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研课件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43365097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282 大小: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研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研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研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人文社科学院 潘坤,导论,第一节,创立和发展,一、创立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来源,1、历史背景:,(1)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确立统治地位,生产力获得飞速发展;,(2)生产关系相对生产力滞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欧洲三大工人起义);,(3)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各种矛盾交织,历史环境特殊,德国工人运动更加迫切地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2、理论来源:,(1)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合理理论理论基础(主源);,(2)优秀的德国本土哲学思想和优秀的英国本土经济学思想(次源)。,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什么是“,与时俱进”,:,(1)来源:江泽民2002年16大报告“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概念:科学理论会随着时代、实践和具体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2、是否“,与时俱进”,:,(1)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创立后在苏联时期由列宁推动发展,在我国形成两次中国化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2)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任何科学的自然理论一样都会向前发展,是否“,与时俱进”是检验一种理论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3、为什么“,与时俱进”,:,(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具有,科学性,(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具有,开放性,(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具有,发展性,4、怎样“与时俱进” ?,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江泽民 2002年十六大报告,第二节,研究对象,马、恩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1、狭义: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科学,即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2、广义: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学科。,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2、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3、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2)劳动手段(劳动资料),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于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思考:为什么说生产工具是最重要的劳动手段?,(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分为两类,一类是未经加工但已纳入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物,如地下的煤层、矿石、天然水域中的鱼类、原始森林中的树木等;二类是已经人类劳动加工的物质资料,称为原材料,注: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统称生产资料,(通过),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劳动者的劳动,4、物质资料生产的中心问题:三要素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物质资料生产结果的最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归谁所有;,(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生产资料采取什么方式归谁所有;,(3)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可以对应多种实现形式,反之亦然。,5、物质资料生产的四环节及其相互关系,(1)完整意义上的物质资料生产决不单单是人与自然发生关系的劳动过程,同时还应该是一种人与人发生关系的社会过程。,(2)完整的物质资料生产应包括以下环节:,(直接)生产:人与自然发生关系的劳动过程,同时人与人产生生产合作、分工关系的社会过程;,分配:,人与人之间形成产品分配关系的社会过程;,交换:人与人之间形成商品交换关系的社会过程;,消费:人与人之间形成商品消费关系的社会过程;,其中,生产环节为决定性环节,其它三环节反作用于生产环节,分配、交换环节为中间环节。,6、在物质资料生产四环节中的生产环节中所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1)生产力:人们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2)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基本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手段、劳动对象,渗透性要素:科技、信息、管理,7、在物质资料生产四环节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即为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人类社会关系。,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二、生产关系及其系统,1、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狭义:生产环节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合作关系,(2)广义:在四环节中所形成的生产合作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四环节),2、生产关系系统(三要素),(1)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2)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地位与关系,(3)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系统的基础,它决定其它两个方面,同时还是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重要因素。,三、研究对象与研究要求,1、研究对象: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物质利益关系),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可以概括为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两个层面(二层次):,(1)经济制度:一定社会形态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生产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2)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具有灵活性与可变性,(3)一种经济制度可以对应多种经济体制,2、研究要求: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1)联系生产力的决定作用,(2)联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第三节,研究任务,一、研究任务:揭示客观经济规律,1、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创造、消灭、废除或改造,但能够认识、运用。,二、经济规律的特点,相对自然规律而言,绝大部分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另外,经济规律的作用离不开人的经济活动,经济规律的认识与发现具有阶级性。,三、经济规律类型,1、一般经济规律,2、共有经济规律,3、特有经济规律,一、起点: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人的劳动,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如何实现三要素的有机结合,中心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形式,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层面,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地位与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基本要素,渗透要素:,科技、信息、管理,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手段),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建立在此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二、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三、研究要求: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四、研究任务:揭示客观经济规律,第一章商品与货币,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1、什么是社会经济制度?所谓社会经济制度,就是在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2、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演变,人类历史发展至今出现了五种社会形态,也有五种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经济制度。,3、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采用哪一种经济体制取决于是否更有利于现有经济制度的巩固与发展。,2、两种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1)计划经济体制:人类通过自觉的社会活动来调节经济过程、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2)市场经济体制:人类通过自发的社会活动来调节经济过程、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第二节,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一、,自然经济,概念: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即自给自足的经济。,自然经济的特点,:,(1)基本特征:生产目的是自给自足。,(2)自然经济是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3),自然经济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自然经济存在至今,在原始社会中,是纯粹的自然经济,在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中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二、,商品经济,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主要内容包括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以及货币流通。其中,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是基本内容。,2、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以交换为生产的目的。,3、商品经济的产生:源于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人类,物质,资料,生产,第一次,大分工,农业,畜牧业,出现专门,的商品生,产,商品,经济诞生,第二次,大分工,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第三次,大分工,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商品,交换行为,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1)简单商品经济:原始社会末期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在这一时期处于次要和补充地位,社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都不是为了交换,而只是为了自给自足:市场仍然不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家天下”统治模式),(2)发达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初期至今,商品经济已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故又称“市场经济”阶段。,第三节,商品,一、,商品与价值,1、,什么是商品?,W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注意:并非一切经过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1)使用价值: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具有如下特点:,对不同商品而言,使用价值不能量化比较其大小,而对相同商品而言,使用价值的量与商品的数量成正比。,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同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唯一的。因为任何一种商品的自然属性都不是唯一的。,必须是对他人的有用性,才能吸引别人用其他商品与之交换,形成社会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往往会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展开交换:100,斤谷子,=1,只羊,(2),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与基础,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思考:,为什么说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 与价值?,3、,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二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如果只有有用性,而不投入人类劳动,不能形成商品。例如:天然的阳光、空气、水等等。,如果没有相应的有用性,即使投入再多的人类劳动,也不能形成相应的商品。,例如:朽木不可雕,(2),二者又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如前所述,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与价值对于商品的生产者与购买者而言,二者只可占据其一。,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一旦交换失败,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使用价值不能进入消费,由此,商品的内在矛盾暴露。而商品的内在矛盾就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根源所在。, 任何物品都有有用性,所以任何物品都有使用价值,而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生产不同商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是可以看的见的、鲜活的劳动动作、工序和过程。等同于日常意义上的劳动。,具体劳动与自然物相结合形成某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源泉之一。,具体劳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生产力。,(2),抽象劳动:抛开了具体劳动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体力和脑力的付出。,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所以,价值在本质上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抽象劳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注意: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并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而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学说使得劳动价值论奠定在牢固的基础之上,推动其真正走向科学化。, 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前提。,5、,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绝对指标。,(2),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可以分为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个别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社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于各个个别劳动时间的算术平均数。,(3),比较不同种类商品价值量时应注意区分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将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后再进行比较。,思考,:生产一款应用软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生产一只竹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为,5,小时,是否可以说这款软件的社会价值与这只竹筐的社会价值相同?,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需要经过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例如:现已知生产应用软件的劳动为,100,倍简单劳动,而生产竹筐的劳动为倍的简单劳动,所以,生产软件的一小时劳动相当于生产竹筐的,40,小时劳动;那么,当竹筐的社会价值为,10,元时,该软件的价值应该为,400,元。,(4)衡量商品价值量的相对指标是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来衡量。,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企业生产的商品数量/个别企业生产商品所耗费的时间,部门劳动生产率=部门生产的商品数量/部门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思考:单位时间内,无论是部门劳动生产率还是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即商品总数量)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单位商品价值量?,甲企业,以前,现在,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价值),1小时/件,1元/件,0.5小时/件,0.5元/件,单位劳动时间:8小时,假设甲企业所在的行业企业数量众多,甲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足以影响整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故该行业生产商品的社会价值恒定为每件元,商品数量,16件,8件,商品个别,价值总量,8元,8元,三、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它是简单商品经济其他矛盾的根源。,四、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性,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基石,劳动价值论不容否定。,2、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必须不断向前发展,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根本原因: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现实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一,分析的出发点不同;其二,分析的环境不同;其三,分析的生产力基础不同。,3、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必然客观要求我们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即扩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种类和领域的认识。,(1)服务型劳动比重上升,(2)科技型劳动对经济发展作用重大,(3)管理型劳动在经济运行与增长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第四节 货币,一、,货币的起源,1、,价值形式的发展,(1)什么是价值形式: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表现出来。商品的价值形式会随着商品的生产与交换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2),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一只羊 = 100斤谷子,(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主动要求把 像一面“价值镜”用自己,自己的价值 的使用价值去表现羊,表现在谷子上 的价值,起等价物作用。,即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简单偶然的交换由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第二阶段:扩大的价值形式,一只羊=100斤谷子/3把斧头/10斤茶叶/1两黄金等,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可通过和多种商品的交换由多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反映出来。,思考:这一价值形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否隐含了严重的矛盾?请思考一下是什么矛盾?如何解决?,第三阶段:一般价值形式,3把斧头/100斤谷子/1两黄金/10斤茶叶等=1只羊(一般等价物),即众多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和某一种商品的交换由某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集中反映出来。,第四阶段:,货币形式,1只羊/3把斧/10斤茶/100斤谷子=1两黄金,货币形式是指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众多商品的价值都可以通过与黄金、白银的交换,由黄金、白银的使用价值集中地反映出来。,思考:黄金白银本身有什么特点使得其成为固定一般等价物?,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是指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货币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3、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界分裂为两极,一极是货币,它们直接以等价物的形式出现,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另一极是商品,它们是特殊的是使用价值,要求实现其价值。这样,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内在矛盾,就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外在对立了。,三、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基本职能):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即卖商品时的要价,。,(1)为什么能够衡量?因为货币在本质上是商品,有价值。,(2)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一般只需要观念货币,而不需要现实货币。,(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将商品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某种商品的价格=该种商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4)注意:价值尺度不等同于价格标准。,2、流通手段,(基本职能):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即买商品时的付款,(1)只能是现实货币,但并不一定要求是足值的现实货币。,(2)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过程中,货币的外在形态不断演变:,贵金属块铸币纸币无形货币,思考,:纸币出现的必然性何在?为什么说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3、,储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储藏起来。即存钱。,(1),执行储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足值的贵金属货币或者是流通状况稳定(即币值稳定)的纸币。,(2)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储藏手段可以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4、支付手段,: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1)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源于商品的赊购赊销,后超越流通领域,用于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使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债务链的形成),5、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在执行世界货币职能。世界货币的职能是随着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以及其它贸易活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黄金、美金),四、,货币流通规律,1、关于确定流通中货币量的规律,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1)待售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的流通速度,2、可以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例如:现已知某国来年待售商品数量为,1000,亿件,商品的价格水平平均为,4,元,/,件,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为每,1,元纸币平均每年流通,10,次,试问来年该国在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多少?,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现代纸币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经济现象,(2)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量超过实际货币需求量,造成的币值下跌、物价上涨的现象。可按其产生的原因分成三种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 “需求拉动”型 “结构失调”型,(3)通货紧缩是指货币流通量小于实际货币需求量,造成的币值上涨、物价下跌的现象。,良性通紧(伴随技术进步、成本下跌)恶性通紧(伴随失业增长、有效需求不足),第五节 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价值规律的基本问题。,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应该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即等价交换。,3、,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保持一致。,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1、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交换的价格受供求变化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价格,价值,思考:这样的表现形式是否违背了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并不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客观要求的理由如下:,(1)价格虽然受供求影响而变化,但总是在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恰恰证明了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2)从短期来看,价格可能与价值发生偏离,但从长期来看,商品的总价格与总价值应该保持一致。,(3)从局部来看,价格可能与价值发生偏离,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总价格与总价值应该保持一致。,市场机制:价格机制(核心)、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供不应求,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投资增长,生产总量增长,投资减少,生产总量减少,价格上涨,三、,价值规律的作用,1、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调节各种社会生产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2、通过市场机制,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3、,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优胜劣汰。,一、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自然属性,价值:,社会属性,相同商品可量化,不同商品不可量化,同一商品具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对他人有用,通过交换让渡劳动产品的有用性,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本质:凝结在W中的抽象劳动,现有,平均,正常,小结,劳动,劳动二重性学说,按复杂程度,具体劳动:使用价值的源泉之一,抽象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比较不同商品价值量,时,应考虑生产不同商,品劳动的复杂程度差别,货币:G,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量: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价值尺度(基本职能之一),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流通手段(基本职能之一),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内容及要求,形式,作用,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第一节 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资本与货币,(1)联系:资本的最初形式是货币,(2)区别:,简单商品流通总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资本流通总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在简单商品流通公式中,先卖后买,“为买而卖”,为了实现取得自己消费所需的使用价值。,在资本流通总公式中,先买后卖,是“为卖而买”,是为了取得价值为了取得更多的价值。,结论,: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单纯货币是为了追求使用价值,而作为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是为了追求更多的价值。所以,资本是追求更多价值的价值。,2、资本总公式矛盾与价值规律之间的矛盾,即承认增殖与承认等价交换的原则,针对西方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增殖出现于贱买贵卖的流通领域展开批驳。指出:总公式矛盾的解决条件在于增殖部分不可能在流通领域产生,又不可能离开流通领域。,矛盾解决的方法:依据以上条件,再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可知,方法只能是使劳动力成为商品。,二、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只有出卖劳动力的自由。,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即资本主义工资,取决于:,A、维持劳动者自身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B、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C、劳动者接受教育、训练等支出的费用。,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就是进行劳动;,劳动力是劳动者的一种能力,是人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劳动力发生作用的过程形成劳动,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其具体劳动与物质资料相结合创造了使用价值,其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了价值;,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表现为资本家对劳动力商品的消费过程,特点有二:其一,劳动隶属于资本;其二,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占有。,(2)价值增殖过程:,例1,某纱厂资本家投,资15美金:,购买,W1,10斤棉花:10美金,1个工人劳动力:3美金,(相当于该工人劳动6小时),纱锭磨损:2美金,(相当于6小时磨损),.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6小时,W2,10斤棉纱,10斤棉花价值转移:1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美金,纱锭价值补偿:2美金,销售,G(G+ G),:15美金,思考:这样的投资对资本家而言有没有意义?,例2,某纱厂资本家投,资27美金:,购买,W1,20斤棉花:20美金,1个工人劳动力:3美金,(相当于该工人劳动6小时),纱锭磨损:4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20斤棉纱,20斤棉花价值转移:2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美金(前6小时)+3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4美金,销售,G(27G+3 G),:30美金,思考:资本家只付给了工人相当其工作6小时的3美金工资,为什么却可以让工人工作12小时?,工人为什么会接受这样的安排?,为什么说工人获得的3美金工资不是劳动价值?,所谓价值增殖过程,就是指资本家用货币购买来以商品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入生产过程,雇佣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凝结在所生产的商品中。资本家在出售该商品后,就能获得更多的货币,实现价值增殖。,2、剩余价值(m):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那部分价值。,结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在生产领域中创造,但同时也不能脱离流通领域。资本是追求剩余价值的价值。,四、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1、不变资本(c):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价值量不发生变化。,2、可变资本(v):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会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例2,某纱厂资本家投,资27美金:,购买,W1,20斤棉花:20美金,1个工人劳动力:3美金,(相当于该工人劳动6小时),纱锭磨损:4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10斤棉纱,20斤棉花价值转移:2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美金(前6小时)+3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4美金,销售,G(27G+3 G),:30美金,思考:其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哪些?分别共计多少?,3、划分的意义:,(1)确定了剩余价值并非是全部资本的产物,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而不变资本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必要条件。,(2)根据这一划分,可得出m,=m/v;,剩余价值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变化,并与之呈正比变化。,结论:,资本作为追求剩余价值的价值,可以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其中,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不变资本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二节 剩余价值,一、剩余价值的两种生产方法,1、工作日:劳动者在一个自然劳动日内的劳动时间。,例2,某纱厂资本家投,资27美金:,购买,W1,20斤棉花:20美金,1个工人劳动力:3美金,(相当于该工人劳动6小时),纱锭磨损:4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20斤棉纱,20斤棉花价值转移:2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美金(前6小时)+3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4美金,销售,G(27G+3 G),:30美金,结论:工作日是一个有限可变量,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构成。其上限为24小时,下限为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生产m所耗费的时间),必要劳动时间,(补偿V所耗费的时间),(1)必要劳动时间:劳动者补偿劳动力价值所耗费的时间。,(2)剩余劳动时间: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所耗费的时间。,(3) m,=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日而创造更多剩余价值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具有相当的局限性,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生产技术水平低下时期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主要方法。,原来:m,=6,小时(剩)/6小时(必)=100%,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工作日:12小时,现在:m,=8,小时(剩)/6小时(必)100%,剩余劳动时间,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工作日:14小时,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概念:在工作日总长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去创造更多剩余价值的方法。,原来:m,=6,小时(剩)/6小时(必)=100%,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工作日:12小时,现在:m,=8,小时(剩)/4小时(必)100%,剩余劳动时间,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工作日:12小时,(2)难点: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相对,剩余价值,提高全社会,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活,资料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关知识点链接:,1、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能使得在单位劳动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吗?有可能让资本家获利吗?,2、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什么因素?,3、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能不能降低所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能不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力价值?,甲企业,以前,现在,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价值),1小时/件,1元/件,0.5小时/件,0.5元/件,单位劳动时间:8小时,假设甲企业所在的行业企业数量众多,甲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足以影响整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故该行业生产商品的社会价值恒定为每件元,商品数量,16件,8件,商品个别,价值总量,8元,8元,(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全社会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4)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某部门的个别资本家通过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使得自己所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即个别价值)降低,却按照社会价值出售,赚取了超额剩余价值。本部门内的其他资本家势必争相效仿,努力提高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本部门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所生产商品的社会价值降低。,原来领先的个别资本家不再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由此类推,其它生产部门也会存在上述竞争现象,客观导致各部门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所生产商品(既包括各种生产资料商品,又包括各种生活资料商品)的社会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由此获得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各部门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结论:各个个别资本家在主观追求只能被个别领先的资本家获得的、会随着竞争而消失的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客观形成了会被全社会所有资本家获得的、会随着竞争而不断扩大的相对剩余价值。,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1)联系:,其一,二者都是在延长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其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任何资本主义生产都必须将工作日绝对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之上,才能产生剩余价值。同时,只有将工作日绝对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之上后,即将工作日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后,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产生相对剩余价值。,(2)区别:对应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家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总是尽可能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二、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与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简单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第一轮:,某纱厂资本家投,资1800美金:,购买,W1,100斤棉花:1400美金,20个工人劳动力:300美金,(相当于工人劳动6小时),纱锭磨损:100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100斤棉纱,100斤棉花价值转移:140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00美金(前6小时)+300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100美金,销售,G(1800G+300 G),:2100美金,第二轮:,某纱厂资本家再次投,资1800美金:,购买,W1,100斤棉花:1400美金,20个工人劳动力:300美金,(相当于工人劳动6小时),纱锭磨损:100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100斤棉纱,100斤棉花价值转移:140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00美金(前6小时)+300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100美金,销售,G(1800G+300 G),:2100美金,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扩大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扩大的源泉是上一轮生产所获得的剩余价值。,第一轮:,某纱厂资本家投,资1800美金:,购买,W1,100斤棉花:1400美金,20个工人劳动力:300美金,(相当于工人劳动6小时),纱锭磨损:100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100斤棉纱,100斤棉花价值转移:140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00美金(前6小时)+300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100美金,销售,G(1800G+300 G),:2100美金,第二轮:,某纱厂资本家再次投,资2100美金:,购买,W1,120斤棉花:1600美金,22个工人劳动力:350美金,(相当于工人劳动6小时),纱锭磨损:150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120斤棉纱,120斤棉花价值转移:160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50美金(前6小时)+350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150美金,销售,G(2100G+350 G),:2450美金,思考: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来源于何处?,3、资本积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结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剩余价值,方式是资本积累。,4、资本有机构成:,(1)从物质形态上考察: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构成的,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2)从价值形态上考察:不变资本:可变资本,(3)资本有机构成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并与之成正比,资本有机构成在资本主义社会总体上呈不断提高的趋势。,(4)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的,而后者又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资本积聚: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即资本积累)而增大其规模的一种形式。,第一轮:,某纱厂资本家投,资1800美金:,购买,W1,100斤棉花:1400美金,20个工人劳动力:300美金,(相当于工人劳动6小时),纱锭磨损:100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100斤棉纱,100斤棉花价值转移:140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00美金(前6小时)+300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100美金,销售,G(1800G+300 G),:2100美金,第二轮:,某纱厂资本家再次投,资2100美金:,购买,W1,120斤棉花:1600美金,22个工人劳动力:350美金,(相当于工人劳动6小时),纱锭磨损:150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120斤棉纱,120斤棉花价值转移:160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50美金(前6小时)+350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150美金,销售,G(2100G+350 G),:2450美金,第三轮:,某纱厂资本家再次投资2450美金:,资本集中:把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主要通过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或组织股份公司的方式来实现。,二者各有优劣:资本积聚能使得实际资本量获得增长,但所耗费的时间较长;而资本集中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大量资本,但不会造成实际资本量的增长。,三、剩余价值的分配,1、剩余价值向利润转化:,(1)W=C+V+M W=K+P,其中,K=C+V,P=M。K是指成本价格或总资本,P是指利润。可见,利润在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某纱厂资本家投,资1800美金:,购买,W1,100斤棉花:1400美金,纱锭磨损:100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20个工人劳动力:300美金,(相当于工人劳动6小时),.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100斤棉纱,100斤棉花价值转移:140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00美金(前6小时)+300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100美金,销售,G(1800G+300 G),:2100美金,100斤棉纱价值=1500C+300V+300m=1800K+300P,m=100%,(2)剩余价值被视作由劳动力创造的,在价值形态上以可变资本作为源泉;而利润被视作是由全部资本即K带来的,所谓利润是资本家所投资的全部资本的增殖部分。,2、剩余价值率向利润率转化,(1) m,=m/vP=P/K=m/(c+v),某纱厂资本家投,资1800美金:,购买,W1,100斤棉花:1400美金,纱锭磨损:100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20个工人劳动力:300美金,(相当于工人劳动6小时),.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100斤棉纱,100斤棉花价值转移:140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00美金(前6小时)+300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100美金,销售,G(1800G+300 G),:2100美金,m=100%P=300/1800=16.7%,m=100%,(2)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不反映。利润率主要反映资本家全部投资的增殖程度。,(3)影响利润率的几个因素:,一切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均可用于提高利润率;,某纱厂资本家投,资1800美金:,购买,W1,100斤棉花:1400美金,纱锭磨损:100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20个工人劳动力:300美金,(相当于工人劳动6小时),.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100斤棉纱,100斤棉花价值转移:140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00美金(前6小时)+300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100美金,销售,G(1800G+300 G),:2100美金,m=100%P=300/1800=16.7%,m=100%,原来:,某纱厂资本家投,资2550美金:,购买,W1,150斤棉花:2100美金,纱锭磨损:150美金,(相当于18小时磨损),20个工人劳动力:300美金,(相当于工人劳动6小时),.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8小时,W2,150斤棉纱,150斤棉花价值转移:210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00美金(前6小时)+600美金(后12小时),纱锭价值补偿:150美金,销售,G(2550G+600 G),:3150美金,m=200% P=600/2550=23.5%,m=200%,现在:,思考:当利润率提高时,剩余价值率是否提高?,某纱厂资本家投,资1800美金:,购买,W1,100斤棉花:1400美金,纱锭磨损:100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20个工人劳动力:300美金,(相当于工人劳动6小时),.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100斤棉纱,100斤棉花价值转移:140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00美金(前6小时)+300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100美金,销售,G(1800G+300 G),:2100美金(供求平衡,等价交换),m仍为100% 新P=400/1800=22.2%原P=300/1800=16.7%,m=100%,销售,G(1800G+400 G),:2200美金(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交换),c:v,的比例与利润率呈反比;,某纱厂资本家投,资1800美金:,购买,W1,100斤棉花:1400美金,纱锭磨损:100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20个工人劳动力:300美金,(相当于工人劳动6小时),.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100斤棉纱,100斤棉花价值转移:140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00美金(前6小时)+300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100美金,销售,G(1800G+300 G),:2100美金,P=300/1800=16.7%,m=100%,原来:,c:v=5:1,某纱厂资本家投,资1800美金:,购买,W1,110斤棉花:1500美金,纱锭磨损:100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15个工人劳动力:200美金,(相当于工人劳动6小时),.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110斤棉纱,110斤棉花价值转移:150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200美金(前6小时)+200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100美金,销售,G(1800G+200 G),:2000美金,新P=200/1800=11.1%原P=300/1800=16.7%,m=100%,现在:,c:v=8:1,在,c+v,总量不变的前提下,,c,的节省程度与利润率呈正比变化;,资本周转速度与年利润率呈正比。,某纱厂资本家投,资1800美金:,购买,W1,100斤棉花:1400美金,纱锭磨损:100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20个工人劳动力:300美金,(相当于工人劳动6小时),.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100斤棉纱,100斤棉花价值转移:140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00美金(前6小时)+300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100美金,销售,G(1800G+300 G),:2100美金,当每3月赚取300美金,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1年共赚取1200美金,当每2月赚取300美金,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1年共赚取1800美金,m=100%,六月份(五月份),c:v=5:1,三月份,3、利润向平均利润转化:,(1)资本主义社会投资原则:等量资本要求获取等量利润。,(2)根据等量资本要求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将会有部分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使得原本低的利润率部门由于资本流出导致资本总量减少,所生产商品的数量减少,直至出现供不应求,所生产商品价格上涨,使得原本低的利润率也开始上升,而原本高的利润率部门由于资本流入导致资本总量增长,所生产商品的数量增长,价格下跌,使得原本高的利润率也开始下跌。各部门利润率趋向一致,形成大致相当的平均利润率。实现了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生产部门,C,V,m,m,C+V+m,供求状况,价格与价值,P,食品,70,30,100%,30,130,供求平衡,等价交换,30%,纺织,80,20,100%,20,120,供求平衡,等价交换,20%,机械,90,10,100%,10,110,供求平衡,等价交换,10%,合计,240,60,60,单位:万元,第一轮,三部门投入资本总量均为100万,但因利润率各不相同,获利则各不相同。根据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下一轮投资时,必然会有部分资本会从低利润率部门流向高利润率部门。,生产部门,资本,C,V,m,m,C+V+m,供求状况,价格与价值,P,食品,120,84,36,100%,36,156,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下跌,纺织,100,80,20,100%,20,120,供求平衡,价格等于价值,不变,机械,80,72,8,100%,8,88,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上涨,生产部门,资本,C,V,m,m,平均利润率(P),平均利润量(P),平均利润与m之差,C+V+P,C+V+m,食品,100,70,30,100%,30,20%,20,-10,120,130,纺织,100,80,20,100%,20,20%,20,0,120,120,机械,100,90,10,100%,10,20%,20,10,120,110,合计,300,240,60,60,60,(3)平均利润率形成过程的本质,实际上是各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在各部门之间的重新分配而已。,平均利润率=各部门生产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量,按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量即平均利润量,平均利润量=投入资本量*平均利润率,(4)当平均利润率形成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大于其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量;而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企业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小于其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量。,4、商品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1)由于剩余价值转变为平均利润,W=c+v+m W=K+ P(即生产价格),(2)当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商品价格从受到供求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变为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但这一变化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仅仅是表现形式的变化。,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交换价格,生产价格,生产部门,资本,C,V,m,m,平均利润率(P),平均利润量(P),平均利润与m之差,C+V+P,C+V+m,食品,100,70,30,100%,30,20%,20,-10,120,130,纺织,100,80,20,100%,20,20%,20,0,120,120,机械,100,90,10,100%,10,20%,20,10,120,110,合计,300,240,60,60,60,5、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流通领域中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职能资本。,(2)产业资本之所以愿意让渡一部分剩余价值给商业资本的原因在于商业资本可以帮助产业资本提高其资本周转速度。,某纱厂资本家投,资1800美金:,购买,W1,100斤棉花:1400美金,纱锭磨损:100美金,(相当于12小时磨损),20个工人劳动力:300美金,(相当于工人劳动6小时),.P.,进入生产过程工人工作12小时,W2,100斤棉纱,100斤棉花价值转移:1400美金,劳动力价值补偿:300美金(前6小时)+300美金(后6小时),纱锭价值补偿:100美金,自主销售耗时2个月,G(1800G+300 G),:2100美金(七月份),自主销售每4个月赚300美金,直接销售给商业资本家每2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