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堂)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3882868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2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小学数学,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关于修订工作的几点说明,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按照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2003年开始组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2011年3月,基本完成了修订任务。,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2,.,关于修订工作的几点说明2.,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下面我们就2011修订版与2001版课标相比较所体现出的变化具体的进行解读。,3,.,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2011年版: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并有附录。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4,.,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4.,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5,.,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5.,三、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变化,1、核心理念的表述由“三句”变“两句”,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三、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变化6.,2、,新的课程基本理念表述由“6条”改为“5条”,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新增)教学活动(合并)学习评价信息技术,7,.,2、新的课程基本理念表述由“6条”改为“5条”7.,3、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重新表述了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明确了“四基”课程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1)是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体差异的关系;,(2)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3)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4)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提出了培养学生“四个问题”能 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8,.,3、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8.,四、关于课程目标,的变化,“双基”变“四基”,2001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年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9,.,四、关于课程目标 的变化9.,五、关于数学课程内容的变化,1、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10,.,五、关于数学课程内容的变化10.,2、内容的增、删和调整,(1)数与代数,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在教学要求上有新的变化。,第一学段,增加“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提高要求),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例如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修改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第二学段,增加的内容:,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回归),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回归),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调整的内容,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质”。,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改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11,.,2、内容的增、删和调整 11.,(2)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删除的内容(整体上看,降低要求),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删除“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删除“体会并认识千米、公顷”,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降低要求,对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不要求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降低要求为知道这些方向。,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删掉“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增加“知道扇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12,.,(2)图形与几何12.,(3)统计与概率,统计内容的主要变化,第一学段与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标准(修改稿)希望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新增),概率内容主要变化,(要求“降”中有“升”),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要求降低。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对此内容的要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这是修改后的一个重要变化。原来,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现在希望学生通过数据来体会随机思想。,这种变化从“数据分析观念”核心词的表述也可以看出。,13,.,(3)统计与概率13.,(4)综合与实践,统一了三个学段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其目地和内涵。,“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对三个学段的差异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一方面突出了创新的核心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突出了不同学段的特点。,增加了大量的案例,并且用较大的篇幅阐述案例,让老师领会课程标准的思想是什么,领会提出知识点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螺旋式上升,不一定是知识点本身,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三年级,可以有这样的问题,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三年级,不断地出现,但是,随着他们知识的增加,随着视野的增加,对问题分析的深度不断增加。,14,.,(4)综合与实践14.,六、新的主要关键词,(10个核心关键词),2001版:,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2011版:,数感、符号意识(修改)、运算能力(增加)、模型思想(增加)、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增加)、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增加)、应用意识、创新意识。,15,.,六、新的主要关键词(10个核心关键词)15.,七、用修订课标规范我们的课堂教学,1.提纲挈领,领悟课标。,(1)理解课标理念,(2)明确“四基”要求,(3)正确处理“四个关系”,(4)掌握四个领域内容调整,(5)提高“四个问题”能力(,(6)领悟10个核心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16,.,七、用修订课标规范我们的课堂教学16.,2.依据课标,找出差距。,(1)改变教学中的“十多十少“现象,课程理念知道多,理解落实比较少;,关注教学情景多,创设有效情景少;,关注教学形式多,关注教学实效少;,操作实践活动多,有效探究活动少;,师生互动废话多,启发引导语言少;,课堂无效活动多,学生必要练习少;,教学设计拼凑多,个性创新设计少;,现代媒体运用多,优化整合运用少;,关注表面知识多,领悟思想方法少;,学生参与活动多,积累活动经验少。,(2)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满堂”,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3)避免教学中的“四个虚假“,虚假地自主学习,虚假地合作交流,虚假地自主探究,虚假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17,.,2.依据课标,找出差距。17.,3.结合教学,有效指导。,以新理念规范教学设计,以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以“四基”衡量基本要求,以“四个关系”改进教学方法,以“四个问题能力“检验基本目标的达成,以个性创新体现教学的特色,以全面发展评价是否有效,18,.,3.结合教学,有效指导。18.,欢迎批评指正,谢谢!,19,.,欢迎批评指正,谢谢!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