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课件

上传人:vosvybf****vycfil... 文档编号:243976133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掌握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史实与相互关系。,2,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4,分析郡县制度全面推行的意义,2017,全国卷,,,24,2017,北京卷,,10,2017,江苏卷,,1,2016,上海卷,,6,对商朝、西周的政治制度的考查主要涉及宗法制、分封制及礼乐制度的史实及运用。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考查角度有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社会转型、从分裂向统一过渡的国家发展、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制度演进等,分值:,2,10,分,栏目导航,考 点 一,考 点 二,考 点 三,1,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实行,_,,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2),王权特点:通过,_,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3),行政管理: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考点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占卜,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内容,对象:王族、,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权力:在封国内可以,_,、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等,并能实行再分封。,义务: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_,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功臣,设置官员,贡赋,(4),影响,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后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_,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王权,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对周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建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社会历史阶段。,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_,继承,为大宗;其他各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小宗必须服从大宗。,(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_,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嫡长子,特权,宗法制的要点,1,(2018,吉林长春质监,),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由此可见,(,),A,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B,封,“,诸妇,”,以保护商王朝的统治,C,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D,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解析,“,商代,诸妇,之封,”,不能代表所有妇女地位的崇高,故,A,项错误;,“,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表明统治者的赏罚均为了维护其统治,故,B,项正确;,“,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可知被封的,“,诸妇,”,,不能代表整体,故,C,项错误;对妇女的封赏不能代表社会以母系为主,故,D,项错误。,B,2,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B,解析,材料强调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公共性君臣关系,没有涉及分封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宗法制在政治上表现为君臣关系,君主是全天下人的大宗,全天下人不论血缘关系的亲疏都必须服从君主,因而宗法制的君臣关系削弱了血缘关系,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权力的继承问题,故,C,项错误;,D,项是宗法制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是分封制推行的依据,也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3,两者都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周王的统治地位和西周政局的稳定。,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例题,1】,有学者说:,“,三代之前的宗法制,是皇帝制之前的一种制度,它与皇帝制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皇帝制专制。,”“,没有皇帝制专制,”,的主要表现是,(,),A,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的形成,B,嫡长子继承制对君主权力的削弱,C,“,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D,分封制下君主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解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当时实行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分封制下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导致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这就是,“,没有皇帝制专制,”,的内涵所在,故选,D,项。,D,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迷信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例题,2】,(2018,山东滨州调研,),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这反映商朝末期,(,),A,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B,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C,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D,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B,解析,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是在西周,故,A,项错误;据材料,“,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可知,启的地位低下,辛的地位比启高,辛继承了帝位,故,B,项正确;启比辛年长,不得嗣,故,C,项错误;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应该是在西周,故,D,项错误。,1,(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史载楚国从武王熊通,(,公元前,740,前,690,年在位,),时开始对外进行征伐兼并,先后吞并了一些周边的小国,灭国所得之地,直属于楚王,成为县。由此可见,当时,(,),A,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争,B,各诸侯国之间攻伐不断,C,北方诸国政局相对稳定,D,地方行政体制发生裂变,D,解析,材料反映了楚国在战国时期即已开始对外征伐兼并,但未体现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楚国吞并周边小国,但未体现各诸侯国之间的征伐,故,B,项错误;由材料时间公元前,740,前,690,年可知此时为战国时期,而战国时期北方诸国同样发生兼并战争,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楚国吞并一些周边小国后,将灭国所得之地建为楚国的县可知,地方行政体制逐渐由分封制变为县制,故,D,项正确。,2,陈立在,白虎通疏证,封公侯,中说:,“,天子以别子为诸侯,其世为诸侯者,大宗也。诸侯以别子为卿,其世为卿者,大宗也。卿以别子为大夫,其世为大夫者,大宗也。大夫以别子为士,其世为士者,大宗也。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则为小宗。,”,该材料主要反映出,(,),A,宗法制维系了统治秩序,B,宗法制保证了贵族特权,C,分封制加强了地方统治,D,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A,解析,材料反映出西周宗法制中,“,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形成,这实际上是领导与服从的关系,维系了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中贵族的特权,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王室内的宗法关系,,C,、,D,两项与材料无关。,1,背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_,的封建王朝。,2,内容,(1),皇帝制度:嬴政自称,“,_,”,,总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考点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始皇帝,“,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2),中央官制:中央设丞相、,_,和太尉,丞相之下有诸卿。中央机构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3),地方官制:郡县制,郡守: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_,汇报工作。,县令:是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郡守和县令均由,_,直接任命。,御史大夫,丞相,皇帝,3,影响,(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2),实现了对,_,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了国家政治体制之中。,(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_,,为历代沿用。,决策失误,地方政权,基本格局,1,(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战国时,“,宰相必起于州部,”,,而秦汉以后开启了,“,布衣将相之局,”,。这种变化反映了,(,),A,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贵族社会的进一步解体,C,西汉的统治基础是下层民众,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B,解析,从战国时期,“,宰相必起于州部,”,到秦汉以后,“,布衣将相之局,”,体现了贵族社会的瓦解,官僚政治的不断完善,题干强调的是统治阶层的来源由贵族下移到平民,与自耕农阶层的分化无关,故,B,项正确,,A,项错误;战国和秦汉时期的统治基础均是下层民众,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是秦汉之后政权巩固的经济基础,并非是从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统治阶层来源变化的原因,故,D,项错误。,2,(2018,山东青岛调研,),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解析,材料反映的不仅仅是秦朝的郡县制,所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不能全面反映现代化的趋势,故,A,项错误;封建社会的秦朝仍然是推行人治,故,B,项错误;所谓的礼仪政治,是礼所维护的贵族政治,而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所代表的是官僚政治,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不是现代化的体现,故,D,项错误。,C,1,它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三公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谁也不能独揽大权,这保证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4,秦朝建立的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例题,1】,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A,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B,重视内部忧患而忽视外部侵扰,C,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D,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解析,古代推行郡县制注重的是政治稳定而非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有利于凝聚内部力量,从而有利于一致对外,故,B,项错误;过于重视中央集权必然会造成对地方分权的忽视,故,C,项正确;国家统一是民族发展的必然和前提,故,D,项错误。,C,二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西周,秦朝,中央政治体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地方政治体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郡县制,按地域划分,选官制度,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宗法制上的世卿世禄制度,实行俸禄制,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政治特点,奴隶制的贵族政治,封建的官僚政治,【,例题,2,】,“,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据以上材料判断,作者认同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宗法制,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作者认为世袭的士大夫们世世代代世袭统治着自己的领地,覆盖着诸侯国的所有国土,他们的贤能与否无法保证。就算有圣贤出现在这样的制度的统治下,也很难有立足之地来发挥自己的能力。即作者反对以宗法制为保障的时代相传的诸侯分封制。郡县制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故,B,项正确。郡国并行制也存在世卿世禄的特点,故,C,项错误。,B,1,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A,调动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B,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C,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D,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解析,材料中,“,这场革命,”,指的是秦朝郡县制的建立。中央集权的加强抑制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故,A,项错误;皇帝仍然掌握最高决策权,,“,人治,”,不可能避免决策失误,故,B,项错误;郡县制的建立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故,C,项正确;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了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D,项错误。,2,有学者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A,西周与秦以后的制度没有联系,B,周秦制度的根本差异是分封制变为中央集权制,C,作者对秦以后的,“,独制,”,持否定态度,D,“,大变局,”,指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B,解析,秦朝及以后的朝代还是从西周政治之中继承了若干制度,如宗法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西周与秦朝制度一个根本的变化就是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故,B,项正确;材料中作者所陈述的仅是一种客观的史实,并没有夹杂个人的主观评判,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大变局,”,指的是政治制度由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的转变,故,D,项错误。,【,典例,1】,(2017,全国卷,),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B,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局面,C,在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D,题干没有提到贵族的世袭特权问题,【,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分封王族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从而使周的文化影响也因此覆盖其所辖之处,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规范答题,】,A,【,典例,2】,(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从秦汉时期开始,地方官员任命实行流官制度,即地方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对流官制度认识正确的是,(,),A,易导致官员之间的疏离,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D,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治理,【,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B,流官制防止官员与当地势力联合勾结,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促进中央集权的建立,C,流官制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地方割据,并不能彻底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D,流官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因地方官员经常性流动,对地方事务不够熟悉,地方官员之间疏离,因而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治理,【,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流官制度下地方官员经常性流动,且地方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这样使地方官员之间不熟悉,易导致官员之间的疏离,故,A,项正确。,【,规范答题,】,A,1,(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A,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B,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C,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D,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D,解析,商代与西周均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故,A,项错误;由材料,“,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对商王与周王的权威进行比较,,B,、,C,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由材料可知,周王的统治权威要高于商王,说明西周时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故,D,项正确。,2,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解析,秦朝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的奠基时期,其官僚体系刚刚从贵族政治演变而来且尚处于雏形阶段,故,A,项错误;在古代中国的地主政权之下,取代贵族政治的只可能是官僚政治而非平民政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官员之下已设置有辅助其履行政务的吏胥,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基本模式业已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刻意突出,“,中央,”,与,“,文官,”,的特别地位且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对比项,故,D,项错误。,C,1,(2017,江苏卷,),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解析,材料信息显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是政治权力的象征,说明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政治的权力,”,不符,排除。,B,2,(2016,全国卷,),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解析,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是金文,在商代就已经存在,故,A,项错误;青铜器铭文以越来越多、越来越规范的字句追颂祖先,记述其功业,体现了其重视历史传承,故,B,项正确;宗法制在西周走向完善,且材料中缺乏足够信息体现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故,C,项错误;西周青铜器仍然是作为礼器和兵器使用,功用没有发生重大改变,故,D,项错误。,B,3,(2016,海南卷,),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解析,材料中古代褒奖官员为,“,民之父母,”,,体现了,“,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故选,B,项;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官员考核的根据应该是官员的政绩,故,C,项错误;,D,项表述绝对,排除。,B,4,(2016,上海卷,),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A,分封之制,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解析,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后世基本沿用了这一地方行政制度,符合材料中,“,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虽然分封在秦汉以后王朝依然存在,但已不再是地方行政制度的主体,郡国并行制仅存在于汉朝,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C,、,D,三项错误。,B,5,(2017,北京卷,节选,),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材料,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年龄段,称谓,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1,3,岁,孩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10,岁以前,孺子,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满,10,岁,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13,15,岁,(,男,),舞勺,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15,岁左右,(,男,),束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15,岁,(,女,),及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礼,),15,20,岁,(,男,),舞象,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满,20,岁,(,男,),弱冠,二十曰弱,冠,(,冠礼,),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解析,第一小问,分析材料可知,孩提和孺子两阶段均不涉及礼乐制度。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要求,说明实行严格的礼乐制度,注重对子弟的培养,依据年龄划分不同的受教育的内容;根据材料中女孩,“,十有五年而笄,(,笄礼,),”,,而男孩则,“,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说明男女有别;,“,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说明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等级秩序。,答案,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笄、舞象、弱冠。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依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男女要求不同;学习礼乐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以下为附加内容,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以下为附加内容,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天金,2013,0507 陕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四川抽样调查:,26% 举家外出农户,20% 留守农户,转移比例平均60%,高的70-8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陕西抽样调查:,72%,“,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55岁,务农农民平均年龄,63%,妇女,8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四川抽样调查:,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以上13%;,妇女60%;,初中及以下9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新生代农民工,76% 不愿再回乡务农,85% 从未种过地,(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党的,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聚焦,“,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不是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是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历史使命,回答好,“,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解决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组织化路子,解决保供增收长效机制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就是激活农民自身活力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的过程,就是培育,“,三农,”,事业发展未来的过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应对农业后继乏人问题的挑战,必须在稳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世界性课题,比如在英国,农场主平均年龄达到59岁。,欧盟一直关注农民老龄化和培养青年农民问题,在CAP新一轮改革议案中提出,将2%的直接支付专门用于支持4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从事农业。,世界性课题,法国经验,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留,加强农业后继者培养,重视农业劳动力教育培训,切实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予以推动落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结构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事关13亿人的饭碗。,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一)基本表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然要求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二)主要类型,生产经营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技能型: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跨区作业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