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与策略58601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3883956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X 页数:124 大小:42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念与策略58601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理念与策略58601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理念与策略58601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1/2/8,#,新课程,理念与策略,的,问题:,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二、新课程改了些什么?,三、新课程给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变化?,参考资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朱慕菊主编),朱慕菊:现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未来教育协会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新课程的来历),(一)国内背景我国现行课程的问题,(二)国际背景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一)国内背景我国现行课程的问题,1、建国后,我国的课改回顾,1950年,1952年,1956年,1963年,1978年,1986年,1992年;,本次课改,1999年(课改工作组成立) 2001年秋(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实验、涉及27个省) 2002年秋(各省市全面实验) 2005年秋(全面推广),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第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19961998),对全国9个省市城镇和农村的16000名学生,2000名校长、教师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大部分委员,对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2、国内教育现状调查,小结:现状调查的几点思考,在学校教育中过分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造性等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课程内容偏多、偏难、偏旧,脱离学生经验。,例,红楼梦中:,贾母的丫环是谁?,宝玉的丫环是谁?,最有反抗精神的丫环是谁?,初三语文试题,偏,例,有些课文时代性差:,如猎户一文颂扬打豹英雄,与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相违。,高中一年级语文,第二册,旧,小结:对,现行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缺乏对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指导。,考试代替了评价,考试结果的处理使学生过度焦虑。,紧张的师生关系、教育内容的枯燥、缺乏自主支配的时间、造成学生消极的学校生活体验。,“好大一块黑板,遮住了天;好高一堆习题,压断了肩;好烦那一群老师,这样讨人嫌!”,课堂教学实例引发的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鸡-竹叶 小狗-梅花,小鸭-枫叶 小马-月牙,问:“青蛙为什么没出来参加?”,答:“因为青蛙没有毛衣服,怕冷。”,再问:“谁能告诉大家,正确答案,?,”,后现代知识观,小结: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课程内容,(教材),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二、 新课程改了些什么?,课程改革的走向:,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实现六个转变),课程改革的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8世纪中:西班牙、葡萄牙,19世纪中:英国 20世纪中:美国,21世纪中:中国,指导思想,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转 变 课 程 的 功 能,传授知识,标准与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课 程 标 准,教 学 大 纲,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n,课时安排,n,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n,考核与评价,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术语解释,案例,案例:科学标准(7,9年级),课程目标,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案例:数学标准(19年级),课程目标,数学素养,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案例:,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能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交谈,(语文标准),;,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以及现在报刊上的各种广告资料,感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历史标准),;,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地理标准),;,新研制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体现课程功能;,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数学标准),;,知道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标准),;,了解人体各系统生理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提高戒除不良嗜好(吸烟、酗酒)和远离毒品的自觉性,(科学标准);,通过唱一只歌、做一件礼物,在唱歌、绘画、制作的过程中体会怎样表达对祖国、对亲人的爱,共同分享创作的乐趣和喜悦,(艺术标准),。,新课程的教材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师生互动,体现范例性课题原则,鼓励学生想象和思考,教科书编写留有较大地余地,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目标之二,1. 课程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分科与综合课程,供选择;,所有学段都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年 级,课,程,门,类,1,2,3,4,5,6,7,8,9,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 学,科 学,(生物、物理、化学),外 语,外 语,综合实践活动,体 育,体育与健康,语文,数学,艺术,(音乐、美术),地方与学校课程,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国际上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英、澳、日、法、挪等国以及我国台湾省都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 自然现象和问题的研究, 社会研究,29,国际上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2.社会实践学习, 社会服务活动, 社会考察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3.生活学习,生活技能的训练活动,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30,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目标之三,什么是课程?,通常指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和进程,课程是知识,(精英),课程是既定、先验、静态的,学习者即接受者;课程体系按照学科的体系组织,(制度课程),课程是经验,(大众),强调“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课程”,课程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课程与学习者的个人的经验相联系,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教学课程),课程是活动,“学习者通过活动实现自身的发展”,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强调活动的完整性、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重视学习者与课程因素的关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标之四,课程实施的现状,课程实施重“教书”和“背书”(制度课程,教学传递),熟(死)能生巧(活)? 巧学(策略),苦学:头悬梁、锥刺股 乐学(动机),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国际生物圈”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生物标准),组织学生拟定调查提纲,对经历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长辈进行访谈,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认识这段历史的原因及危害。,(历史与社会标准),组织学生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甲戊风云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影片的历史背景,讲述历史故事。,(历史标准),案例:,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者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数学标准),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数学标准),分组调查一个民族不同地区的艺术,并将艺术形式与该地区的建筑、服饰、方言等联系起来,全班分享调查结果。,(艺术标准),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目标之五,评价功能的发展变化,甄别选拔 促进发展,“,筛子” “泵”,目标 方案(静态动态),结果 过程 (过去未来),他评 自评、互评(主体),紧张戒备 协同合作,(关系),一元 多元 (内容),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目前评价的现实,把字写得工整一点,尽量不要涂改,要认真一点,能否用钢笔写?,字要写得工整一些,要认真!,字写得不认真,这么多遍还记不住!,把字写得大一点,简单点了吧?,又不认真了,不能老用涂改胶,要认真,(3周-15天的家长评语),目前评价的理念,孩子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孩子的缺点,不批改不了。,99 1 70 30,吹毛求疵的教育,制造自卑者的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针对学生(非家长),全面评价(含学习),特征评价(个别性),鼓励评价(发展性),自我评价(自主性、反思性 ),同学互评(欣赏性、平等性),过程与结果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1、学科学习目标,以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2、一般性发展目标,学会学习的技能,扩充并整合知识,沟通技能,思考和推理的技能,合作技能,个人与社会责任,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建立化学学习档案,收录他们的重要资料,如:,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价的结论,他人评价的结果,化学标准案例,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时应关注学生以下诸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传统教师评价的问题,1,、不鼓励自主与创造,易被动、应对,2、不利用改革:对社会变化缺乏敏感;对学生适应社会无力关心;习惯于常规;对教育技术改进不热心,3、易引发教学简化过程、本末倒置、琐碎、不合作,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优势,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着眼于扬长避短,评价体现民主协商精神,以对话和定性分析为主,评价结果与奖惩脱钩,系统、准确、全面地收集信息,评价过程有周期性,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要求,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目标之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教育部制订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国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并报教育部备案。,地方,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学校,实行三级课程政策,观念上的意义,国家、地方、学校、师生共建课程,管理上的意义,课程形态的选择(综合或分科),从课时固定制课时比例制,教材的多样化与选择性, ,时空上的意义,15-20%的课时由地方和学校自主安排,三、新课程给教学带来哪些变化?,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一)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与要求,蜡烛、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警察、法官,一桶水-一碗水,尊师爱生,传道、授业、解惑,讨论的问题,这个教师角色的隐喻涵义都包含有什么?,对于这些涵义我同意什么?我不同意什么?,在新的时期里要完善什么?,蜡烛,肯定:,奉献与给予(牺牲),不足:,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快乐。,工程师,肯定:,工程师-一门崇高的事业,灵魂-职业的育人特性,不足,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化运动。,园丁,肯定:,田园式的宽松环境,重视学生的生长性,考虑到了教育的过程。,注意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不足,人为的强制性,人为的淘汰制(“毁”人不倦),警察,肯定,维持必要的秩序,强调纪律性,不足,对学生实施严格控制,师生关系过于严肃,缺乏亲和力,着眼于学生的问题与错误,挑剔多而鼓励少,一桶水,肯定:,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学科知识的有效的传递,不足,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传递内容的单一(水-知识),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性成分,教师的角色转变,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促进者,例:魏书生(辽宁),教育的研究者,例:王泽钊(山东),传统知识传授者角色的表现,信息交流的单向传输方式,教师单独拥有权力,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总之,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不大受教师的关注。,教学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都是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彻底的“应试”和接受评定。,传统知识传授者角色形成的原因分析,作为传统传授者角色的教师,他们是唯一的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只是的接受者。,教育观念方面,三个中心。,应试教育,提高成绩快,完成教学任务,习惯传承,简化的工作方式:省时省力,教学条件:教学空间、教具以及设备等的限制。,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角色的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中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项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促进者,研究者,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在教育中研究,为教育研究,研究实践的教育,(二)课程改革与,学习方式,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教学创新,什么是课程(curriculum)?,技能(客观):行为主义,知识(客观):认知主义 (精英),经验(主观):人本主义 (大众),活动(主客体的互动、主体间的互动):建构主义,什么是教学(instruction)?,教师的教(teaching)-,学生的学(learning),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如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现状,课程实施重“教书”和“背书”(制度课程,教学传递),熟(死)能生巧(活)? 巧学(策略),苦学:头悬梁、锥刺股 乐学(动机),谦虚谨慎 骄傲自满 人格(志气),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与教学改革,1、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经验,现代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体验(经验),真实(情境),2、课程实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合作 -自主、探究、合作、活动(做中学:学、做、用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创新,1、整合教学与课程,关注“教学课程”,2、提倡学生中心,以“学”论“教”,3、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的信息化),4、自主学习与教学,5、探究学习与教学,6、合作学习与教学,7、体验性学习与教学,8、活动性学习与教学(做中学,hands on),9、研究性学习与课程,高分低能图,学习方式变革,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基本涵义,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 /learning approach):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取向。,学习方式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自主学习,you hear,you forget; you see,you remember; you do,you learn:听了的会忘记,看了的能记住,做了才能学会,自主/自我决定(autonomic) 他主,自控/自我控制(self-control) 他控,主动(active) - 被动,意义(meaningful/significant) / 自由 - 机械,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自我调节(self-regulated),自主学习的层次,行为:自我指导、自我观察(判断)、自我奖惩,(自我控制),认知:逻辑意义(新) 潜在意义 心理意义,(意义学习) 认知结构(旧) 相互作用,人本(动机/情感):真诚、同感、尊重 身心卷入(自由学习)- 重视和关注“中等生”,建构(整合/全面):动机、方法、时间、行为、环境、人际 (自我调节学习),自主学习的维度,为什么 动机 自动参与 内在(自我驱动) 自定目标、自我效能,怎样学 方法 控制方法 有计划(习惯化) 策略使用、情绪放松,何时学 时间 控制时限 定时而高效 时间计划与管理,学什么 行为 控制行为 意识到行为结果 自我监控、自我反应,在哪学 环境 控制环境 环境的敏感与应变 环境的选择与营造,和谁学 人际 选择伙伴 人际的敏感与应变 选择榜样、寻求帮助,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与促进方法,内在因素(自我效能、知识基础、元认知、目标、情感) - 激发内在动机、教授学习策略,行为因素(自我观察、自我判断与自我反应) - 自我监控训练(自我记录、自我言语内化),环境因素(榜样、求助、信息资源、学习场所)- 资源利用与环境营造,自主学习的过程,学习活动前: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法、组织环境,学习活动中: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学习活动后: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补救,- 能学、愿(乐)学、会学、志学,探究学习,好奇心 好胜心 (爱因斯坦,1935),探究学习 启发式学习 -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指导性学习 接受学习,探究学习与发现学习,探究学习 发现学习,科学问题的解决 知识结构的发现,过程 结果,问题-假设-方案-检验-结论 问题-假设-结论,知识、方法、态度 概念与原理,开放性强 具有封闭性,分析/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接受学习 探究学习,线索::以“知识”为线索 以“问题”为线索,关注:系统知识、操作技能 生活实践、智慧技能,场地:预设场景、练习场所 问题情景、研究场所,过程:导入场景、传授知识、 情景体验、明晰问题、,练习验证、复习巩固 探索研究、总结发表,学生:明确任务、接受讲解、 选择目标、收集证据、,初步建构、实验验证、 分析整合、验证反思、,总结巩固 自主建构,探究学习的特点,1、以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为目的,2、既重科学的结果,更重获得的过程,3、既重知识的获得,更重知识的运用,4、强调全员、全人的参与和投入,5、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6、强调“学”与“做”的结合,探究学习与教学的重点,调查和分析科学问题,持续时间比较长,情景性(真实的问题),多种技能与策略的使用,解释证据(结论),大量的调查研究,同学之间的交流,.,探究学习的过程,探究学习流程图,探究学习,提出问题,假设与预测,制定计划,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探究学习的变式,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假设 -教师提出假设,学生设计方案 -教师提供方案,学生收集证据 -教师提供证据,学生解释证据 -教师要求解释,学生主动交流 -教师要求交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 - 个体学习 竞争学习,(相互促进) (互不相干) (相互对立),利人利己,利己不损人 损人利己,共同努力 努力、方法 能力,与集体比 与自己比 与他人比,是否尽力 是否努力 是否聪明,两个问题,合作学习的重点是“合作”还是“学习”?,好、中、差三类学生,何者从合作学习中受益最大?,(平均主义 - 部分先富 共同富裕),合作学习,任务工作,小组工作,人际技巧,小团体技巧,合作学习的内容,角色分配,角色分配,主持人,计时员,记录员,报告员,观察员,合作学习的五个特质,合作学习,积极互赖,个人责任,异质分组,团体历程,人际技能,异质分组,学生的成就,学生的能力与性格,学生的性别,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学生的政治、文化背景,(多元世界、多元文化),积极互赖,目标互赖,奖励互赖,角色互赖,资源互赖,任务互赖,身份互赖,个人责任,角色互赖,随机提问,责任承包,个别施测,(进步分数 每个人具有均等的成功机会;,合作意识与技巧、探究意识与行为质的评价),合作技能,组成小组、小组活动、思想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该技能的价值,让学生认清该技能的具体表现,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堂中练习和使用该技能,检查学生在小组中的使用该技能的情况,团体反思,总结小组活动中有益的经验,分析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明确小组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合作学习的座位结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关系,1)学习的内在品质:自主 被动,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2)学习的手段途径:探究 接受,自主学习既可以是探究的,也可以是接受的,3)学习的组织形式:合作 个体(独立),探究学习既可以是合作的,也可以是独立的,古人给我们的启示(一),古人给我们的启示(二),新的学习方式的总特点,主体性,开放性,问题性,实践性,互动性,多样性,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实施,如何设计合作探究的情境,?,如何促进学生有效的合作?,如何促进学生有效的探究,?,如何给合作探究提供条件?,问题情境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区分探究问题(,problem,)与练习问题(,question,),学生提不出问题: 教师-学生,学生提出不合理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太大,合作探究问题的特点,常常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教师也不知道答案 (开放的),所需条件与所给条件不完全对应(条件不足或多余),一人独立难以完成,需多人协作解决(复杂性),问题应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原理,问题应是真实的(与学生的实际相联),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关注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欲望(问题是自己的),呈现矛盾的现象与解释,头脑风暴,故意唱反调,提供问题的范例,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小组内意见不统一,出现“争吵”现象(合作意识),小组成员“各干各的”现象(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技巧),差生逃避学习(“避风港”) / 好学生霸占话语权(“微缩课堂”),- 公平性、独特性,对“争执不下”的处理,需要更多的资源,更深入的思考,批评对事不对人,陈述己见,不评价他人观点,针对具体事例(而非抽象观念)讨论,进行角色转换(克服自我中心),整合不同观点,合作技巧的培养,通过各种方式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例,“站报纸”,游戏,通过教师示范、角色扮演等方式明确合作技巧,安排适当情景,逐项练习合作技巧,提供反馈,让学生反思和改进,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面对探究任务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学生探究无法深入,停留在浅层,教师提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提出不同的意见,教师适当提醒注意某些信息,探究“很热闹”地进行,但无结果,引导学生反思,资源和环境设计,人力资源:教师、家长、专家、企业、政府、其他同学,文献资源:报纸、期刊、网络、图书馆,工具设备:实验仪器,良好的心理气氛,时间和空间安排,合作探究学习中的师生角色,学生 教师,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反思概括,交流分享,帮助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合作与交流,促进探究与思考,进行评价与反馈,提供资源环境支持,对合作探究学习的疑问,合作探究学习会不会影响教学进度,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内容哪个更重要,如何看待合作学习中的“动”与“乱”?,合作学习会不会影响教学进度,传统教学 - 用讲解的方式把所有课程 “及时”教完,并没有教会学生,学生更没有学会学习,合作学习-重在“学会”和“会学”,教育目标:知识 - 能力 人格,质量 数量,短期利益 -长期效果,技术处理:,精熟教材,统整内容,妥善分配,,采用教学辅助手段,精心设计小组活动,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可以合作而不合作放弃了一个促进小组和个人成长的机会,合作学习教学法的使用需要搭配其它的教学法,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问题特征:由多人协作解决明显优于个人去面对的问题 /比较复杂、答案不唯一,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内容哪个更重要,首先,形式为什么很重要?,但是,只有形式没有合作的意识会怎么样?,如何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好处?,合作仅仅起了促进学习的作用吗?,如何看待合作学习中的“动”与“乱”?,让学生动起来是我们的目的。,但动不等于乱,合作学习强调动起来不等于声音大。,新课程的特点,1.现代性,2.基础性,3.均衡性,4.综合性,5.选择性,6.生活性,7.创生性,8.民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