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胰腺疾病CT诊断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775712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PPTX 页数:132 大小:17.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八章胰腺疾病CT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第二十八章胰腺疾病CT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第二十八章胰腺疾病CT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7/12/7,#,第二十八章 胰腺,陈庆森,第一节 检查方法,一、检查前准备:,患者空腹,4-6,小时,扫描前半小时口服,1-1.5%,泛影葡胺,400-500ml,。,扫描开始前再口服,20-30ml,,用以充盈十二指肠和空肠,分辨胰头和胰尾部。,必要时注射高血糖素,1mg,,既可以抑制肠蠕动,减少伪影,又可以使造影剂停留在胃和十二指肠内时间延长,以利于显示胰腺。,二、,CT,检查体位,一般,取仰卧位,层厚以,5mm,为宜,扫描包括整个胰腺区域,最好嘱病人呼气相屏气。,常规平扫,必要时增强扫描。,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一、胰腺大体解剖,(一)胰腺毗邻关系,胰腺长约,15cm,,位于,腹膜后腔,前肾旁间隙,为凸面向前的弓形软组织,横跨第,1-2,腰椎之间。,胰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腔静脉前方,其位置略低于胰腺体部。,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胰腺颈部位于头体交界处,略窄于体部,其左后方为肠系膜上动脉,后方为门静脉。,胰腺体部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前方,脾静脉紧贴胰腺体尾部后缘,向右走行,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静脉,胰腺尾部指向旁脾门,高于胰头和十二指肠。,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二)胰腺形态,正常胰腺一般呈三菱形且狭长,为凸面向前的弓形软组织,胰腺轮廓可以很光滑,也可以呈锯齿浅分叶状(是由于胰腺的脂肪替代过程所致),常出现在老年人或有大量胰腺周围和腹膜后脂肪的正常人。,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三)胰腺的分部,胰腺分为头、颈、体、尾,4,各部分,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胰头为胰腺右端膨大部分,被十二指肠“,C,”形环包绕,其下份有向左突出的钩突。头部位于脊柱中线右部分,体尾部一般位于左部分。,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胰头与胰颈以肠系膜上静脉右缘为界,即胰头在肠系膜上静脉的右方,胰颈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前方,而钩突位于其后方。,肠系膜上动脉右璧为胰颈与胰体的分界。,胰体和胰尾无明显分界,一般认为腹主动脉前方的胰腺部分为胰体,左肾前方为胰尾。,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二、胰腺的断层解剖,在,CT,上,胰腺多呈向前弯曲的带状结构,轮廓光滑,可有分叶,密度均匀,,CT,值略低于肝脏。一般胰头最大,到胰体、胰尾逐渐变细。,空肠曲位于胰尾附近,如无造影剂充填,易误诊为胰尾部肿块或胰尾增大。,钩突与肾静脉在同一层面,位于腔静脉之前,肠系膜上动脉与上静脉之右后方。正常时呈尖端向左的三角形或楔形,底部一般较平直偶尔也可以园顿。,钩突右外方为十二指肠。,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主胰管位于胰腺实质内,体尾部中央,自胰尾沿胰腺的长轴右行,沿途接受许多小叶间导管,在十二指肠降部的壁内与胆总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正常主胰管内径约,2-4mm,。,沿胰腺体尾部走行的脾静脉与胰腺之间有一条低密度影为脂肪层,不要误认为扩张的胰管。,在高分辨率,CT,上偶尔可见胰腺管的,1-2,个区段,只有扩张的胰管才能在整个胰腺全程内显示。,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正常胰腺的密度基本均匀或稍不均匀,从头至尾可轻度下降,平扫,CT,值约在,35-45HU,之间,增强扫描后可达,60-65HU,。轮廓大多光整,也可以呈波浪状或羽毛状(胰腺小叶之间脂肪较多所致),一般来说,胰头大小不超过第,2,腰椎椎体横径,体尾部不超过第,2,腰椎椎体横径的,2/3,。,不论用何种方法测量均应注意头体尾各段之间的匀称比例,对突然超过邻近胰腺,3mm,以上的隆起变化应予以高度重视。有时少数正常人胰尾部可等于或略大于胰体部的前后径。,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第三节 胰腺炎,一、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成年男性,暴饮暴食及胆道疾患均可以导致急性胰腺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部疼痛,,多以急腹症就诊,血清淀粉酶增高为其重要诊断依据。,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出血型、坏死型。,水肿型主要病理改变是胰腺局部或全部充血、水肿,胰腺肿大、质地变硬。,第三节 胰腺炎,出血型、坏死型除具备充血、水肿外,还合并出血和坏死,出血量较大者称为出血型;病理上以坏死为主者称坏死型。不论是出血型还是坏死型均发病急促,病情较水肿型严重。,急性胰腺炎常有炎性渗出,它穿破胰腺周围薄层的结缔组织溢出胰腺外,进入胰腺周围的组织间隙。炎性渗出液内含有溶解蛋白酶,这种胰腺酶认为是造成凝固坏死的因素(自我消化机制)。,第三节 胰腺炎,溢出的渗液常累及小网膜囊和肾前间隙,形成积液。大部分炎性积液在,6,周内被完全吸收,少数病例炎性积液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囊肿,。假性囊肿可见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以体尾部多见。假性囊肿还可以见于胰腺外。,急性胰腺炎主要合并症:出血、假性囊肿、脓肿,。其中出血较为严重,出血量较大时,如不立即手术往往造成病人死亡。有人报道死亡率高达,33-100%,。,第三节 胰腺炎,CT,表现:,一般来说没有并发症的急性胰腺炎,仅依据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就可以作出诊断,不需要影像学检查。但也有一部分病人在开始出现症状时,其血清淀粉酶正常,此时往往需要超声或,CT,检查。还有少数病人,胰腺的急性炎症仅有一过性水肿,随后完全恢复,大约有,1/3,患者,CT,检查示胰腺完全正常。,急性胰腺炎,CT,表现:,局灶性或弥漫性胰腺肿大,轮廓模糊、不规则,由于水肿或灶性坏死可呈现低密度区,胰腺周围可见多条增厚且模糊的筋膜影,第三节 胰腺炎,肾前间隙及小网膜囊内由于有炎性积液,出现模糊的,CT,值略高于水的低密度影,肾筋膜增厚、胃壁反应性局部增厚,有时胰腺内及其邻近可见局灶性小的积液,它不能称为假性囊肿,因为它们常常没有很好的被包裹,且为一过性的。,当覆盖在胰腺上的壁层腹膜被破坏时,炎性液体进入小网膜囊,然后经过,Winslow,孔或直接穿过小网膜囊前面的腹膜进入腹膜腔,引起腹膜炎。,胰腺内若出现,CT,值大于,60HU,的高密度区,为胰腺内出血的表现。,第三节 胰腺炎,胰腺的假性囊肿,:是胰腺炎常见的并发症,,CT,对其定位定性有重要作用,表现为薄壁水样密度占位病变,有时囊壁可以有钙化,可位于胰腺内,但更多见于胰腺外如小网膜囊或腹膜后腔的肾周、肾前、肾后间隙内,假性囊肿常较大,将其邻近结构或脏器挤压、推移。,胰腺脓肿,:亦为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并发症,在,CT,上表现为,CT,值较高(,30-60HU,)的软组织肿物影,偶见肿块内大小不等气泡影,脓肿璧较厚,周围毛糙,可见条索状炎性反应,应与假性囊肿和继发性感染所致蜂巢组织炎区别。,第三节 胰腺炎,急性胰腺炎,CT,表现总结:,(一)急性单纯性胰腺炎,CT,表现总结:,少数轻型病人,可无阳性发现,多数不同程度的,胰腺弥漫性增大,胰腺密度可稍低,均匀或不均匀,胰腺轮廓可模糊、或少量渗液,胰腺可均匀增强,无坏死区域。,第三节 胰腺炎,(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CT,表现总结:,胰腺体积常有明显弥漫性增大,胰腺密度多为不均匀减低,合并出血不均匀增高增,强后更明显,胰腺周围脂肪间隙消失,边界模糊并条网状致密影,胰腺外周坏死、渗液,最常见位置为小网膜囊,左肾旁间隙,第三节 胰腺炎,两肾前筋膜、肾周筋膜可增厚,炎症可扩展到大网膜上部或胸腔,病灶有气泡提示产气菌感染,假性囊肿多为单房,囊壁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坏死区域不强化,残留胰腺组织轻度强化。,第三节 胰腺炎,急性胰腺炎,CT,分级标准:,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CT,分级为,A-E,级。,A,级:正常胰腺。,B,级:胰腺实质局部或弥漫的腺体增大,轮廓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胰管扩张,胰头内小积液,不伴有胰周积液。,C,级:腺体内异常伴有胰周模糊,条片状密度等,胰周脂肪组织炎性改变,第三节 胰腺炎,D,级:除,C,级外,胰周渗出显著,胰腺实质内或胰周单个界限不清液体积聚或蜂窝组织炎,E,级:广泛的胰腺或邻近区域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的境界不清的积气或积液,A,级,-C,级:临床上为轻症胰腺炎;,D,级,E,级:临床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二、慢性胰腺炎,大部分急性胰腺炎经过治疗后恢复正常,还有部分反复发作,迁延最后形成慢性不可逆的炎症。胰腺结缔组织增生、变硬、腺泡萎缩减少,胰管扩张,到晚期有钙质沉着和结石形成。,CT,表现:,1,、,胰腺的大小可以正常,亦可以肿大或萎缩变小,,取决于纤维化和萎缩以及炎症的程度。胰腺的萎缩是慢性炎症的后果,需注意与随年龄老化而逐渐缩小区别,慢性炎症所致的萎缩,大多缩小明显或为局部萎缩。,第三节 胰腺炎,2,、,胰腺局部肿大形成肿块,,肿块无特异性,与癌性肿块不易区别。炎症大多合并胰腺内或胰腺外假性囊肿,且胰腺周围常见炎性反应。约有,2-5%,慢性胰腺炎与癌共存。,3,、,胰管常有扩张,,扩张的胰管多粗细不均匀,,璧上可有钙化,管内可有结石。,有人总结指出,(,1,),胰管扩张时如胰腺实质较薄,多为炎症,如实质较厚则可能为癌。(,2,)胰管扩张粗细不均,不规则者多为炎症,如同时合并结石或钙化,则大致可以肯定为炎性扩张。如胰管扩张为均匀一致,边缘光滑者既可以是炎症又可以是癌的表现。,第三节 胰腺炎,4,、慢性胰腺炎中发生,钙化,者约占,1/4,,钙化沿胰管分布,呈结节状、条状或不规则斑块状。,钙化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重要意义。癌肿极少发生钙化,,除非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又发生癌,此时钙化包入肿瘤内。,5,、,胰周筋膜增厚为胰腺炎的重要间接征象,,约有,2/3,以上慢性胰腺炎病例中均可见到,表现为胰周有多数粗细不均,方向不一的纤维索条影,此外还可见到,左肾前筋膜增厚及其与腹膜、侧椎筋膜粘连的条状粘连带。,6,、少数胰头炎性肿块可引起胆管下端梗阻,从而出现胆管轻度到中度扩张,扩张的总胆管多从上向下逐渐变细,终止于胰腺内,无变形或突然梗阻中断。,第三节 胰腺炎,慢性胰腺炎,CT,总结,胰腺萎缩:节段性或弥漫性,胰腺正常或增大:炎症导致胰腺体积增大,大多为弥漫性,多数成炎性肿块,通常局限于胰头,胰管扩张:可累及整个胰管,也可以局限,胰管结石和胰腺实质钙化,假性囊肿:位于胰腺内或胰腺外,胰头区多见,可伴有钙化,增强扫描璧可有强化,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三节 胰腺炎,第四节 胰腺癌,胰腺腺癌占胰腺恶性肿瘤的,95%,,患者年龄多在,40-6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临床早期可无症状,中晚期患者出现上腹部及背部疼痛,以背部疼痛显著。胰头癌大多数有黄疸。,(一)病理:,胰腺癌起源于腺泡或腺管,为灰白色硬性肿块。,60%,位于胰头部,其余在体部(,15%,)和尾部(,5%,),少数(,20%,)可弥漫性生长或多灶分布。,大多数癌肿周围有炎性改变,致使肿瘤边界不清楚。,第四节 胰腺癌,胰头癌呈浸润型生长,可累及总胆管下端或十二指肠乳头部,阻塞胆管引起胆囊、胆管扩张。,胰头癌最易经淋巴转移到胃幽门下或肠系膜上动脉附近淋巴结,再达主动脉旁淋巴结。体尾部癌可转移至脾门或腹腔动脉淋巴结。胰腺癌晚期可转移至肝、肺等远处结构或器官。,第四节 胰腺癌,(二),CT,表现,1,、胰腺局部出现实质性肿块或全部肿大或不成比例。,正常胰腺由头至尾逐步变细,头颈体尾各部位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如出现局部隆起则为异常。,CT,平扫难以发现小的癌肿,只有当肿瘤足够大导致胰腺轮廓改变时才能发现。,当胰腺癌呈弥漫性生长时,胰腺多呈不规则肿大,当胰腺轻度肿大,且各部位比例保持正常时,CT,诊断有困难。,多数肿块密度与胰腺密度相近,部分密度不均匀,是由于肿块内有坏死、液化所致之边缘模糊之低密度,偶有囊变。,第四节 胰腺癌,当不能确定有无肿瘤时应注意以下所见:,老年人胰腺多有萎缩和脂肪变,其密度不均匀,如发现胰腺内有局灶性均匀密度软组织影,或胰腺轮廓饱满且密度较高时,应怀疑肿瘤存在。,胆总管和胰管均有扩张即“双管征” ,而没有结石存在时应怀疑肿瘤可能,胰体、尾部主胰管扩张而胰头部未见扩张应怀疑肿瘤存在,钩突前后面变园顿,特别是楔形的尖端变园顿应怀疑钩突部肿瘤。,多数胰腺癌增强不如胰腺实质增强明显,借此可以发现小肿瘤存在。薄层扫描亦有助于发现小肿瘤。,第四节 胰腺癌,2,、胰周脂肪层消失:代表癌肿已侵犯胰腺附近的脂肪组织,进一步还可侵及邻近结构。,3,、胰管扩张:主要见于胰头癌,由于癌肿阻塞,体尾部胰管扩张或出现囊肿。扩张的胰管多较光滑,也可以呈念珠状,4,、胰腺癌可直接侵犯或包埋邻近血管:如门静脉、腔静脉、肠系膜上动脉等。,CT,上可见受累血管增粗,边界模糊,甚至被肿块包埋。增强扫描可显示门静脉或腔静脉内有低密度瘤栓。,第四节 胰腺癌,5,、淋巴转移:特别是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的淋巴结受侵较早,早期仅见血管周围脂肪层模糊、消失,血管边缘模糊,继之可见肿大的淋巴结,随后主动脉旁、腔静脉旁、膈角后以及肝门、脾门均可因为转移而肿大。,6,、胆管扩张:胰头癌常可堵塞或压迫总胆管下端导致总胆管、胆囊、总肝管、肝内胆管扩张。扩张的总胆管于胰头或钩突水平突然截断或变形。提示梗阻部位位于胰腺段。临床上常有梗阻性黄疸。患有肝硬化或其它肝病的病人,即使总胆管梗阻,肝内胆管也可以不扩张或扩张不明显。,第四节 胰腺癌,第四节 胰腺癌,第四节 胰腺癌,第四节 胰腺癌,第四节 胰腺癌,第四节 胰腺癌,第四节 胰腺癌,第四节 胰腺癌,第四节 胰腺癌,第四节 胰腺癌,第四节 胰腺癌,(三)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局部肿块,一般密度较均匀,轮廓较规整,常有坏死、液化,密度不均匀、欠规整轮廓,钙化,多见,癌肿本身钙化少见,偶见钙化多为癌肿发生在已经钙化的慢性炎症的胰腺上,胰管扩张,不规则状扩张,,胰管扩张的直径与胰腺实质厚度之比小于,0.5,扩张的胰管多较光滑,也可以呈念珠状。胰管扩张的直径与胰腺实质厚度之比大于,0.5,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即使有,多累及胰腺周围,较早出现转移至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邻近血管,不侵犯临近血管,侵犯血管,并可出现肿瘤包埋征象,CA19-9,9%,可有升高,80%,病人升高,且对,3cm,以上肿瘤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第五节 胰岛细胞瘤,胰岛细胞瘤分两类: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他们的,CT,表现和临床表现不同。,1,、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少见,约占全部胰岛细胞瘤的,15%,。胰岛细胞瘤与胰腺癌有时难以鉴别。,以下三点有助于鉴别:,钙化:,20%,胰岛细胞瘤有钙化,而胰腺癌钙化率低于,2%,。,肿块包埋血管征常见于胰腺癌,而胰岛细胞瘤无血管包埋征,胰岛细胞瘤即使肿块很大也不见中心坏死、液化,因为胰岛细胞瘤是高血管肿瘤。,第五节 胰岛细胞瘤,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CT,表现,较大肿块,直径可达,3-24cm,,平均,10cm,。,密度可均匀,等于或低于正常胰腺密度,也可以表现为等密度肿块内含有低密度。,20%,有结节状钙化,增强扫描:均一强化,密度可低于、等于或高于正常胰腺,也可以不均一强化,恶性胰岛细胞瘤:肝转移、局部淋巴结肿大,第五节 胰岛细胞瘤,第五节 胰岛细胞瘤,第五节 胰岛细胞瘤,第五节 胰岛细胞瘤,第五节 胰岛细胞瘤,2,、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分类,(,1,)胰岛素瘤:为胰岛细胞瘤最多见者,约占,60-75%,,主要临床表现为低血糖,血清胰岛素升高。肿瘤较小,,90%,为良性,,10%,为恶性;,90%,为单发,,10%,为多发。,(,2,)胃泌素瘤:约占胰岛细胞瘤的,20%,,可多发,它能引起严重消化道溃疡,胃酸显著增多,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3,)舒张血管肠肽瘤:临床上以水泻,低血钾、低胃酸为特征,(,4,)胰高血糖素瘤:引起糖尿病症候群及皮疹。,第五节 胰岛细胞瘤,(,5,)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瘤:又称,D,细胞瘤,临床以糖尿病、腹痛、腹泻为特征。,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内分泌检查,,CT,作用主要是定位,另外还可以同时显示转移性淋巴结和肝转移,另外还可以同时观察肾上腺有无肿瘤,因为胰岛细胞瘤可能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综合征的一部分。,第五节 胰岛细胞瘤,功能性胰岛细胞瘤,CT,表现:,功能性胰岛素细胞瘤多数肿瘤很小,,90%,直径小于,2cm,。,可多发(如胰岛素瘤、胃泌素瘤)。,因为它们很小,密度类似正常胰腺,胰腺形态和轮廓正常,,CT,平扫难以发现,增强扫描才能检出。,20%,出现钙化,增强扫描:早期明显增强,少数肿瘤为少血管肿瘤,甚至为囊性改变,恶性胰岛细胞瘤可发生肝转移或胰周淋巴结转移,第五节 胰岛细胞瘤,第五节 胰岛细胞瘤,第五节 胰岛细胞瘤,第五节 胰岛细胞瘤,第五节 胰岛细胞瘤,胰岛细胞瘤,胰腺癌,强化早期,强化明显,高于胰腺,强化不及胰腺,胰管阻塞,少见,常见,侵犯血管,少见,常见,生长方向,常向腹侧,常向背侧,肝转移灶,富血管,乏血管,胰岛细胞瘤与胰腺癌鉴别,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一、分类,浆液性腺瘤(小囊性腺瘤),粘液性腺瘤(大囊性腺瘤),乳头状腺瘤罕见,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一)浆液性腺瘤(,SCA,小囊性腺瘤):,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A,)是来源胰腺上皮的良性肿瘤性囊肿,多见于老年人,,82%,发生在,60,岁以上,良性,无恶心倾向,在胰腺内形成多数大小不一,大小为,1-12cm,,平均,5cm,的小囊肿即多房小囊,囊壁厚薄不均,包膜不完整。,囊内含有透明液体。,可发生在胰腺任何部位,以胰头部多见。,20%,合并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囊肿,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根据囊肿形态学特征,,SCA,可以分为微囊腺瘤、大囊腺瘤、混合囊腺瘤、实性囊腺瘤四大类。,微囊腺瘤:囊的数目一般, 6,个,小囊直径,2cm,;,混合囊腺瘤:微囊及大囊兼有;,实性囊腺瘤:小囊肿伴厚壁的纤维分隔,中央包裹的小管,基本无腔结构。,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CT,表现:,肿瘤轮廓光滑或呈结节状,肿瘤本身可表现为几乎实性肿物,可呈多数微小囊肿至数个小的但可见的囊肿,数个小的但可见的囊肿,CT,上呈蜂窝状,有分隔和薄膜,包膜不完整使肿瘤境界不总是很清楚。,偶见中央纤维瘢痕和分隔条状不规则钙化或特征性日光放射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的蜂窝状结构更清楚,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二)粘液性腺瘤(大囊性腺瘤):,约,50%,发生在,40-60,岁之间,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约,6:1,。,肿瘤几乎均位于体尾部,它们通常较大,平均直径常超过,10cm,。,有包膜,单房或多房,囊内含有粘液、出血和坏死组织分隔较小囊腺瘤厚,可有钙化。,具有高度潜在恶性,瘤体越大,癌的可能性越大。,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瘤,CT,表现:,边缘光滑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密度接近水,多为大的单囊,少数几个大囊组成,囊壁菲薄不均,囊内有线样菲薄分隔,恶性者囊壁常较厚不规则,囊壁可见壳状或不规则钙化,可见乳头状结节突入腔内,增强扫描:囊壁、分隔、璧结节强化,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良性与恶性囊腺瘤鉴别,囊壁不规则,分隔厚而不均匀,出现璧结节,强化明显者可提示恶性。,有周围侵犯,提示恶性。,出现肝转移,则肯定为恶性。,第六节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浆液性(微囊),粘液性(大囊),60,岁,40-60,岁,男女之比为,1:1.5,男女之比为,1:9,多见胰头部,几乎位于体尾部,小囊、薄壁,大囊、厚壁,中心钙化,+,外周钙化,+,良性,分良性、恶性,良性病理上也有不典型上皮化生,应按恶性处理,第七节 胰腺其它肿瘤,一、胰腺转移瘤,身体其它部位肿瘤均可以转移至胰腺,最常见部位部位是胰腺周围淋巴结,淋巴结增大形成肿块,将胰腺包埋在其中,以致与胰腺分界不清。,经血行转移至胰腺实质形成肿块。当胰腺内多发肿块,并已知有原发瘤,即可作出诊断。,第七节 胰腺其它肿瘤,二、淋巴瘤,恶性淋巴瘤可侵犯胰腺及其周围淋巴结,易于胰腺癌相混淆,但以下几点可与胰腺癌鉴别:,(,1,)淋巴瘤侵及胰腺周围淋巴结时,胰腺与淋巴结之间脂肪层仍保持完整,(,2,)淋巴瘤的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明显多融合成大的肿块,故胰腺常向前移位,(,3,)淋巴瘤肿块常大于胰腺。,第八节胰腺外伤,胰腺位于脊柱前腹膜后腔,比较固定,因此当上腹部损伤常可累及胰腺,引起胰腺挫伤破裂、胰管断裂,胰腺断裂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其区别在于胰腺包膜是否破裂。,不完全断裂:可形成胰腺外伤性假性囊肿完全性断裂:胰液渗出引起小网膜囊假性囊肿或脓肿及急性腹膜炎。,如血管断裂:形成胰内胰周甚至腹膜后血肿。,第八节胰腺外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