下的跨国资金调度,利用不受管制的渠道;,金融中介贷款;,提前或延期支付;,利用国际转移价格;,主动或被动再投资。,32,从全球利益最大化出发进行税收筹划,国际避税的主要渠道:利用国际避税地在避税地设立“信箱公司(基地公司)”,促使资金向避税地流动;,国际避税的主要手段:利用国际转移价格。,33,跨国集团企业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做法,#国外子公司的日常财务会计核算,必须“随乡入俗”,即遵循东道国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母公司按母国会计法规/准则/制度,设计“集团”会计制度,尽可能具体、细化,发给集团所有成员公司,并根据需要不定期更新、补充;,34,(续),国外子公司按母公司要求的时间,将按东道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会计报表“转换”成按母公司会计制度编制的报表;,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可能会对国外子公司折算前后财务状况的表达产生很大影响,各国做法不一;我国目前的规定见“附录”。,35,附录:外币报表折算规定,(1)我国现行规定资产负债表折算:,1所有资产、负债类项目,均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2所有者权益类项目(“未分配利润”除外),均按发生时的市场汇率(即历史汇率)折算;3“未分配利润”项目按折算后的利润分配表中该项目的数额列示;4折算差额在“未分配利润”之下单独列示。,36,(续),(2)我国现行规定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折算:,1)损益表中的所有项目,均按本期平均汇率(期初与期末之平均)或期末市场汇率折算,(故损益表上无折算差额);2)利润分配表中有关反映“发生额”的项目,同损益表折算方法;3)利润分配表中的“净利润”项目即为折算后损益表该项目数,“年初未分配利润”即为折算后的上年“年末未分配利润”数;4)根据折算后的利润分配表其他各项目,计算得出“年末未分配利润”。,3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