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生物之轮虫的营养价值及培养技术要点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3874832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饵料生物之轮虫的营养价值及培养技术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饵料生物之轮虫的营养价值及培养技术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饵料生物之轮虫的营养价值及培养技术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概述,1、分布:轮虫(,Rotifer,),是一群体形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繁多(约1800种),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2、优点: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和容易培养等特点。,3、应用: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培养,至少在60种海洋有鳍鱼类和18种甲壳动物幼体的培育中应用。,4,、作为生物饵料培养的轮虫主要种类有:壶状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褶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裂足轮虫。,一、褶皱臂尾轮虫的分类地位和主要特征,1、分类地位:属于轮虫门、单卵巢纲、游泳目、臂尾轮虫科、臂尾轮虫属。,2、主要特征:身体前端头盘的周围生有纤毛环,称为轮盘;其次,消化道的咽喉内有一很发达的咀嚼器。根据轮盘和咀嚼器的存在与否,可以把轮虫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第一节 褶皱臂尾轮虫的生物学,裂足轮虫,二、生殖习性,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殖方式有单性生殖和两性生殖两种方式,两种生殖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换。,1、单性生殖,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非混交生殖(,Amictic,reproduction)。,孤雌生殖首先由休眠卵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称为不混交雌体(,Amictic,female),,然后不混交雌体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Amictic,egg),,最后非混交卵成熟后不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此后,雌性轮虫又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这样一代接一代进行孤雌生殖循环。,2、两性生殖,两性生殖(,Bisexual reproduction),又称混交生殖(,Mictic,reproduction)。,褶皱臂尾轮虫的两性生殖首先由不混交雌体产生混交雌体(,Mictic,female),,混交雌体经减数分裂产生混交卵(,Mictic,egg)。,如果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不与雄体交配,不论以后有无交配混交卵均不受精,发育为单倍体的雄体,如果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交配,混交卵受精,受精卵再形成厚壳的休眠卵。,轮虫进行单性生殖时,在适宜的条件下,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繁殖持续时间为67天,经10 天培养,可由原来1个/,ml,增殖到15002000个/,ml。,思考:,1、轮虫的那一种生殖方式对鱼类的生产更有利?,2、两性生殖对轮虫有何意义?,轮虫进行两性生殖时,产生休眠卵,休眠卵必 须经过712天的休眠,在条件适宜时才能孵化。,3、两种生殖方式结果的比较,4、诱发轮虫两性生殖的因子,诱发轮虫两性生殖的因子是复杂的,有种的特异性、遗传和世代交替的内在因素等,但更主要的是外界环境条件刺激的影响,从目前的研究看,诱发轮虫两性生殖的环境因子主要有:,(1)高的种群密度。,(2)低温与温度的剧烈变化。,(3)盐度的突然改变。,(4)饵料的型式和数量的改变。,三、褶皱臂尾轮虫的变异,轮虫是形态变异极大的动物,就是同一品系也有大小和形状的变化,即多型性,经研究人们发现,水温变化、饵料的质和量、增殖密度等环境条件是引起轮虫大小变化的主要的外在因素。,四、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态条件,1、温度,不同的品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差别较大,5 是轮虫生活的最低温度,10 是轮虫繁殖的临界低温,40 是轮虫生活和繁殖的临界高温。,2、盐度,褶皱臂尾轮虫为广盐性生物,能在,0.2 5.0%,的盐度范围内生长繁殖,其最适盐度范围,不同品系不同,也依原生活环境盐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别,但对盐度的突然变化耐力较低(从0.38%突变到1.8%水环境中,1天后全部死亡)。,3、光照,由此可见,在暗条件和光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均 能生长繁殖,但在光条件下比在全暗条件下繁殖迅速。,褶皱臂尾轮虫对环境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5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5、溶解氧,褶皱臂尾轮虫对水环境中的溶解氧含量的适应范围很广,能够长时间耐受2,mg/L,低氧,在培养过程中溶解氧要保持在1.5,mg/L,以上。,6、非离子氨,非离子氨(即游离氨、分子态氨)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很高,现已研究证实,非离子氨水平是影响褶皱臂尾轮虫增长的限制因子。非离子氨水平不宜超过1,mg/L。,4、酸碱度,五、饵料和轮虫的营养价值,褶皱臂尾轮虫食性广泛,可食多种饵料,包括细菌、酵母、单胞藻、小型原生动物、有机碎屑等直径在25,m,以下的颗粒。目前以使用单胞藻和酵母投喂居多。,1、单细胞藻类饵料,在各种藻类种,普遍认为绿藻优于金藻,金藻又优于硅藻,我国多应用亚心形扁藻。投喂时以使得水中略呈藻色为宜。单纯用单胞藻培养的轮虫虽然营养丰富,但需要花费大量的设备和人力,育苗池:轮虫池:单胞藻池为1:(0.51.8):(1.52.1),并且在生产性培养中,轮虫的密度不大,只能达到4060个/,ml。,2、酵母饵料,面包酵母不耐盐,在海水中存活时间不长,因此,应采用分次投饵和控制投饵量,一般每一百万轮虫日投饵1.2,g,酵母,分两次投饵。可使轮虫培养达到400600个/,ml。,酵母具有供应稳定、易于贮藏、投喂简便等优点,并且可使得培养轮虫的密度大大提高。但人们发现,如果单纯用酵母培养的轮虫连续投喂真鲷、石鲷仔鱼,710天后,会使得鱼苗食欲减退,游泳缓慢、腹部膨胀等症状,23天后会大量死亡。,3、培养高密度高营养轮虫的方法,(1)用面包酵母和海水小球藻混合培养轮虫。,(2)在制造面包酵母工序中,供给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3)用海水小球藻或油脂酵母对用面包酵母生产的轮虫作二次强化培养。,(4)用以生鸡蛋黄和水乳化的鱼肝油与面包酵母一起对轮虫进行强化培养。,(5)通过向小球藻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维持轮虫培养的稳定性。,第二节 轮虫的分离和培养,一、轮虫种的分离,水温升高至15以上,用120,m,左右的浮游生物网在水质较肥的水体中捞取(清晨日出之前效果更佳),去掉其他杂物。,1、先用300,m,尼龙网滤去小鱼,杂物等,再集中容器中放置数小时。,2、利用轮虫对缺氧或恶劣环境抵抗力强的特性,不充气数小时,待桡足类及其他浮游动物等都死亡沉于水底,再用沙布或滤纸平放水面使浮在水上层的轮虫黏附其上,取出沙布把轮虫冲洗入另备容器中,即可得较纯轮虫,按此方法再经23次分离后,可得到纯种轮虫。,3、也可把采集的水样放在显微镜下用微吸管将目标吸出。,二、休眠卵的浮化,1、休眠卵孵化的环境条件:,(1)光照,(2)盐度:0.153.5%但以1.52.0%最适,(3)温度:535 但以2025最适,(4)在孵化器中,加入少量扁藻或小球藻藻液,使水略呈很淡的藻色,有利于孵化。,2、休眠卵的孵化方法:,(1)孵化海水要过滤,容器要消毒,(2)孵化期间每天需搅拌12次,(3)孵化后的仔虫应吸移到备用的培养容器中培养。,三、培养方式,(一)依培养条件的人为控制和分:粗养、精养,1、粗养:室外大型水泥池50,m,3,或土地6001500,m,2,2、,精养:室内一般0.51,m,3,(,二)依培养和收获的特点分:,1、一次性培养,2、半连续培养,3、连续培养,四、一次性培养,(一)培养容器、培养池,(二)培养用水,300目滤除敌害生物,消毒,盐度1.52.0%,(三)培养单细胞饵料,小球藻或微绿球藻10003000万个细胞/,ml,,亚心形扁藻为2030万个细胞/,ml,,即可接种。,(四)接种,单纯藻饵,接种量0.10.5个/,ml,,经710,d,培养,面包酵母饵,25 接种量1470个/,ml,(五)投饵,1、投藻,投喂不宜过多,应以呈现淡藻色为宜,饵料被吃光时,水变清,呈淡(轮虫的本色),应及时补投饵料。,2、酵母 2次/日 11.2,g/100,万轮虫,最后需强化营养培养。,(六)搅拌或充气,(七)生物情况的观察和检查,1、观察,(1)情况良好:轮虫游泳活泼,分布均匀,密度加大。,(2)情况异常:活动力弱,多沉于底层,或集成块状浮于水面上,密度不增加时甚至减少。,2、镜检,(1)生长良好:身体肥大,胃肠饱满,游动活泼,多数成体带非混交卵,少的12个,多的34个,不形成休眠卵。,生长不良:多数不带非混交卵或带休眠卵;雄体出现;轮虫死壳多,沉底活动力弱等。,(八)收获,一般经37,d,培养,五、半连续培养,(一)培养池,室外:轮虫池/单胞藻池=3040/100200,m,3,,,有效水深1.2,m,(,二)培养单胞藻饵料,清洗、消毒、灌水、施肥,(三)接种,(四)培养,(五)采收,每次培养一般能维持1525,d,,最多达30,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