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编明清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

上传人:gp****x 文档编号:243364390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编明清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四编明清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四编明清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编 明清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1,序言,1.社会背景,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和崩溃的时期。明朝实行比唐、宋更完备的科举制度,科举考试专从四书中出题,还规定科举考试用八股文,读书人思想完全被禁锢在程朱理学的圈子之内。特别是明朝实行文化高压政策,使史籍的编纂工作大受打击。,2,2.明代官方修史,明洪武元年,明太祖下令编修元史。洪武二年、三年两次开局纂修元史,用十一个月时间,成书二百一十卷。成书仓促,问题不少。,明代各朝都有实录。据明史.艺文志著录,从明太祖至明熹宗十三朝实录共有三零四五卷,至今尚存。原缺最后一个皇帝明崇祯实录,后人也有辑补。这是研究明代历史最宝贵的资料。,大明一统志,共九十卷。郡县志也编的很多,明代方志不下三千种,至今尚有近千种。,永乐大典。这是一部类书,共二万二千二百一十一卷,又凡例六十卷,装订成一万一千九百零五册,辑入古今图书达七八千种,其中保存了不少珍贵资料,可作为学术研究的参考。,3,3.明代私人修史,记述前代史事:柯维骐宋史新编二百卷、王洙宋史质一百卷,李贽藏书六八卷等。,记述明代史事:谈迁的国榷一百卷,邓元锡明书四五卷,何乔远名山藏三七卷,朱国桢史概一二零卷等。,这些书大多因袭前人体例,在史学史上不占重要地位。,4,4.明末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浙东余姚人,最主要的史学著作有明儒学案六二卷,记述了明儒各学派的学说精义和源流分合,建立了学案的体裁,确立了学术史的编写方法。此后,他又撰宋元学案,未竟,由全祖望完成,共一百卷,对宋、元两代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之后,清人江藩作国朝汉学师承记八卷,国朝宋学渊源记二卷,附记一卷,为清初的学术思想史。,黄宗羲是浙东史学的开山祖,后继者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等。,5,顾炎武,,提倡实学,注意实地调查研究,撰天下郡国利病书一二零卷、肇域志一百卷;前者论述全国山脉、气候以及分省地理,指出地方利病,研究经济的发展;后者专论地理形势和山川要塞。,他的著作共有四十多种,其中日知录三二卷,是其代表作。它是一部用考据方法写成的书。顾炎武考据的特色,是把考据作为经世致用的手段,而不是以考据为目的。,6,王夫之,,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他晚年著的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二五卷,是两本有系统、有组织的试论专著。,他认为史学的价值就在于经世致用。他想通过总结中国历史的经验教训,检讨明朝覆亡的原因,寻找民族复兴的道路。故他的史论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7,5.清代的文化政策,清代继承明代的八股科举制,钳制士人思想。,清政府大兴文字狱,迫害史学工作者。清代的庄廷鑨、戴名世案,就是著名的文字狱。,清代的文化专制主义,还表现在广收天下图籍,严加甄别,对不利于清廷统治的书籍加以销毁、篡改;同时开四库全书馆,辑修四库全书,对几乎所有的重要典籍都进行了删改,然后编入四库全书,作为标准颁行。,四库全书有保存文献的作用,全书三万六千册,基本包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古代的重要著作,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古代文献。同时还撰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著录典籍三四五八种,存目六七八八种,宗一零二四六中。总目附有各种提要,广博详明,颇便读者。,8,6.清前中期史学发展,清朝同历代王朝一样,设立了国史馆,官修有完备的实录,从太祖至德宗十一朝有实录共四三六三卷。国史馆又根据实录等材料撰修国史。,清代还命儒臣校勘“十三经”、“二十一史”,设馆修纲目三编四十卷,通鉴辑览一六零卷,续三通一零四零卷,清三通共五二六卷,四库全书共七九三三七卷,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还在武英殿用聚珍版大量刊印古籍,促成考据学兴起,于是又有乾嘉考据学。,史学界分为三类。一类以章学诚为代表,注意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的比较,他的代表作是文史通义。另一类是注意明以前历史的考证,以钱大昕、赵翼、王鸣盛为代表,其代表作廿二史考异一百卷,廿二史劄记三六卷,十七史商榷一百卷。第三类是从事明以前诸史的注释及志表之补撰。所有这些史家和史籍,一个共同特点是逃避当代史的研究。,9,7.清后期史学发展,背景:至清后期,文网渐疏,始有人研究明史。写南明史亦始于此时。,重要著作:陈鹤明纪六十卷,夏燮 明通鉴九十卷。徐鼐的小腆纪年附考二十卷及小腆纪传六五卷、温睿临南疆逸史五六卷,都是关于南明的史书,颇有参考价值。,10,8.清代地理和方志史籍,清代地理和方志体史籍空前繁荣。,清代地理总志类史籍三十余种,总志如大清一统志五百卷,天下郡国利病书一二零卷,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一三零卷。,地区性方志种类繁多,有通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关镇志、卫所志等。清代方志留存到现在的约有五千多种。,清代方志在体例内容上比前代更加完备,在质量上有所提高,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历史学家重视对防治学的研究,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家还直接参加地方志的编写。,11,第十四章 纪传史的续修,12,元史介绍,1.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自幼聪敏好学,一生刻苦学习明初就任江南儒学提举,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朱元璋本欲杀戮,经皇后、太子力劝,改为全家流放茂州,病死于流放途中,后谥文宪。著有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13,王祎(13221373),字子充,号华川,义乌来山人。元至正十八年,被任为中书省掾史。二十一年,进平江西颂,授江西儒学提举司校理,累升侍礼郎,掌起居注。洪武二年,召修元史,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升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教皇太子经学。五年正月,遇害。建文初年,追赠翰林学士,谥文节。正统中,改谥忠文。著作有大事记续编、王忠文公集及重修革象新书。,14,2.成书经过及史料来源,元朝灭亡的当年即1368年,明太祖便下诏编修元史,由宋濂、王祎总纂,洪武三年七月初一书成。初修和补修前后时间不到一年。,史料来源:元史的史料来源一是实录,二是经世大典,三是文集碑传,四是采访。,3.体例及内容,记载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过程的纪传体断代史。全书210卷,包括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15,本纪四七卷,共十四帝纪,其中元顺帝纪十卷是第二次修元史时补上的。本纪部分,以记载元世祖忽必烈事迹最详,关于元顺帝的事迹也记载较多。但对蒙古先世的种族源流,及元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四朝兼并各部及其政绩,很少记述。,本书有志五八卷,举目凡十三。诸志例目大体沿袭旧史,史料来源大部分是采自当代各种典籍。主要缺点是没有艺文志,将艺文收入列传之中,遂使无传之人所著多不可考。,16,元史有表八种六卷,后妃表一卷,宗室表一卷,诸王表一卷,公主表一卷,三公表二卷,宰相表二卷。,元史有列传九七卷,列传编排的次序,大致是以蒙古人、色目人居先。以汉人、南人居后。列传有类传十三种,多沿袭旧史。,本书的纪传表志之末,均不作论赞,但据事直书,使其善恶自见,这也是本书有别于前史的地方。,17,4. 评价,优点:元史体例整齐,文字浅显,叙事明白易懂,还保留了当时的不少方言土语,这同朱元璋提倡浅显通俗的文字是分不开的。宋濂修元史时,遵照朱元璋的意图,强调“文词勿致于艰深,事迹务令于明白”,因此元史称得上是一部较好的正史。,不足:元史问世后,很多学者对它表示了不满。对于元史的批评,主要认为它的编纂工作过于草率,没有认真的融合贯通,基本上都是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略加删削修改而成。,18,5.参考书,(1)元分藩诸王世表,黄大华撰;,(2)元西域三藩年表,黄大华撰;,(3)元史氏族表,钱大昕撰;,(4)补元史艺文志,钱大昕撰;,(5)蒙古源流笺证,近人沈曾植撰;,(6)元史类编,清邵远平撰;,(7)马可波罗游记,近人魏易译。,19,篇目讲解,耶律楚材传,说明:,选自元史卷一四六。本篇记述耶律楚材为阻止蒙古贵族初入中原后恣意杀戮抢掠的野蛮行径,制定了租赋、税收、刑法等政策,严惩贪官污吏,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建议任用文人儒士,设置编修所,经籍所,大行文教。这对维护中原社会经济,传播汉族封建文化起了促进作用。,本篇是研究耶律楚材和当时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20,新元史介绍,1.作者简介,柯劭忞,字凤荪,山东胶县人,清光绪十二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等。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故宫博物院理事。柯劭忞长时间从事元史研究,是继洪钧、屠寄之后,在研究元史方面成就较大的一位学者。,柯劭忞的史学观点与旧史家无异,但新元史在搜集资料方面却超过元史,这是当时条件所造成的。他参考了多方资料,撰成新元史。,时其老友徐世昌任大总统,为之作序出资刊印,将其列入正史,便有二十五史之名。,21,2.体例内容,新元史以元史为底本,斟酌损益,重加编撰。这是近代篇幅巨大的一部断代史。,全书记事上起元太祖元年,下迄元顺帝子昭宗八年(1378),共173年的历史。,全书二五七卷,计有本纪二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五四卷。本纪仿金史等体例,将元太祖以前的史事,撰为序纪一卷。,新元史所记,比元史详细,且有条理,它根据新发现的材料,补充了一些缺漏,纠正了其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22,3.成就,第一,根据元朝秘史、圣武亲征录和洪钧元史译文证补等资料,补充了元世祖以前的蒙古史事。,第二,柯劭忞根据各家改编的元史,及明清以来的野史杂记,补充了元史所漏载的许多重要历史人物的列传。,第三,新元史对成吉思汗至蒙哥时期蒙古经营西域的内容、四大汗国盛衰兴亡的情况等,记载得也比元史详细。,第四,新元史还纠正了元史的错误。元史中一人两传的不少,新元史则纠正了这个错误。元史的列传编排不合理,新元史按照时代先后,做了合理的调整。,23,4.不足,该书在补缺方面还有些应补且又能补得,却没有补。,其次,元朝的宗教,除释老而外,还有回教、耶稣教,在当时很盛行,但新元史尽立释老列传,而缺略回、耶二教的事迹,这又是一个缺点。,另外,人名地名的汉译不统一,给读者造成了辨别的困难。,又该书引用的材料概不注明出处,致使学者不敢引用。,24,明史介绍,1.作者简介,明史是清朝特设明史馆编修的,题为张廷玉等撰,实际上明史编纂时间前后达九十余年,经过三次才修成,是二十四史中编纂时间最长的一部,其监修、总裁也换过多次。,张廷玉(1672 年1755 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25,2.成书经过,第一次修明史是在顺治二年,此次修史条件不成熟,毫无成绩可言。,第二次修是在康熙十八年。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征博学鸿儒,次年三月,试博学鸿儒一百四十三人于体仁阁,命纂修明史。出力最多的是清初著名史家万斯同。明史的初稿,在万斯同时代已基本上完成了。万斯同死后,先后三次任明史总编的王鸿绪,把万氏的明史稿进行了改编,于康熙末年和雍正初年两次向皇帝进呈。,第三次是雍正元年,以隆科多、王项龄为监修,以张廷玉、朱轼为总裁,令史馆在王鸿绪明史稿基础上再进行删改,于雍正十三年成书,乾隆四年刻印。至此,清修明史共持续了95年。,26,3.体例内容,记载有明一代历史的断代纪传体史书。,明史记事,上起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明太祖朱元璋起义,下迄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破北京,明亡,共293年的历史。,明史共三三二卷,其中本纪二四卷,志七五卷,表十三卷,列传二二零卷。,本纪部分共记载了16个帝王的史。,有志十五种,诸志名目多沿袭宋史,无甚创新。惟历志附图,为前史诸志所无。,明史有表五种,诸王、功臣、外戚、宰辅是沿袭就离,七卿表是本书新创,反映了明代官制的特点。,明史列传几乎全部是合传。有类传二十目,阉党、流贼、土司为首创,其余十七目沿袭前史。,27,4.成就,首先,它体例严谨,叙事清晰,文字简明,编排得当。,其次,明史的史料较为丰富。当时可资的第一手史料很多,除一套完整的明朝各帝“实录”而外,尚有邸报、方志、文集和大量私家史乘。,第三,明史有些地方持论公允,也能秉直书写。如对袁崇焕被清太宗设反间计杀害一事,以及熊廷弼的功罪问题的记载,都很有参考价值。,第四,明史在体例上有新的创造,在列传中专列了“阉党”、“流贼”和“土司”三目。,第五,明史其它部分篇章,也为后人保存了不少可贵的史料,如刑法志中对明代特务机构厂卫的叙述等,都有助于后人对这段历史的考察研究。,28,5.缺点,第一,涉及清先祖的问题隐而不书;,第二,南明的历史几乎全部被淹没。,6.参考书,刘廷銮建文逊国之际月表;,黄大华明宰辅考略、明七卿考略;,吴廷燮明督抚年表;,傅以礼残明宰辅年表、残明大统历。,29,篇目讲解,食货志.户口、田制,说明:,选自明史卷七七。,本篇记载明朝制定黄册、里甲、粮长制度和土地鱼鳞图册。同时采取措施鼓励民众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这为明王朝的经济来源提供可靠保证。,本篇记述明代户籍和土地制度的具体内容,是研究明代经济政策的重要文献史料。,30,篇目讲解,郑和传,说明:,选自明史卷三四。本篇以郑和最后一次航行为例,详述其船队组成、经行路线等情况。,本篇对郑和及其七下西洋做一介绍,对了解郑和对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关系,沟通“海上丝瓷之路”做出的贡献有重要参考价值。,31,清史稿介绍,1.作者,清史稿是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政府袁世凯特设清史馆编修的。始于民国三年,以赵尔巽为馆长,缪荃孙为总篡,其卒后,柯劭忞继任总篡。,赵尔巽(1844-1927),字公镶,清代同治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安徽、陕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后任湖南巡抚、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职,宣统三年(1911年)任东三省总督。武昌起义后在奉天(今辽宁)成立保安会,阻止革命。民国成立,任奉天都督,旋辞职。1914年任清史馆总裁,主编清史稿,“二十六史”之一。,32,2.成书经过,民国十六年修成,第二年印成一千一百部。因刻印时金梁私自增加校刻记及康有为、张勋二列传。史馆人员发现后,将北京存书做了一些抽换,但运往东北的却无法追回,这就有了关内本和关外本的区别。,清史稿的版本比较多,主要有关外本、关内本、金梁重印本、上海联合书店影印本、日本印本等,其中以关外本与关内本最早流传,影响颇大。,33,3.体例内容与价值,清史稿记事起自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终于清宣统三年,共296年的历史。,清史稿共五三六卷,计本纪二五卷,志一四二卷,表三五卷,列传一一六卷。,本纪二五卷,记载了十二个帝王的史事。,志一三五卷,志目有十六种,其中交通、邦交而知是新创。,有表十种。这一部分编写得较好,颇便读者查阅。,有列传三一六卷,包括类传十四种,其中畴人、藩部、属国属于新创,其余沿袭旧史。,34,4.优缺点,优点:从史料角度上来看,它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一,为我们研究清史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资料。,其次在体例方面也还是有一定的创造。,缺点:清史稿缺点严重,参加编修的人员多系清朝的遗老遗少,观点立场都有一定的问题。,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