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结 束,黄土高原,第六章第三节,1,第三节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地貌。,2,、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3,、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后果。,2,黄土高原窑洞,图,6-3-1,黄土高原范围和地形,全球最大的黄土区,3,黄土高原窑洞,图,6-3-1,黄土高原范围和地形,全球最大的黄土区,4,P19,读图,6-3-1,1.找出太行山脉、秦岭、乌鞘岭、长城,,说说黄土高原的大致位置、范围,。,黄土高原地处黄河,_,地区,,位于以,_,西、,_,以东、,_,以南、,_,以北。,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省(晋)、,_,省(陕或秦)、宁夏回族自治区(,_,)、甘肃省(,_,或,_,),还有,青海、内蒙古、河南。,太行山,乌鞘岭,长城,秦岭,山西,陕西,宁,甘,陇,中上游,5,太行山,乌鞘岭,长城,秦岭,黄土高原,黄土高原范围和地形,6,A,C,B,D,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A:_,省,B:_,省,D:_,省,C:_,省,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太原,西安,兰州,郑州,7,3.,地势:,黄土高原海拔多在,_,米,黄土的厚度一般在,_,米。,4.,地貌:,黄土高原上,_,、,_,、,_,、,_,等黄土地貌分布广泛。,全球最大的黄土区,1000-2000,100-200,黄土塬,黄土峁,黄土,川,黄土墚,8,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是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在墚、峁地区地下水出露,汇成小河、河水带来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在两岸形成小片平原,称它为“川”。,黄土川,9,风吹来的高原(风成说),P19,阅读,蒙古高原、中亚、西北内陆,探索黄土高原,“,身世之谜”,10,天书解密,风吹来的黄土,11,过渡性,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农耕区,牧,区,1,、干湿地区的过渡,2,、农业区的过渡,400,毫米,12,水土流失严重,13,P20,活动,水土流失小实验,对比试验一 植被疏密,对比实验二 降水强度,对比试验三 坡度大小,水土流失的强度与植被疏密、降水强度、坡度大小有关。,实验结论:植被覆盖率越高、降水强度越小、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小,反之,水土流失越严重。,1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黄土质地疏松,2,、植被覆盖率低,3,、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自然原因:,图,6-3-2,延安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15,人,为,因,素,陡坡耕种,过度放牧,乱垦滥伐,16,总结:水土流失严重原因,1,、黄土质地疏松,2,、植被覆盖率低,3,、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自然原因:,人为因素:,3,、陡坡耕种,2,、过度放牧,1,、乱垦滥伐,地表景观:,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17,泥沙翻滚的黄河,18,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19,水土流失后果,带走大量肥沃的地表土,使土层变薄,土壤养份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大量泥沙汇入,使得黄河泥沙含沙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减产。,2,、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20,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上表:,A.,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B.,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C.,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D.,农作物产量下降,A,B,C,D,1,3,2,4,恶性循环示意图,21,课堂检测,选择题,1,、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B,、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C,、工农业迅速发展,D,、人们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利用土地,2,、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原因是( ),A,、修筑梯田,B,、水土流失严重,C,、大规模开采露天煤矿,D,、取土烧砖,3,、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 ),A,、经济发展过快,资源开采过多,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4,、黄土高原的形成得到广泛支持的学说是( ),A,、流水说,B,、风成说,C,、堆积说,D,、沉积说,D,B,D,B,22,课堂检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河流名称,_,。,(,2,)在图中填注:,太行山、秦岭,(,3,)黄土高原所跨省区的简称:,A,_,B,_,C,_,D,_,(,4,)城市:,_,_,_,A,D,C,B,黄河,太行山,秦岭,晋,陕或秦,宁,甘或陇,太原,西安,兰州,郑州,23,本节知识小结,1.,水土流失的原因,2.,水土流失的后果,1.,位置、范围,2.,地势、地貌,全球最大的黄土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2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