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408696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32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第三节生理性止血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生理第三节生理性止血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生理第三节生理性止血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节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Physiology,3-48,学习目标,生理性止血的三个过程,凝血的过程,.,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小血管损伤破裂后会引起出血,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该现象称为。正常人出血时间为,29,分钟。,避免血液流失;2.限制止血反映,保持血液流体状态,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1 血管收缩,:,小血管损伤后立即收缩,限制血流。,2 血小板血栓形成,:血小板附着、释放、聚集 形成不牢固、松软血小板血栓(白血栓)达到初步止血。,3,血液凝固,:启动凝血系统,血液凝固形成二期止血,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形成牢固止血栓(红血栓,牢固)达到永久性止血。,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保护机制;平衡状态,过强导致血栓,形成,减弱导致出血倾向。,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1-3 min,Physiology,3-49,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The basic process of hemostasis,1.血管收缩(vessel contraction):,1.局部反应;2.反射性;3.血小板释放物质(5-HT、,TXA,2,),Physiology,3-50,2.血小板血栓形成(platelet thrombus formation ),血小板附着、释放、聚集,3.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Fig 3-3,血小板处于中心地位,二、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一),凝血因子,(blood clotting factor,),blood clotting factor,:,Table3-2,共14个,12种罗马数字编号的凝血因子,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Physiology,3-51,特点:,1.除因子(,Ca,2+,)外,所有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Physiology,3-52,2.除因子(组织因子)外,其余因子均存在于血浆,大部分在肝合成;依赖维生素K的因子(、);,3.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激活后具有活性。,(二),凝血过程,(,Process of bloos coagulation,),瀑布学说:,(acfarlane, Davies, Ratnoff, 1965),Physiology,3-53,Prothrombin activator,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The basic step of blood coagulation,(血液凝固的基本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Ca,2+,Ca,2+,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Formation of Prothrombin activator,),Physiology,3-54,(1) 内源性凝血途径,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在血液;由因子活化开始。,临床:血友病(、因子缺乏),fig 3-4,(2) 外源性凝血途径,由组织中的因子(组织因子)启动,fig 3-4,Physiology,3-55,2.,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Prothrombin activate and fibrin,formation,),胶原、异物,组织损伤,a,a,PK,K,HK,a,a,Ca,2+,PL,a,Ca,2+,PL,a,a,Ca,2+,PL,a,a,a,Ca,2+,Ca,2+,内源性,外源性,表面激活,磷脂表面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纤维蛋白的形成,a,a,a,a,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凝血活酶生成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中包括血友病甲(因子缺乏),血友病乙(因子缺乏)及血友病丙(因子)。血友病甲多见,约为血友病乙的七倍。前两者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后者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都因娶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而造成了血友病的蔓延。因为血友病与英国王室有这样一段不解之缘,所以又称为“皇家病”。,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区别,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方式,与异物表面结合,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启动因子,因子,组织因子,参与的不同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数量和来源,数量多,全部来自血浆,数量少,组织,和血液,反应步骤和,速度,步骤多,缓慢(数分钟),步骤少,迅速(十几秒),凝血过程中的,三个复合物,:因子,酶复合物、F -组织因子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作为辅因子:,Ca,2+,几乎贯穿于凝血过程始终。,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同时存在,相互补充。,(三)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启动阶段,IIIFVIIa,FX FXa,放大阶段,FV、FVIII、FXI、血小板的激活,FX FXa,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联系,外源性凝血途径中F-组织因子复合物对内源性凝血途径中F的激活,,最终使得两条凝血途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凝血过程。,外源性凝血途径在凝血的起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F,是,生理性凝血反应,的,启动物,而截短了的内源性凝血途径对凝血反应的,维持和巩固,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凝血过程中的,三个正反馈,:,(1)表面激活的正反馈,(2)外源性凝血途径中的正反馈,(3)凝血酶激活F、形成的正反馈,凝血过程中的,三个复合物,:因子,酶复合物、 F -组织因子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作为辅因子:,Ca,2+,几乎贯穿于凝血过程始终。,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同时存在,相互补充。,总结,(四),血液凝固的调控,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1)屏障作用:,防止凝血因子、血小板与内皮下成分接触,Physiology,3-56,(2)抗血小板、抗凝血作用:,合成、释放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氮(NO),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物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凝血酶;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凝血酶调节蛋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2.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稀释、单核巨嗜细胞 的吞噬,Physiology,3-57,3.,生理性抗凝物质,:,(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肝、血管内皮)75%、C1抑制物、,1抗胰蛋白酶、2抗纤溶酶、 2巨球蛋白、肝素辅因子;,使 a、a、a、a失活。,直接抗凝血酶作用慢而弱,与肝素结合,抗凝作用提高2000倍。,(2)蛋白质C系统:,肝合成,有赖于维生素K的存在。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凝血酶激活;蛋白质 C、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质S、蛋白质C抑制物,Physiology,3-58,作用:,灭活凝血因子和。,限制因子a与血小板结合。,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体内主要的生理抗凝物质;,机制:结合a,抑制a活性;,形成组织因子-a-TFPI-a四合体,抑制组织因子-a复合物。,Physiology,3-59,(4)肝素(Heparin):,酸性粘多糖,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肝、肺、心和肌组织中丰富;,强抗凝作用:,结合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如抗凝血酶,使抗凝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刺激血管内皮释放TFPI等抗凝物质。,Physiology,3-60,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了解,),加速血液凝固,延缓血液凝固,物理方法,使血液与粗糙面接触,将血液放置在光滑的容器内,改变温度,适当升温,降温,化学方法,加Ca,2+,去Ca,2+,,,加枸橼酸钠(体外),生物方法,补充,VitK,(体内),加肝素,服双香豆素(对抗,VitK,),三、,纤维蛋白溶解,Physiology,3-61,(一)纤溶酶原的激活,基本过程:,纤溶酶原的激活,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t-PA),尿激酶型(u-PA),激肽释放酶,(二) 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丝氨酸蛋白酶;降解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Physiology,3-62,(三),纤溶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2-抗纤溶酶,F,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可溶性),凝血酶原激活物,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不溶性),纤维蛋,(不溶性),Fa,PK,K,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与血凝之间的动态平衡,凝血系统,纤溶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