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2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367860 上传时间:2021-06-2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22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22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22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 观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二)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江山的思想感情。(四)德育目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江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情感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同桌对读生字词。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后提问。理解词语:人声鼎沸。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师答疑。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4教师抽查并总结。三、巩固练习: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鉴赏。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3导入34自然段。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感情朗读。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七、巩固练习: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八、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之威,咆哮之势,感受到大潮的动态之美,感受大潮的奇特。九、布置作业: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板书设计:观 潮 潮来前 江面平静天下奇观潮来时声音: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样子:风平浪静白线 城墙 白色战马潮来后恢复平静课后反思:第二课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江山的思想感情。(四)德育目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情感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二、初读,感知全文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壮丽( 2自然段)奇异( 3-4自然段)三、再读,感悟全文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米 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5指导朗读: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五、巩固练习: 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五、全文小结: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谈谈听后的感受。2、搜集整理资料,写一处你知道的奇观。七、板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西藏)神奇的大拐弯“惊叹不已” 奇观世界峡谷之最“不可思议”瑰丽的自然博物馆“鬼斧神工”“地球最后一块秘境”“无与伦比”课后反思:第三课 鸟的天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江山的思想感情。(四)德育目标: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2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情感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二、按照要求读课文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六、巩固练习;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一、 导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二、教授新内容: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5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班级交流。(树大、美)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有风吹过。)2出示课件理解。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齐读。四、巩固练习: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学生写广告词。互相交流。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五、总结全文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六、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四课 火烧云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四)德育目标: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情感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四、巩固练习: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五、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开头的变化。晚霞是美丽的,古人有话云:“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同学们可以亲自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六、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七、板书设计: 4火烧云 霞光:映红绚丽 天边:像火烧了一样 火烧云:颜色 五光十色 形状 变化万千课后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二)过程与方法: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四)德育目标: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教学重难点:1.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2.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 指名一生上台交流。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3、 自由准备,稍作调整4、 再次指名交流。a、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第二课时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7、课外写作文。第三课时作文讲评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c、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课后反思:第五课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题西林壁一、导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师:着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二、讲解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4、范读古诗,讲读法。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师配乐朗诵古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生齐读古诗(配乐)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生汇报。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三、巩固练习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生观看录像。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四、背诵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师检查背诵情况五、课文总结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六、布置作业:背诵全诗。七、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效果察不同。第二课时 游山西村一、导入。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二、读读讲讲问问。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三、,检查反馈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检查生字识记情况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四、总结。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五,作业布置1.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2.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六、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课后反思:第六课 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四)德育目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情感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三、反馈读书情况。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四、自学课文。 1. 读生字表,划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 读通课文。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个别学生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句; 2.检查生字认读及部分词语理解情况。 萎:干枯,衰落的意思。 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 六、课文小结: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认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二、请同学们看实物。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三、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五、学习第五自然段。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六、巩固练习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七、总结全文。 作者是怎样具体清楚地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先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再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写爬山虎脚的特点,写爬山虎脚的特点时,先写脚的样子,再写怎样爬,然后写脚的变化。) 八、板书设计: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虎颜色:嫩红(灰色)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第七课 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四)德育目标: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情感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板书:蟋蟀)齐读课题。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3解决问题。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 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 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三、巩固新知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四课文小结: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五、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四、布置作业: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2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慎重的选择 特点 柔弱的工具伟大的工程住宅的内外建造 扒土、搬掉、踏地、推到、铺开 吃苦耐劳辛勤劳动 不断修整课后反思: 第八课 *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二)过程与方法: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教学重难点:1.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2.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情感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 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 画出不懂的问题。三、反馈自学情况1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2按自然段读课文。3提出不懂的问题。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六、巩固练习: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七、课文小结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八、布置作业: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板书设计:、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世界地图遇到困难寻找、考证 巧合?不轻易改变震惊地质界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二)过程与方法: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四)德育目标:让学生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教学重难点: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方法: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最受感动的内容。练习修改作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词语盘点 第一课时一、读读写写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1)自由读记,读中正音。(2)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1)住宅住址隐蔽隐藏(2)洞穴倾斜平坦宽敞(3)均匀重叠空隙痕迹(4)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二、读读记记1.读中正音。(1)指名读词,随时正音。(2)按顺序齐读。(3)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2.解释说话。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三、我的发现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读“小林”“小东”的话。四、成语故事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4.说故事。六、日积月累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2.读句正音。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一、 口语交际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6.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选。7.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一、习作指导1.通过这一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