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完整版课件,*,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完整版课件,*,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冬病夏治知识普及,开封市中医院肺病科 韩圣宾,1,完整版课件,一、,冬病夏治的涵义,“,冬病夏治”疗法,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冬病是指对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这些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指选择夏天炎热之季,采用适当中医药疗法予以治疗。,。,2,完整版课件,冬病夏治的方法,广义: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理疗、穴位贴敷以及中药内服;,狭义,:,穴位贴敷,伏贴。,3,完整版课件,4,完整版课件,二、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依据,1,、理论渊源 理论源于“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5,完整版课件,理论基础,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6,完整版课件,人体活动处于长期与自然相应而形成的阳气变化年节律的调控中,故阳虚者,受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的影响,人体阳气处于年节律的峰值,虚阳有欲动而趋于好转之势,体内凝寒之气也因此有易除可能,乘其势而治之,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7,完整版课件,2,、冬病夏治”,一方面借助夏季阳气生发,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阴寒内盛者用温里祛寒药,以达到扶阳祛寒的目的;“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8,完整版课件,3,、另一方面可以为秋冬储备阳气,到了冬季阳气充足,阴精敛藏而不外泻,从而达到调整阴阳,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冬病夏治使用最多的是敷贴法。,黄帝内经,记载“,桂心炙酒以熨寒痹,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即开始使用膏药外敷。,9,完整版课件,4.,冬病夏治融药疗与理化刺激于一体,多位点调节身体机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无内服药的诸多弊端,经济安全,疗效显著以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10,完整版课件,三、冬病夏治的现代研究,11,完整版课件,1,、盛夏人体皮肤血液循环旺盛,汗腺及毛细血管普遍开放,药物吸收快,皮肤给药除了局部作用显著外,还可透过皮肤进入全身血液循环。,12,完整版课件,2,、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与环境相对湿度有密切的关系,药物敷贴,使局部形成一种汗液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使角质层的含水量从,5%10%,增至,50%,,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可膨胀成多孔状态,易于药物穿透,且一般药物如能通过表皮,都易于被真皮吸收。,13,完整版课件,3,、研究发现,伏天用药与冬季用药对药物在体内产生的作用有明显差别,,说明伏天用药药物在经络的作用下,在体内生物效价明显上升。,14,完整版课件,五、穴位敷贴:,15,完整版课件,敷贴疗法的历史,天灸疗法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即,公元,420-589,年,间,它是不用火,不用艾,系用几种中草药研成粉末贴于穴位上,而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方法。明代李时珍于公元,1518-1593,年编,本草纲目,也介绍了天灸疗法可以截疟。,贴敷疗法,长期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应用,穴位敷贴疗法又称敷灸法、药物灸法。穴位敷贴疗法,本于针灸经络穴位治病之理,,可达到穴药并用的治疗效果。具体操作是将中药研末,用酒、醋等调制成糊状,敷贴于皮肤穴位之上,药物成分通过皮肤角质层及毛囊、汗腺等皮肤附属器吸收入血,随血液循环而发挥治疗作用。,16,完整版课件,春秋战国时期贴敷疗法逐步运用于临床,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列举了各种贴敷方,有证有方,方法齐备,如治劳损的五养膏,至今有效指导临床实践,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更是收了不少穴位敷贴疗法,如,吴茱萸贴足心治疗口舌生疮,17,完整版课件,为什么要选择在夏季三伏敷贴?,“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 ,具体时间选择在夏季三伏是源自“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之说。“伏者”指夏季三伏日;因肺在五行中属金,“金气”指肺脏之经气。此话是说三伏之日,肺脏气血通畅,药物易于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疾患的最好时机。,18,完整版课件,1,、穴位敷贴法是通过对穴位的良性刺激使药物持续作用于机体,激发了大脑皮质对植物神经的调节,,2,、药物吸收后可改善各组织的功能活动,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体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增强了免疫功能。,19,完整版课件,3,、穴位是经络之气交会输注的部位,三伏天人体腠理开泻,此时进行穴位敷贴有利于气血流通,并促使药物随穴入经络归脏腑,以调整机体功能,防治多种疾病。,20,完整版课件,4,、身体虚弱,阳气不足,腠理不密,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外邪乘虚侵袭是外因,内外因相合而致病。利用三伏天天气炎热,在局部腧穴上敷以辛温发散之药,以达祛除寒邪,宣通经络,补益人体正气之功效。,21,完整版课件,六、冬病夏治的作用,温经通络、散寒祛湿、温肺化痰、温胃止痛、理气活血、补肾壮阳等扶正祛邪、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作用,22,完整版课件,七、冬病夏治适应症,23,完整版课件,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COPD,、反复感冒等,。,2,、风湿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SLE,、产后风湿症、强直性脊柱炎以及软组织风湿病 等。,24,完整版课件,3,、慢性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腰腿痛、各类慢性疼痛疾病,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功能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25,完整版课件,5,、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6,、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感冒、脾胃虚弱等儿童易患疾病,26,完整版课件,7,、皮肤科疾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8,、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27,完整版课件,9,、男科疾病,男性不育、阳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等,10,、其他,阳虚体质,亚健康状态,身体羸弱者等,28,完整版课件,八、冬病夏治时间安排,头伏前十天三伏末伏后十天,29,完整版课件,九、风湿病冬病夏治基本方法及药物,常用穴位有肝心脾肺肾腧穴、大椎以及阿是穴等。常用伏帖用药有:透骨草、苏木、伸筋草、海桐皮、嫩桑枝、桂枝、威灵仙、鸡血藤、细辛、黄芪、附子、制川乌、干辣椒、川芎、红花、赤芍等。,30,完整版课件,十、冬病夏治的疗程,一般每年贴,5,次为,1,个疗程,以连续贴敷,3,年为佳。,3,年以后,患者可以继续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31,完整版课件,遵守固定疗程,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效果才会更好。而每错过一季伏天,就意味着患者的康复至少要向后拖延一年。,32,完整版课件,十一 、冬病夏治须治养结合,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克制,不要和正常人一样乘凉休闲、避暑,以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33,完整版课件,1远离空调。,进入空调房后,皮肤会因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2少吃冷饮。,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3睡眠充足。,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34,完整版课件,4情绪乐观。,研究表明,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气候的影响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这种情绪。,5适度锻炼。,适度的锻炼可增加神经肌肉协调性、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同时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抵御能力。,35,完整版课件,冬病夏治注意事项,1,、冬病夏治是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因此,在运用这种方法治疗后,疾病趋向好转和痊愈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表现,如疼痛、肿胀等等。这些表现有时会给接受治疗的患者一种错觉,认为药不奏效或者用药后产生了某些毒副反应,其中以中药外部敷贴穴位显效后产生的皮肤损害最为常见。接受治疗的人一定要对此有所认识和做好心理准备,以防自行停止治疗而前功尽弃。,36,完整版课件,2,、药物敷贴后有的人会有刺痒的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只有1%5%左右的人可能还会起疱。这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但要注意的是,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搔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引流,外涂碘液。,37,完整版课件,谢,谢,各,位,!,38,完整版课件,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