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金融制度范本

上传人:苏**** 文档编号:243363294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288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金融制度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88页
外国金融制度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88页
外国金融制度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外国金融制度,Foreign Financial System,2013.03,参考书目,比较金融系统,富兰克林,艾伦、道格拉斯,盖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金融中介,苏亥儿,米科达西,中国商务出版社,货币与金融:金融制度的国际比较,孙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现代金融机构管理,安东尼,桑德斯,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货币理论与政策,卡尔,E,瓦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市场主导性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美国银行业大变革透视,刘积余,中国金融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改革与战略,姜瑶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美国金融制度,王继组,中国金融出版社,格林斯潘效应,戴维,B,西西利亚、杰弗里,L,克鲁克向克,机械工业出版社,日本的金融制度,铃木淑夫,中国金融出版社,日本的金融制度,鹿野嘉昭,中国金融出版社,日本金融制度,刘玉操,中国金融出版社,金融大海啸:日本经济的重创,吉田和男,三联书店,日本“泡沫经济”与金融改革,奥村洋彦,中国金融出版社,日本金融考察报告,王洛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英国金融体系理论与实践,迈克,巴克尔、约翰,汤普森,中国金融出版社,英国金融制度,陈国庆,中国金融出版社,课程结构,第一章 金融制度概况,1,、金融制度概念;,2,、金融体系;,3,、金融体系衡量标准,第二章 美国金融制度,1,、金融制度建立变迁;,2,、金融体系;,3,、金融管理,第三章 日本金融制度,1,、金融制度建立变迁;,2,、金融体系;,3,、金融管理,第四章 英国金融制度,1,、金融制度建立变迁;,2,、金融体系;,3,、金融管理,第五章 德国金融制度,/,欧洲中央银行,1,、金融制度建立变迁;,2,、金融体系;,3,、金融管理;,4,、欧洲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第六章 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状况,1,、 中国金融体系;,2,、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特征,第一章,金融制度概况,第一节 金融制度概念,第二节 金融体系,第三节 金融体系衡量标准,第一节 金融制度概念,金融概念,金融制度概念,金融制度的非均衡性问题,金融活动内容,一、金融概念,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它是以银行信用为枢纽的货币流通,并且在此基础上,在不同经济主体通过各种信用形式和中介机构融通货币资金的活动。,笼统的来讲,金融就是资金融通的活动。,广义上来说,凡是经济中做出的生产、支出和借贷决定同金融和货币领域相关,那就属于金融学研究的范畴。,从个体角度来看,金融学研究了个人、公司、政府和外国投资者是如何筹措并使用资金。,从总量角度分析,金融学在宏观层次上是研究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如何引导、协调资金在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流动,以及金融中介如何在贷款过程中创造出新的资金。引导和协调过程影响交易成本和经济中货币供应量,因而使得金融体系的发展同经济中其他部门的发展息息相关。,二、金融制度概念,尽管许多金融理论研究,从货币制度、信用制度、机构构成等进而深入研究现代金融制度的形成,从形成机制到演变过程,从形式到内容都对金融制度的定义有所涉及,但都未从本质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去概括和定义金融制度。从而导致目前对金融制度缺乏准确完整的定义。,因此,金融制度的定义从不同角度即有多个解释。,1,、定义,金融制度是指有关资金融通的一个体系或系统,它包括构成这一系统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个人及机构);各类金融机构在这一系统中的地位、作用、职能以及它们彼此间的关系;整个社会资金在这一系统中如何进行流通以及各资金融通机构的运行机制;在这一系统中的金融监管机制。,金融制度是一个有机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具有节约、激励、约束、配置和稳定五大功能。,金融制度理解:,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金融制度,:,(,1,)金融制度的最上层是法律、规章制度和货币政策,即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活动和金融交易规则;,(,2,)金融制度的中间层是金融体系的构成,包括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3,)金融制度的基础层是金融活动和金融交易参与者的行为。,一个金融体系包括几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第一,金融部门:各种金融机构、市场,它们为经济中的非金融部门提供金融服务;,第二,融资模式与公司治理:居民、企业、政府的融资行为以及基本融资工具;协调公司参与者各方利益的组织框架;,第三,监管体制。金融体系不是这些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适应与协调。,因此,不同金融体系之间的区别,不仅是其构成部分之间的差别,而且是它们相互关系协调关系的不同。,2,、金融制度的分类,(,1,)按照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构成的理论,可将金融制度分为社会认可的非正式金融制度和正式金融制度两种。,/,非正式金融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行为规则,是制度文化的一部分。,在该金融制度中,习俗惯例是其行为规则的主要表现形式。,/,正式金融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有意制定的一系列契约规则、政策法规及其各种组织形式,由它来界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的规则。,法令法规是正式金融制度行为规则的主要表现形式。,(,2,)按照供求关系,可将金融制度分为供求均衡性金融制度和供求非均衡性金融制度。,/,均衡金融制度是指一种使人们对既定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处于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供求均衡金融制度是指即因此无意也无力改变它的金融制度。,/,非均衡金融制度是指人们对现行金融制度的一种不满意状态,或不适应现行的金融制度的发展,欲改变这一状况的状态。,金融制度的非均衡性是一种常态,是绝对的;均衡性则是相对的,暂时状态。,金融制度的非均衡性是导致金融制度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3,)按照融资投资主体,金融制度可以划分为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Banking-oriented Financial Systems,),和市场主导型金融制度,(,Market-oriented Financial Systems,),。,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中,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成为投融资主体,银行资产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较大;市场主导型金融制度中,证券市场成为国民经济中投融资主体,股票市值在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英美金融制度是市场主导型制度的代表,而日德金融制度则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制度。不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大多采用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问题:市场主导型制度和银行主导型制度各有何利弊?一国应如何决定采用的金融制度的类型?,三、金融制度的非均衡性问题,金融制度的非均衡主要就是指现行的金融制度不是最优的和成本最低的,对现行金融制度加以改进能增加其收益。这种非均衡性正是金融制度与时代环境因素不适应的反映。,金融制度的发展往往并不与时代环境因素的变化同步,从而出现了金融制度的非均衡性问题。,由于相对于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金融制度发展总是滞后。由此造成了金融制度非均衡性是金融制度的绝对现象,而均衡性是相对现象的局面。,解决金融制度的非均衡性问题的方法,主要有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也是金融制度动态性的表现方式),1,、金融制度创新微观,局部,业务,量,金融创新,一般为金融制度内部局部性变化发展,,金融制度本质不发生明显变动,。,从金融制度上来考察创新,则金融制度创新可被定义为:引入新的金融制度因素或对原金融制度进行重构。,这包括:,1,)金融组织变革或引进;,2,)新金融商品被引入;,3,)拓展新市场或增加原金融商品的销量或市场结构的变化;,4,)金融管理的组织形式创新;,5,)金融文化领域的创新。,2,、金融改革宏观,全面,制度,质,金融改革(金融制度变迁)是一种金融制度供给行为。,金融改革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中金融制度供给和金融制度需求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正式的金融制度往往通过政治过程表现出来,在这个政治过程的背后是制度供给者和制度需求者之间的博弈。,控制力强的政府经常使金融制度的供求市场处于一种侧重于卖方垄断的情况。其中,政府本身既是金融制度的供给者,也是需求者。,因此,金融改革可以这样来描述:,制度供给者与制度需求者之间的博弈决策者的利益偏好改革政策金融制度,金融改革是金融制度中某一方面(因素)本质上的改变。,3,、二者关系:,金融创新主要指金融制度中某一方面的变化或新事物的出现。它一般为金融制度中金融经营者自身为了适应经营环境变化,而主动性进行的局部调整。,金融改革的主体主要有政府或者金融管理者。这种金融制度的变化从全局整体角度进行,是对金融制度的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等进行的全面调整。,因此,金融改革对金融制度的影响力相对较大且能立即产生效果;金融创新虽然对金融制度不会带来深刻影响,但是影响是深远的,有时最终会导致金融改革。,四、金融活动内容,经济活动的主体通常为企业、政府和居民。货币资金在居民、企业、政府之间及各个部门内部相互融通。经济主体间货币的盈余与短缺组成了金融活动的产生。,金融活动的内容包括货币和各种证券的买卖。,金融活动的组织(主体):金融中介机构(间接融资机构)和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机构)、特殊金融机构。,即金融经营机构。,第二节 金融体系,金融体系作用,金融机构构成,一、金融体系作用,金融体系是金融制度研究的核心。,在当代经济中,金融体系对资源配置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金融体系,家庭储蓄流向企业部门,并在不同企业之间配置投资资金。金融体系使家庭能够平滑跨期消费,企业能够平滑跨期支出。金融体系也使企业和家庭能够分担风险。,组织完善、有效、运行平稳的金融体系是高度专业化的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体系是一种机制,它便利了资金盈余单位(公司或家庭)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的资金借贷,金融体系的关键就在于“便利”。,二、金融机构构成,金融体系中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便利的主体是金融经营机构。金融经营机构是为公司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各种金融机构(金融经营机构和金融管理机构)有机结合构成金融机构体系。,从融资方式角度考虑,金融体系包括:,金融中介机构(间接资金融通),资金短缺者 金融管理者 资金盈余者,金融市场(直接资金融通),1,、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中介是经济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为资金流动提供了一条通道,使资金由那些原本不会将其投入生产型用途的人们手中转到了那些会这样做的人们手中。通过这项活动,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这项活动的主体就是金融中介机构。,商业银行是最大的金融中介机构:它为打算储蓄的人们和打算投资的人们提供了联系的渠道;它在决定货币供应和传导货币政策效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银行通过提供贷款在创作货币的活动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它一向是迅速发展的金融创新的源泉之一,这些创新拓宽了我们将储蓄变为投资的渠道。(在近来迅猛发展的金融创新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中介机构的业务主要有:货币买卖(存贷款)、票据买卖(票据承兑贴现)、证券买卖(证券承购包销)、信托、租赁、抵押等业务。,金融中介机构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储蓄银行,-,非银行存款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投资公司、基金组织、信用合作组织、财务公司,2,、金融市场,(,1,)货币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包含一年)的金融市场。,由于该市场所容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政府、银行及工商企业发行的短期信用工具,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和风险小的特点,在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上被置于现金货币和(活期)存款货币之后,称之为“准货币”,所以将该市场称为“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主要有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等,。,(,2,)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具有期限长、流动性弱和风险大的特点。,从交易品种來看,该市场的金融工具主要有股票、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等。,一般而言,该市场分为证券市场和长期债券市场。市场参与者大多为机构投资者。,第三节 金融制度衡量标准与建立原则,金融制度衡量标准,金融制度建立遵循原则,一、金融制度衡量标准,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制度的发展轨迹来看,,一国金融制度是否完善和健全,其衡量标准主要有三个:适应性、效率性和完善性。,金融制度衡量标准的存在要求各国管理机构对金融机构,必须随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对金融机构进行改革和调整。,1,、适应性标准,这是衡量金融制度是否健全的首要性标准。,判断一种金融制度的优劣,首先必须考察它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适应性,即考察一国金融制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性质以及经济调节方式之间的适应程度。,2,、效率性标准,这是衡量金融制度是否健全的关键性标准。,金融制度的效率性是指特定的金融制度结构能使金融交易活动低成本顺利进行以及能使储蓄向投资有效转化的程度。,3,、完备性标准,这是衡量金融制度是否健全的基础性标准。,完备性标准主要考察金融机构的稳定性、金融市场的完整性和宏观金融调整体系的有效性。,完备性标准包括金融机构的多样化及规章制度的完善性(宏观上,法律法规;微观上,制度机制),二、金融制度建立遵循原则,西方发达国家根据自身金融机构发展历程,总结了一国金融机构建立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讲,主要包括竞争,/,效率、安全,/,稳健、规模,/,适度、公开,/,公平,/,公正、真实,/,可靠等五大原则。,其中,竞争,/,效率、安全,/,稳健、规模,/,适度原则更适用于金融中介机构的建立发展,公开,/,公平,/,公正、真实,/,可靠原则适合于金融市场的建立发展。,1,、竞争,/,效率、安全,/,稳健、规模,/,适度,市场性追求自由竞争,竞争可以优胜劣汰,提高效率。,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资金保证经济发展,需要安全稳健经营。,竞争效率和安全稳健会发生矛盾:金融机构规模过大会带来安全稳健性,但是导致竞争效率性低下,过小过度竞争会导致缺乏安全稳健性,因此,金融机构规模需要适度。,竞争虽然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经营效率,但是,竞争也可以带来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导致金融机构发展的不稳定。,安全经营可以保证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但是,为追求金融机构安全稳健发展,可以产生金融机构垄断经营,致使金融机构发展缺乏竞争。,适度规模虽然即可以保证有竞争能力,也可以防止垄断经营。但是,“适度”概念把握却难以确定。,因此,各国在金融机构建立发展中总会出现偏差。例如,当一国实行混业经营制度、金融机构追求分散风险目标时,必然会导致金融机构规模扩大。,此时,各国要解决竞争效率与安全稳健的矛盾性、建立规模“适度”的金融制度,则需要依据“适应性原则”标准来确定。,由于在金融机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国情不同,各国对竞争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对二者的遵循上需要各有偏重。即选择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规模即为适度。,2,、公开,/,公平,/,公正、真实,/,可靠,在金融机构,尤其是证券市场上,债券发行人只有公开基本资料,提高市场透明度,才能保证公平竞争、公正交易。市场透明机制,但是,实现三公原则,发行人公开的一切资料信息需要真实可靠,反对欺诈和隐瞒。,由于发行人总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准则,因此,发行人无法遵循三公原则行为随时发生;或者,即使发行时公开自身资料,亦会存在隐瞒和欺诈行为。,因此,为了保证投资人利益,和证券市场的合理顺利发展,各国政府不但要建立完善法律,从立法上减少隐瞒欺诈行为发生。而且,金融管理当局应该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从行政手段上配合法律管理,以便管理更加有效。,思考题,如何理解金融制度的概念?,如何衡量一国的金融制度?,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入手,试析如何处理“竞争效率”与“安全稳健”之间的问题?,“高盛欺诈门”事件说明了美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重要问题是什么?,市场披露机制,三公原则,如何理解“金融制度是一个,有机、动态的系统,”?,金融制度动态性的体现是什么?,在处理协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中,如何理解金融创新的作用?,第二章,美国金融制度,第一节 金融体系发展变迁,第二节 金融体系构成,第三节 金融监管,第四节 货币政策,第一节 金融体系发展变迁,金融体系建立,金融体系,发展(改革),联邦储备体系,中央银行,p10,商业银行:国民银行体系和州银行体系、外国银行,p12,非银行金融机构,p224,金融市场,p330,政策性金融机构,p281,全国共分,50,个州和,1,个特区(哥伦比亚特区),有,3042,个县。,一、建立:,银行体系,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中央银行,标志着美国现代金融体系建立,二、发展(改革),1933-1935,、,1980-1982,、,1995-1999,、,2010,(一)银行体系建立:,可以从两个角度考察美国金融体系的建立:,按主要银行建立的时间顺序;,按银行的注册区域。,1,、,第一家银行:北美银行(,1782,年,费城),州政府注册(以自然构建为主),它虽是一家在州政府注册的银行,但却与联邦政府有密切联系,联邦政府持有银行大部分股权,实际上是一个政府银行。,第一节 美国金融体系,2,、美国第一银行、美国第二银行(,1791,、,1816,),在联邦政府的努力下,经国会批准,先后建立了美国第一银行,美国第二银行。这两个银行均是公私共有而以私人所有为主,公私共管而以公管为主,并带有某些中央银行性质的全国性银行。,尽管它们在经营上是成功的,作用是良好的,但仍在批准营业期满后停业。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重要原因是政府建立国家银行制度不适宜美国人崇尚自由竞争的精神,并且州政府对联邦政府特权日益扩大始终存有戒心。人为构造阶段暂时告一段落,随之开始了自然构成过程,即自由银行制度的实行。,3,、,1863,年,国民银行法,国民银行体系,联邦政府注册,(以人为构建为主),,,1864,年建立国民银行体系,国民银行体系建立目的统一货币稳定经济,为联邦政府筹措资金。虽然成为国民银行,但是从所有制上,为私有制商业银行。,国民银行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双线银行制形成,。,美国银行体系,建立,特点:(教材,P17,是美国银行体制特点) 受美国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环境,美国金融体系与其地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颇具独特之处,形成了美国金融体系的鲜明特征。,1,、“双线多头”的金融管理体制,所谓“双线”:是指美国联邦和州级政府当局都有权分别接受银行注册登记并对注册银行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在州注册登记的银行为州银行,由州有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在联邦注册的银行为国民银行,由联邦级有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所谓“多头”:是指金融管理由若干个机构实施,,每个州都有银行立法和银行监督管理机构;联邦级共有,8,个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多家机构共同对金融机构行使监督管理职能。,(最重要的有,3,个:财政部通货监理局、联邦储备体系、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这也是国民银行体系的三大管理机构),2,、金融体系创建之初实行单一银行制度,美国州政府注册的商业银行创建之初,最大特点是单一银行制度,即原则上商业银行不得建立分支机构,其目的是防止垄断、提高商业银行竞争性。因此,单一银行制度的追求目标是竞争性,。而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是提高效率和盈利水平,增强安全性的有力措施。,由于美国实行银行“单一州原则”,(One State Rule),,即每个州的银行不能越出州界到本国其它州界内设立分支机构,所以,跨州设个,12,个联邦储备银行也曾长期受到限制。,因为美国州政府注册银行发展起步早,发展历史较长,因此,其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在美国金融体系发展中处于决定地位,3,、,美国银行体制建立既具有自然构建特点又有人为构建特色,在州政府注册商业银行以自然构建为主。通过经济发展带动了银行业的建立和发展。州银行更追求竞争效率原则,强调银行自律,相对来讲反对严格监管。,在联邦政府注册的商业银行即国民银行属于人为构建的银行体系,通过政府法律支持建立。,(二)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19AD,初,保险公司,1816,年,互助储蓄银行,1831,年,储蓄贷款社,互助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社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信贷而发展起来的非银行金融机构。,1840,年代,投资银行,由于,19,世纪早期美国政府为了西部开发,开始修建铁路便于交通,因此,随建设需求,投资银行应运而起。,1909,年,,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是具有具有社区互惠性质的存款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三)金融市场建立,1790,年费城股票交易所,1790,年,证券经纪人成立了“费城经纪商协会”,同年费城股票交易所正式成立。,费城股票交易所最大的特点在于持续创新,是市场领先者和创新者。,1863,年纽约证券交易所,1792,年,5,月,,24,个证券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签署了梧桐树协议,约定每日在梧桐树(协议签署地)下聚会从事证券交易并订出了交易佣金的最低标准及其他交易条款,由此宣告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诞生。,1817,年,3,月,更改为,“,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1863,年改为现名,纽约证券交易所。,(四)中央银行建立,根据,1913,年,联邦储备法,(即,欧文,-,格拉斯法,Owen-Glass Act,)美国中央银行于,1914,年成立。其全称是美国联邦储备体系(,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及非正式的,Fed,),。,美联储成立前,,1864,年正式建立的国民银行体系履行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职能。但由于国民银行众多,引起货币发行混乱。早期,第一联邦银行和第二联邦银行都曾履行过中央银行的职责。,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由于建立晚于其它金融体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央行监管的效率。,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徽章,美联储总部,总部,华盛顿特区,主席,本,伯南克,货币,美元,ISO4217,USD,基本借贷利率,00.25%,美国银行体系的建立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由银行制度时期(,1816,年以后),任何人只要有充足的资本,并按法律规定履行义务都可领取执照,开设银行,而不必逐个审议,从而掀起了建立新银行的浪潮。,国民银行制度时期:(,1864,年),1863,年,美国通过(国民银行法,,决定建立在联邦政府注册的商业银行,规定了建立国民银行的银行最低资本额、法定准备金和贷款条件等限制,以便提高银行安全性,有利于金融业的稳定。,联邦储备体系:(,1914,年),l913,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储备法案,,,1914,年,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正式建立。标志着美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二、发展(改革),(一)三十年代金融管理改革(教材,P16,,美国银行体系的调整与改革),(二)八十年代金融自由化改革,(三)九十年代金融综合化改革,(四),2010,年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二、三、四)(教材,P21,近年来发展),(一)三十年代金融管理改革,1,、改革背景及原因,2,、改革内容,3,、改革特点与后果,这是一名失业者靠在倒闭的商店橱窗外。,(一)三十年代金融改革,1,、背景及原因:,(,1,)背景:经济危机爆发,金融体系混乱,经济下降;经济理论基础变化,-,凯恩斯理论出现,(,2,)原因:混业经营;央行监管不力,2,、改革内容:,(,1,),1933,年银行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2,),1933,年证券法(,证券真实法,),(,3,),1934,年证券交易法,(,4,),1935,年银行法,1933,年银行法,1933,年银行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是一部对美国银行系统进行改革的法律。,1933,年银行法,将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地划分开,保证商业银行避免证券业的风险。该法案禁止银行包销和经营公司证券,而只能购买由美联储批准的债券;,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禁止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并规定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的利率上限(,Q,号条例,,Q,条例是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按字母顺序排列的一系列金融条例中的第,Q,项规定。,Q,条例成为管制存款利率的,代名词),。,该法案令美国金融业形成了银行、证券分业经营的模式,,从此分业经营制度成为许多国家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并且,,美国由此进入了利率管制阶段,。,1933,年证券法,1933,年证券法(,证券真实法,Truth in Securities Law,)是第一部真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联邦立法,,也是美国第一部有效的公司融资监管法,包含了州蓝天法的许多特色。,1933,年证券法首先明确了证券、证券交易主体及证券交易各行为的定义和范围;确定了证券交易行为规则和准则,尤其加强了新证券发行的管理;为了保护投资人利益,该法案,确立了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了证券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并法案中详细列举了发行人必须披露的具体内容。,1933,年证券法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监管立法的典范,更为各国仿效和借鉴的对象,我国证券立法亦是如此。,1934,年证券交易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这是美国于,1934,年颁布的管辖证券交易的法律。,该法案主要规范了以下方面:对证券发行中多种侵害投资者权益和非法操纵市场行为进行界定;要求交易所、经纪人、证券经销商及在交易所挂牌交易证券必须注册;要求所有相关机构必须对经营和财务信息进行充分披露;同时要求公司的所有股东行使自己的权利,参加股东大会,选举自己的董事。,同时,根据此法案,,美国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直属美国联邦政府的独立准司法机构),负责美国的证券监督和管理工作,是美国证券行业的最高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交易所、从业机构及上市公司的监管权,并强制相关机构和个人严格执行,1933,年颁布的证券法。,1935,年银行法,1935,年银行法,赋予联邦储备委员会严格管理权限:加强联邦储备银行对会员银行的管理,以及联邦储备委员会对各联邦储备银行的监督;建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负责实施公开市场业务,增加美联储货币政策实施方法;建立咨询委员会,加强美联储货币政策制定效率。,1935,年银行法,以强化金融机构的严格管理为主,,因此该法案主要加强了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管理权力,提高了美联储的管理地位,联合,1933,年银行法,,增强了金融机构的安全经营,,由此,美国金融业进入了严格管理阶段,。,3,、改革特点与后果,(,1,)特点:,改革全面性;改革法律性;改革严厉性;改革外部性,(,2,)后果:,这次改革由于以加强金融机构安全经营为目的,,因此,由于分业经营制度及利率管制,导致,20,世纪,60,年代商业银行出现了“脱媒”现象,致使美国银行系统国内外竞争力下降。,(二)八十年代金融自由化改革,1,、原因:,(,1,)三十年代严格监管,,Q,条例的限制(利率管制),导致银行脱媒,-,商行要求改变这种不利局面;,(,2,)国际上自由化趋势加强,导致美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下降,加大了商行要求改革的呼声;,(,3,)由于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经济滞涨局面,导致经济理论发生变化:货币主义逐渐代替凯恩斯理论,成为西方经济理论基础。,因此,从,70,年代初,以消除商业银行“脱媒”现象为始,美国开始了,以利率自由化改革为主,最终实现金融自由化的金融改革。,2,、内容:,80,年代金融自由化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1,),70,年代的金融改革:,此时改革推进了四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放松对利率的管制:,1970,年,6,月,美国国会授权美联储取消了“,Q,条例”中关于,10,万美元以上存款利率最高限额的规定,同时继续提高存款利率的上限,以此来缓和利率管制带来的矛盾。,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支票账户并允许对交易余额支付利率,允许开发可转让的活期存款账户及将储蓄余额自动转存的服务。,建立了货币市场基金。,由于此时改革并未形成法律制度,因此改革并未改变商业银行的“脱媒”的不利局面。,(,2,),1980,年 银行法,1980,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The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 Control Act of 1980,,,DIDMCA),,决定自,1980,年,3,月,31,日起,分,6,年逐步取消对定期存款利率的最高限,即取消“,Q,条例”。批准全美的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开立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和自动转账服务账户;扩大储蓄机构的经营范围,对所有存款机构规定统一的法定准备金要求;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存款保险从每户,4,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这打破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对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一系列限制,使商业银行在利率竞争上同其他金融机构取得了一样的地位,大大改善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3,),1982,年,加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The Garn. St Germain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Act of 1982,),加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详细地制定了废除和修正“,Q,条例”的步骤。为扩大银行业资产负债经营能力,还列明了一些其他与利率市场化相关的改革,包括进一步扩大储蓄机构的经营范围,授权存款机构开立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允许,FDIC,和联邦储蓄与贷款保险公司,(FSLIC),在紧急情况下兼并有困难的储蓄机构和银行。,1983,年,10,月,美国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委员会取消了,31,天以上的定期存款以及最小余额为,2500,美元以上的极短期存款利率上限;,1986,年,1,月,取消了所有存款形式对最小余额的要求,同时取消了支付性存款的利率限制;,1986,年,4,月,取消了存折储蓄账户的利率上限;对于贷款利率,除住宅贷款、汽车贷款等极少数例外,也一律不加限制。,至此,“,Q,条例”完全终结,利率市场化得以全面实现。,3,、特点与后果:,(,1,)特点:,改革目标:追求金融自由化发展,放松金融机构业务管理;,金融管理不配套(局部性);改革自内而外、自下而上(内部性),(,2,)后果:,金融改革导致,80,年代末金融市场的动荡:众多金融机构的倒闭,爆发了银行危机、储贷危机,为此解决问题,颁布了,1987,年银行业公平竞争法,、,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恢复与加强法,;建立,“联邦储蓄与贷款公司清理基金”,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经营,以解决储蓄业的危机;加强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货币管理能力和权限,以控制国民银行的风险。,(三)九十年代金融综合化改革,1,、背景原因:尽管八十年代进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但是,影响美国金融机构尤其银行业区域发展和混业经营的制度依然存在,限制了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美国金融法规的演变。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和欧洲、日本金融混业经营的不断发展。美国经济金融长期快速发展从客观上要求放松金融管制。,2,、内容:, 1994,年,州际银行法,(,里格,-,尼尔银行跨州经营与跨州设立分行效率法,),这项法案的实施,标志着单一银行制在,1997,年,7,月,1,日起在美国的消失,。,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另称为,Gramm-Leach-Bliley Act,),这项法案的实施,标志着美国金融机构由此进入混业经营时代,,混业经营制度最终代替了,1933,年银行法,后实施的分业经营制度。,九十年代的两部法案的颁布,使美国金融业从此进入全面自由化经营时期,,金融机构规模日益扩大、业务种类日益增加,竞争力不断提高。,1994,年,州际银行法,1994,年,州际银行法,又称,里格,-,尼尔银行跨州经营与跨州设立分行效率法,(,The Riegle-Neal Interstate Banking and Branching Efficiency Act of 1994,),这部法案的颁布取消了,1927,年的,麦克法登法,(,McFadden Act,)禁止银行跨州经营,银行和储贷协会只能在一个州开设分支机构的规定,允许商业银行从,1997,年,7,月,1,日起跨州经营银行业务,设立分支机构。,这项法案的实施标志着单一银行制在美国的消失,也意味着美国最终取消了对银行跨州经营的区域管制,由此,美国商业银行的收购、兼并业务高涨,并推动了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大。,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 of 1999,,另称为,Gramm-Leach-Bliley Act,),,法案允许银行控股公司升格为金融控股公司,允许其从事具有金融性质的任何业务,即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混业经营,。,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放宽了银行、保险和证券业的经营权限,允许银行或银行控股公司出售任何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全填补了单一储蓄制度的漏洞,改革了联邦家庭贷款银行体制,促进社区银行获取信贷基金,防止银行受州保险条例歧视,同时,限制金融机构与第三方分享客户的私人信息等。,金融负现代化法案,的实施,标志着美国金融业从此进入混业经营制度时期,也意味着金融业从此进入全面自由化发展时期。,(四),2010,年美国金融监管改革,1,、原因:,由于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不但造成美国金融市场动荡,而且引起美国实体经济崩溃。而金融管理失误是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美国政府决定对金融系统进行改革。,美国次贷危机,低利率政策,经济发展主要支柱:房地产业和消费,低储蓄率:即期消费观念,金融自由化,混业经营制度确立,竞争,推动了金融创新,信用膨胀,金融管理淡化,加大了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对利润的过度追求,风险膨胀,金融国际化,2,、内容:,2010,年,7,月,美国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即,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又为,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金融监管内容主要围绕监管系统性风险和消费者金融保护两大核心,着重推进消费者金融保护、建立新的监管协调机制、结束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现象、高管薪酬及企业治理结构、投资者保护、加强金融衍生产品监管、加强对冲基金等的机构监管七个方面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提高了美联储的管理权限,确定了美联储在金融管理中的绝对地位。,尽管该法案旨在加强金融机构监管,但是,由于美国一贯追求金融业的自由发展,因此,该法案在确定中依然存在争执,而这种矛盾必然会在法案的具体实施中产生问题。,启示,1,、金融体制随经济发展而建立;,2,、金融体制初始结构具有人为和自然双重特性;,3,、金融体系具有多样性和全面性。,美国经过,1980,年、,1995,年、,1999,年三次金融改革,实现了金融业业务的自由化、综合化,并实现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证券化,美国金融业再次成为国际金融业的领军。,美国银行经营业务变化:三十年代改革之前,美国混业经营,/,自由化;三十年代,-,九十年代,美国分业经营(,-,八十年代,严格管理;之后自由化);九十年代之后,美国混业经营,一切以法律规定为准 法律引领改革,高盛欺诈门,高盛集团(,GoldmanSachs,)被控欺诈事件震动了华尔街。,2010,年,4,月,16,日上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高盛集团及其副总裁托尔雷(,FabriceTourre,)提出证券欺诈的民事诉讼,称该公司在向投资者推销一款与次级信贷有关的金融产品时隐去关键事实,误导投资者。美国证监会指控托尔雷对这起欺诈案负主要责任。高盛在当天回应,否认所有指控并表示要积极抗辩,维护公司声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责称,高盛在,2007,年初设计并销售了一款基于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RMBS,)的复合型担保债权凭证(,SyntheticCDO,),而当时美国房市和与其相关的证券均已经开始显示出走软的迹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表示,高盛未能向投资者披露该,CDO,的关键信息,特别是一家大型对冲基金保尔森基金公司(,Paulson&Co.,)在组成,CDO,的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挑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更严重的是保尔森基金公司已经选择做空这款,CDO,。,为这项交易,保尔森基金公司,2007,年向高盛支付了约,1500,万美元的设计和营销费用,但这笔交易给其带来高达,10,亿美元的收益,而这全部是由这一,CDO,的投资者埋单的。,思考题,30,年代和,80,年代改革的区别是什么?两次改革有何关系?,美国是如何处理分业监管和混业经营的矛盾的?,变通,美国二十世纪的三次金融改革的特点是什么?三次改革的关系如何?,了解美国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美国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两次金融改革对其,2008,年金融危机有何影响?,通过对美国金融改革的分析,并结合次贷危机说明美国金融体制存在哪些问题?,第二节 金融体系构成,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联邦政府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商业银行,国民银行,州银行,在美国的外国银行 存款类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存款机构,储蓄信贷社,/,互助储蓄社,/,信用社,非存款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信托投资基金,/,金融公司,/,财务公司,政府金融机构,住宅信贷机构,住宅及城市开发部,/,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委员会,农业信贷机构,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合作银行,美国进出口银行,存款类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储蓄信贷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的区别在于信用业务形式不同,其业务活动范围的划分取决于国家金融法规的规定。,非银行金融机构(,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以发行股票和债券、接受信用委托、提供保险等形式筹集资金,并将所筹资金运用于长期性投资的金融机构。,储蓄贷款社,互助储蓄银行,信用社,储蓄信贷社,储蓄信贷社(,S,L,),在美国是十分重要的存款性金融机构,是一种在政府支持和监管下专门从事储蓄业务和住房抵押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通常采用互助合作制或股份制的组织形式。美国共有,4700,家储蓄信贷协会,其中,55,在联邦政府注册,,45,在州政府注册。,第一家储蓄信贷协会于,1831,年诞生在宾夕法尼亚州。但发展比较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70,年代,美国住房市场需求日趋旺盛,给储蓄信贷协会的发展带来了一段黄金时期。到,70,年代末,美国储蓄信贷协会的总资产已突破,6000,亿美元,成为美国的金融巨头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下跌,房地产业客户大量违约,因而形成大量银行不良资产。主要从事房地产业的,S&L,则普遍陷入严重困境,其中相当部分丧失了支付能力,形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规模最大的金融危机之一。,互助储蓄银行,互助储蓄银行是一种“互助型”的金融组织,没有股东。最早出现于,19,世纪。第一家互助储蓄银行于,1816,年在马萨诸赛州注册成立,到,1849,年全美共有,87,家银行经营互助储蓄业务,这些银行主要集中于东北部和东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中心地区。,互助储蓄银行最初都是以慈善机构的形式出现,原始资本一般都是由富裕的商人捐献的。据说这些创始人的最初动机是帮助收入低的人摆脱贫困,他们试图通过鼓励劳动阶层的人励行节俭来减轻公共慈善事业的压力。,互助储蓄银行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主营业务是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认购公司债券和股票。,次贷危机对互助储蓄银行打击巨大,美国最大互助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已经在,2008,年因次贷危机而破产。,信用社,美国信用社是在政府支持下,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在社区内结成的具有非营利性的合作金融机构,信用社服务对象主要是中低收入阶层,接受他们的小额存款及小额借款。自愿人会者只要填一份入会表,交,5,元股金,即可成为信用社的会员,享有存贷款、获利分红和选举的权利。第一家信用社,圣玛丽教区居民信用社于,1909,年成立。,美国的信用社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职业信用社,会员是同一企业或同一行业的雇员,占全国总数的,78%,; 社团信用社,会员由宗教或专业团体的成员组成,占总数的,16%,; 居住区信用社,由居住在同一农村地区的居民所组成的,占总数的,6%,。,目前,美国信用社除办理存款、结算业务外,主要向社员提供消费性贷款及配套保险保障措施、支票帐户以及信息咨询等服务。,美国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对信用社发展采取优惠扶持政策,为其创建了良好发展的外部经营环境。另外,与信用社一体的、服务于信用社及其会员的信合保险,为信用社及会员提供了充分的财务安全保障,增强了信用社的财务实力,提高了会员的忠诚度,并因其独特而且保障全面的保险产品,为信用社吸纳了更多的会员和资金的存入。政策扶持,加上信用社合作金融组织的独特优势及配套的保险保障措施,形成信用社三大发展要素。,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投资信托基金,金融公司,财务公司,投资银行,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简称投行,是一种以经营证券业务为主的金融机构。通常,一个完整的投资银行包括了重组并购、企业融资、证券发行、承销、研究、投资咨询、经纪、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一系列业务,但也有的只专精于某几个方面的业务。在美国,经营以上业务的金融机构一般称为投资银行。在美国,投资银行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商业银行分解而来,典型的例子如摩根士丹利;二是由证券经纪人发展而来,典型的例子如美林证券。,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仅指财务顾问(包括兼并收购、重组、股权转让等咨询服务)和承销(包括股票发行、债务发行、特殊金融工具发行等)。广义的投资银行业务还包括二级市场的销售与交易(证券经纪)、研究、资产管理、私人财富管理、私人股权和风险投资等等。某些大型投资银行还发行自己的信用卡,并涉足商业银行业务。,较狭义投资银行:指经营部分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业务包括证券承销与经纪、企业融资、兼并收购等。广义投资银行:指任何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业务包括证券、国际海上保险以及不动产投资等几乎全部金融活动。较广义投资银行:指经营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业务包括证券承销与经纪、企业融资、兼并收购、咨询服务、资产管理、创业资本等, 与第一个定义相比,不包括不动产经纪、保险和抵押业务。,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oney Market Mutual Funds,,简称,MMMF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共同基金,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投资理财工具。共同基金是将众多的小额投资者的资金集合起来,由专门的经理人进行市场运作,赚取收益后按一定的期限及持有的份额进行分配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而对于主要在货币市场上进行运作的共同基金,则称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具体做法:购买者按固定价格(通常为,1,美元)购入若干个基金股份,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管理者就利用这些资金投资于可获利的短期货币市场工具(例如国库券和商业票据等)。此外,购买者还能对其在基金中以股份形式持有的资金签发支票。,特征:,1,、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货币市场中高质量的证券组合。,2,、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提供一种有限制的存款账户。,3,、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所受到的法规限制相对较少。,4,、由于商业银行不断的存款创新,进行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组合,不利于吸引稳健的投资者。,养老基金,美国养老基金主要是私人养老基金。这是大多数美国人退休后的主要来源。美国养老基金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养老基金的来源是个人缴纳和公司补贴,个人缴纳部分在纳税时提交,不必再对此交税。,养老基金的资金主要运用于在股票市场,由于股票市场的本身发展的特点,导致养老基金运作的风险性。,养老基金在美国金融中占有很大比例,各大公司对此都有3%5%的贴金,但这笔钱只能在退休以后才能拿到手,如果要提前将这笔钱取出来就得交罚税。,信托投资基金,美国信托投资基金种类较多,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信托投资基金(,Investment Trust,)也叫投资信托,即集合不特定的投资者,将资金集中起来,设立投资基金,并委托具有专门知识和经验的投资专家经营操作,使中小投资者都能在享受国际投资的丰厚报酬不同的减少投资风险。共同分享投资收益的一种信托形式,基金投资对象包括有价证券和实业。,美国投资信托大多是公司型投资基金。公司型投资基金组建基金股份公司,发行受益凭证募集投资者资金,基金委托基金经理公司管理操作,基金的原则委托金融机构保管。与其对应的是契约型投资基金,它也称信托型投资基金,由基金发起人和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订立基金契约而组建的投资基金。基金管理公司依据基金契约负责基金的经营和管理操作:基金托管人负责保管基金资产,执行管理人的有关指令。办理基金名下的资金往来: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单位、享有基金投资收益。,另外,根据发行的基金,美国信托投资基金有封闭型基金和开放型基金。封闭型基金,即资本形成固定,且在一定期限内不能要求偿还的一种基金。它的特点是在基金股份发行结束后即不再向投资者出售,投资者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购买和出售其基金股份,但不能直接要求投资基金赎回。开放型基金,即资本形成不完全固定,其已发行基金可以按净资产价值赎回的一种基金形式。开放型投资基金的特点是:基金股份的发行者有义务应受益人的请求,随时依据资产净值购回它所发行的基金,而且是见票即付。,金融公司,此处,金融公司特指不依附于大型集团、专门设立的独立机构从事信用活动的金融机构。,金融公司(,financial company,)是经营投资和提供长期资金的一种信用机构。它通过接受和收购企业发行的股票、债券等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