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71 园林景观立意及意境营造,711 园林景观立意,园林景观立意是指园林景观设计的总意图,即设计思想。无论中国的帝王宫苑、私人宅园,或国外的君主宫苑、地主庄园,都反映了园主的指导思想。,(1)神仪在心,意在笔先,晋代顾恺之在论画中说:“巧密于精思,神仪在心。”即绘画、造园首先要认真考虑立意,“意在笔先”。园林景观“立意”与“相地”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园冶云:“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这是明代计成提出的理论,他把园林景观“相地”看作是园林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古代“相地”,即造园园址的选择,其主要含义为,园主经多次选择、比较,最后“相中”认为理想的地址。园主在选择园址的过程中,已把他的造园构思与园址的自然条件、社会状况、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作了综合的比较、筛选。因而,不难看出相地与立意是不可分割的,是园林景观设计创作过程中的前期工作。,1,(2)情因景生,景为情造,造园的关键在于造景,而造景的目的在于展示园林景观设计师对造园目的与任务的认识,激发人的思想情感等。所谓园林景观富有“诗情画意”,即造园不仅要做到景美如画,同时还要求达到情从景生、富有诗意,能触景生情。“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苏州古典园林沧浪亭,其园内土阜最高处有一座四方亭,其上对联为“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正是这“清风明月”和“近水远山”美景激发起诗人的情感。,2,712 园林景观设计意境的概念,园林景观意境:通过园林景观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是借助于实际景物与空间构成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景象,也不是一座单独的建筑或一片有限的水面,而是要境生象外,情景交融,有景外之景,这样才能够给游者更丰富的美的信息与感受。同时,中国园林景观意境与文学绘画有着密切联系,文学绘画艺术的合理运用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园林景观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景观创作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推崇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景观意境这个概念。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猿猴间想”,可以说己领略到园林景观的意境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唐宋时期的王维、白居易、柳宗元、欧阳修等都是园林景观意境创作的代表人物。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体现恬淡的意境。山水诗人王维营建了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铜川别墅。以后元、明、清的园林景观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是集诗、画、园林景观设计诸多方面艺术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景观意境创作的传统,力创新意,作出了很大贡献。,3,713 园林景观意境的特征,园林景观设计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园林景观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遐想的空间。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景观意境。其特征可作如下阐明:园林景观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演替变化。,这种时序的变化,园林景观设计中称“季相”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相”变化;有生命植物的变化,称“龄相”变化;阴睛风雨霜雪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这些都使产生意境的条件随之不断变化。,在意境的变化中,要以最佳状态而又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情景为意境主题。最佳状态的出现是短暂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感染力。这些主题意境的最佳状态,从时间上来说虽然短暂,但受到千秋赞赏。中国园林景观设计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园林景观意境来自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生出物外情、景外意之感。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的园林景观更耐人寻味,更能让人引起兴趣产生深刻印象。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景观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景观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714 园林景观意境的营造,意境是指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借助形象传达的意蕴和境界,尤其在诗词、绘画创作中,有无意境和意境的高低成了评价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以古代绘画而论,艺术家在其作品中,不仅要描绘客观世界有形的“物境”,而且要通过其描绘的形象表达某种思想和情感,古代人称之为“情境”,也就是意境。在古典园林景观中,同样讲究和追求意境,,尤其是文人园林景观中,清风明月、浅池碧水、莲荷翠竹都是园林景观重要的构成部分。这种能让人感受到雅趣、旷远、疏朗、清新风格的园林景观成了园林景观中的上品。,园主造园时,往往将某种精神追求寄托于园林景观中的景物,使观赏者在游览时能够触景生情,产生共鸣。因此,要想充分地领略园林景观艺术之美,一定要从整体意境着眼,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态度。,5,(1)象征与比拟,孔子在论语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是用比拟和象征的手法,,将不同形态的物体拟想为美德与智慧的化身,而这两种生命素质又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志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园林景观中堆山开池不仅出于对自然之美的喜好,而且代表了对美德和智慧的向往与追求。秦始皇在咸阳引渭水作长池,在池中堆筑蓬莱神山以祈福,这种“水中筑岛造山”以象征仙岛神山的做法被后世争相效法。如汉朝长安城建章宫的太液池内也筑有三岛,唐长安城大明宫的太液池内筑有蓬莱山,元大都皇城内的太液池中也维有三岛,清朝的圆明园中最大的水面福海堆有蓬岛瑶山、颐和园的昆明湖中亦堆有三座岛屿,可见后继者对山水象征意义的虔敬之心。,古人还把对儒家思想观念的重视投射到自然界的植物中。苍松遒劲强健、修竹挺拔有节、腊梅凌寒而放,它们的姿态、习性让人联想到高尚、纯洁、坚韧等精神品质。因此,中国文人将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用以比喻高尚的人格,松、竹、梅也就成了中国诗词、绘画乃至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载体。艺术家吟咏和描绘这些具体物象以自比,或表达对高尚品格的推祟。,6,(2)追求诗情画意,园林景观的意境和风貌主要取决于园主的文化素养,这也是许多名园出自文人画家之手的原因,而著名的造园家几乎都擅于绘画,因为构园与吟诗作画有着相近的美学标准和精神追求。园林景观的建造常常出于文思,园林景观的妙趣更赖以文传,园林景观与诗文书画彼此呼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自元朝以后,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与绘画的关系几乎是不可分割的,造园技法与绘画技法相通,并集中运用于叠山和理水两方面。比如,叠山并不在规模上强求相似,而是遵循概括、提炼的原则,借助造石的技法来表现峰峦、绝壁、山涧等山峦形态,力求表现自然山峦的神态和意蕴。有一种做法是以土为主,着重表现自然山峦中的局部景色,游人虽看不到完整的山峦,但能在想象中体会到群峰蔽日、层峦叠嶂的宏伟景象。这种叠山余韵悠悠,极大地拓完了山石的表现力。而中国园林景观的水池以合乎自然为美,池岸多为自然曲折形状,岸边砌以不规整的块石,有的还种植芦获,讲求自然情趣。一般都有一片集中的水域,以体现镜湖烟波浩渺的气象。水面不大则以乱石为岸,并配植细竹野藤、朱鱼翠藻,虽是一泓池水,却能给人汪洋无尽的印象。 如果是在苏州园林景观中游赏,细心的游客一定会发现,即使是一个角落,也都能感受到图画美开窗如果正对着白色的墙壁,就必有几竿竹子、几枝芭蕉点缀其间或叠以山石,以避免单调和直白。中国园林景观设计注重让粉墙的白色与整座园林景观丰富的色彩、光影、景观造型取得和谐纯净的效果,这也可以说是绘画技法在造园细节上的运用。简言之,画中寓诗情,园林景观参画意,诗情画意就成了构园的重要原则。济南大明湖有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高度概括了大明湖和济南城的景色。,园林景观设计师和建造者因地制宜,别出心裁地营建了许多园林景观,虽然各不相同,却在不同中有着一个共同点:游览者无论处于园林景观中的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中国园林景观如此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也正是为了营造诗情画意的境界。而要充分领略园林景观“入诗”、“入画”的意味,不仅要熟悉中国园林景观的常见手法和布局,还要用心体会风景背后精致、唯美的文化品位。,7,(3)汇集各地名胜古迹,无论是皇家园林景观还是私家园林景观,造园时引用名胜古迹是一个通用的做法,甚至同一个景点出现在不同的园林景观中,后人亦可从中挖掘出相同的文化历史底蕴,。,中国的“五岳”是古时山岳的代表,山中都建有山岳庙,用以供奉和祭祀山神,亦是人类早期自然崇拜的遗存。苏州私家园林景观中常于庭前厅后立石峰五座以象征五岳,这种对山石的欣赏到清朝后期更为盛行,甚至将寸尺小石置于盆中,摆放在几案之上,使五岳胜景进入厅堂。,杭州西湖著名的十景远近闻名,圆明园内的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南屏晚钟等景点就是仿造而建。江苏镇江古刹江天寺有一座佛塔耸立于江边的金山之颠,是镇江城的标志,与其有关的白娘子为救夫君大战法海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这座古刹也因此而有了浓郁的人文色彩,于是在承德避暑山庄内就出现了一处仿金山的景点。,江南一带,每逢农历三月初三人们都要去城郊游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303361)等四十余人就曾到浙江绍兴城外兰亭,当日众人所赋诗作结集成册,王羲之为之挥笔作序,后人将诗集刻写于石碑,立于兰亭。于是,不仅绍兴兰亭成了名胜,而且在曲水上饮酒赋诗也成了世人推崇的风雅之举。取其象征意义,北京紫禁城的宁寿宫花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就都建有“曲水流觞”亭,不过,昔日兰亭的天然流水在这里成了亭中地面上石刻的曲水渠。这些名山胜景进入园林景观,不但形成了园内的景点,而且它们所附带的文化历史内涵也被引入园林景观,给园林景观增添了人文意境(图73)。,8,(4)寺庙古刹与街市酒肆,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特别是皇家园林景观中经常建有寺庙,这一方面是出于封建帝王对佛教的崇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寺庙建筑独特的景观效果有时寺庙可以成为一座园林景观的主要景观和风景构图中心,清寂宁静的氛围有着超凡脱俗的意境。,北海公园中的永安寺及其喇嘛塔建立在琼华岛上,颐和园的佛香阁及智慧海佛殿分别建在万寿山南面的山腰和山脊上,这些佛教景观建筑以其突出的形象和所占据的特殊地势,成为这两座皇家园林景观的标志和全园风景构图的中心(图74)。,与上述营造目的完全不同,颐和园后溪河上的买卖街为与世隔绝的皇室成员模拟出世俗生活的真实场景鳞次栉比的店铺和随风摆动的各式店铺招幌,尽管都是布景式的,却表现了园主人对繁华闹市的向往(图75)。,园林景观的意境正是通过上述这些手段,才有了丰富的内涵中国园林景观不仅是融合了诗文、书法、绘画、雕刻、盆景、音乐、戏曲于一体的高度完善的古典艺术形态,而且参与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与氛围。其细腻、优雅、婉约、抒情的艺术风格不仅表达了一种生活格调,还浓缩了极具东方哲学意味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了解了这些内涵,才能够真正领略中国古代园林景观之美。,9,(5)分割空间,以意境单元的串联营造整体园林景观意境,一个古典园林景观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层出不穷、含蓄不尽的意境,首先要在宏观上加以把握,将整个园林景观空间分割为大小景区乃至个体、微缩景观,每个空间有不同的主题和风格。如承德避暑山庄的山岳区层峦叠嶂、平原区芳草嘉树、湖泊区碧波荡漾。而湖泊区又分为若干景区和景观,如西部的“长虹饮练”、“芳渚临流”;中部的“月色江声”、“金莲映日”等。仅从题名看,就丰富多彩、风貌各异。每进入一个景区,眼前就是一番风景,让人感到“方方胜景,区区殊致”。一个个独立而别致的意境单元串联成一个整体的园林景观意境。,(6)运用诗词、匾额、楹联等的题名营造园林景观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常用精练而内涵丰富的文字来点明景题,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且在民间广为传诵。如“苏堤春晓”、“平湖秋月”等,既能借物写意、借景写情,又能标出季相意识,体现时空交错感。拙政园梧竹幽居亭的匾额为“月到风来”,楹联为,“暗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不仅道出了波光盈盈和假山的动静对比,还借入了清风与明风构成了虚实相生的迷人意境,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些题名或是从诗人的名词佳句中撷来的精髓,或是从园林景观中提炼的神韵,使人能因题品景,因景品题,进入意境而神游于境外。,匾额、楹联则犹如国画中的题跋,有助于启发人的联想而获得意外的收获,置身园林景观空间中,边赏美景,边品味匾额、楹联,别有一番情趣。如因亭的位置宜于秋季赏月,有“月到天心,风来水面”之妙趣。,10,(7)通过借景营造园林景观意境,借景能有效地增加空间层次和深度,扩大空间的视觉效果,形成虚实、疏密、明暗的变化对比,丰富内容和意境,增加气氛和情趣,因而在古典园林景观中广为应用。,借助声、形等作用于听觉、视觉等营造意境,我国古典园林景观中,常通过钟声琴韵、鸟语虫鸣等以声夺人,为园林景观空间增添意境色彩。如惠州西湖的“丰湖渔唱”、杭州西湖的“南屏晚钟”、苏州留园的“留听阁”等,不但取景贴切,意境内涵也很深邃(图76)。,而谢灵运游南亭中的“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以及南京愚园的“延青阁”,都是对诉诸视觉的形体、色彩的外借。,借助光、影、色彩等营造意境,倒影、光影等景物构借方式能使景物视觉感格外深远,有助于丰富自身及表现四周的景色,构成绚丽动人的景观。,水中倒影丰富了植物层次,与园林景观空间组成一正一倒、虚实相映的奇妙空间,使景点增添异乎寻常的情趣。如颐和园乐寿堂前的什锦灯窗,每当夜幕降临,周围的山石、树木便退隐于黑暗中,仅窗中的光在湖面上投下了美丽的倒影,使人能领略到岸上人家的意境。,利用植物色彩渲染空间气氛、烘托主题也是古典园林景观常用的手法。植物中有的清馨和谐、淡雅幽静,有的则富丽堂皇、宏伟壮观,都极大地丰富了意境空间。如承德避暑山庄中的“金莲映日”一景,在大殿前种植金莲万株,枝叶高挺,花径二寸余,开花时节,阳光漫洒,似黄金布地,甚为壮观。,借助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营造意境,自然界的风霜雪雨等不断变化的天时景象,使得意境更加深化,趣味无穷,给人更深的艺术感受。如“朝餐晨曦,夕枕烟霞”、“真山水坝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恰,夏蓊郁,秋疏薄,冬暗淡”。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待霜亭”都是以时间与季节的变化,来体现造园者所寄于景物的意境。,11,意境,园林景观中的景物是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媒介物,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物兴,情以物迁,在情景交融中产生深远的意境。如“个园”的四季假山在一块小宅地上布置以千山万壑、深溪池沼等形式为主体的写意境域,在神态、造型和色泽上使人联想到四季变化,游园一周,有历一年之感,周而复始,体现了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变化。并以石斗奇,气势贯通,春石低风散点在疏竹之间,有万物苏醒的意趣(图77)。,用植物配景的烘托营造园林景观意境,在古典园林景观中常将反映季节和时令变化的玉兰、荷花等化为某种意境而成丛配植,或与山石配合,形成观赏景致,或以粉墙作底,配置色、香、形俱佳的花木,再配以玲珑剔透的湖石,形成各种景观,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在阳光的照射下,白墙上映出深浅不一的阴影,构成各种生动的图案,,即所谓“白墙为纸,山石、植物为画”的画境等。,如窗前多植枝叶扶疏的花木,修里弄影,绿意袭人,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走廊、过厅和花厅等处的空窗和漏窗外的花木常小枝横斜,一叶芭蕉,一枝红梅,半掩窗扉,若隐若现,融画于景。,运用比拟和联想营造园林景观意境,运用某些植物的特性美和姿态美作比拟联想,从而产生意境也是古典园林景观常用的手法。如梅花具有“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品格,在园林景观中,种上几株梅花,就能给人以比拟联想,产生诗情画意;兰花清艳含娇,幽香四溢,有诗云:“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林,纵使无人也自芳”,所以人们把兰花比作“花中君子”;水仙因其清秀典雅的风貌,被誉为“凌波仙子”;牡丹以雍容华贵、秀韵多姿取胜,被赞为“国色天香”等。综上所述,这种借比拟而引起的联想,只有借助于文学语言及其所创造的画面和意境才能产生强烈的妙趣横生的美感,提高园林景观空间的艺术感染力。,总之,意境作为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特殊元素,对于园林景观的创作来说,能赋予灵魂、注入生气、融景物为情思、化心态为画面,使作品近而不浮、远而不尽、意象含蓄、情致深蕴,以其独特的魅力,引人入胜、耐人寻味。,12,72 园林景观空间的组织,721 对空间的理解,园林景观艺术是空间与时间的造型艺术,东西方对空间的理解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西方科学家们把空间理解为一个三向量的盒子,这个空间是物质的,可以触及的,有限的。东方对空间的理解主要受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影响,对空间是用心灵去感受的,把空间理解为虚无的,既无形,亦无量的概念,是不可捉摸的,犹如宇宙一样。东西方对空间的理解是有实与虚、形与无形、有限与无限、静止与流动,,反映在视觉艺术上,即西方将空间表现为具有一定几何形象的、关系明确的量,然而东方则表现为不定的、模糊的或把有限空间象征为一种宏大的空间观念。,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宏伟华丽,也总有局限性,山水画家能在二度空间的尺幅里,用笔墨渲染皴擦,“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里之峻”,写出无限空间的自然山川。造园家则在三度空间中,以土石为皴擦,“一峰山太华千寻,一勺水江湖万里”,咫尺山水,而令人有涉身岩壑之感。在游人的感受中,作品的神韵和气势可以使空间无限扩大。中国人有这种独特的空间意识,能以小见大,也能以大见小。庭园中罗列峰峦湖沼,俨然一个小天地。人们把自然吸收到庭户内,达到以小观大。中国画家、园林家能把大自然中的山水经过高度提炼和概括,使之跃然于咫尺之内,方寸之中,这就是以小观大,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艺术家能从有限中感受到无限,又能从无限中回归有限。中国的画家和诗人是用心灵的眼睛来阅读空间万象,达到“神与物游,思与境谐”。,13,园林景观设计师利用地形、水体、岩石、植物、建筑及构筑物创造出形形色色的空间,这些空间既相互封风又相互渗透;既是静止的,又是流通的。并通过廊、桥及园路把各个空间联系在一起,通过门和窗使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西方习惯用巨大的尺度创造了真实的但有限的空间,而东方的传统方法则是用很小的尺度创造了无限的空间感。东方的空间观念既是宏大的,也是连续和流通的。,中国传统的手卷画方法是画家对大自然的直观反映,画家在畅游了一座园林景观或风景区之后,即可用这种方法表达其全部印象(重在写意),它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重在写实),不论是仰视、俯视,还是游目环瞩,都是在视线的运动中取景。西方用风景透视学的原理,固定视点,只有一个或两个灭点,把固定视线所能见到的风景如实地反映到画面上来,东方的传统方法则是运用连续的散点透视,而且突破“目有所极,固所见不周”的视界局限,使一草一木,一丘一壑,达到“其意象在六合(天地之意)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的空灵境界。造园家在建造一个园林景观时,其过程与画画相反,他必须先在想象的空间中漫游(意在笔先),然后用具体的元素去组织空间和风景(高度概括)。空间的时空统一性、广延性、无限性、不定性、流动性等等的理论,只有在用山水、花草树木以及园林景观建筑围合的中国园林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成为中国园林景观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14,722 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1)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是开敞空间,开敞空间所见的风景是开朗风景。在开敞空间中,视线可延伸很远,所见风景都是平视风景,视觉不易疲劳。古诗“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返”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都是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的写照。观赏开朗风景,必须有良好的视点和视角。视点的升高和降低能取得某种特殊效果,,低视点视野范围较小,易取得平静的意境;高视点可扩展空间范围,故登高令人意远。,如果游人的视点很低,与地面透视成角很小,则远景模糊不清,甚至只见到大面积的天空;如果把视点的位置不断提高,不断加大透视成角,远景鉴别率就会逐步提高,视点愈高,视界愈开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道出了视点高度与开朗风景的视觉关系。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开敞空间很多,如大湖面、大草原、海滨等等。,15,(2)闭合空间与闭合风景,人的视线被周围景物屏障的空间为闭合空间。在闭合空间中所见到景物是闭合风景。屏障物的顶部与游人视线所成角度愈大,则闭合性愈强,反之所成角度愈小,则闭合性也愈小。这也与游人和景物的距离有关,距离愈小,闭合性愈强,距离愈远,闭合性愈小。闭合空间的大小与周围景物高度的比例关系决定它的闭合度,影响风景的艺术价值。一般闭合度在6和13之间,其艺术价值逐渐上升,当小于6或大于13时,其艺术价值逐渐下降。闭合空间的直径与周围景物高度的比例关系也能影响风景艺术效果,,当空间直径为景物高度的310倍时,风景的艺术价值逐渐升高,,当空间直径与景物高度之比小于3倍和大于10倍时,风景的艺术价值逐渐下降。如果周围树高为20米,则空间直径为60200米较合适,如超过270米,则目力难以鉴别,这就需要增加层次或分隔空间。闭合空间予人以亲切感、安静感,近景的感染力强,景物历历在日,但空间闭合度如小于6或空间直径小于景物高度的3倍时,便有井底之蛙的感觉。景物过于拥塞而使人易于疲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常见的闭合空间有林中空地、周围群山环绕的谷地以及园墙高筑的园中园等。,16,(3)纵深空间与聚景,凡两旁有建筑、密林或山丘等景物的道路、河流和峡谷等所形成的狭长空间叫做纵深空间。纵深空间把人们的视线很自然地引向空间的端点,这种风景叫做聚景。其特点是景物有强烈的深度感,如果把主景放在端点上,能使主景更为突出。,视景空间除上述基本类型外,还可从尺度上分,又可分为大空间和小空间。大空间气魄大,场面大,充分显示大自然的景色,有室外、半室内和室内的三种空间之分。外空间景物具有相互过渡性与相互渗透性。小空间与人的尺度较近,给人以亲切感,也有室外、半室内和室内的三种空间之分。园林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应多注意室外空间组织及室内外空间景物的相互过渡与渗透。,17,723 空间的组织,园林绿地景观空间组织的目的是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运用各种构图艺术和造景手法的原理组织景观,划分景区或景点,既要突出主题(主景),又要有富于变化的景观风景。其次,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创造良好的观赏条件,使景物在一定的空间中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开朗风景辽阔,但欠丰富,形象色彩不够鲜明,缺乏近景的感染。闭合风景空间环抱四合,景色鲜明,但又过于闭塞;纵深空间的景色有深度感,有聚景的作用,但缺少变化;大空间气魄大,予人以开阔豪放的感受,但如景观组织不好,则有空洞与单调之感;小空间虽有予人亲切的感受,但如果景物过于密集,则有拥塞之嫌。,总之,各种空间都有它的特点也都有不足之处,只有把这些不同类型的空间按照艺术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或半开半合,互相穿插、叠加、嵌合,使空间变化产生一种韵味,能收到山重水复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空间虚实、大小、开合和收放的对比,进一步加强空间变化的艺术效果。如颐和园中有开敞的昆明湖,又有闭合的谐趣园;北海公园有开敞的北海湖面,也有闭合的静心斋和濠濮涧,开敞与闭合空间相互烘托,相得益彰。,18,724 空间的分隔,(1)以地形地貌分隔空间,如果绿地本身的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变化较大,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利用地形地貌来划分空间。只有在多变的地形地貌上才能产生变幻莫测的空间形态,创造富有韵律的天际线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利用山丘划分空间分隔,需注意开辟远景线;用水分隔空间是虚隔,可望而不可即,因此在水面上要设堤或架桥或堤桥并用,,如杭州苏堤(图710)。如果是平地、低洼处,应注意改造地形,使地形有起伏变化,以利于空间分隔和绿地排水,并为各种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丰富植被景观。,(2)利用植物材料分隔空间,在自然式园林景观中,利用植物材料分隔空间,尤其是利用乔灌木来分隔空间可不受任何几何图形的制约,随意性很大。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空间通过乔木树隙相互渗透,使空间既隔又连,欲隔不隔,层次深邃,意味无穷。如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的新花港区,小路沿着花港,绿带沿着小路,分别用广玉兰和雪松以及其他乔木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四五个形状各异的空间,每个空间基本上都朝向花港一面敞开,使得花港和小路两边的景色富于变化而不单调,十分优美。,规则式的园林景观也是用植物按照几何图形划分空间的,使空间整洁明朗。应该注意的是在园林景观中用作空间界线的树木,宜闭则闭,宜透则透,宜漏则漏,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构成富有韵律的天际线和林缘线,也可形成障景、夹景或漏景等等。,19,(3)以建筑和构筑物分隔空间,在古典园林景观中习惯用云墙或龙墙、廊、架、楼、阁、轩、榭、桥、池、溪、涧、厅堂、假山等以及它们的组合形式分隔空间,从而在空间的序列、层次和时间的延续中,具有时空的统一性、广延性和无限性。,(4)以道路分隔空间,在园林景观内以道路为界限,把园林划分成若干空间,每个空间各具景观特色,道路便成为联系空间的纽带。地势较平坦的公园尤其是规则式园林景观,大都利用道路为界,划分空间。如,杭州柳浪闻莺、长桥公园都是利用道路划分出密林、疏林、草坪、游乐区等等不同空间,这种手法简单易行。,综上所述,四种划分空间的方法只有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一般来讲,两个空间干扰不大,而在景观上可互相借鉴的,可用虚隔,如用疏林、水面、空廊、漏窗、花墙等。反之则用实隔,如用密林、高埠、建筑、实墙等分隔。只有熟练运用各种手法,才能使空间既联又隔,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烘托以至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空间的广延性、流通性、无限性才能得到体现。,20,725 深度和层次,增加前景和背景,把园林景观作画面处理,都是增加风景层次和深度最常用的手法,目的在于引人入胜。,我国园林景观讲究含蓄,忌一览无余,认为景越藏则意境越浓。为增加园景深度,多数园林景观的入口处设有假山、树障、漏窗、花墙、小院以及影壁障等作为障隔,适当阻隔视线,使游人隐约见到园景一角,然后几经迂回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使游人感到庭院空间深不可测。要使园林景观空间层次丰富,有深度感,其方法有:,(1)地形有起伏,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上要有制高点以控制全园景物。亭、台、楼、阁、高树、丛林以及竹林等互相穿插,层层向上铺陈,丰富空间层次,用这种立面布局以求其深度感。,(2)分隔空间,陈从周先生说:“园林景观空间隔则深、畅则浅,斯理甚明。”因而分隔空间时,应使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湖中有湖,岛中有岛。园林景观空间一环扣一环,庭园空间一层深一屋,山环水绕,峰回路转,用这种平面布局以求其深度感。,(3)空间互相叠加、嵌合、穿插及贯通,相邻空间之间呈半掩半映、半隔半合的状态,大空间套小空间,小空间嵌合太空间,空间连续流通,形成丰富的层次和深度。,21,(4)对比,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空间的开合收放、光线明暗、深浅以及虚实等对比,使人产生层次感和深度感。,(5)曲折,“景贵乎深,不曲不深”,其中幽深是目的,曲折只是达到幽深的一种手段。计成在园冶中说:“廊宜曲宜长则胜,蹑山腰,落水面,任高低曲折,自然断续蜿蜒”,“蹊迳盘且长”,“曲径绕篱”等都强调一个“曲”字。但曲折要有理、有度、有景,使游者不断变换视线方向,起到移步换景的作用,同时增加了深度感。如果在草坪上设一条弯弯曲曲的蛇行路,只有造作之弊而无深度之感,在整个设计中有弄巧成拙之嫌,在设计中应该避免。,(6)景物,如山石树林丛林等安排成犬牙交错状能产生深度感。,(7)透视原理的利用,设计道路时,可采取近粗远细,使产生错觉,短路不短,加强聚景效果;运用空气透视的原理和近实远虚的手法,使远处的景物色彩淡,近处色彩浓,可以加强景深的效果;欲显示所堆叠假山的高度,可缩短视距,增大仰角;欲显谷深,可缩小崖底景物尺度。,22,726 空间展示程序,园林景观绿地空间类型很多变化很大,景色各异,如何把这些形形色色的空间依据使用功能,按照游人的游览心理对动静观赏的要求,组织成景点和景区,就要按照风景展示序列作戏剧性的展开,从而达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景观效果,造成最大限度的含蓄蕴藉,至此,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表现达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一切欲露而隐的手法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目的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即出其不意和引人入胜。,23,73 园林景观布置,731 布局的形式,园林景观中尽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但就其布局形式而言,不外乎四种类型,即规则式与自然式,并由此派生出来的规则不对称式和混合式。,(1)规则对称式,其特点强调整齐、对称和均衡。,有明显的主轴线,在主轴线两边的布置是对称的,因而要求地势平坦,,若是坟地,需要修筑成有规律的阶梯状台地;建筑应采用对称式,布局严谨;园林景观设计中各种广场,水体轮廓多采用几何形状,水体驳岸严正,并以壁泉、瀑布、喷泉为主;道路系统一般由直线或有轨迹可循的曲线构成;植物配置强调成行等距离排列或作有规律地简单。重复,对植物材料也强调入工整形,修剪成各种几何图形;花坛布置以图案式为主,或组成大规模的花坛群。,规则式的园林景观设计,以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宫廷园为代表,给人以整洁明快和富丽堂皇的感觉。遗憾的是缺乏自然美,一目了然,欠含蓄,并有管理费工之弊(图711)。,24,(2)规则不对称式,绿地的构图是有规则的,即所有的线条都有轨迹可循,但没有对称轴线,所以空间布局比较自内灵活。林木的配置多变化,不强调造型,绿地空间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这种类型较适用于街头、街旁以及街心块状绿地(图712)。,(3)自然式,自然式构图没有明显的主轴线,其曲线也无轨迹可循;地形起伏富于变化,广场和水岸的外缘轮廓线和道路曲线自由灵活;对建筑物的造型和建筑布局不强调对称,善于与地形结合;植物配置没有固定的株行距,充分利用树木自由生长的姿态,不强求造型;在充分掌握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可以将不同品种的植物配置在一起,以自然界植物生态群落为蓝本,构成生动活泼的自然景观。自然式园林景观在世界上以中国的山水园与英国式的风致园为代表(图713)。,(4)混合式,混合式园林景观设计是综合规则与自然两种类型的特点,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形式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既可发挥自然式园林布局设计的传统手法,又能吸取西洋整齐式布局的优点,创造出既有整齐明朗、色彩鲜艳的规则式部分,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式部分。其手法是在较大的现代园林景观建筑周围或构图中心,运用规则式布局;在远离主要建筑物的部分,采用自然式布局。因为规则式布局易与建筑的几何轮廓线相协调,且较宽广明朗,然后利用地形的变化和植物的配置逐渐向自然式过渡。这种类型在现代园林景观中间用之甚广。实际上大部分园林景观都有规则部分和自然部分,只是两者所占比重不同而已(图714)。,25,在做园林景观设计时,选用何种类型不能单凭设计者的主观意愿,而要根据功能要求和客观可能性。,譬如说,一块处于闹市区的街头绿地,不仅要满足附近居民早晚健身的要求,还要考虑过往行人在此作短暂逗留的需要,则宜用规则不对称式;绿地若位于大型公共建筑物前,则可作规则对称式布局;绿地位于具有自然山水地貌的城郊,则宜用自然式;地形较平坦,周围自然风景较秀丽,则可采用混合式。同时,影响规划形式的不仅有绿地周围的环境条件,还有经济技术条件。环境条件包括的内容很多,有周围建筑物的性质造型、交通、居民情况等等。经济技术条件包括投资和物质来源,技术条件指的是技术力量和艺术水平。一块绿地决定采用何种类型,必须对这些因素作综合考量后,才能作出决定。,26,732 布局的基本规律,清代布图画学新法问答中,论及布局要“意在笔先”。“,铺成大地,创造山川,其远近高卑,曲折深浅,皆令各得其势而不背,则格制定矣。然后相其地势之情形,可置树木处则置树木,可置屋字处则置屋宇,可通人径处则置道路,可通旅行处则置桥梁,无不顺适其情,克全其理”。,园林景观设计布局与此论点极为相似,造园亦应该先设计地形,然后再安排树木、建筑和道路等。,画山水画与造园虽理论相通,但园林景观设计毕竟是一个游赏空间,应有其自身的规律。园林景观绿地类型很多,有公共绿地、街坊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和风景游览绿地等。这些类型由于性质不同,功能要求亦就不尽相同。以公园来说,就有市文化休息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科学公园、纪念性公园、古迹公园、雕塑公园、儿童公园、盲人公园以及一些专类性花园,如兰圃、蔷薇园、牡丹园、芍药园等等。显然由于这些类型公园性质的不同,功能要求也必然会有差异,再加上各种绿地的环境、地形地貌不同,园林景观绿地的规划设计很少能出现两块相同的情况。“园以景胜,景因园异”,园林景观绿地的规划设计不能像建筑那样搞典型设计,供各地套用,必须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因此园林景观绿地的规划设计可谓千变万化,但即使变化无穷,总有一定之轨,这个“轨”便是客观规律。,27,(1)明确绿地性质,绿地性质一经明确,也就意味着主题的确定。,(2)确定主题或主体的位置,主题与主体的意义是一致的,主题必寓于主体之中。,以花港观鱼公园为例,花港观鱼公园顾名思义,以鱼为主题,花港则是构成观鱼的环境,也就是说,不是在别的什么环境中观鱼,而是在花港这一特定环境中观鱼,正因为在花港观鱼,才产生了“花著鱼身鱼嘬花”的意境,这与在玉泉观鱼大异其趣。所以花港观鱼部分就成为公园构图的主体部分。同理,曲院风荷公园的主题为荷,荷花处处都有,所不同的是其环境,不是在别的什么地方欣赏荷花,而是在曲院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观荷,则更富诗情画意。荷池就成为这个公园的主体,主题荷花寓于主体之中。主题必寓于主体之中这是常规,当然也有例外,如宝俶塔的位置虽不在西湖这个主体之中,但它却成为西湖风景区的主景和标志。,主题是根据绿地的性质来确定的,不同性质的绿地其主题也不一样。如上海鲁迅公园是以鲁迅的衣冠冢为主题的,北京颐和园是以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建筑群为主题的,北海公园是以白塔山为主题的。主题是园林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思想及内容的集中表现,整个构图从整体到局部,都应围绕这个主题做文章。主题一经明确,就要考虑它在绿地中的位置以及它的表现形式。如果绿地是以山景为主体的,可以考虑把主题放在山上;如果是以水景为主体的,可以考虑把主题放在水中;如果以大草坪为主体,主题可以放在草坪重心的位置。一般较为严肃的主题,如烈士纪念碑或主雕可以放在绿地轴线的端点或主副轴线的交点上(如长沙烈士公园纪念塔)。,主体与主题确定之后,还要根据功能与景观要求划出若干个分区,每个分区也应有其主体中心,但局部的主体中心,应服从于全园的构园中心,不能喧宾夺主,只能起陪衬与烘托作用。,28,(3)确定出入口的位置,绿地出入口是绿地道路系统的起点与终点。特别是公园绿地,它不同于其他公共绿地,为了便于养护管理和增加经济收益,在现阶段,我国公园都是封闭型的,必须有明确的出入口。公园的出入口,可以有几个,这取决于公园面积大小和附近居民活动方便与否。主要出入口,应设在与外界交通联系方便的地方,并且要有足够面积的广场,以缓冲人流和车辆,同时,附近还应将足够的空旷处作为停车场;次要出入口,是为方便附近居民在短时间内可步行到达而设的,因此大多设在居民区附近,还有设在便于集散人流而不至于对其他安静地区有所干扰的体育活动区和露天舞场的附近。此外还有园务出入口。交通广场、路旁和街头等处的块状绿地也应设有多个出入口,便于绿地与外界联系和通行方便。,29,(4)功能分区,由于绿地性质不同,其功能分区必然相异,现举例说明。,文化休息公园的功能分区和建筑布局公园中的休息活动,,大致可分为动与静两大类。,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这两类休息活动创造优越的条件。安静休息在公园的活动中应是主导方面,满足人们安静休息,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美丽的风景的需求,调节精神,恢复疲劳是公园的基本任务,也是城市其他用地难以代替的。公园中,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生境优美,再加上有众多的植物群及其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性等,因而被称为城市的“天窗”。作为安静休息部分,在公园中所占面积应最大,分布也应最广将丰富多彩的植被与湖山结合起来,构成大面积风景优美的绿地,包括山上、水边、林地、草地、各种专类性花园,药用植物区以及经济植物区等等。结合安静休息,为了挡烈日,避风雨和点景与赏景而设的园林景观建筑,如在山上设楼台以供远眺,在路旁设亭以供游憩,在水边设榭以供凭栏观鱼,在湖边僻静处设钓鱼台以供垂钓,沿水边设计长廊进行廊游,房接花架,作室内向外的延伸,设茶楼以品茗。游人可以在林中散步、坐赏牡丹、静卧草坪、闻花香、听鸟语、送晚霞、迎日出、饱餐秀色。总之,在这儿能尽情享受居住环境中所享受不到的园林景观美(图714)。,公园中动的区域,,包括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文艺、体育、游乐以及儿童活动等,。文艺活动有跳舞、音乐欣赏,还有书画、摄影、雕刻、盆景以及花卉等展览;体育活动诸如棋艺、高尔夫球、棒球、网球、羽毛球、航模和船模等比赛活动;游乐活动更是名目繁多,。对上述众多活动项目,在规划中取其相近的相对集中,以便于管理。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性质活动的要求,去选择或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棋艺虽然属于体育项目,但它需要在安静环境中进行;又如书画、摄影、盆景以及插花等各种展览活动,亦需要在环境幽美的展览室中进行,还有各种游乐活动亦需要乔灌木及花草,将其分隔开来,避免互相干扰。总之,凡在公园中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应有别于在城市其他地方进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公园有绿化完善的环境,在这儿进行各项活动都有助于休息,陶冶心情,使人精神焕发。,此外,凡是活动频繁的,游人密度较大的项目及儿童活动部分,均宜设在出入口附近,便于集散人流。,30,经营管理部分包括公园办公室、圃地、车库、仓库和公园派出所等。,公园办公室应设在离公园主要出入口不远的园内,或为了方便与外界联系也可设在园外,以不影响执行公园管理工作的适当地点为宜。其他设施一般布置在园内的一角,不被游人穿行,并设有专用出入口。,以上列举的功能分区,要根据绿地面积大小,绿地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群众要求以及当地已有文体设施的情况来确定。如果附近已有单独的游乐场、文化宫、体育场或俱乐部等,则在公园中就无须再安排相类似的活动项目了。,总之,公园内动与静的各种活动的安排,都必须结合公园的自然和环境条件进行,并利用地形和树木进行合理的分隔,避免互相干扰。但动与静的活动很难全然分开,例如在风景林内设有大小不同的空间,这些空间可以用作日光浴场、太极拳练习场等,亦可用来开展集体活动,这就静中有动,动而不杂,能保持相对安静;又如湖和山都是宁静部分但人们开展爬山和划船比赛活动时,宁静暂时被打破,待活动结束,又复归平静,即使活动量很大的游乐活动,也宜在绿化完善的环境中进行,在活动中渗透着一种宁温,让游人的精神得到更高水平上的休息。所以对功能分区来说,儿童游戏部分,各种球类活动以及园务管理部分是需要的,其他活动可以穿插在各种绿地空间之内,动的休息和静的休息并不需要有明确的分区界线。,31,(5)景色分区,凡具有游赏价值的风景及历史文物,并能独自成为一个单元的景域称为景点。景点是构成绿地的基本单元。一般园林景观绿地,均由若干个景点组成一个景区,再由若干个景区组成风景名胜区,若干个风景名胜区构成风景群落。,北京圆明园大小景点有40个,承德避暑山庄有72个。景点可大可小。较大者,如西湖十景中的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等,由地形地貌、山石、水体、建筑以及植被等组成的一个比较完整而富于变化的、可供游赏的空间景域;而较小者,如雷锋夕照、秋理瑾断桥残雪、双峰插云、放鹤亭等,可由一亭、一塔、一树、一泉、一峰、一墓所组成。,景区为风景规划的分级概念,不是每一个园林景观绿地都有的,要视绿地的性质和规模而定。把比较集中的景点用道路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景区。在景区以外还存在着独立的景点这是自然现象,作为一个名胜区或大型公园,都应具有几个不同特色的景区,即景色分区,它是绿地布局的重要内容。景色分区有时也能与功能分区结合起来。例如杭州市的花港观鱼公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特点,恢复和发展历史形成的景观特点组成鱼池古迹、红鱼池、大草坪、密林区、牡丹园、新花港等六个景区。鱼池古迹为花港观鱼旧址,在此可以怀旧,作今昔对比;红鱼池供观鱼取乐;花港的雪松大草坪不仅为游人提供气魄非凡的视景空间,同时也提供了开展集体活动的场所;密林区有贯通西里湖和小南湖的新花港水体,港岸自然曲折,两岸花木簇锦,芳草如茵,所以密林既起到空间隔离作用,又为游人提供了一个秀丽娴雅的休息场所;牡丹园是欣赏牡丹的佳处;新花港区有茶室,是品茗坐赏湖山景色的佳处。然而景色分区往往比功能分区更加深入细致,要达到步移景异,移步换景的效果。各景色分区虽然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在内容安排上要有主次,在景观上要相互烘托和互相渗透,在两个相邻景观空间之间要留有过渡空间,以供景色转换,这在艺术上称为渐变。处理园中园则例外,因为在传统习惯上,因中园为园墙高筑的闭合空间,园内景观设计自成体系,不存在过渡问题,这就是艺术上的急转手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32,(6)风景序列、导游线和风景视线,风景序列,凡是在时间中开展的一切艺术,都有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过程,在这过程中要有曲折变化,要有高潮,否则平淡无奇。,无论文章、音乐还是戏剧都逃不出这个规律,园瞧观风景的展示也莫能例外,通常有起景、高潮和结景的序列变化,其中以高潮为主景,起景为序幕,结景为尾声,尾声应有余音未了之意,起景和结景都是为了强调主景而设的。,园林景观风景的展示,也有采用主景与结景合二为一的序列,,如德国柏林苏军纪念碑,当出现主景时,序列亦宣告结束,这样使得园林景观绿地设计的思想性更为集中,游人因此产生的感觉也更为强烈(图716)。北京颐和园在起结的艺术处理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游人从东宫门入内,通过两个封闭院落,未见有半点消息。直到绕过仁寿殿后面的假山,顿时豁然开朗,偌大的昆明湖、万寿山、玉泉山、西山诸风景以万马奔腾之势,涌入眼底,到了全园制高点佛香阁,居高临下,山水如画,昆明湖辽阔无边,这个起和结达到了“起如奔马绝尘,须勒得住而又有住而不住之势;一结如众流归海,要收得尽而又有尽而不尽之意”(东庄画论)的艺术境界,令人叹为观止。,总之,园林景观风景序列的展现,虽有一定规律可循,但不能程式化,要求创新,别出心裁,富有艺术魅力,方能引人入胜。,园林景观风景展示序列与看戏剧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有起始、展开、曲折、高潮以及尾声等结构处理;不同之处是,看戏剧需一幕幕地往下看,不可能出现倒看戏的现象,但倒游园的情况却是经常发生的。因为大型园林景观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出入口,其中任何一个入口都可成为游园的起点。所以在组织景点和景区时,一定要考虑这一情况。在组织导游路线时,要与园林景观绿地的景点、景区配合得宜,为风景展示创造良好条件,这对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构图的艺术效果极为重要。,33,导游线也可称为游览路线,它是连接各个风景区和风景点的纽带。风景点内的线路也有导游作用。导游线与交通路线不完全相同,导游线自然要解决交通问题,但主要是组织游人游览风景,使游人能按照风景序列的展现,游览各个景点和景区。导游线的安排决定于风景序列的展现手法。风景序列展现手法有:,开门见出、众景先收予游者以开阔明朗,气势宏伟之感,如法国凡尔赛公园、意大利的台地园以及我国南京中山陵园均属此种手法。,深藏不露、出其不意使游者能产生柳暗花明的意境,如苏州留园、北京颐和园、昆明西山的华亭寺以及四川青城山寺庙建筑群,皆为深藏不露的典型例子(图717)。,忽隐忽现入门便能遥见主景,但可望而不可即,如苏州虎丘风景区即采用这种手法,主景在导游线上时隐时现,始终在前方引导,当游人终于到达主景所在地时,已经完成全园风景点或区的游览任务。,在较小的园林景观中,为了避免游人走回头路,常把游览路线设计成环形,也可以环上加环,再加上几条登山越水的捷道即可。面积较大的园林景观绿地,可布置几条游览路线供游人选择。对一个包含着许多景区的风景群落或包含着许多风景点的大型风景区,就要考虑一日游、二日游或三日游程在内的景点和景区的安排。,导游线可以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将景点和景区联系起来。风景区内自然风景点的位置不能任意搬动,有时离主景入口很近,为达到引人入胜的观景效果,或者另选入口,或将主景屏障起来,使之可望而不可即,然后将游览线引向远处,使最终到达主景。,34,游览者有初游和常游之别。初游者应按导游线循序前进,游览全园;常游者则有选择性的直达所要去的景点或景区,故要设捷径,捷径宜隐不宜露,以免干扰主要导游线,使初游者无所适从。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许多古典园林景观如留园(图718)、拙政园和现代园林景观花港观鱼公园、柳浪闻莺公园以及杭州植物园(图719)等,并没有一条明确的导游线,风景序列不明,加之园的规模很大,空间组成复杂,层层院落和弯弯曲曲的岔道很多,入园以后的路线选择随意性很大,初游者犹如入迷宫之感。这种导游线带有迂回、往复、循环等不定的特点,然而中国园林景观的特点,就妙在这不定性和随意性上,一切安排若似偶然,或有意与不意之间,最容易使游赏者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园林景观绿地有了良好劝导游线还不够,还需开辟良好的风景视线,给人以良好的视角和视域,才能获得最佳的风景画面和最佳的意境感受。,综上所述,风景序列、导游线和风景视线三者是密不可分、互为补充的关系。三者组织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设计整体结构的全局和能否充分发挥园林景观艺术整体效果的大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35,9 园林景观设计的程序,9.1 园林景观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9.1.1 收集必要的资料,必须考虑资料的准确性、来源和日期,(1)图纸资料,A.原地形图,。即原址范围内总平面地形图。包括以下内容:设计范围,即红线范围或坐标数字。范围内的地形、标高及现状物,包括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山体、水系、植物、道路、水井、还有水系的进出口位置、电源等的位置。并要求注明保留、利用、改造和拆迁等情况。四周环境情况:与市政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名称、宽带、标高以及走向和道路、排水方向;周围机关、单位、居住区的名称、范围,以及今后发展状况。一般比例尺:1:2000,1:1000,1:500.,B.局部放大图,。主要为规划设计范围内需要局部精细设计的部分。如保留的建筑或山石泉水等,该图纸要满足建筑单位设计及其周围山体,水系,植被,园林小品及园路的详细布局的要求,一般采用1:100或1:200的比例。,C.要保留的主要建筑物的平立面图,。注明平面位置,室内外标高,建筑物的尺寸,颜色等,D.现状树木分布位置图,。标明要保留的树木的位置,并注明胸径、生长状况和观赏价值等。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木最好附以彩色照片。比例一般1:200;1:500.,E.原有地下管线图。,一般要求与施工比例相同。包括:上水、雨水、污水、化粪池、电信、电力、暖气沟、煤气、热力等管线位置及井位。需要平面及剖面图。,36,文字资料,A.甲方对设计任务的要求及历史状况。,B.规划用地的水文、地址、地形、气象等方面的资料。,C.城市绿地总体规划与公园的关系,以及对公园设计上的要求。,E.公园周围的环境关系、环境特点、未来发展情况。如周围有无名胜古迹、人文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