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外环境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在当代的影响

上传人:张姑****py 文档编号:243782552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外环境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在当代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中外环境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在当代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中外环境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在当代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外环境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在当代的影响,环境资源保护法学 周思莲,提纲,中国传统的环境哲学思想概述,外国传统的环境哲学思想概述,比较中外传统环境哲学思想的特点,比较中外近现代环境哲学思想的发展特点,简述中外环境哲学思想在当代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环境哲学思想概述,儒家天人关系论,儒家思想中主要体现的环境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这主要可以从两部著作中得到体现:其一是周易,其二是礼记。,儒家的环境哲学思想在其自身的发展之中也是有所变化的:儒学形成之初(以孔孟为代表):“知天命”“畏天命”荀子:“知天命”“畏天命”“制用天命”,“制用天命”的思想,即人对自然不止是一种单纯的知道、敬畏和歌颂,不能等着上天的恩赐,要在自然面前找到自己的自尊和地位,辨知天地万物之理而加以利用,那么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可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这种观点常常被近代曲解为一种“征服自然观”。,中国传统的环境哲学思想概述,道家自然观,许多人认为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提出了“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环境哲学思想,但儒家主要注重的是社会哲学,而道家则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老子与庄子,著有道德经、庄子。,其主要的环境哲学思想表现在以下两点:其一,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其二,天人和谐的思想。,外国传统的环境哲学思想概述,西方传统哲学前后两千多年,按怀特海的归纳,大体上是柏拉图哲学的注脚,以所谓“主客二分”为主流,人与自然不能沟通。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不如死后才能达到的精神世界,成“二分”雏形。柏拉图推出“理念”说,将宇宙分为上下二界,上界为永恒真实的精神世界、理念世界,而下界为物质世界、自然界,且自然界只是理念界的“摹仿”,是囚禁人类的“洞穴”,这种上下二分落实于理想国中。传承至亚里士多德,分出“潜质”与“实现”,导致“存在等级”说,认为人类处在现实世界顶端,一切自然万物均为人类而存在。在中世纪,柏拉图的“造物者”和亚里士多德的“原动的不动者”在神学中成为上帝。,教父哲学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信奉柏拉图,强调“先信、后知”,而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信奉亚里士多德,强调“先知、后信”,二者只是对上帝“信”与“知”的秩序不同,均无暇顾及自然万物。,比较中外传统环境哲学思想的特点,天人合一VS主客二分,在中西方的传统环境哲学思想中,笔者认为中国的环境哲学思想是高于或者优于西方的,虽然他们同样在信奉一种比较现实而言虚无的东西,道家是所谓的“道”,西方是所谓的上帝,但道家的道是“道法自然”,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人、天、地最终都是要归结统一于自然的;但在西方传统的哲学思想中,天、人是完全分离的,是完全不能交流的,所谓的上帝是哲学家杜撰出的一种精神支柱,其不依靠自然、物质等任何东西而存在。,比较中外传统环境哲学思想的特点,天人合一VS主客二分,传统的西方环境哲学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其强调人是自然万物的主宰,人类可以任意的索取自然,改造自然,而自然万物不会对人产生任何有价值的影响和作用。这种“主客二分”的思想一直延续到近代,如笛卡尔认为心与物“平行相对”,不能直接交流互摄;洛克将心与物各自区分出第一性和第二性。第一性为“本体”,不能直接感知;巴克莱提出“存在即是被感知”,根本否认自然存在的客观性;休谟认为,客观的存在不过是“一束印象”而已。康德认为,客观,物质世界只能给人们一堆杂乱无章的感觉材料,而知识的构成全靠用人的头脑里固有的“先天形式”来加工整理,否定了“先验的我”可以对“物自体”有真正的感应和体验。,比较中外传统环境哲学思想的特点,天人合一VS主客二分,这些都说明在传统的西方环境哲学思想中,上帝是上界的主宰者,而人是自然的主宰者,人是不依赖自然的一种存在,人对自然而言就是一种无所不能、无可取代的上帝形式的存在。这种“主客二分”的形式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环境哲学思想形成了强有力的对比。,其次,“主客二分”的特点是讨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导致环境问题的根本并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而是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但在儒家学说之中,笔者认为“时禁”制度、荀子的“制用天命”都是一种在发展中善待自然的眼光,也就是说不仅要敬畏天命,也要注重自身发展,这种自身发展又是注重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这样一种和谐的关系。,比较中外近现代环境哲学思想的发展特点,概述,西方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机器大工业迅速发展,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从而改变了现实状态下人对自然的隶属关系。于是,人类改变了以前对自然的敬畏态度,开始把自然作为征服和占有的对象,努力把整个自然界变成满足人类需要的“生产资料”。在这种认识模式支配下,自然被认为是一个按着严格因果必然性运转的规律体系,问题的关键就是认识和利用这种规律,掌握了规律就可以让自然界听命于人类。,但随着工业革命的顺利进行,环境问题也从原先的散发式的污染发展为后来的点状式污染再到区域性、片状式的污染。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带来了极其严峻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各种环境保护的思想也上升到哲学层面,成为近代的环境哲学思想。,比较中外近现代环境哲学思想的发展特点,笔者认为中国传统的环境哲学思想对近现代的西方哲学思想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的,法国学者史怀哲在其伦理学著作中多次提到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在伦理学原则上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他说:“中国哲学家孟子,就以感人的语言谈到了对动物的同情”;国际环境伦理学会主席、美国学者罗尔斯顿指出,东方传统文化思想对伦理学的理论突破有所帮助。但近现代的西方的环境哲学思想又反过来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的发展,这主要与中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环境法的发展略后于西方国家是有关系的。,比较中外近现代环境哲学思想的发展特点,近现代西方环境哲学思想:由“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转移,其开始注重自然、自然体的价值。斯宾诺莎认为自然就是本体,就是神,而与“天地合一”是人生的最高成就;查尔斯达尔文观确将动物归于道德共同体。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运动,以爱默生和梭罗为中坚,奉信宇宙万物实质上的统一性和人类固有的善良天性,崇尚自然。缪尔认为,人类只是自然共同体的成员之一,大自然是为她自己和她的创造者而存在的,所有的事物都有价值。施韦泽倡导“敬畏生命”的伦理原则,将道德共同体扩展到整个生物界。奥尔多利奥波德更有“大地伦理”说,将道德共同体扩展到整个大地生态系统。怀特海提出有机哲学,以自然存在为宇宙的终极事实,以“现实实有”取代传统哲学中特殊实有的概念,认为自然和生命的分离是不能被理解的,只有二者的融合才构成真正的实在。海德格尔在现象学基础上开创存在主义,提倡“人诗意地栖居”。,比较中外近现代环境哲学思想的发展特点,这些哲学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冲破了传统的“主客二分”中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其认识到自然自身的价值,承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二,对环境的认识是以人为中心的,但近现代的西方环境哲学思想已经将道德的主体扩大到了动物、自然体、生态系统,这些认识跳出了传统以人为中心的环境的概念,扩大到了一个更广泛的含义,也为“非人类中心”主义中的各种不同的主义学说发展提供了更适合的概念,如:人类中心论、动物权利论、和生态中心论,他们之间并不相互矛盾,而是相互补充。,比较中外近现代环境哲学思想的发展特点,近现代的西方环境哲学思想不仅将眼光从“主客二分”转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同时注意到了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存在,在这方面具有杰出代表的是马克思的环境哲学思想。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但社会实践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生成的关系;二,劳动会对环境会造成正价值,也会形成负价值,我们要扬弃负价值,而扩大正价值;三,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是实现共产主义,是一种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的结合。可见马克思的环境哲学思想是站在发展的眼光下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中国近现代的环境哲学思想主要是对西方的马克思的环境哲学思想的一个讨论和实践。虽然其也关注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的主体有哪些、自然的价值性确定等问题,但其焦点主要集中在对发展和环境的矛盾问题的解决和研究上,这也是中外近现代环境哲学思想发展的不同特点。,简述中外环境哲学思想在当代的影响,理论价值,首先,,当代的社会发展、环境保护都是以不断发展创新的中外环境哲学思想为依托的。当代社会与发展在环境方面讨论的话题就是中外环境哲学思想中关注的问题,如人与自然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现代社会提出的“和谐”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共鸣之处,也与西方哲学中的“诗意地栖居”有着相同的愿望。,同时,中外环境哲学思想的发展也为中外环境法学、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生态学等一大批的学科提供了丰富的哲学理论素材,特别是近现代发展的环境伦理学。,简述中外环境哲学思想对当代的影响,实践价值,其一,坚持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观。现代提出的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等一系列的战略口号之中都包涵了深刻的环境哲学思想,主要的就是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例,其内容通常被认为有三层:首先,发展是前提,其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改善人类的生活;其次,这种发展是应当在环境的涵养能力之内的,是必须维持其完整性以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一种基本的生活需求的;最后,应当将经济发展于环境的可持续有机的结合起来,即实现环境开发利用效率最大化,但污染破坏最小化的结合。这些含义的阐述都表明,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发展才是人类的社会的终极目标。,简述中外环境哲学思想对当代的影响,其二,“以人为本”的生存观。不论是中国传统的环境哲学思想还是近现代发展迅猛的西方环境伦理学思想、马克思的环境哲学思想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如何使人类在自然中取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古代的敬畏自然、崇尚自然有部分原因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认为顺应天,就不会发生天灾人祸;到稍微懂得利用自然的时候,认为顺应天时地利,就可以获得更好的生存。近现代的环境伦理学将眼光投向非人类的自然体、生态系统,即是对过去过于关注人类自身发展的一种错误观念的纠正,也是对人类更长远的生存发展,甚至是后代人的一种环境权益的保护。而马克思的环境哲学思想更是强调了“实践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改变人的生存方式,改变人的生存方式是为了人来更好的生存,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这样一个命题。所以我国在这样一种环境哲学思想的引领下,考虑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生存观。,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