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与获得性免疫应答

上传人:zuime****idai 文档编号:243367605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原与获得性免疫应答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抗原与获得性免疫应答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抗原与获得性免疫应答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天然免疫系统,获得性免疫系统,识别对象,模式分子,抗原表位,免疫记忆,有,无,产生条件,与生俱有,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类 型,天然免疫(非特异,),获得性免疫(特异),参与,成分,作用,特点,1、皮肤黏膜(理/化),2、肥大,C、,吞噬,C、NK,3、,分子(补体),1、,T,细胞(细胞免疫,),2、,B,细胞(体液免疫),3、,APC (DC),1、快。早期96,H,不经克隆扩增分化,2、非特异性,识别,反应- 炎症,3、无免疫记忆,1、迟。96,H,T、B,经克隆扩增分化,2、特异性,识别,TCR、BCR、MHC,效应,Th1、CTL、 Ab,3、,免疫记忆,一、抗 原,Antigens,Ag,免疫应答类型:,抗原是指能被免疫细胞的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诱导,T、B,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发生反应的物质,。(,识别、应答、结合),T,细胞免疫应答和,B,细胞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正免疫应答和负免疫应答。负应答即免疫耐受。,特异性免疫应答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1 无应答 -,抗原浓度太低或者宿主已经处于耐受状态,2 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正性应答),宿主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保留免疫记忆,处于,免疫状态,3 超敏反应,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伴有较强的炎症反应或组织损伤,4 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应答),宿主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无反应状态,外来抗原进入体内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Antigen(,抗原),Antigenicity (,抗原性),Immunogen(,免疫原),Immunogenicity(,免疫原性),Toleragen(,耐受原),Allergen(,变应原),(一)抗原的理化特性,1、分子量大,:,10,KD,以上,4、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与抗原受体的构象相互吻合并相互,容易接近,(二)、抗原的异物性,2,、,化学性质,:,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脂多糖,,DNA,3、结构复杂,:,含苯环氨基酸结构,4、不同细胞克隆的独特型抗原,3、改变了的自身成分,2、同种异型性,1、异种性,5、物理状态:聚合,(三)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决定基:,抗原决定基结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构象决定基,:序列上,不连续,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 。,线性决定基:,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抗原的结合价:,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决定基数目,半抗原一价,天然抗原多价(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四,)、,抗原分子中的,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T cell epitope):,蛋白质分子中能够被,MHC,分子递呈并被,TCR,识别的肽段。,B,细胞表位(,B cell epitope):,抗原分子中能够被,BCR,和抗体识别的部位。,T、B,细胞表位又称为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Ep1,Ep2,Ep3,T,细胞表位,(,T Cell epitope),能够与,MHC,结合并被,TCR,识别的肽段,主要决定于抗原肽段的氨基酸线形序列,与宿主表达的,MHC,分子有关,抗原,B,细 胞 表 位,抗体,CDR3,表位,B,细胞表位:,(,B Cell epitope),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具有构象依赖性,流感病毒血凝素分子,T、B,细胞表位的比较,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抗原递呈 被,MHC,分子递呈 直接递呈,表位受体,TCR BCR,性质 短肽 天然的多肽、多糖、脂多糖,构型 线性 构象结构或线性,大小 9肽或1217肽 数个氨基酸残基或单糖、,核苷酸,位置 抗原分子的任何部位 抗原分子的表面,(五)、抗原的免疫原性,抗原的物理性状:,化学性质,分子量,结构复杂,分子构象,抗原与宿主之间的亲缘关系:,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和腹腔等途径诱导正性免疫应答。,消化道摄入的抗原更倾向于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免疫应答)。,(六 )抗原诱导的免疫耐受,影响获得性免疫耐受的因素:,1、抗原:,抗原的性质,:非聚合状态的可溶性抗原。,抗原的剂量,:剂量过高或过低,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口服,2、机体:,年龄,:胚胎期或新生期。,免疫抑制状态:,使用免疫抑制剂,诱导免疫耐受的耐受原,100,抗原浓度,免疫应答强度,耐受,耐受,完全抗原、半抗原和超抗原,TD (T-dependent),抗原,和,TI (T-independent),抗原,天然抗原 与 人工抗原,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体抗原、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异嗜性抗原,(六)抗原的分类,超抗原(,superantigens,SAg):,是一类,强有力的,T、B,细胞多克隆激活剂,,极低剂量(110,ng/ml),即可激活某些,T,细胞的220%克隆发生免疫应答。,无须,MHC,递呈,。,完全抗原:,能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即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半抗原:,单独不能诱导免疫应答但能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即无免疫原性但有抗原性的物质。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成为完全抗原。,超抗原不是嵌在,MHC,的凹槽中而是附着于凹槽的外侧,因此不需要抗原递呈细胞的递呈即可直接激活,T,细胞。,内源性超抗原,:逆转录病毒编码的蛋白质抗原,外源性超抗原,:细菌外毒素,OVA,抗 原 与 半 抗 原,Ab2,Ab2,Ab1,DNP,OVA,半抗原(,hapten),能够作为表位的一部分被抗体或者,TCR,识别的物质,脂蛋白,膜蛋白,LPS,外膜,胞膜,膜间质,n,脂,A,核,磷脂,多糖,多糖重复单位,革兰氏阴性细菌胞壁结构,细菌脂多糖(,LPS),的分子结构,天然抗原,1,2,1,2,CD40/CD40L,B,细胞,B,细胞,Th,细胞,TI-1,抗原,TD,抗原,TI,与,TD,抗 原,CD4,b,2m,TCR-,b,chain,TCR-,a,chain,Homocysteine,HLA-A68,Peptide,Interaction between,TCR,and homocysteine presented by,HLA-A68,C,同源半胱氨酸,TCR,与,HLA-A68,递呈的同源半胱氨酸的相互作用,T,表位,超抗原,TCRV,b,抗原肽,MHC-II,a,T,细胞,APC,超抗原,Superantigen,,SAg,超抗原能与,MHC-II,分子及,TCR,b,链结合,从而造成,T,细胞的非特异性活化。,抗原肽/,MHC,异种抗原:,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同种异型抗原,:,来自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的抗原。,自身抗原:,胚胎期间未曾接触过或出生后发生了改变的自身成分。,独特型抗原:,存在于单个,T、B,细胞或抗体分子上的独特抗原,不同细胞克隆的独特型抗原不同。独特型抗原存在于,TCR、BCR,和抗体的,V,区。,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预先或与抗原混匀后免疫机体能增强免疫应答的物质称为免疫佐剂。,完全弗氏佐剂:,含矿物油、羊毛脂和死结核杆菌。,不完全佐剂,:含矿物油、羊毛脂不含结核杆菌。,(七)免疫佐剂(,Adjuvant,),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主要特点,Main Features of the Adaptive Immune system,1、,一个细胞克隆一种受体,:,通过抗原受体(,TCR,或,BCR),特异,性识别抗原。,5、,免疫耐受性:,对自身成分产生自身免疫耐受性(天然免疫耐受性)。,4、,免疫记忆,:,特异性免疫保持长期的免疫记忆。,3、,免疫效应,:,免疫细胞最终分化成为效应淋巴细胞,并通过抗体,或细胞因子、杀伤性细胞发挥免疫效应。,2、,克隆选择与扩增:,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克隆选择与扩增,一个克隆一种受体(,TCR,或,BCR),一种受体特异性识别一种抗原,(一)、,T,细胞和,B,细胞如何识别自然界天文数字的抗原?,T、B,细胞所表达的抗原受体的充分多样性,BCR 10,12,TCR 5X10,17,T,细胞和,B,细胞有众多的细胞克隆(,10,12,以上),(二),MHC,分子与抗原识别(,MHC,限制性),(三)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克隆与扩增,TCR,识别由,MHC,递呈的抗原分子,而,BCR,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免疫活性细胞在识别抗原之后被抗原激活而迅速增殖(即克隆扩增),细胞数量激增上万倍,并分化为效应细 胞,少数成为记忆细胞。,外来抗原进入部位 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四)外周淋巴器官与淋巴细胞循环,(分布广泛,利于识别活化),血液 脾脏,呼吸道 扁桃体和颈部淋巴结,消化道 小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皮肤 受侵部位的引流淋巴结,(五)克隆清除与天然免疫耐受性,T,细胞和,B,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自身成分,为什么?,识别自身成分的各种,T,、,B,细胞克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被清除:,识别自身成分的各种,T,细胞和,B,细胞克隆在识别抗原之后,不发生克隆扩增而是引起克隆凋亡或处于无反应状态(,免疫耐受,)。,三、天然免疫系统与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相互合作,Collaboration Between Innate and Adeptive Immune System,T,细胞免疫应答需要抗原递呈细胞(,APC),递呈抗原才能启动免疫应答。,B,细胞免疫应答需要,FDC,捕捉抗原,,B,细胞直接识别抗原,启动免疫应答。,(一)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启动,APC:,主要是树突细胞和巨噬细胞(即天然免疫细胞),FDC:,淋巴结中的滤泡树突细胞。表面有补体受体,可以使抗原滞留于淋巴结内,较长久地递呈给,B,细胞,启动,B,细胞免疫应答。,2、抗体与补体的调理作用,(二)抗体与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的,协同作用,1、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能有效地激活补体,引起靶细胞的,溶解。,抗体的,IgG Fc,段与吞噬细胞、,NK,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后,可以通过,ADCC,效应,更准确更有效地杀伤靶细胞。,吞噬细胞表面有,FcR1,和,C3bR,,,抗体,IgG,和补体,C3b,可以结合于吞噬细胞表面,使其更准确更有效的吞噬杀伤病原生物。,(三)细胞因子的作用,(四)获得性免疫与天然免疫时间互补,活化,APC,IL1,,IL12,IFN-,、,IL18,诱导,T,细胞活化,获得性免疫系统:在初次接触抗原时,发挥效应较慢(,57天),免疫力强 、特异而有效。,天然免疫系统:,迅速发挥效应,,,但其防疫作用有限。,1、 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区别,2、抗原:理化特性,特异性:,T、B,细胞表位,免疫原性,免疫耐受,分类:,TD,与,TI,抗原,3、获得性免疫系统的主要特点,4、,TCR、BCR,与,MHC,5、,天然免疫系统与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相互协作。,小 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