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12.26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24368067 上传时间:2021-06-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12.26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12.26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12.26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一、积累运用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释义。(8 分)公输盘诎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7文学常识填空、默写。(20 分)墨子是时期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家经典之一,孟子,名,战国时期邹人。庄周,时宋国人,是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 , _,_, _, _ ”,只有这样,才能“_, 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 _ , _”。惠子相梁一文中腐鼠比喻什么?;这篇短文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感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 ”,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_”思想。8读下面的文字,从中归纳出一个论点。(4 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论点:二、阅读(一)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曰。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9指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才美不外见于是见公输盘B以牒为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C子墨子九距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D楚王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6 分)杀所不足而争有余, 不可谓智。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为与此同类。11选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4 分)1页.12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3 分)(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3选出用法不同的一项。(3 分)( )A之:多助之至寡助之至 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不以物喜C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D 必:战必胜矣必为有窃疾矣14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D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5下列短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锋利B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的界限C寡助之至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D 山溪之险高山河流的险要16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7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3 分)( )A第一段紧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了论题。B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天时不如地利”。C第三段中的一组排比句,主要是列举事实来证明观点。D第四段更进一步论述了“人和”的实质。(三)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第六单元一、积累运用( 22 分)1给加点字注音。小信未孚() 形貌昳()丽孀()妻始龀()谤()讥穷匮()溯()洄 好述()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小惠求徧民弗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甚矣汝之不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2页.今齐地方千里明日徐公来5文学常识填空、默写。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三部分,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愚公移山选自,作者相传是时期的,他是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夫战,一鼓作气,。(曹刿论战左传)7古诗鉴赏。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莱,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请写出诗中起兴的句子。用“这首诗美在”的句式写两句品读本诗的句子。三、自主阅读( 44分)(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4下面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孰: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吾孰与徐公美B朝:朝服衣冠皆朝于齐C美: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15下面加点的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A以:皆以美于徐公自以为不如B于:欲有求于我皆朝于齐C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闻寡人之耳者D者:吾妻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3页.于是入朝见威王 ( 拜见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没有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全面的 ) 虽欲言,无可进者 ( 进谏 ) 能谤讥于市朝 ( 毁谤讥讽 ) A、 B 、 C、 D、1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于是入朝见威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齐地方千里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A、B 、 C 、D 、15、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B、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C、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D、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13、 C(提示:句“莫”意为“没有谁”;句“面”意为“当面”。)14、 B(提示:句“于是”表因果关系,意为“因此”;句“地方”意为“土地方圆”。) 15 、 B (提示:“关心民众疾苦”一点在文中没有体现。)17邹忌是怎样巧妙地说服齐王纳谏除蔽的?你认为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的原因是什么?18齐王接受邹忌的劝谏后,齐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19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二)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20根据文段内容用原句填写。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愚公自信能移山的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目的是21愚公的妻子和智受对愚公移山都曾提出质疑,但问话的语气和目的不同:其妻智叟22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A止:笑而止之止增笑耳 B 何:何苦而不平何以战C可:固不可彻是亦不可以已呼 D 固: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23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甚:甚矣,汝之不惠君美甚B曾:曾不若蠕妻弱子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且焉置土石D之:投诸渤海之尾 甚矣,汝之不惠24文段详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其主要目的是( )A通过对比,表现了愚公对人力无穷的深刻认识,对移山的坚定信念。4页.B通过对比,更能表现出愚公的大智若愚,智叟的极愚极蠢。C通过衬托,更能突出愚公形象的高大,突出对人力无穷的深刻认识。D通过衬托,更能表现智叟的见识短浅,鼠目寸光。25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甚矣,汝之不惠。附答案: 第五单元1 B 2 A 3 、 D 4 、C 5 、 C 6诎,通“屈”,理屈畔,通“叛”,背叛衡,通“横”,梗塞,不顺辩,通“辨”,辨别 7 春秋战国墨 儒 轲 战国 道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相位对权欲的厌恶、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仁政” 8人只要经受艰苦磨练,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9 B 10 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本来就有余的土地, 这不能说是聪明。我认为您所派去攻打宋国的官吏是和这些人同一类11 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12 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13 B 14 C 15 A I6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的国君,所以,(能实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17 A19这样;违背;了解;指在国内20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21 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22 “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或”生于忧患”23 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每题 2 分,共10 分)18 A 19 D 20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有什么益处天性、天良过路21妇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22 嗟来之自 23 舍生而取义(或义重于生)(每题2 分,共12 分)第六单元1 f yshung chn bng kusqi 2 徧通“遍”,遍及、普及孰通“熟”,仔细 惠通“慧”,聪明反通“返”,返回、往返3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无 4 偃旗息鼓不孚众望原形毕露朝三暮四 5 诗经风雅 颂 风 列子战国列御寇道 6 略(要紧扣诗歌的意境进行细致具体的描绘)7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8 神州四号新增加了人工控制功能(以上共22 分; 1、 3、 4 题各 4 分;其余各2 分)9击鼓倒下第二次埋伏 10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11 “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曹刿的“远谋“表现在:(1)战5页.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2 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 1)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2)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3)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是“天时”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1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明人和的实质仁政。与曹刿论战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意义相同。(以上共 12 分,其中第 10 题 4 分;其余每题各2 分)14 D 15 B 16 本文记叙邹忌因求问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一事,而发现受到蒙蔽的事实,进而联想到齐五受到的蒙蔽更厉害17 邹忌用自己和徐公谁美之事作喻,抓住受蔽的大事之间的相似之处,将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向齐王进谏,使其纳谏邹忌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巧妙设喻家事联系到国事,使齐王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劝谏18 人们争相进谏而楚国诸侯皆朝于齐19 开放性题,言之成理即可(每题 2 分,共12 分)20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1 关切的语气,关心移山讽刺的语气,阻挠移山 22 A 23 B 24 A 25 主谓倒装 ( 20 题 3 分; 21 至 25 题各 1 分,共 8 分)6页.、 文 学 常 识 ( 准 确 熟 练 , 不 混 淆, 不 错 字 、 注意 与 本 文 有 关的 文 章 及 文 学 知 识 )2 、 字 形 、 字 音 ( 认 准 、 读 对 , 注 意 形 近 字 、 多 音 字 和 通 假 字 )3、默写(大纲规定的 20 篇古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写草字、不写简化子、字体工整、字迹清晰。注意面具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4、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5 、 句 子 翻 译 ( 关 键 字 、 名 句 , 准 确 、 流 畅 、 完 整 , 体 现 重 点 词 含 义 )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态度、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段意、层意 、 句 意 、 结 构 特 点 、 写 法 特 点 、 自 己 的 感 受 。 补 充 事 例 及 名 言 。 )附:近几年已考文章,不考阅读知识,但要背诵文中的名句。2002年陋室铭、2003年 曹 刿 论 战 、 2004年 五 柳 先 生 传 . 重 点 复 习 文 章 为 ( 1-8篇 )中考必考古文点拨一、鱼我所欲也孟子一、 生 字箪 ( dn)蹴 ( c)羹 ( gng)死 亦 我 所 恶 ( w )二、重点词解释1 、 本 心 : 天 性 , 天 良 ” 2 、 患 : 祸 患 , 灾 难3 、 辟 : 通 “避 ”, 躲 避4 、 箪 : 竹 筐5 、 蹴 : 用 脚 践 踏6 、 得 : 通 “德 ”, 恩 惠 , 这 里 是 “感 激 ”的 意 思7 、乡:通 “ 向” ,从 前8 、 何加 ,好处 。9 、恶: 厌恶。10、辩:通 “辨 ”,辨别。11、义:正义或仁义。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13 、 万 钟 : 万 钟 的 俸 禄 , 形 容 位 高 禄 厚 。14 、 贤 者 : 有 道 德 的 人 。15 、 苟 得 : 苟 且 取 得 , 本 文 指 : “苟 且 偷 生 , 意 思 是 只 为 求 利 益 , 不 择 手 段 。三、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不 仅 有 道 德 的 人 有 这 种 信 念 , 而 且 人 人 都 有 , 只 是 有 道 德 的 人 能 不 丧 失 罢 了 。2、 万 钟 则 不辩 礼 义 而 受之 , 万 钟 与我 何 加 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 而取义者也。如 果 这 两 种 东 西 不 能 同 时 得 到 , 那 么 我 就 舍 弃 生 命 而 选 取 正 义 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以 前 宁 肯 死 亡 , 也 不 接 受 , 今 天 却 为 了 我 所 认 识 的 穷 苦 人 感 激 自 己 而 接 受 它 。5 、 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 , 则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四、思考题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 四书” :孟子论语大学中庸)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7页.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一层(1-2 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二层从 反面举例,接 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3 、 理 解 及 背 诵 : ( 1 ) 本 文 的 中 心 论 点 是 什 么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 和 熊掌 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 , 我 所 欲 也 , 熊 掌 , 亦 我 所 欲 也 ;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 舍 鱼 而 取 熊 掌 者 也 。(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 相 关 的 孟 子 曾 说 过 的 三 句 话 : 富 贵 不 能 淫 , 贫 贱 不 能 移 , 威 武 不 能 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 “性本善 ”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 ) 孟 子 认 为 能 做 到 舍 生 取 义 的 人 是 ; 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 , 所 恶 有 甚 于 死 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 受 之 ;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 )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文中与 “嗟来之食 ”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4 思考、( 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3) 本 文 使 用 了 哪 些论 证 方 法 , 试 举 例 。比 喻 论 证 、 对 比 论 证 、 举 例 论 证 、 道 理 论 证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给 所 要 论 述 的 问 题 增 加 了 通 俗 性 , 为 下 文 论 议 正 题 作 好 了 铺 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 6)写 “鱼 ”和 “熊掌 ”“不可得兼时? ”取 “熊掌 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5 、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观点:舍生取义诗句:( 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应用。( 1)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2)本文所强调的 “义”与市场经济下的 “利 ”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不 矛 盾 , 在 市 场 经 济 下 也 要 讲 诚 信 、 讲 道 德 , 不 做 违 法 乱 纪 的 事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 ”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8页.生 身 殉 国 。 刘 胡兰 , 朱自 清 病 危之 际 拒 绝 吃 美国 救 济 粮等 。( 4)列举奉行 “舍生取义 ”这一行为准者的事例,并简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 种 高 尚 的 民 族 气 节 和 为 正 义 而 献 身 的 精 神 永 远 值 得 后 人 学 习 。( 5)本文主要阐述了 “舍生取义 ”的道理。作为 21 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 “义 ” 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 与 小 团 体 个 人 私 利 相 关 的 江 湖 义 气 与 本 文 的 “义 ” 不 同 。 )( 6)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三、回答问题1 、 本 文 的 中 心 论 点 是 什 么 ? 作 者 以 什 么 方 式 引 出 论 点 ?舍 生 而 取 义比喻2 、 “鱼 ”与 “熊 掌 ”分 别 比 喻 什 么 ?“鱼 ”比 喻 “生 ”, “熊 掌 ”比 喻 “义 ”。3 、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赞扬了 “舍生取义 ”,批判了 “见利忘义 ”。3 、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 明 翰 砍 头 不 要 紧 , 只 要 主 义 真 。 杀 了 夏 明 翰 , 还 有 后 来 人 。愚公移山-列子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答案1 、 方 七 百 里 , 高 万 仞 。方 : 指 面 积 , 方 圆 。2 、 惩 山 北 之 塞 , 出 入 之 迂 也 。惩 : 苦 于 。 迂 : 曲 折 , 绕 远 。3、聚室而谋。谋:商量。4、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5、 指 通 豫 南 , 达 于 汉 阴 。指 : 通 “ 直 ” 。6、 杂 然 相 许 。杂 然 : 纷 纷 , 许 : 赞 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8、 且 焉 置 土 石 。且 : 况 且 。 焉 , 疑 问 代 词 。 置 : 安 放 。9、 寒 暑 易 节 , 始 一 反 焉 。易 : 交 换 。 反 : 通 “ 返 ” 。10 、 甚 矣 , 汝 之 不 惠 !惠 : 通 “ 慧 ” , 聪 明。11 、子子 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12、何苦而不平?苦:愁。13 、 河 曲智 叟 亡 以 应 。亡 : 通“ 无 ” 。14 、 一 厝 朔 东 , 一 厝 雍 南 。厝 : 通 “ 措 ” , 放 置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1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2、 且 焉 置 土 石 ?况 且 把 土 石 放 到 哪 里 去 呢?3、 寒 暑 易 节 , 始 一 返 焉 。冬 夏 换 季 , 才 往 返 一 次 呢 。4、 甚 矣 , 汝 之 不 惠 !你 太 不 聪 明 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9页.三、回答下列问题。1 、 愚 公 移 山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惩 山 北 之 塞 , 出 入 之 迂 也 。2 、 愚 公 移 山 的 目 的 是 什 么 ?直 通 豫 南 , 达 于 汉 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 ”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 “愚公 ”“智叟 ”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 “愚不可及 ”,但事实上, “大智若愚 ”,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 “无穷匮 ”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 “鼠目寸光 ”。10页.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