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449564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腹泻病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儿腹泻病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儿腹泻病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小儿腹泻病,腹泻病定义,(,Definition,),大便形状改变,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为什么说腹泻病是儿童最常见疾病之一?,WHO资料显示:亚、非、拉地区5岁以下的儿童,每年发生腹泻10亿人次以上,死亡500万。,我国资料显示:5岁以下的儿童,年发病率为201%,死亡率为0.51%。,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资料显示:93-2001年住院病人数144433,腹泻病人数12179,占同期住院人数 的8.39%。,引起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感染性腹泻,(,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食饵性,功能性腹泻,药物性腹泻,酶缺陷性腹泻,内分泌性腹泻,免疫因素性腹泻,概 述,腹泻病是小儿中最常见疾病之一,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障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说腹泻是一种消化道综合征。,小儿腹泻病的好发年龄为6月-2岁。,2005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19%,25%,23%,4%,3%,8%,18%,腹泻病分类,(,根据1992年4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病程分类,1 急性腹泻 病程在2周以内。,2 迁延性腹泻 病程在2周-2月。,3 慢性腹泻 病程2月。,病情分类,(,根据脱水程度、中毒症状、胃肠道症状,),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肠道,症状轻。,中型,轻-中度脱水。有轻度的中,毒症状,肠道症状较重。,重型,重度脱水和明显的中毒症状,肠道症状重。,临床分类,痢疾,霍乱,感染性 其他感染,腹泻病,食饵性,非感染性 症状性,过敏性,其他,病 因,易感因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较差,人工喂养,感染因素,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Rotavirus,),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基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等。,2)细菌感染,肠毒性(,enterotoxic,),细菌:如产毒性的大肠杆菌、霍乱弧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等。,肠侵袭性(,enteroinvasive,),细菌:如,沙门氏菌属、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氏菌、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3,)寄生虫感染: 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阿米巴原虫等。,4,)真菌感染 : 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非感染因素,食饵性(饮食因素),症状性( 肠道外感染),过敏性,其他因素,发病机制与临床,非感染性腹泻,饮食 积滞于肠道上部 肠道内酸度下降,肠道下部细菌上移,食物产生腐败及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腐败性毒性产物,(如乙酸、乳酸) (如胺类等),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加,腹泻,病因,喂养不当;,临床特征,腹泻轻,脱水轻,中毒症状较轻;,大便特征,水样便或蛋花便、有酸味、有黄色小块、大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肠毒素性(分泌性腹泻),ETEC 粘附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繁殖、产生肠毒素,不耐热肠毒素(labile toxin,LT) 耐热肠毒素(stable toxin, ST),与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节苷脂(GM ganglioside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激活鸟苷酸环化酶,ATP转化为cAMP GTP转变为cGMP,肠液中的水,电解质分泌增加,超过了结肠吸收限度,腹泻,病因,产毒性的大肠杆菌、霍乱弧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临床特征,腹泻明显,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大便特征,水样便,量大,粪便含有大量电解质,粪便中电解质与血浆接近。粪便偏硷性;,其他,一般细菌不入血,也不侵入肠粘膜,所以不产生肠道病理改变;,侵袭性腹泻(渗出性),侵袭性细菌 侵入肠粘膜固有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侵润,形成溃疡和渗出性炎症病变,腹泻,病因,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属、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耶尔森氏菌、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临床特征,全身中毒症状重、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极多,但每次量不多;,大便特征,粘液脓血明显,大便镜检有较多的白细胞、红细胞甚至吞噬细胞;,其他,不同细菌侵入及累及部位不同。,轮状病毒,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复制,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脱落,绒毛肿胀、变短,吸收面积,水、电解质吸收,腹泻,双糖酶活性,肠腔渗透压,病毒性肠炎,Viral Diarrhea,(渗透性腹泻,Osmotic Diarrhea),双糖被肠道细菌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1分子乳糖,6分子乳酸),病因,病毒,临床特征,腹泻症状突出,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继发乳糖不耐受,大便特征,外观呈水样、蛋花样,粪便电解质含量较低,呈酸性,大便镜检正常,其他,最常累及部位有十二直肠、空肠、胃、回肠。,小儿常见类型肠炎,临床特点,概述,病原体:,轮状病毒rotavirus (RV)为RNA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RV按内衣壳VP6的特异性抗原分A-G七个血清群,A、B、C群与人类疾病有关。A群感染婴幼儿 , B群感染成 人 ,C群引起散发病例。世界范围流行感染的主要是,A群,。,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及带病毒者,传播途径: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播,易感人群: 6个月2岁 4岁少见,流行季节:秋冬季(10月次年的2月),轮状病毒性肠炎,Rotaviral enteritis,Figure . Estimated global distribution of the 800,000 annual deaths caused by rotavirus diarrhea,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起病方式:急,多以发热开始,部分伴呼吸道炎,主要表现:呕吐与腹泻。呕吐发生在疾病初期的12天。腹泻频繁,为水样便、蛋花汤样便、或米泔样大便,每次量多,可有少许粘液,但无脓血。,伴随表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脱水性质多为等渗性脱水,少数高渗性脱水。,肠外表现:心肌炎、脑炎、肺炎、肝功能损伤等,为自限性疾病,病程为38天,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无WBC或少量WBC,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简单、快速,特异性和敏感性好,电镜检查大便中轮状病毒颗粒,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因,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人工喂养,营养不良,长期滥用抗生素,乳糖不耐受,糖原性腹泻,概述,发病机制,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异芽糖酶,临床特征,腹泻量、次数,粪便外观。常见并发症,诊断依据,糖吸收不良的测定,粪便,PH,测定,小肠粘膜双糖酶活检,(一)感染性腹泻,1.水样泻、大便镜检无WBC或少,则可能病原为:,病毒/肠毒素性肠炎,2.脓血便、大便镜检大量WBC,则可能为,侵袭性细菌性肠炎,,病原有:,痢疾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氏菌等。,诊断,Diagnosis,(二)非感染性腹泻,(1)喂养不当史 (2)轻型腹泻,(3)消化不良大便 (4)大便常规(-),(1)有原发病基础 (2)轻型腹泻,(3)大便常规(-) (4)随原发病好转,原发性 继发性,四.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诊断思路,大便白细胞多 大便白细胞无或少,侵袭性细菌,非感染,感染,病毒性,产毒性细菌,生理性,糖原性,过敏性,其他,痢疾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氏菌,腹泻,治疗原则:,继续饮食 预防脱水,治疗脱水 合理用药,重要性 原则,见液体疗法,治疗,Treatment,(,一)抗生素的选用,原则:,1.细菌性肠炎,宜选用有效抗菌素,2.抗生素诱发的肠炎:停用原使用的抗生素,,针对病原重新选用有效抗生素,(,二)锌剂,:,锌剂20mg/d(6个月以下患儿10 mg/d),10-14d,(三)微生态疗法:,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酪酸菌(,宫入菌)等,(四)肠粘膜保护剂,预 防,谢 谢!,汇报结束,谢谢大家,!,请各位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药学课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