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历代中医证治概述

上传人:ll****x 文档编号:243362162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眠的历代中医证治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失眠的历代中医证治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失眠的历代中医证治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失眠的历代中医证治概述,英洪友,1,一、失眠的现代医学认识简述,(,一,),定义:,1.,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或续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症状。,失眠的危害:失眠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又会因为滥用失眠药物而损伤身体其他方方面面。,2,一、失眠的现代医学认识简述,(,一,),定义:,2.,失眠症:,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中定义为“是指连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不能以统计上的正常睡眠时间作为诊断失眠症的主要标准。对失眠忧虑或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症状持续存在。如果失眠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等,),症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再诊断为失眠症。 ”,实用内科学,12,版中定义为“是指原发性失眠,表现为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状况。患者对此忧虑或恐惧,心理上恶性循环,使失眠症状持续存在。一般人群的患病率,10%-20%,。”,3,一、失眠的现代医学认识简述,(,二,),典型临床表现:以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及患者对睡眠不满意的心理状态。,1.,入睡困难,(,睡眠起点,),:占,3/4,2.,易醒及醒后难以再次入睡:,3.,早醒,(,睡眠终点,),:比正常提前,2,小时以上。,4.,多梦:,REM,相中发生,影响睡眠质量。,5.,伴随的心理情结症状,烦恼:并非焦虑或抑郁,4,一、失眠的现代医学认识简述,(,三,),失眠症,(,原以性失眠,),的诊断:,1.,以睡眠障碍为唯一症状,其它症状均继发于失眠。,2.,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4.,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5,一、失眠的现代医学认识简述,(,四,),治疗:,1.,药物治疗:,原则为最低有效量;间断给药,,2-4,次,/,周;短期用药,连续用药不超过,4,周;逐渐停药防反弹。,2.,非药物治疗:,6,二、失眠的中医相关病名称谓,(,一,),先秦两汉三国时期,不卧、不得卧、不能卧、不能眠、卧不安、少卧、目不瞑、夜不瞑、不寐,(,难经,),、不得睡等。,(,二,),两晋隋唐五代时期,晋代沿用前人称谓,隋时出现眠寐不安、寝卧不安、睡卧不安、卧不安席等,在,外台,卷三中出现“失眠”病名。“不寐”之名消失,(,三,),两宋金辽与元时期,“不寐”之名重现,“不睡、不得睡”应用亦较多,(,四,),明清两代民国初期,明清时期仍以不得卧、不眠命名较多,但“不寐”之名广泛应用。当今临床多以不寐或失眠指称。,7,三、失眠的病因病机认识发展,1.,黄帝内经,确立阳不入阴理论,2.,汉唐时期心胆为中心的脏腑神志睡眠论,3.,宋金元时期五脏为中心的睡眠论:重视肝脾肾并受杂病病因学说影响,(,如从正的九气说,),4.,明清以降病因病机认识多元化及融合:脑主睡眠论出现,(,清初王宏翰,医学原始,),8,四、失眠的中医辨证发展,1.,分型体系的初步确立,-,诸病源候论,虚劳不得眠候、大病后不得眠候、伤寒病后不得眠候、霍乱后烦躁卧不安候四种。,2.,失眠作为独立病证体系的发端,-,儒门事亲,“,十形三疗”内伤形下单列“不寐”一证。,3.,明后辨证分型系统化及多元化:,现代临床较为通行的是分,6,或,7,个证型:,虚证三型:心脾两虚、心胆气虚、阴虚火旺,实证三或四型: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或胃腑不和。,9,五、失眠的中医治法方药发展,1.,内经,通营卫、和阴阳,半夏秫米汤,2.,仲景丰富治法:,(1),清宣郁热,栀子豉汤:,(2),交通心肾,黄连阿胶汤;,(3),养阴清热,猪苓汤;,(4),养阴清心凉血法,百合汤系列;,(5),清肝养血法,酸枣仁汤;,(6),潜阳安神法,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7),和解潜镇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3.,晋唐以心胆为主的镇静安神法,千金,大远志丸、石英煎等,4.,宋金元治法多元化:,10,五、失眠的中医治法方药发展,5.,明后各执已说争纷纷,6.,现代临床实用为第一,11,五、失眠的中医治法方药发展,常用药物分析:,甘草、人参、酸枣仁、茯苓、麦冬、当归、茯神、远志、半夏、生姜、生地、熟地、白术、陈皮、白芍、肉桂、党参、黄芪、龙骨、牡蛎、龟板、琥珀、珍珠、磁石、勾藤等。,黄柏、黄芩、黄连、知母、地骨皮、青蒿、牡丹皮、丹参、灵芝、柴胡、龙胆草、夏枯草、朱灯芯等,12,谢谢,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