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下水计算

上传人:yc****d 文档编号:243442854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舶下水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船舶下水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船舶下水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章 船舶下水计算,6-1,概 述,6-2,下水阶段的划分,6-3,下水曲线计算,6-4,滑道压力的计算,1,6-1,概 述,一、下水定义,船舶在船台上或船坞内建造到一定程度后便可下水,即将原在船台上或船坞内呈支撑状态的船进入水中呈漂浮状态。,二、,下水方式,1,、起重机吊,:小船造好后可以用起重机把它吊到水中,2,、造船坞下水,:船在船坞内建造,造好后向船坞内放 水使船浮起再拖到船坞外的水域中。造船坞是目前解决大型船舶建造和下水的较好设施,适合于水位落差不大的地区(如沿海)。,2,3,3,、船台重力下水,:即船舶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沿船台倾斜滑道滑入水中,是常用的下水方法。主要包括纵向下水和横向下水两种。,(,1,)纵向下水,:船体的中纵剖面平行于滑道运动。如川东厂的纵向楔形小车。,(,2,)横向下水,:船体的中横剖面平行于滑道运动。如东风厂的横向梳式滑道下水。,鉴于我国各主要船厂普遍采用纵向下水方式,故在本章中只限于讨论船舶纵向下水的计算。,4,5,6,滑道通常采用两条,其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约为船宽的,。滑道坡度,一般取为 ,其具体数值视船的大小而定:,三、纵向下水布置概述,1,、下水设备,(,1,)固定部分,:固定部分由木方铺成,称为滑道。,7,小型船舶(船长,100m,以下):,=,中型船舶(船长,100m,200m,):,=,大型船舶(船长,200m,以上):,=,大船的滑道坡度一般较小,以免船首部分离地过高,影响施工,船的龙骨坡度,与滑道坡度,大体相同,有时,较,约小 。,8,(,2,)运动部分,运动部分在下水过程中与船舶一起滑入水中,称为,下水架。,下水架的底板称为滑板,在滑板与滑道之间敷有润滑油脂,使滑板易于滑动。,下水架的两端比较坚固,以支持船体首尾两端的尖削部分,分别称为前支架及后支架。,下水架的长度约为船长的,80%,,船体首尾两端各有,10%,左右的长度悬空于下水架之外。,滑板的支承总面积 ( :下水时总重量;,P,:润滑油脂的许可平均压力),滑板宽度 (,l,:下水架长度;,n,:滑道数目),9,(,3,)辅助设备,套牢装置:防止船在开始下水之前滑板可能滑动,导向挡板:防止船在下水过程中滑板发生偏斜,制动装置:使船在下水后能迅速停止于预定位置,驱动装置:使船在开始下水时能迅速滑动,10,6-2,下水阶段划分,一、第一阶段,(,1,)自船舶开始下滑至船体尾端接触水面为止。,(,2,)运动特点:平行于滑道运动。,(,3,)受力分析:,下水重量:其中包括船体重量及下水架重量。重力 沿滑道方向的分力 即为下滑力,垂直于滑道的分力为 (正压力),如图,6-2,所示。,滑道的反作用力,R=,,,R,与 在同一作用线上,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1,12,摩擦力 ,,f,为摩擦系数,其数值与润滑油脂的性质及温度有关。,f,又分为静摩擦系数 (船在开始滑动时)和动摩擦系数 (船在滑道上运动时),通常,f,的数值为:,滑动条件,船舶在本身重力作用下沿滑道滑动的条件是:,或,(,6-1,),13,二、第二阶段,(,1,)自船体尾端接触水面至船尾开始上浮为止。,(,2,)运动特点:船的运动仍平行于滑道。,(,3,)受力分析:作用力有:,船体下水重量 ;,浮力 (其中,为船舶入水部分的排水体积);,滑道的反作用力,R,。设下水重量 、浮力 及反作用力,R,的作用点至前支架端点的距离分别为 、 、,(见图,6-,3,),则在该阶段中力及力矩的平衡方程式为:,(,6-2,),7,14,反作用力:,反作用力距前支点的距离:,15,尾下落,当船的重心,G,已在底滑道末端之后,而船尾尚未浮起,条件: 发生尾下落(见图,6-4,),不发生尾下落,16,避免措施, 增加滑道水下部分的长度;, 在船首部分加压载重量,使重心,G,向船首移动,减小重量对滑道末端的力矩;,增加滑道坡度 ;,等待潮水更高时下水。这相当于增加滑道水下部分的长度,三、第三阶段,(,1,)自船尾开始上浮至下水架滑板前端离开滑道为止,(,2,)运动特点:船舶不再沿平行于滑道的方向移动,下水架的滑板只有前支点与滑道相接触。,(,3,)上浮条件:当船尾开始上浮时,下水架滑板前端成为支点,因而船尾开始上浮的条件必然是:,17,(,4,)受力特点:, (,6-3,)(见图,6-5,),R,上浮条件,18,(,5,)不利情况:,滑道反力,R,集中作用于下水架前支点处,可能损坏下水设备及船体结构;,当船舶绕前支点转动时,首柱底部可能撞击船台,损坏船首结构和船台。,(,6,)避免方法:,加强前支架处的结构,并使反力平均作用于前支架之全体;,取消前支架,在滑板与船体之间的相当长度内只需填入普通楞木,这些楞木随船体及滑板一起下水;,在船尾上浮处的前支架下方的滑道结构给予适当加强,两滑道后端的中间挖一凹槽,以免船首底部碰触船台,19,四、第四阶段,(,1,)自下水架前支点离开船台滑道至船舶停止运动为止,(,2,)运动情况:,船已完全浮起;,船舶的下水重量仍大于浮力,则将发生船首下落现象,下水重量与浮力之差称为下落重量。,(,3,)下落高度,t:,前支架离开滑道末端时的水线与船在自由浮起时首吃水之差。,(,4,)首沉深度,t,当船首下落至静止水线时,因有惯性作用,船首将继续下沉,在首垂线处下沉的最深水线与静止水线之距离,t,称为首沉深度,通常,t=1.1t,。,20,(,5,)避免措施:,增加滑道入水部分的长度;,等待潮水更高时下水;,中心凹槽;,在滑道末端增加河床深度。,(,6,)下水船舶在离开滑道之后,由于惯性作用将继续向前滑动,故应采取适当措施使船停止运动。,抛锚;,制动;,在舵的后面绑一块横向木板。,21,6,-3,下水曲线计算,一、下水曲线图,(,1,)组成(见图,6-8,),下水重量,=,常数(水平直线);,浮力 (曲线);,下水重量对于滑道末端的力矩,(倾斜直线);,浮力对于滑道末端的力矩,(曲线);,下水重量对于下水架前支点的力矩,常数(水平直线);,22,浮力,对于下水架前支点的力矩,(曲线)。,1,6,2,3,4,5,1,、,2,阶段,3,、,4,阶段,R,23,(,2,)特点,下水重量 与浮力,曲线之差即为船在不同行程时滑道的反力,R,。, 直线与 曲线的交点(,A,点)表示船尾开始上,浮,与之相应的 表示船尾开始上浮时的行程数值。,若 曲线位于 曲线之上,则 ,不发,生尾下落现象,反之,发生尾下落。,当下水进入第三阶段后,其浮力随行程的变化规律,与一、二阶段不同,设行程 表示下水架前支点已离开滑,道末端,若 ,则将发生首下落现象,其差数,d,即为,首下落重量。,二、下水计算,(,1,)根据第二章中关于重量及重心计算的基本原理,尽可能正确地计算下水重量及重心位置;,24,(,2,)绘制如图,6-9,所示的下水布置图,并注明有关尺寸;,(,3,)确定船舶滑行某一距离,x,时的首尾吃水;,25,(,6-4,),(,L,为船舶垂线间长,,为龙骨坡度,,为滑道坡度),根据上式可以把船在各不同行程,(例如:,x=60m,、,80m,、,100m,等)时的首尾吃水算出。,(,4,)在邦戎曲线图上画出相当于上述不同行程,x,时的水线,然后用数值积分法算出每一水线下的浮力,及浮心纵向位置,据此可求出 及 ,也可得出不同行程,x,时的,、 、 数值。根据下水重量及重心位置,可算出,及 。,(,5,)绘制下水曲线图,由 确定船尾开始上浮的位置 。,(,6,)计算船尾上浮以后的浮力、绘制曲线(见图,6-11,),26,先选定某一 值,( ),计算船舶在前支点处的吃水;,假定若干个尾吃水,在邦戎曲线上画出这些水线,并量出各横剖面面积;, 应用数值积分法算出,、浮心位置、 ;,以尾吃水为横坐标,绘制浮力,曲线、 曲线及 直线;,在 处得对应尾吃水,对应的浮力,也可查得;,同理假定另外几个,x,值,可确定每个,x,下对应的,;,绘制下水曲线中 阶段的浮力曲线。,(,7,)为了估计船在入水后的浮态及稳性,尚需计算船舶下水后的首尾吃水及初稳性高。,27,28,6-4,滑道压力计算,为了保证船舶安全下水,还应对滑道压力进行计算,以便检验润滑油脂、滑道及前支架是否能承受该项压力。船舶在下水过程中,滑道上的受力情况是变化的,故对压力计算也需分阶段进行。,一、下水第一阶段,(,1,)受力:整个下水重量完全由滑道支承,滑道的反力,R,等于下水重量 ,即,(,6-5,),(式中: 为下水船舶重心,G,至滑板前端的距离; 为滑道反力,R,的作用点至滑板前端的距离),(,2,)压力分布及大小,1,29,30,设:滑道压力沿滑道长度按梯形分布,(见图,6-12),,则,(,6-7),(其中:,b,为每条下水滑道的宽度, 、 分别为滑板前端和后端处滑道所受的压力),二、下水第二阶段,(,1,)受力:当下水进入第二阶段时,船体受到浮力的作用,这时滑道反力,R,及其作用点至前支点的距离 可由下式决定:,(6-8),31,(,2,)压力分布及大小:与,R,的作用点的位置有关,当反力,R,作用点位于滑道接触长度中央的 的范围内,(即 )时,滑道压力为梯形分布,(,见图,6-12,),,则前端及后端滑道处所承受的压力为:,(6-9),与(,6-7,)一样,32,当反力,R,的作用点至前支点的距离 时,则滑道压力为,三角形分布(见图,6-13,),前端及后端处滑道所承受的压力为:,(6-10),33,当反力,R,的作用点至前支点的距离 时,因滑板与滑,道之间不能承受拉力,故两者之间的有效接触长度,滑道压力沿有效长度 的分布如图,6-14,所示,前端及后端处,滑道分别承受的压力:,(6-11),把,6-7,中的,34,35,(,4,)当船尾开始上浮时,反力,R,集中作用于滑板前端。设前支架处平均受压的长度为 ,则船尾上浮时该处滑道所受的压力,(6-12),三、滑道压力分布曲线(见图,6-15,),从,P,1,、,P,2,的变化,可以判断船体和滑道需加强的部位及范围。,36,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