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243443426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2-1,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of Labour,),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与作用,1.,含义: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2.,国际分工的,作用,1,)是国际贸易的基础。,2,)可以产生专业化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对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源有效配置有明显促进作用。,2,二、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这一阶段,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生产不发达,所以只存在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11,世纪欧洲城市兴起,手工业与农业进一步分离,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上期的,“,地理大发现,”,和殖民地开拓,开拓了市场,促进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过渡,资本进入原始积累时期。,萌芽阶段表现为:西欧殖民主义者强制性地对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进行掠夺,从这些地方为本国输送自己不能生产的农作物,并扩大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3,(二,),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这个阶段发生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到形成的新阶段,此阶段国际分工的特点:,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出现了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与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分工;,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上以英国为中心;,“,英国是农业世界的大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着它运转。,”,马克思,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种类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建立的国际分工体系是一种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体系。一头是以英国为首的国家,一头是沦为世界农村的广大亚非拉国家和殖民地。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垂直一体化国际分工体系。,4,(三,),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战,),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促进了机械、电气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汽车、电力等工业的建立,交通运输工具也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苏伊士运河(,1869,)和巴拿马运河(,1913,)的建成,海底电缆的出现,都大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一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经济特征之一。过去,亚、非、拉美国家只被卷入国际商品流通,而现在则被拉入世界资本主义生产,从而使宗主国同殖民地、工业品生产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形成了国际分工新体系。,5,特点:,加强对国际分工的信赖性;,亚非拉国家变为畸形地片面地发展单一作物的国家;,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它们之间也形成了互为市场的在经济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关系。,如:挪威生产铝,比利时生产铁和钢,芬兰生产木材和木材加工产品,丹麦生产农产品(主要是肉类和乳品),美国成为谷物的生产大国。,6,(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以后,),特点:,A,从分工的格局上看,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二战前,经济结构不同、技术水平不同的工业国与农业国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战后形成了经济结构相似、技术水平接近的工业国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分工格局。,7,B,从工业部门分工上,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这种部门内部的分工形式,有以下三种:,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拖拉机 美:大功率轮、履带式; 英:中型轮式;德:小型轮式。,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波音,747,飞机,10,多个国家,,1500,个大企业,,15000,个中小企业。,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是指不同国家对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8,德国拜耳,(Bayer),公司,德国拜耳公司是世界最为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公司的总部位于德国的勒沃库森,在六大洲的,200,个地点建有,750,家生产厂;拥有,120,000,名员工及,350,家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世界各国。高分子、医药保健、化工以及农业是公司的四大支柱产业。公司的产品种类超过,10,,,000,种,是德国最大的产业集团。拜耳的发展史就是对更高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公司于,1863,年在德国创建。,1899,年,3,月,6,日拜耳获得了阿司匹林的注册商标,该商标后来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药品品牌,被人们称为,世纪之药,。,9,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工业部门分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高新尖的复杂加工工业,与,简单的加工工业,的分工;,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生产,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生产,的分工;,资本技术密集型零部件生产或工艺,与,劳动密集型零、部件生产或工艺,之间的分工。,10,D,分工类型上,从垂直型分工日益向水平型分工过渡:,a),垂直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 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矿业,初级产品与加工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之间的分工。,b),水平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也往往是这种形式。它有专业化与规模经济的特点。一般体现为产业内贸易。,11,c),混合型国际分工,:指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包括一国(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分工和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12,E,从商品形式上,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领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并出现了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如:发达国家以高技术、资本密集型服务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以建筑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服务参与服务业国际分工,F,从国家的经济制度上看,不仅有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参加国际分工,G,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多层次:,在国际分工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间出现第三类国家,主要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性区域分工在加强。如,日本的雁行模式,以跨国公司的全球商品链形成国际分工,13,三、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一,),被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二,),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各产业),(,三,),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垂直、水平、网状),(,四,),构筑国际分工的纽带增多(货物、资本、服务),14,四、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与生产规模,资本国际化,生产关系影响,经济贸易政策,五、国际分工的性质,两重性?,一方面可节约社会劳动,另一方面又带来国际分工利益的不平等。,15,南非世界杯让人最为深刻的肯定少不了那,“,嗡嗡嗡,”,的喇叭声,不少球星和球迷都对这个南非球迷独特的助威声相当厌烦。据调查原来制造这些,“,噪音,”,的,“,呜呜祖拉,”,竟然是由宁波小作坊主设计并制造的。,统计数字显示,英国最大零售商塞恩斯伯里超市每两秒就能卖出一个,“,呜呜祖拉,”,,售价英镑(约合,20,元人民币)。,16,宁波宁海塑料制品作坊主邬奕君是呜呜祖拉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其灵感来自一幅外国漫画。,2001,年,他看到一张非洲土著舞蹈的漫画中,土著胸前横着一个长长的喇叭。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介绍,这是一种竹子做的大喇叭,是当地人用来驱赶狒狒的。,“,也许它可以做成球迷喇叭。,”,他随即用黑色塑料仿制出了几个,而且根据图片说明的内容,他还把这个牛角形状的喇叭做成了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的样子。,“,呜呜祖啦,”,一种新型体育助威喇叭就此诞生。,17,他说:,“,一只长度为,60,厘米的呜呜祖拉在中国的出厂价是,0.3,美元(人民币,2,块钱左右),售价高达,60,南非兰特(,54,元人民币)。一个喇叭生产出来,工人赚一毛,我当老板的赚一毛,我们都是一毛钱利润。,”,18,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如何呢,?,19,商机始于足下,“,中国制造,”,掘金世界杯, 未来仍是世界工厂, of obsolute Advantage),:,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29,1,主要观点:,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资产阶级古典学派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倡导自由贸易的带头人。,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利益或绝对优势理论,。,30,表,2-1,绝对利益,美国,英国,小麦,W(,天,/,吨,),布,C(,天,/,吨,),100,200,200,100,分工前:,美国在小麦生产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英国在布的生产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2,绝对利益论的进一步说明,31,表,2-2,绝对利益,美国,英国,小麦,W(,吨,),布,C(,吨,),3,3,2,绝对利益论的进一步说明,贸易利益,1,)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提高了消费水平。,3,)节约了社会劳动。,32,3,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表,2-3,绝对利益,美国,英国,小麦,W(,蒲式尔,/,工时,),布,C(,码,/,工时,),100,100,200,200,缺陷,:,无法解释当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是绝对不利的时候如何参与国际贸易;,它只能解释一部分国际贸易现象。,33,比较优势说,(,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是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其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Principle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1817,年),书中提出了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比较利益或比较优势论,。,“,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34,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自由贸易;,劳动在国内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但在两国之间则完全缺乏流动性;,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固定的;,没有运输费用;,不存在技术变化;,劳动价值论,(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所有劳动同质的;每单位所需要的劳动投入维持不变。即商品的或价格都完全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1,比较优势论的主要假设前提,35,2.,比较优势论的进一步说明,表,2-4,比较利益,葡萄牙,尼绒,90,酒,80,英国,100,120,分工前,:,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36,国 家,酒产量,需劳动量,尼绒产量,需劳动量,英国,1,120,1,100,葡萄牙,1,80,1,90,英国,2.2,120+100,葡萄牙,2.125,80+90,英国,1.1,1.1,220,葡萄牙,1.025,170,1.1,分工前 分工后 交换后,37,3,比较利益论的,例外,情况,葡萄牙没有绝对利益更大的产品,英国也没有绝对不利较小的产品,因此无法按比较利益进行分工。,由于例外存在的机率很小,所以对比较利益论的影响不大。,表,2-5,比较利益,葡萄牙,尼绒,100,酒,200,英国,200,400,38,假设世界上打字最快的打字员同时是一名脑外科医生,那么,他应该自己打字还是雇佣一名秘书?,39,1,赫克歇尔俄林,(,瑞典经济学家,),创立的要素禀赋论;,2,萨缪尔森提出的要素价格均等化。,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 or H-O theory,),赫克歇尔,40,俄林,萨缪尔森,赫克歇尔,(Eli F.Heckscher, 1879-1952):,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观点;,俄林,(Bertil G.Ohlin 1899-1979),:,1933,年出版了,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他接受了其老师的观点,创立了要素禀赋论;并于,197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1915-2009 ),:,实际工资和保护贸易,提出要素价格均等化观点。(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41,要素禀赋论(,H,O,理论)的内容:,要素禀赋论,又称要素比例说(,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即应该出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即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42,要素供给比例不同,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国际贸易,43,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国际贸易使生产要素的国际价格趋向于相等,即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Samuelson,1915-2009,)在,1948,、,1949,、,1953,年先后在三篇论文中对要素价格均等化作了数学证明,指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故这一理论合称为,赫,-,俄,-,萨(,H-O-S,)原理,。,44,例: 生产要素价格和产品成本表,国别 单位价格,(,美元,),单位成本,(,美元,),土地 劳动 小麦 纺织品,美国,1.00 2.00 7.00 21.00,英国,4.00 1.00 21.00 14.00,美国出口小麦,进口纺织品: 使土地价格上涨,,使劳动价格下跌;,英国出口纺织品,进口小麦: 使土地价格下跌,,使劳动价格上涨。,45,对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模型的实证检验:,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创始人,第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美国是一个资本丰富而劳动力稀缺的国家,按照要素禀赋论,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了检验,H,O,理论,,1953,年,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法对,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进行分析,把生产要素分成资本和劳动两种,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揽子出口和进口替代品,计算出,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品和每百万美元的进口品,所需要的,国内资本和劳动量及其比例,,见下表:,46,出口品,进口替代品,资本,K(,美元,),2 550 780,3 091 339,劳动力,L(,工,/,年,),812 313,170 004,资本,/,劳动力,(K/L),13.911,18.185,每百万美元的美国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力的需求额(,1947,年),美国进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约高出,30%,),因而得出,与,H,O,理论相反的结论:,“,美国之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之上。换言之,美国是利用对外贸易来节约资本和安排剩余劳动力,而不是相反。,”,47,一、,里昂惕夫的实证检验,:,1947,年,美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换取的是相对资本密集的进口产品!,二、其他的资本劳动比率(,K/L,)研究,:,“,里昂惕夫之谜,”,仍然存在!,48,里昂惕夫之谜,其他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格局的类似研究:,例如对日本贸易结构的研究发现:,1,从,整体贸易,上看,日本是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但输出的主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输入的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支持了里昂惕夫反论;,2,从,双边,贸易看,日本向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日本出口到不发达国家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因为日本的资本劳动供给比例介于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支持了,H,O,理论。,许许多多的检验结果,既未肯定地证实也未否定,H,O,理论,。,49,新国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50,背景,:,当代国际贸易中的新现象,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51,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和相似的要素充裕国家之间进行呢,?,为什么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而某些制造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WHY?,52,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它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先提出的,。,53,几个概念,需求滞后,是指创新国出现新产品后,其他国家消费者没有产生需求到逐步认识到新产品的价值而开始进口的时间间隔。,模仿滞后,是指创新国制造出新产品到模仿国能完全仿制这种产品的时间间隔。,模仿滞后由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所构成。,反应滞后,指创新国生产到模仿国决定自行生产的时间间隔。,掌握滞后,指模仿国从开始生产到达到创新国的同一技术水平并停止进口的时间间隔。,54,5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与技术进步结合起来阐述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它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国际贸易的利益。,56,(,一,),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理论,美国学者,弗农,(Vernon),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是对技术差距理论的总结与扩展。,弗农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将贸易国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技术创新国家,如美国等,它们是技术、知识与资本充裕型国家;第二类是一般发达国家,如西欧、日本,它们是资本充裕型国家;第三类是发展中国家,它们是劳动充裕型国家。,57,主要观点,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比较优势将随之从一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贸易中商品流向的变化。,58,1.,产品创新阶段,技术特性:,创新国企业垄断新技术,但技术尚需改进,生产地特性:,创新国,产品要素特性:,技术密集型,成本特性:,无竞争者,还不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产品的价格特性:,生产商数目少,没有相近的替代品,产品价格较高,产品的进出口特性:,制造新产品的企业垄断世界市场,国外富有者和在创新国的外国人开始购买该产品,出口量从涓涓细流开始。,59,2.,产品成熟阶段,技术特性:,技术已定型,技术诀窍扩散到国外,技术垄断优势开始丧失,生产地特性:,开始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进行生产,产品要素特性:,资本密集型,成本特性:,东道国的制造成本要比创新国的进口产品低,产品的价格特性:,产品有了广泛的市场,厂商只有降价才能扩大销路,产品的进出口特性:,创新国对东道国的出口有所下降,但由于有规模经济效应,对其他绝大多数市场的出口仍可继续,当然出口增长率要减慢,60,3.,产品标准化阶段,技术特性:,产品完全标准化,生产地特性:,已逐渐开始向一般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转移,范围在不断扩大,产品要素特性:,劳动密集型,成本特性:,成本在竞争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产品的价格特性:,较低,产品的进出口特性:,其他国家产品在一些第三国市场上和创新国产品竞争,并逐渐取代,创新国开始由出口转变为进口,61,(二)制成品生命周期理论,62,第一阶段,新产品创新阶段,。美国生产全部新产品,并向欧洲出口。,第二阶段,新产品开始进入成熟阶段,。欧洲开始生产新产品,美国仍控制新产品市场,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新产品。,第三阶段,欧洲替代美国成为新产品的主要出口地,。 美国在新产品生产中的技术优势完全丧失,发展中国家的新产品需求市场开始为欧洲国家所控制。,63,第四阶段,新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美国成为净进口国,欧洲国家成为新产品的供给者,发展中国家开始生产新产品。,第五阶段,产品完全标准化,欧洲竞争优势下降,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者。,至此,制成品贸易完成了一个周期。,事实上,在第二、三阶段时,美国又开始其他新产品的创新和生产了,一个新的周期早已开始。,64,65,什么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厂商因生产规模扩大而获得额外的报酬,规模经济也称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经济理论,66,外部的规模经济,主要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而非企业的规模扩大。外部的规模经济一般出现在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主要来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不是行业的规模。内部规模经济使大企业比小企业具有成本优势,从而导致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67,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规模经济都能带来产品成本的降低,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价格优势,扩大出口。,68,我们该向温州打火机学点什么?,一只小小的打火机,因为遭遇欧盟气势汹汹的反倾销案,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一年后,欧盟竞意外地撤回诉讼。事情如此迷离,不能令人称奇。,温州人从,1985,年生产第一批打火机起,到成为世界生产基地,前后不到,20,年时间。最红火时,生产厂家有,3000,家,款式品种上万种,产品仅出口达,6,亿只,占世界市场,80,。其国际竞争力所向披靡,迫使日本、韩国等同行业纷纷关门大吉。惊恐之下,欧盟制造商们遂向欧委会起诉中国打火机,“,销价低于成本价,构成倾销案,”,,要求进行反倾销调查云云。温州打火机何以如此威猛无比,天下无敌?,69,温州打火机称雄世界,不仅那里人聪明能干,吃苦耐劳,也不仅那里劳务价格较低,而关键是那里特有的社会化大分工形成的规模生产格局,造就了极低的生产成本。一只小小地打火机,也就十几个零配件,这些零配件如若厂商都自己生产,成本高的惊人,比如一只电子打火机,,10,年前靠进口,一只要四五元,温州人攻关自制,每只只要一两元,后来形成分工协作和规模生产机制,每只只要,0.2,元。有如密封圈质量要求很高,过去进口,0.2,元一只,后来自制只有,0.05,元一只,分工后规模化了,只要,0.005,元一只。温州大虎打火机公司是个龙头企业,员工,1000,人,只管装配生产,而为其配套服务的零配件企业有,15,家、,1.5,万人,他们之间毫无资产联系,却构成紧密合作伙伴,保证了的成本和高质量,产品出口,68,个国家,,10,年无一退货。市场机制的魅力,在温州达到了极致。,70,温州人善于经营。打火机是个有百年多历史的传统产品。至今世界上还保留着不少著名的世界品牌。,20,世纪,50,年代,欧洲盛产打火机,,60,年代末起逐渐被日本、韩国等以价格优势取而代之。,90,年代后中国温州又有同样的理由再次取而代之。,71,温州打火机走出国门占领世界市场,还体现出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不屈不饶地顽强精神。,2002,年,5,月,欧盟反倾销调查的消息传来,作为温州打火机龙头企业董事长兼行业协会会长地周大虎心有静气,沉着应战,他联合其他,15,家主要企业,决定出巨资聘请国内外著名律师应诉,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应诉国际反倾销先河。经过一年多中外专家明查暗访,终以铁地事实揭穿了所谓,“,销价低于成本价,”,地谎言。,2003,年,9,月,欧委会在比利时宣布中止反倾销调查,赢得了,“,入世,”,后中国对欧盟反倾销调查第一案。,72,产业内贸易理论,73,产业内贸易的概念,产业内贸易,(,Intra -industry trade),是指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两国间互相进口与出口。,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产品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相近或相似;,二是消费具有相互替代性。,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已逐渐成为影响整个国际贸易发展格局的重要贸易形式。,74,产业内贸易的分类,根据美国学者格鲁贝尔和澳大利亚学者劳埃德(,H.G.Grubel and P.J.Leoyd,)在其,产业内贸易,差别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度量,专著中的研究,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75,同质产品,(Homogeneous Products),是指:,产品可以完全相互替代;,生产区位不同:,制造时间不同。,76,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大体包括以下情况,:,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产品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由于合作生产和特殊的技术条件,引起了一些完全同质的服务进行了国际贸易,77,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又叫异质产品,是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垂直差异产品,:,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的产品,水平差异产品,:,指有着同样质量,但其特色(,Characteristic,)或特质不同的产品,78,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一)偏好相似理论,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在,论贸易和转变,一书中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Preference Similarity Theory,)。同以往理论不同,它从需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林德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一种新产品首先是为满足本国的需求而生产,林德认为,一种新产品首先是为满足本国的需求而生产。只有当新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内市场有限时才出口到国外。,79,2.,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林德认为,两个国家需求结构越相似,它们之间的工业品贸易的可能性越大。需求结构相似的两国的贸易量要大于需求结构有较大差别的两国的贸易量。如果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一致,两国的消费者就会要求同等质量的商品。,80,(二)产品的异质性,产品的异质性是指同一类产品的商标、款式、包装、规格、销售服务等方面存在差异。,产品的异质性可以使不同生产者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消费偏好的需求,从而形成不同生产者的优势地位,在此基础上产生产业内贸易。例如,美国和日本都生产小汽车。美国车以舒适、豪华、马力大为特点,而日本车则以经济适用、节能为特点,这就产生了对两国产品的相互需求,导致了同行业内部的贸易。,81,(三)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单位成本最低时的产量规模。规模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交通运输、通讯设施等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厂房、机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规模经济促进了各国产业内部发展专业化生产,使建立在产业内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