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 PPT课件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676388 上传时间:2024-09-28 格式:PPTX 页数:137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康复医学,康复医学,第8次课 颈椎病康复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教学内容颈椎病康复,基本概念和概述,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其他问题的处理,康复教育,教学内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颈椎病康复,基本概念和概述,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根、脊髓、血管或其他相关组织,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40,60岁者为多。,颈椎病在长期从事伏案工作者中多见。,解剖生理,颈椎有七个、椎间盘六个;,椎体与椎弓构成椎管,其中容纳八对颈神经与颈髓;,在枕骨与第一颈椎之间和第一与第二颈椎之间无间盘,也无椎间孔;,第一、第二颈神经根不通过椎间孔,此二对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的情况极少见。,1. 颈椎的椎体,颈椎,1. 2,的椎体除外,颈椎,37,的椎体特点为椎体较小,其横径大于前后径。,椎体的前上缘形成凹面,其前下缘则形成凸缘与下一椎体的前上缘相接触,防止下椎体向前滑移。,其上面两侧构成钩状突,其下面两侧形成凹面与下一椎体的相应部分构成钩椎关节。,椎体的后部高前部较低,相应的间盘的前部厚而后部则薄。,颈椎的特点,第一颈椎无棘突,第二颈椎棘突,大,-查体时颈椎定位,第七颈椎棘突,长,,可活动-查体时颈椎定位,颈椎横突孔:椎动脉穿第六颈椎横突孔上行,椎体上面在横径上凹陷,两侧突起称钩突,下面,在矢状径上凹陷,两侧呈斜坡,钩椎和斜坡构成钩椎关节,增加稳定性,为非负,重部位,容易出现增生,钩椎:前后径11.7mm,斜面宽度5.9mm,,高5.1mm。,2. 椎间盘,颈椎,1. 2,之间没有椎间盘,整个颈椎只有六个椎间盘;,椎间盘起缓冲外力的作用;,颈椎间盘的总高度约为颈脊椎总高度的2025;,颈椎间盘的前部较后部高, 从而构成颈部的向前曲度;,椎间盘受到压力时, 水外溢致含水量减少;,压力解除后含水量又恢复;,3. 颈椎的关节,各个颈椎之间以五个关节相互连接,其中,包括:,两个后关节,一个椎间盘,两个钩椎关节,4. 颈椎的椎间孔,颈椎的椎间孔为斜行的骨性管,其顶部与底部为上与下椎体的椎弓组成,前壁为相邻上、下二椎体的后部和钩椎关节,后壁为后关节突,其中大部为下椎体的上关节突;,各个椎间孔均为卵圆形,上大下小,其上下径大于前后径。,神经根占据椎间孔的下3/4,其上1/4充填以脂肪组织与小静脉。,5. 颈椎的椎管,椎管的前壁为椎体与椎间盘,两侧方为椎弓根,后方为椎板及关节突。,6. 颈椎的后纵韧带,颈椎的后纵韧带,强韧坚固,分为深浅二层,能够防止椎间盘向后突出;,浅层起自颅底,是覆膜的延续,附着于椎体和深层的韧带;,深层在胸椎与腰椎是齿状的,在椎体部狭窄,在颈椎间盘处则向外扩张,它牢固的附着于椎体椎间盘与钩椎关节;,钩椎关节的关节囊韧带起自深层后纵韧带与椎体,此韧带向外下抵止于下一椎体的钩状突起。,7. 黄韧带,黄韧带也叫椎板间韧带,桥架于上下椎板之间;,它起于上一椎板下缘的前面,抵止于下一椎板上缘的背侧。,在中缘处有一裂隙通过静脉,此静脉与椎管内后静脉丛连接。,此韧带向外达到后关节囊,但不参与关节囊的组成。,此韧带富有弹性,屈颈时韧带拉长;伸颈时韧带短缩不向椎管内打摺,也不会嵌夹于椎板之间。,但退变时则向椎管内打摺突出,压迫颈髓成为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8. 颈神经根,颈神经根含有前根与背根两种神经纤维,发自各相应平面的颈髓。,其纤维斜行向下并逐渐减少其倾斜度,最后至椎间孔附近与脊髓呈直角方向离开椎管。,有时另外发出一束在椎管内向下走行与下一神经根结合。,9. 颈部的交感神经,颈髓内没有交感神经细胞,颈部的交感神经系统均来自颈交感神经节,颈上节、颈中节、颈下节。,它们的节前纤维来自胸髓,1. 2,段(新的观点:节前纤维来自C,58,的前根);,节后纤维,灰交通枝,分别加入颈神经根的前枝与颈神经共同分布;,颈部的交感神经,有的节后纤维直接或者间接加入颅神经,其末梢到咽部、心脏、头、颈、臂的动脉;,有的节后纤维加入脑脊膜返枝进入椎间孔,分布到硬膜、韧带、椎间盘等处;,有的节后纤维分布到颈内动脉,发出分枝到眼窝后部、扩瞳肌与上睑的平滑肌;,也有一部分节后纤维围绕着椎动脉上行分枝到内耳的前庭部分。,从头、颈上肢血管来的痛觉神经纤维也通过交感干与交通枝,因此反射性的刺激交感神经可以引起头、颈、上肢的疼痛。,11. 椎动脉,椎动脉从颈总动脉的后上方上升,进入上6个颈椎的横突孔,由寰椎横突孔上方穿出并在其侧块部弯转向后方,于枕骨大孔的外缘进入颅腔。,穿透硬膜后走行很短一段即与对侧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分枝至小脑、桥脑基底、延脑、大脑枕叶及内耳。,当头向右侧转动时,右侧的椎动脉发生扭曲可使管腔变窄、血流量减少,产生供血部位的脑组织缺血。,椎动脉,在正常情况下,由左侧的椎动脉可以代偿性的血流量增加,不致造成脑缺血;,但左侧椎动脉由于硬化或受骨刺的压迫而狭窄时,不能起代偿作用,因而出现脑缺血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症状。,病因病理,(一)颈源性疼痛的致病因素,1.解剖学结构与力学,2.日常生活活动,3.生物力学损伤,4.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5. 颈肩痛病因的临床分类,4.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4.1 内在因素:,脊柱软组织、骨关节及脊柱椎管内的外伤或病变,如:炎症、肿瘤、压迫性病变、其他疾患;,生理解剖学上的缺陷,可影响生物力学间的平衡,,过早地引起组织退变;,还有生理性因素:如月经前后或怀孕期。,4.2 诱发因素:,天气温度、湿度的变化、体位不良、姿势不正 确、,疲劳、精神过度紧张、肥胖、体力不足、情绪低落,均可诱发颈肩腰腿痛。,5. 颈肩痛病因的临床分类,5.1由于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患引起,(1)软组织性疼痛,(2)脊柱骨软骨及关节组织的改变,(3)继发性颈肌改变,5.2由于脊髓或脊神经疾患所引起,5.3由于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5.4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神经衰弱或癔症),临床表现,(一)颈椎病分型,1. 颈型,2.神经根型,3.脊髓型,4.椎动脉型,5.交感神经型,6.其它,(二)颈椎病临床表现,1.临床症状,1.1 神经根受累症状,神经根受累时头、颈、肩、臂、手的疼痛与麻木,为本病的特点;,疼痛向不同部位放射,有的放射至头部;有的放射至耳后或眼窝后部;有的放射至肩、背、前胸沿上臂前臂至手和手指。,神经根受累症状,手和手指有麻木触电感,颈部活动或腹部增压时,症状加重;,但当病人变换体位、压迫痛点、局部热敷也可使,症状有所缓解;,患侧上肢沉重、无力、握力减退、持物坠落等现象;,支配区感觉改变,支配区机肌力改变,支配区反射改变,不同平面神经根受压则其症状表现也不同。,1.2 脊髓受累-症状,脊髓的前方受压则出现两下肢沉重、活动不灵、步态笨拙,逐渐出现痉挛性步态,走路不稳、软弱无力,痉挛及强直多出现在伸肌及内收肌群,膝、跟腱反射亢进,髌与踝阵挛阳性Babinski征阳性或阴性,压迫重者则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一般无括约肌的改变,感觉的改变没有一定平面,痛觉可减退或消失,脊髓的后方受压则出现两下肢沉重、踩棉花感、步态漂浮,象喝醉酒;,单侧脊髓受压则出现Brown,Sequard征,同侧肢体痉孪、软弱无力、自主运动消失;对侧的感觉障碍,痛觉与温度觉消失,感觉消失平面与患病平面多不一致。,1.3 椎动脉受累症状,主要表现为椎动脉供应区脑组织缺血的症状: 颈性眩晕、恶心、耳鸣、耳聋、视物不清、,头痛,甚至摔倒;,在扭转颈部和颈后伸时症状加重。,1.4 交感神经受累症状,主要表现交感神经受刺激症状:,瞳孔放大、视力模糊、平衡失调,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短促,心悸、心前区痛,有时往往误诊为其它内科疾病-冠心病,2. 颈、肩、上肢痛的临床体征,2.1 颈部活动及外形,颈部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及僵硬现象;,颈部肌肉紧张,颈部活动受限;,颈椎后伸和向病侧弯曲活动受限。,2.2 压痛点,多位于受累的脊神经根及其背枝支配的区域,如,耳后、肩顶、臂外侧、胸前部、肩胛骨内上角、,棘突旁等部位;,病变部位的棘突及棘突旁常有压痛。,2.3 臂丛神经牵拉、椎间孔挤压与叩顶试验,在患者屈曲颈椎的位置,术者一手扶患者头,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二手呈反方向牵引;,若患者有放射性疼痛和麻木感即为阳性,说,明神经根有受压现象;,患者头部向病侧稍偏,术者用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右手握拳叩击左手手背;,用双手在患者头上加压使椎间孔压缩变小,使已经受压的神经根进一步受到较大的挤压,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为阳性体征。,2.4 感觉改变,颈神经根受刺激时其所分布的皮区出现疼痛过敏;,当产生压迫时则表现为麻木或感觉消失;,2.5 腱反射的改变,上肢以检查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腱反射为主;,支配该肌腱的主要神经受到刺激时腱反射活跃或,亢进;减退或者消失;,2.6 肌力及肌容积的改变,神经长期受到压迫后,轻者其所支配的肌肉力,量减弱,重者则肌肉明显萎缩;,用卷尺在特定部位测量双侧上肢的周径,可以,发现肌容积的改变。,3.,影像学改变,3.1 X线平片:,在辅助诊断上有重要意义。,一般多采用正、侧、斜三种投照方法。必要时,可附加前屈位和后伸位的侧位X线照片;,3.2 MRI或CT:对诊断颈椎综合征有重要意义。,可诊断发育性椎管狭窄及间盘突出,并可以定位。,颈椎病的诊断,(一)病史信息,1.,疼痛史,疼痛现病史,疼痛既往史,疼痛的诱因,疼痛治疗史,2.临床症状,有无眩晕、耳鸣、头痛;,有无上肢症状;,有无下肢症状;,有无鞍区症状;,有无头颈部外伤史;,有无感冒史。,(二)临床检查,1.专科检查,(1),姿势检查,1)坐位姿势,2)站立位姿势,2. 常规检查,(1)颈、肩部运动功能检查,颈前屈、侧屈活动范围,颈部伸展运动范围,颈部左右旋转活动范围,(2)神经系统功能检查,感觉28对感觉关键点,肌力-上肢5对关键肌,反射-上肢3对反射,3.,影像学检查,X线片,MRI,CT,4.其他检查,TCD,BMD,ESR,CRP,HLA-B,27,康复评定,康复评定,1. 疼痛评定,(1)VAS评定(目测类比量表法)-10分,0,|,_,|,_,|,_,|,_,|,_,|,_,|,_,|,_,|,_,|,_,|,10,无痛 剧痛,在此线段上表示出自己的疼痛点,(2)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MPQ 评定根据疼痛的生理感觉、病人的情感因素和认识成分等因素设计, 能准确评价疼痛的性,质和强度。,SF-MPQ是在MPQ基础上简化而来,由11个感,觉类和4个情感类对疼痛的描述词及现时疼痛强,度(PPI)和VAS组成。,SF-MPQ评定法是国际上常用的疼痛评定法。,2.根型颈椎病评定表(总评分 20分),3.脊髓型颈椎病评定表(总评分17分),4.颈残疾指数表,颈残疾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 )表-Vernon , Mior , 1987,康复诊断,感觉功能,运动功能,ADL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康复治疗,(一)康复教育,1.良姿位,2.低枕,3. 运动疗法,4.自我保健,(二)康复治疗,1.物理治疗,2.中医中药,3. 药物治疗,4.矫形支具-颈领或颈托,5. 封闭疗法,1.物理治疗,1.1颈椎牵引技术,牵引治疗参数,牵引体位,坐位,斜卧位:适用于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平卧位:平卧时全身肌肉松弛时牵引效果好,牵引角度,使患者头部向前微屈,并与身体垂直轴呈15,30度,,牵引力应来自患者额前方,使牵引力作用于颈椎后,关节。,牵引重量,一般从轻重量(2.5,3kg)开始;,逐渐增加牵引重量至体重的10或以病员能,耐受为限。,牵引时间、牵引频度,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1.2 关节松动术,1.2,Maitland技术(关节松动术,),分离牵引,垂直按压脊突,侧方推脊突,垂直按压横突,垂直松动椎间关节,屈伸摆动,侧屈摆动,旋转摆动,1.3 McKenzie力学治疗技术,颈后缩与后缩加压,颈后缩伸展运动,卧位颈后缩伸展运动,颈牵引与旋转运动,颈伸展松动术,颈后缩与侧屈运动,颈侧屈松动术,颈后缩与旋转运动,颈旋转松动术,颈屈曲运动,颈屈曲松动术,颈椎牵引,1.4 Mulligan治疗技术,自然体位下小关节滑动技术,维持自然体位下小关节滑动技术(节段性运动),自然体位下小关节滑动技术(自我运动),1.5 理疗技术,高频电疗:超短波、微波,低中频电疗:低周波、中频电疗、干扰电疗,光疗:远红外线、偏振红外光,传导热疗法:蜡疗、局部热敷,冷疗法:局部冰敷,直流电离子导入等疗法,2.中医中药,2.1中医推拿,2.2中药外治,2.3针刺、灸法,2.4拔罐,2.5穴位注射,2.6中药熏蒸,3.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消炎镇痛药,解除痉挛药,神经营养药,中药,4.矫形支具-颈领或颈托,5. 封闭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基本概念和概述,一、基本知识,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退变等多种原因,使纤维环破裂、髓核内容物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一、基本知识,1886年,Kocher首次发现了椎间盘突出。,1911、1922年,Middleton、Adson先后单例报道。,1934年,Mixter,et报道了19例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开始为医学界所重视。,(一)腰椎间盘突出与腰痛,人的一生中,7080有过腰痛的经历,在45,岁以下人群中最常见的引起限制活动的原因是,腰痛;,腰痛的首次发作在 25岁左右,35岁时明显,,4045岁达到高峰,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流行病学,国内有人统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率为0.16%;,腰椎间盘突出症约占腰腿痛门诊病人的20%左右;,发病年龄以35-55岁最多见;,男与女之比约为68:1;,发病部位多为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国外统计:5800万人中,一年内因此病而手术者占0.1。,二、解剖生理,(一)解剖结构,1.腰椎,2.椎间盘,1.腰椎,腰椎特点,2.椎间盘,由玻璃样软骨盘、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占脊柱全长的1/4,椎间盘,(1)软骨盘,上下各一,与椎体紧密相连,可防止髓核突入椎体,(2)纤维环,坚强富有弹性的纤维软骨组织,围绕在上下软骨盘的周围,纤维环的前部由前纵韧带加强,最厚,后部由后纵韧带加强,略薄,后侧方最薄,髓核常在该处突出,(3)髓核,富有弹性的胶样液体,含有大量水分(86),其形态可随体位而改变。,(4)椎间盘作用,保持脊柱的高度,连接椎间盘的上下两个椎体,使脊柱有一定的活动度,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压力,对纵向负荷起缓冲作用,保持椎间孔的大小,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5)髓核脱出原因,暴力直接导致:跑跳或负重压力,纤维环退变:外因诱发,(6)髓核脱出部位,腰4-5、腰5-骶1最多见,其次是腰3-4和腰1-2,(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1.椎间盘退变,2.损伤,(1)外伤与过度负荷,(2)累积劳损,(3)肌肉和韧带的紧张性增加,3.其他因素,(1)脊柱畸形和腰骶椎先天性异常,(2)长期震动,(3)不经意活动,(4)妊娠,(5),遗传因素,(6)年龄、身高,3.其他因素,(7)糖尿病,(8)血液粘度,(9)吸烟,(10)医源性损伤:腰穿和腰麻误伤椎间盘,(11)心理因素,(三)病理,1腰椎间盘退变的形态学变化,纤维环磨损部分产生网状变性与玻璃样变性,失去原来清晰层次及韧性,并产生不同形状裂隙,累及纤维环不同层次与深度,尤以椎间盘后外侧区为明显,是髓核突出的病理基础。,2.腰椎间盘退变的组织学改变 及病理分型,(1)组织学改变,髓核:,水分减少、蛋白多糖丢失,逐渐被纤维组织和软骨细胞所代替,甚至破裂,纤维环:,纤维变性与玻璃样变、糖胺多糖含量,降低、形成各种裂隙,终板:,透明软骨变性、使椎间盘弹性降低。,(2),病理分型,1,),前3型为未破裂,型,约占椎间,盘突出的73%,2,),后3型为破裂型,3,),前4型可做多方,位牵引,4,),后两型一般不,主张牵引,3继发病理改变,(1)后关节,最早的改变是滑膜炎,关节囊变得松弛,关节软骨逐渐退变,关节突半脱位,关节突周围骨赘形成,关节软骨完全脱落,(2)韧带,松弛,肥厚、钙化,椎管狭窄,后纵韧带与椎体间的连接处骨赘,纤维环与椎体的连接处骨赘,(四)腰腿痛机制,1机械受压,(1)牵张机制,突出物压迫椎管内神经根,由于神经根外膜相对固定,突出的椎间盘将神经根顶起,造成神经损伤,(2)压迫机制,若神经根管狭窄或突出物较大,将神经根或硬膜内马尾神经压至椎管或神经根管后壁,造成神经的损害,而无任何神经牵张,(3)压迫的影响,机械效应,+,损害神经血液供应而产生间接效应,压迫到达平均动脉压时,神经内部血管系统的血流终止,神经节段发生缺血,更高的压力即使压迫时间很短,也会引起神经结构的改变和功能障碍,导致神经根传导功能障碍:感觉和运动缺失,2炎症,(1)神经根受压后静脉回流受阻,炎性水肿,提高了疼痛敏感性;,(2)突出的椎间盘碎片所释放的磷脂酶A2引,起神经根外膜的直接损伤;,(3)椎管内脂肪、韧带变性肥厚,产生无菌性,炎症释放各种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根产生炎,症并引起疼痛;,(4)髓核内的-蛋白质、糖蛋白和组织胺经通道漏入硬膜外间隙和神经根周围刺激炎性反应。,(5)局部炎性反应组织所释放的内源性化学物质:缓激肽、血清素、乙酰胆碱、前列腺素E1、E2和白三烯; 静脉充血、神经内水肿和电生理改变。,(6)参与椎间盘突出的炎性介质还有:P物质(SP)、血管源性肠多肽(VIP)、神经肽Y、钙基因相关肽、胃泌素、强啡肽、脑啡肽、Y等。,3自身免疫反应,机理可能为:,椎间盘髓核突出后,蛋白多糖及-蛋白释放,抗原成分暴露;,与血液循环接触后,即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实验检测发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的升高。,三、临床表现,(一)临床症状,腰腿痛、麻、胀,负重、行走加重,(二)临床体征,1.侧凸畸形,痛侧侧凸80%,健侧凸20%,少数无侧凸,脊柱侧弯,2.压痛与放射痛,(1)压痛,压痛点可位于椎板间隙,绝大多数为L4-5/L5-S1,后正中线外侧棘突旁2-3cm,压痛可出现在棘突间、棘突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压痛多为深压痛,(2)放射痛,手指按压可使神经根压在突出物上产生剧痛,并能沿神经根向下走行到达所分布区域,3.步态,较重者行走时姿态拘谨,严重者身体前倾而臀突跛行,4.腰部活动度,腰活动受限,脊柱后伸受限时疼痛明显,5.神经牵拉试验,坐骨神经牵拉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6.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相应支配肌肉肌力的改变,肌力下降,7感觉障碍,急性期多为感觉过敏(痛、触痛),慢性期多为感觉减弱,8反射功能障碍,反射亢进(较少见),反射减弱或消失,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病史信息,2.临床表现,3.影像学诊断,诊断,4.McCulloch诊断标准:,(1)单侧腿痛比腰痛明显,疼痛沿坐骨神经或股神经分布放射;,(2)坐骨神经分布区皮肤麻木;,(3)直腿抬高试验呈抬高减少,为正常的50%,或健侧肢体抬高时,患肢疼痛;,(4)有肌力减弱或/肌萎缩、感觉障碍和腱反射改变(减 弱或消失)等4个体征中的两个;,(5)CT、MRI显示:椎间盘突出。,前四项中有2项 + 第5项即可诊断。,(二)鉴别诊断,表现为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或股神经痛的病较多,应注意鉴别。,1.骶骼关节TB,腰部剧痛,翻身及夜晚加重,局部叩压痛,,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SR升高,X片,CT可确诊。,2.骶骼关节损伤,外伤史,压痛,“4”字试验阳性,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均(+),直腿抬高阳性,X片(-),3.骶骼关节骨折,1-4项同上,X片:骨盆有骨移位,4.骶骼关节炎,包括:类风湿性、硬化性、化脓性骶骼关节炎,疼痛、活动痛,“4”字试验阳性,骨盆分离试验阳性,5.腰椎结核,较常见,一般只有腰痛,骨质破坏,寒性脓肿、椎体压陷后可产生根性症状与体征,X片、CT可确诊,6.肿瘤,(1)椎管内肿瘤,分硬膜外、硬膜内两种,腰痛、放射痛,大小便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直腿抬高阳性,(2)脊椎肿瘤,中心疼痛、活动痛,运动障碍,无明显神经受累症状,7.臀筋膜劳损,臀部痛,可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阳性,神经受累区域不清晰,作臀肌起点处分离推拿即可治愈,8.梨状肌综合征,占腰腿痛1.02%,臀部疼痛,压痛,放射痛,局部可触及条索状物,直腿抬高60阳性,大于60臀腿疼痛反,而减轻,,被动髋内旋疼痛加重,主动外旋亦加重,普鲁卡因封闭可消除疼痛,9.椎弓峡部不连与腰椎滑脱,腰痛、后伸加重,可有下肢放射痛,X片:棘突阶梯状改变,10.腰椎增生性脊柱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或肥胖者,青年体力劳动者,腰痛,后伸加重,晨起腰部僵硬,X片示:椎间隙变窄、小关节突肥大、增生,11.腰椎小关节紊乱,炎症与嵌顿引起剧烈腰痛、放射痛神经症状并不明显,12. 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腰骶部弥漫性疼痛,晨起或弯腰时加重、横突压痛,有时可触及一纤维软组织硬结,可有股神经放射,封闭可缓解,康复评定,康复评定,(一)疼痛评定,1.,VAS,疼痛评定,可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进行评定;,在纸上或尺上划10cm长的直线,按毫米划格,直线左端表示无痛,右端表示极痛;,让病人目测后在直线上用手指出某一点,表示其疼痛程度;,可以0-10的数字表示出疼痛程度,便于治疗前后对比。,VAS疼痛评定,VAS评定(目测类比量表法)10分,0,|,_,|,_,|,_,|,_,|,_,|,_,|,_,|,_,|,_,|,_,|,10,无痛 剧痛,在此线段上表示出自己的疼痛点,2.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MPQ,评定根据疼痛的,生理感觉、,病人的,情感因素,和,认识成分,等因素设计,能准确评价疼痛的,性质,和,强度,。,SF-MPQ,是在,MPQ,基础上简化而来,由11个感觉类和4个情感类对疼痛的描述词及现时疼痛强度(PPI)和VAS组成。,SF-MPQ,评定法是国际上常用的疼痛评定法。,(二)功能障碍评定,1.腰椎疾患治疗成绩平分表,日本整形外科会于1984年制定了腰椎疾患治疗成绩判断标准,最高总评分为29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可分别计算出改善指数和改善率。,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100%,2.关节活动度评定,用角度计测量双髋关节的活动度,仰卧位测量屈膝和伸膝时屈髋角度,俯卧位测量伸膝时伸髋角度,坐位时测量髋关节内、外旋的角度,用皮尺测量腰的活动度,(1)腰前屈功能评定-7级法,治疗前: - 1 0 1 2 3 4 5,治疗后: - 1 0 1 2 3 4 5,(2)腰椎活动度,腰前屈:90,腰后伸:30,腰左右侧屈:30,腰左右旋转:30,3.神经功能评定,(1)肌力评定,评定方法:05级,下肢5对关键肌,(2)感觉功能评定,28对感觉关键点,(3)反射评定,下肢2对反射,(4)肌容积测量,康复治疗,(一)康复治疗目标与原则,1.急性期,(1)休息与制动,防止椎间盘继续突出;,(2)消除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因素,促进,椎间盘;,(3)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4)消除局部炎症及水肿解除疼痛;,(5)缓解肌肉痉挛,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2.缓解期,(1)松解粘连,消除疼痛;,(2)增强腰背肌肌力与耐力、恢复腰椎稳,定性;,(3)恢复腰椎功能性活动;,(4)巩固疗效,减少复发。,(二)康复治疗方法,1.卧硬板床休息,仰卧屈髋膝各6090减轻腰椎间盘压力;,防止突出加重和腰椎畸形失稳;,下床活动时,佩戴腰围以支持和制动;,卧床期间,患者在床上做免负荷运动。,2.康复治疗,(1)腰椎牵引,1)作用,增大椎间隙及椎孔内径,促进椎间盘还纳;,改善和恢复腰椎骨关节解剖关系;,使后纵韧带紧张,起到向前推压椎间盘的,作用。,(2)牵引方式,持续牵引、间歇牵引,卧位牵引、立位牵引、倒立牵引,(3)牵引时间、重量,时间:每次2030min,频度:每日12次,疗程:710d为一疗程,重量:自身体重的25-60%开始,逐渐增至100%,3.理疗,电疗:高频、中频、低频电治疗,光疗:红外线、激光治疗,其他:超声波、磁疗、蜡疗等,4.手法治疗,Maitland技术(关节松动术),Mckenzie力学疗法,中医推拿技术,5.运动疗法,运动疗法主要增强腰背肌肌力和耐力,Mckenzie力学疗法主张重点训练伸肌,Williams等主张重点训练屈肌,临床主张伸肌训练与屈肌训练结合进行,6.Mckenzie力学矫正,7.药物治疗,西药:消炎镇痛、激素、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等。,中药:补肾+疏筋+活血通络。,8.传统康复,针刺,灸法,拔罐,穴位注射,中药熏蒸,中药外治,9.手术治疗,约有5%的患者必须手术治疗,对多数患者术前可进行4-6周的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应选择手术治疗。,有手术适应症者应在3个月内实施手术治疗。,9.1,手术适应症,(1)神经症状严重、有严重持久性麻木, 或伴有下肢麻痹者;,(2)出现马尾神经症状和大小便失禁的中央型突出;,(3)反复发作,疼痛严重,造成长期痛苦,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各种非手术方法治疗无效者;,(4)非手术治疗3月以上不愈者。,(5)合并椎管狭窄、峡部裂、严重滑脱。,9.2,手术方法,(1)常规手术方法,前路,后路,(2)新手术方法,1)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使受累神经根减压,没有明显破坏椎间盘和纤维环的整体功能,仅限于以往未接受过手术治疗无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经皮椎间盘摘除术,是另外一种微创技术,切除椎间盘内组织、使椎间盘中心减压,不是直接处理突出髓核本身,3)化学髓核溶解疗法,在椎间盘内注射木瓜凝乳蛋白酶使椎间盘破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远期成功率为70%,注射后3-6周,坐骨神经痛逐渐缓解,但有相当多的病人在注射后会发生顽固的腰背痛和后背痉挛,4)激光经皮椎间盘摘除术(PLDN),利用热能使椎间盘组织干燥脱水,而非机械性切除,但不能看到实际的病变处,疗效不及化学髓核溶解疗法,(3)目前新进展,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同种异体椎间盘置换术,髓核再生和纤维环的诱导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思路,是否是?,哪一个间隙?,能解释所有症状和体征吗?,为什么痛?,如何止痛?,需否手术(手术指针)?,手术解决什么问题?,手术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手术本身有什么问题?,(三)康复教育,良姿位,:,正确的坐姿、站姿,卧硬板床,避免弯腰负重,避免剧烈运动,正确的上下床方法,急性期佩戴腰围,自我锻炼,自我矫正,腰背肌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