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工艺培训资料,2007年6月,1,一.工艺流程及关键的控制指标,污水处理公司1/2厂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都是A,2,/O工艺。,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生物消化及反消化工艺和生物除磷工艺的综合。,2,图1: A,2,/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3,A,2,/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在A,2,/O工艺流程里,生活污水从市政管网送进污水处理厂进水站,进行预处理除去砂石和比较大的机械杂质,再进入氧化沟进行生化反应,经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阶段后,进入终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其液相部份进入消毒池进行消毒,测试合格后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产品排放进入城市河道;其固相部份(含水率达成99%以上的液固混合物)经脱水间进行脱水后,固体部份多作为污水处理厂的废弃物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堆肥、填埋、造粒、焚烧等,本公司用来制肥,液体部份则返回预处理再循环进入系统。,4,一.工艺流程及关键的控制指标,氧化沟 (生物池)通过曝气装置、推进器(厌氧段和缺氧段)及回流渠道的布置分成厌氧段、缺氧段、好氧段。,5,一.工艺流程及关键的控制指标,在该工艺流程内,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氮和磷将一一被去除。,最终结果是 BOD,5,、COD、TP、TN、SS降低至可排放的水平。,6,一.工艺流程及关键的控制指标,A,2,/O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活性污泥其实就是一些细菌的菌落/菌群。,这些菌群主要由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组成。,7,一.工艺流程及关键的控制指标,在好氧段,-硝化细菌将污水流中的氨氮及有机氮氨化成的氨氮,通过生物硝化作用,转化成亚硝酸和硝酸盐。,8,一.工艺流程及关键的控制指标,在缺氧段,-反硝化细菌将内回流带入的硝酸盐通过生物反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逸入到大气中,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9,一.工艺流程及关键的控制指标,在厌氧段,-聚磷菌释放磷,并吸收低级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10,一.工艺流程及关键的控制指标,最终在好氧段,-聚磷菌超量吸收磷,并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将磷除去。,11,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作用,严格来说:,-上述三类细菌均具有去除BOD,5,的作用,但BOD,5,的去除实际上是以反硝化细菌为主。,12,A,2,/O工艺流程的液相部份,从终沉池出来后:,-液相部份进入消毒池进行消毒,测试合格后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产品排放进入城市河道。,13,A,2,/O工艺流程的固相部份,从终沉池出来后:,-其固相部份(含水率达成99%以上的液固混合物)经脱水间进行脱水,成为了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14,脱水后产生什么,固体部份(污泥)作为污水处理厂的废弃物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堆肥、填埋、造粒、焚烧等,本公司用来制肥。,液体部份则通过管道返回预处理再循环进入系统。,15,A,2,/O工艺流程的构筑物,A.进水站-去除大尺寸杂质,B.氧化沟-净化水质,C.终沉池-液固分离,D.消毒间-杀灭有害生物,E.脱水间-固相减量化,16,A,2,/O工艺流程的构筑物,进水站,,进水站包含粗格栅、抽水泵、细格栅等,其控制目的是去除大尺寸杂质,以防止这些杂质给氧化沟等流程中的相关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处理过程是:经粗格栅过滤掉尺寸大于20(一期是50)mm的杂质后,经提升抽水泵再送至细格栅滤掉尺寸大于5(一期是9.5)mm的机械杂质就进入沉砂池,可以通过设定栅把的运行频率来达到调节杂质的去除速度;,17,进水站的作用,进水站包含粗格栅、抽水泵、细格栅等,其控制目的是去除大尺寸杂质,以防止这些杂质给氧化沟等流程中的相关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18,进水站的处理过程,经粗格栅过滤除去大于20(一期是50)mm的杂质,经提升泵再送至细格栅滤掉尺寸大于5(一期是9.5)mm的机械杂质就进入沉砂池。,通过设定栅耙的运行频率来达到调节杂质的去除速度。,19,沉砂池,,一般采用旋流沉砂,包括相应的管道和抽砂泵等,沉砂池主要作用是去除经过粗/细格栅后的污水里的砂粒等,以防止这些机械杂质给氧化沟等相关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20,沉砂池主要作用,去除经过粗/细格栅后仍留在污水里的砂粒等比重较大的固体杂质。,21,为什么要设沉砂池,防止这些机械杂质给氧化沟等相关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22,氧化沟,包含厌氧消化、缺氧和好氧三个阶段(部份),大部份有机物都在这里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并被相关细菌吸收或散于空气中(如氮气N2),其目的是降低其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5,,将水中的碳(C)、氮(N)、磷(P)、PH、色度、重金属等降低至可以排放的水平。其出水口的COD、BOD,5,、TN、TP等应基本达标,否则要在这里进行加药处理,处理后可以排入终沉池;,23,氧化沟的作用和目的,作用,:进行生化反应,目的:,降低其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5,,将水中的碳(C)、氮(N)、磷(P)、PH、色度、重金属等降低至可以排放的水平。其出水口的COD、BOD,5,、TN、TP等应基本达标,否则要在这里进行加药处理,处理后可以排入终沉池;,24,氧化沟的作用,作用,: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以去除氮、磷等成份。,25,设氧化沟的目的,目的:,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5,,将水中的碳(C)、氮(N)、磷(P)、PH、色度、重金属等降低至可以排放的水平。其出水口的COD、BOD,5,、TN、TP等应基本达标,否则要在这里进行加药处理,处理后可以排入终沉池。,26,氧化沟出水的条件,其出水口的COD、BOD,5,、TN、TP等应基本达标,否则要在这里进行加药处理,处理后可以排入终沉池。,27,氧化沟出水的关键,其出水口的COD、BOD,5,、TN、TP等必须达标,否则要在这里进行加药处理,处理后可以排入终沉池。,28,氧化沟的处理过程,过程:,-厌氧消化,-缺氧除氮,-好氧除磷,*进行加药处理,29,终沉池,包括各进出水阀门和吸泥、刮泥和水/污泥管道、浮渣处理设备等,主要是液/固(L/S)分离,因为细菌吸收了污水中的碳和磷等,L/S分离的目的是将富含磷、氮和重金属的细菌分离出来,以达到降低排放水的总磷及其它有害物质的目的。这里分离出除细菌外其它指标合格的可以排放的水和可以进一步深加工处理的泥浆,在整个工艺中主要起到降低固体悬浮物(SS)的作用。终沉池上部的清液通过出水堰送至消毒间。下部的含水达99%以上的泥水混合液则通过污泥泵送至脱水间进行进一步的泥水分离,部份则通过回流污泥泵送回氧化沟前端;,30,终沉池的作用,包括各进出水阀门和吸泥、刮泥和水/污泥管道、浮渣处理设备等,主要作用是液/固(L/S)分离。,31,设终沉池的目的,将富含磷、氮和重金属的细菌分离出来,以达到降低排放水的SS、总磷及其它有害物质的目的。,32,终沉池的工作过程,去除浮渣,上部的清液通过出水堰送至消毒间,下部的含水达99%以上的泥水混合液则通过污泥泵送至脱水间进行进一步的泥水分离,部份则通过回流污泥泵送回氧化沟前端。,33,脱水间,包含离心脱水机和泥饼输送带等,主要是将经初步分离的泥浆再进一步脱水,将含水率从99%降至75%-85%左右,以达到将污泥减量化降低运输量的目的,经脱水间脱水后,含固率达15%左右的泥并外运处理,其上清液则送回预处理工序;,消毒间,含相关消毒设备和控制水流量的相关阀门等,主要是用紫外线杀灭水中的有害细菌,确保水质达到排放要求。,34,脱水间的作用,包含离心脱水机和泥饼输送带等,主要是将经初步分离的泥浆再进一步脱水,将含水率从99%降至75%-85%左右,含固率达15%左右的泥并外运处理,其上清液则送回预处理工序。,35,设脱水间的目的,将污泥减量化,以降低运输或处理量。,36,消 毒 间,含相关消毒设备和控制水流量的相关阀门等,主要是用紫外线杀灭水中的有害细菌(以粪大肠菌群衡量),确保水质达到排放要求。,37,图1: A2/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38,一/二期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曝气方式不一样,一期是采用倒伞式曝气机的表曝方式,其优点是前期投入较低和维护方便,缺点是能耗较高和曝氧效率较低;二期采用鼓风机和合成橡胶膜式微曝气头的微曝方式,其优点是曝气效率较高和能耗较低,缺点是前期投入较高和后期维护较复杂(主要是曝气头的维护)。同时,二期终沉池没有导流板,所以当流量较大时(一般在3300M3/H),其排放口的SS值较高。,39,不同处理方式的优缺点,倒伞式曝气机的表曝方式,其优点是前期投入较低和维护方便,缺点是能耗较高和曝氧效率较低;,鼓风机和合成橡胶膜式微曝气头的微曝方式,其优点是曝气效率较高和能耗较低,缺点是前期投入较高和后期维护较复杂(主要是曝气头的维护)。,40,不同处理方式的优缺点,1、倒伞式曝气机的表曝方式,其优点是前期投入较低和维护方便,缺点是能耗较高和曝氧效率较低。,41,不同处理方式的优缺点,2、鼓风机和合成橡胶膜式微曝气头的微曝方式,其优点是曝气效率较高和能耗较低,缺点是前期投入较高和后期维护较复杂(主要是曝气头的维护)。,42,终沉池设置导流板的好处,一期终沉池有导流板,在流量达5000M,3,/H时,出水的SS仍然很低。,二期终沉池没有导流板,当流量较大时(大于等于3300M,3,/H),其排放口的SS值较高。,43,国家对工业企业的排污监督也越来越严格。,国家和省都对生活污水处理的排放水进行监控,标准见表1。,44,表1: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45,二一/二期的设计产能和一些控制措施,设计产能及进水量过大的处理措施,一/二期的设计规模是10万吨/天,最大负荷能力是设计规模的120%-130%,也就是说,当进水量在12-13万吨/天时,一/二期都应该能够正常运作,当超过这个限度时,应打开位于沉砂池附近的溢流阀将过多的污水通过溢流管排放出去,以避免对一/二期构筑物及设备造成冲击。,46,一/二期的设计产能,一/二期的设计处理能力是10万M,3,/D,最大负荷能力是设计处理能力的120%-130%。,47,进水量过大的控制措施,当进水量在12-13,M,3,/D,时,一/二期都应该能够正常运作,当超过这个限度时,应打开位于沉砂池附近的溢流阀将过多的污水通过溢流管排放出去,以避免对一/二期构筑物及设备造成冲击。,48,进水指标超标的处理措施,一/二期污水处理系统对进入的污水是有要求的,当污水超出了这个要求后,就超过了系统的处理能力,导致最终排放的污水不达标。当污水的有关指标在设计能力的130%以内时,基本上还有可能通过调节,达到达标排放的要求,有关进水的各项指标见表2:,49,表2:一/二期进水水质要求,50,进水指标超标的处理措施,进水指标超过130%时,处理措施是溢流,对PH值,指标低于6或高于9时,处理措施是加碱/酸调节,51,出水控制,当排放的水不达标时,可以通过调整工艺参数进行控制,目前比较容易出现超标的指标有TP、氨氮、悬浮物等。其控制措施如下:,52,出水控制,TP超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投放明矾,以将水中的溶解度较高的磷酸盐转变为溶解度低的磷酸盐。,控制回流比,加大溶解氧的方法进行控制。,53,出水控制,氨氮超标:,通常是通过加大回流比,提高溶解氧来将其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盐。,54,出水控制,悬浮物:,通常通过降低回流比来减少污泥的膨胀现象来降低悬浮物的含量。,55,工序控制,A,2,/O工艺的关键工序是氧化沟,所以确保氧化沟内污水的质量等于控制和保证了污水的排放质量。除悬浮物(SS)外,所有出水的排放指标都可以在氧化沟出水口里体现。,56,氧化沟的几个关键指标,溶解氧(DO):,好氧区可控制在2-4 mg/L之间;缺氧区要小于0.2mg/L;厌氧区小于0.5 mg/L。,57,厌 氧 区,厌氧区小于0.5 mg/L,如果DO过高,除能耗增大外,还会有可能导致TP、TN不合格。,58,好 氧 区,DO:,好氧区可控制在2-4 mg/L之间,过低则氮、磷指标可能不合格;,过低则SS可能不合格。,59,好 氧 区,好氧区DO过低将令有机物得不到很好的分解,污水中的磷和氮得不到很好的吸收,污水中的氨氮无法得到很好的氧化而导致排放不合格,好氧区里合适的DO值是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和硝酸盐的保证,同时也是促进细菌吸收无机磷的保证。,60,溶解氧(DO),一般好氧区可控制在2-4 mg/L之间,缺氧区要小于0.2mg/L,厌氧区小于0.5 mg/L,如果DO过高,除能耗增大外,还会有可能导致TP、TN不合格,但如果好氧区DO过低将令有机物得不到很好的分解,污水中的磷和氮得不到很好的吸收,污水中的氨氮无法得到很好的氧化而导致排放不合格,好氧区里合适的DO值是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和硝酸盐的保证,同时也是促进细菌吸收无机磷的保证。,61,污泥浓度(MLSS),一般控制在2500 mg/L至4500 mg/L之间,过高就有可能因需时过长而产生污泥膨胀(产生丝状菌),导致排水口的排放水SS增高(膨胀后的污泥/丝状细菌比较难以沉淀);过低则因无足够数量的细菌,有可能令排放口的污水TN和TP不合格。当低于2500 mg/L时,需要增加回流比,减少排泥以增加细菌的数量;当高于4500 mg/L时,要降低回流比,同时排泥以降低细菌的数量。,62,污泥浓度(MLSS),一般控制在2500 mg/L至4500 mg/L之间,过高就有可能因需时过长而产生污泥膨胀(产生丝状菌),导致排水口的排放水SS增高(膨胀后的污泥/丝状细菌比较难以沉淀);过低则因无足够数量的细菌,有可能令排放口的污水TN和TP不合格。,63,污泥浓度(MLSS),当低于2500 mg/L时,需要增加回流比,减少排泥以增加细菌的数量;当高于4500 mg/L时,要降低回流比,同时排泥以降低细菌的数量。,64,污泥浓度(MLSS),过高就有可能导致排水口的排放水SS增高(膨胀后的污泥/丝状细菌比较难以沉淀);,过低则因无足够数量的细菌,有可能令排放口的污水TN和TP不合格。,65,TP,一般控制在1 mg/L(二期是1.5 mg/L),当排放口的总磷超标时,可通过投放明矾或绿矾的方法或通过调整回流比,调整溶解氧(DO)的方法来进行来进行控制。,氨氮,要求是25mg/L,如果超标则可以通过调整回流比,调整DO的方法来进行来进行控制。,66,总 磷,TP,控制在1 mg/L(二期是1.5 mg/L),当排放口的总磷超标时,可通过投放明矾或绿矾的方法或通过调整回流比,调整溶解氧(DO)的方法来进行来进行控制。,67,氨 氮,氨氮,标准是25mg/L,如果超标则可以通过调整回流比,调整DO的方法来进行来进行控制。,68,回 流 比,回流比,一般控制在70-100之间比较合适。,69,污 泥 回 流 比,污泥回流比:R=QR/Q,其中,QR-回流污泥量,Q-污水进水量,70,混合液内回流比,混合液内回流比,R,内,=,混合液内回流量/污水进水量,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通过控制混合液内回流比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71,回流比,一般控制在70-100之间比较合适,回流比计算公式有两个:,污泥回流比:R=QR/Q,,其中,QR-回流污泥量,,Q-污水进水量,混合液内回流比R,内=,混合液内回流量/污水进水量,,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通过控制混合液内回流比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72,三.结语,具体的工艺控制方法和需要控制的指标还有很多,其控制方法将留待我们在工作中再进一步探讨和完善,。,2007-6-19 BY ZSWT,73,THINK YOU!,谢谢!,HENSON BY ZPUG,7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