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医学培训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3887264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量代谢医学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能量代谢医学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能量代谢医学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学习目标,】,列出体温的测试部位、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异。,3,2,分析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4,讨论对高热病人采用的几种降温措施。,5,理解体温恒定的调节机制。,1,说出能量代谢率、呼吸商、基础代谢率、体温及调定点的概念。,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学习目标】列出体温的测试部位、正,第一节,能量代谢,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四、基础代谢,知识卡片,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体内重要的贮能和直接的供能物质是,ATP,。,第一节 能量代谢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知识卡片,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能量代谢的定义:,通常将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能量的来源:,人体一切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来源于食物中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分解。,主要供能物质:糖是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能量代谢的定义:,体内的糖、脂肪或氨基酸氧化分解后,生成代谢终产物,H,2,O,、,CO,2,和尿素等,同时释放出所蕴藏的化学能。在人体的全部能量中,大约有,50,以上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维持机体体温并不断通过体表散发,其余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于三磷酸腺苷,(ATP),中。,ATP,分解时,再释放出能量,供应人体合成代谢以及各种生理活动需要。,图,7-1,体内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示意图,C,:肌酸,Pi,:无机磷酸,C-P,:磷酸肌酸,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人体能量代谢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可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既不增加也不减少。由于机体所利用的化学能最终全部转化为热能和对外界物体所做的机械功,测定一定时间内机体释放的热量和所做的外功,即可测出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而外功也可以折算为热量,因此,测定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所散发的总热量,就可以测算出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有两种方法可以测定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散发的总热量: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人体能量代谢遵循“能量守恒,(一)直接测热法,直接测热法是利用热量计直接测量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所散发热量的方法。将受试者放置在由隔热材料组成的热量计中,人体所散发的热量被流过该装置管道的水所吸收,根据流过管道的水量和温度的改变,计算出机体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这种方法所需设备和材料较昂贵,现已很少采用。,(一)直接测热法 直接测热法是利用热量计直接测量,(二)间接测热法,1,食物的热价,是指,1g,食物被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也称卡价,可用于计算食物的含热量。,2,食物的氧热价,某种物质被氧化时,每消耗,1L O,2,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它是用耗,O,2,量推算产热量的基础。,3,呼吸商,生理学上将氧化某一种营养物质时,同一时间内的,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称为该物质的呼吸商(,RQ,)。即,CO,2,产生量(,ml,)耗,O,2,量(,ml,)。,(二)间接测热法1食物的热价,三种主要营养物质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见表,7-1,营养物质,热价(,kJ,g,),物理热价 生物热价,耗,O2,量(,L,g,),CO2,产生量(,L,g,),氧热价(,kJ,L,),呼吸商,糖,17.2,17.2,0.83,0.83,20.9,1.0,脂肪,39.,8,39.,8,2.03,1.43,19.6,0.71,蛋白质,23.4,18.0,0.95,0.76,18.8,0.80,三种主要营养物质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见表7-1营养物质,(三)能量代谢的简化测算,1,测出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耗,O,2,量;,2,按一般进食混合食物非蛋白,RQ,为,0.82,计算;,3,查表,7-2,其对应的氧热价,20.,20,乘以耗,O,2,量,得到人体的产热量。计算公式如下:,产热量(,kJ,),=,氧热价(,20.,20,kJ,L,),耗,O,2,量(,L,)。,(三)能量代谢的简化测算1测出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耗O2量;,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一)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人体任何轻微的躯体活动,都能提高能量代谢率。运动或劳动时,人体的氧耗量显著增加,剧烈运动或极强劳动时,其产热量可比平静时增加,10,20,倍。,(二)环境温度,机体在安静状态下,环境为,20,30,时能量代谢率最为稳定。环境温度降低或升高,能量代谢率均将增高。,(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之后人体即使处于安静状态,其产热量也会比进食前增加。这种由摄入食物刺激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四)精神活动,精神和情绪活动对能量代谢也有较大影响。,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一)肌肉活动,四、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c rate,,,BMR),。,基础状态:室温,20,25,;空腹,(,禁食,12h,以上,),;清晨、清醒、静卧;精神安宁。,BMR,正常值:临床实际测定,BMR,的数值,正常平均值比较,相差在,10,15,以内都属于正常。,测定,BMR,的意义: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辅助方法。,四、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定义: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也称体核温度。,一、体温及其生理变动,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三、体温调节,知识卡片,在安静状态下,当体温高达,40.6,42.2,时,中暑即可发生。中暑表现为发热、头痛、胸闷、口渴等,有时伴有呕吐、谵妄,如果体温不尽快回降,则有可能丧失意识。以上症状常可因为大汗引起水、电解质大量丢失,发生循环休克而加重。高热可损伤机体组织,尤其是脑,有时在几分钟内即可致命。所以,对中暑患者应立即快速降温,,如用乙醇擦浴、吹风,甚至于将患者置于冷水中,但需防止引发寒战而增加产热。,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体温定义: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一、体温及其生理变动,(一)正常体温,1.,测定部位:直肠、口腔、腋窝。,2.,正常值:直肠温度正常为,36.9,37.9,,平均,37.4,,比较接近机体深部温度;口腔温度一般比直肠温度低,0.3,;腋窝温度一般又比口腔温度低,0.4,。,3.,正常人腋窝温度为,36.0,37.4,,是可以超过,37,的,所以遇到腋窝温度稍高于,37,的人,在确认是否有低热的问题上要持审慎态度。,一、体温及其生理变动(一)正常体温,(二)体温的生理变动,1,昼夜节律,正常人体温按昼夜呈现周期性波动,凌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3,18,时最高。,2,性别,女性基础体温比同龄男性约高,0.3,。女性体温还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3.,年龄,新生儿体温略高于成人,成人体温高于老年。,4,肌肉运动与精神因素,剧烈的肌肉活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进食等都会对体温产生影响。,5,其它因素,麻醉药物能降低体温,因此,对于麻醉手术的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要特别注意保温护理。,(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节律,女子一个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的变化,女子一个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的变化,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一)产热过程,安静状态时,主要的产热部位是脑和内脏器官。肝脏的代谢水平最高,产热量最大。,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其产热量可由平静状态下的,18,提高到,90,。,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一)产热过程,人体热平衡示意图,人体热平衡示意图,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器官、组织,占体重百分比(,%,),安静时产热量(,%,),劳动或运动产热量(,%,),脑,2.5,16,1,内脏,34,56,8,骨骼肌,56,18,90,其他,7.5,10,1,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器官、组织占体重百分比(%)安静时,(二)散热过程,散热的主要途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最主要的散热部位:皮肤。,1,几种主要的散热方式,(,1,)辐射:是指人体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体的散热方式。,(,2,)传导:是指人体将热量直接传递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3,)对流: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方式。它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4,)蒸发:蒸发是利用水分从体表汽化时吸收体热的一种散热方式。,(二)散热过程 散热的主要途径:皮肤、呼吸道、消化,2,散热过程的调控,(,1,)皮肤血流量的调节,皮肤的血流量对体热的散发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机体主要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的紧张度来控制皮肤血管口径,从而改变皮肤的血流量。,在寒冷环境中,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表层温度降低,形成阻热层,发挥隔热器的作用,使散热量大幅度下降,防止体热散失;,在炎热的环境中,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皮肤小动脉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血流量增加,有大量热量从机体深部被血流带到体表,皮肤散热能力显著增加,以防止体温升高。,2散热过程的调控 (1)皮肤血流量的调节,(,2,)发汗的调节,当环境温度在,30,左右时,便开始出汗。劳动或运动时,气温虽在,20,以下,亦可出汗,这类出汗又称温热性出汗。,发汗速度取决于参与活动的汗腺数量和活动强度。影响发汗的因素包括劳动强度、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劳动强度越大,环境温度越高,出汗量越多,速度越快;空气湿度大,汗液蒸发困难,体热不易发散,出汗也增多;风速大时,汗液易蒸发,体热易于发散,出汗量则减少。,(2)发汗的调节 当环境温度在30左右时,便开,三、体温调节,人体体温调节主要分为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随机体内外环境温热性刺激信息的变化,通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发汗、战栗等生理反应,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行为性体温调节:机体通过一定的行为来保持体温相对恒定。行为性体温调节是以自主性体温调节为基础的,是对自主性体温调节的补充。,三、体温调节 人体体温调节主要分为自主性体温调,(一)温度感受器,1,外周温度感受器,实验研究发现,在动物的皮肤、粘膜和腹腔等处都存在温度感受器,包括热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2,中枢性温度感受器,此感受器存在于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部位,分为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热敏神经元较多,在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时,发放频率增加。,在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丘脑的弓状核中以冷敏神经元居多,在局部组织温度降低时冲动发放频率增加,从而引起体温调节。,(一)温度感受器1外周温度感受器,(二)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各级部位。,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既能感受它局部组织温度变化的刺激,又能对由其他途径传入的温度变化信息作整合处理。现在对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的认识,普遍认为应从整合机构这一概念去理解,而视前区,-,下丘脑前部被认为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二)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广泛存在于中枢神,(三)体温调定点,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调节器,,PO,AH,的中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在体温调节中起调定点的作用。,调定点:控制体温稳定的平衡点。,如调定点设定数值为,37.0,,当体温超过,37.0,时,刺激热敏神经元兴奋,使散热增加,产热减少,将体温调回到,37.0,。当体温低于,37.0,时,则刺激冷敏神经元兴奋,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将体温回升到,37.0,。,(三)体温调定点 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的调节类似,本 章 小 结,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