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基本经济制度研究

上传人:唐****1 文档编号:243361179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业基本经济制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国农业基本经济制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国农业基本经济制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第二章,中国农业基本经济制度,研究意义,:,了解制度的演进规律, 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议题,:, 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的依据, 我国的农业经济制度是否有利于有效配置经济资源, 如何调整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第,1,节,稀缺、竞争与约束,稀缺与竞争,稀缺、竞争与理性,为竞争设规,制度变迁的源泉,制度的三个基本因素,制度的功能,经济制度及其,特征,经济制度对经济成果的影响,稀缺(,scarcity,),“物品(,goods)”,与 “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稀缺(,scarcity),你怎样,在经济分析中,定义这些概念?,张五常解释“经济物品”,“凡是人愿意付出或多或少的代价来争取多一点的物品,都是缺乏的、不足够的,那就是经济物品了” 。,非市场经济里的代价,市场里的代价:,price,“,代价”与“成本(,cost)”,商品的价值是由其稀缺性所决定的。,财富,=,经济物品,=,稀缺,=,(,1,)有用,+,(,2,)不足够,稀缺的经济学定义,保罗,A,萨谬尔森:,“经济稀缺性”指的是经济生活中这一基本事实: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的数量都是有限的;使用这些资源,最好的技术和知识所能生产出来的每一物品也都有个有限的最大数量。生产可能性边缘表示可以被生产出来的物品的各种的外部界限。,稀缺反映这样一个事实:生产可能性边缘制约着我们的生活水平?,生产可能性有助于说明经济生活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技术进步可能使生产的可能性边缘外移。,技术进步使生产的可能性边缘外移,奢侈品,食品,食品,奢侈品,A,B,A,处于发展初期的国家贫穷,几乎将所有资源都用于食品生产;,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使生产的可能性边缘外移,用于奢侈品生产的资源增多,而食品消费增长较小。,“稀缺”的经济学定义,“,Possessing utility,commodities derive their exchangeable value from two sources: from their scarcity, and from the quantity of labor required to obtain them”(David Ricardo, 1821,p.12).,“具有效用的商品获取其交换价值的来源有两个:稀缺性和获取商品时所需的劳动量。”并说:“有些商品的价值是由其稀缺性所决定的。” 此处肯定了经济学中“稀缺性”的存在和其意义。,“,I mean all things, material or immaterial, that are scarce, that is to say, on the one hand,useful,to us and, on the other hand, only available to us in,limited quantity,.” (Walras, 1926,,,p65,),Useful: capable of satisfying a want.,财富,=,经济物品,=,稀缺,=,(,1,)有用,+,(,2,)不足够,(Robbins, 1932,),“,Economics is the science which studies human behavior a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s and scarce means which have alternative uses”.,“经济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这种科学认为给定的目的和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的关系驱动着人类行为;或说这种关系和人类行为被看作是同一的。”,竞争(,competition),由从未得到完全满足的个人组成的社会,将面临什么问题?,每个个人选择以较少的代价获取较多稀缺物品,结果是什么?,竞争,:多于一个人需求同一种经济物品。,“稀缺”与“竞争”是一回事,形形色色的竞争,If you arent dead, you must be competing. How?,暴力(,Violence,),由权威分配(,Allocations by Authorities,),先到先得(,First Come, First Served,),最需要者得(,Most Deserving,),论资排辈,凭考分,交易 (,Competitive Cooperation By Exchanges,),怎样看待形形色色的竞争?,稀缺、竞争与理性,关于“理性人假说”,斯密的学说,达尔文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生物学家道更斯发表了,自私的基因,(,R.Dawkins,1977),作为假说的理性人: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假定,阿尔钦:在适者生存的演化中实现理性,“稀缺”就够了,“稀缺,+,约束”可以解释行为,“利己”、“利他”和更复杂的人性组合,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各种经济物品,以便更好的满足人类的需求。稀缺性存在不得不选择;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可供选择。,选择包括:,()生产什么物品与生产多少()用什么方法生产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选择的原则是:目标最优化。,为竞争设规,人类何以成社会?(鲁宾逊的一人世界中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没有市场,没有价格等),为竞争设规,习俗,/,道德训诫,帮会规矩,体育竞赛规则,战争中的“规矩”,约束,/,局限条件(,constraints),在约束中决定胜负,问题,滥捕鱼和养鱼都是人的行为,为什么有“生产性极其不同”的经济行为?,研究的重点:人们行为受到什么样的权利约束?制度和权利安排怎样影响人的经济行为?,最基本的权利:“所有权”和“产权” (,who owns what?),Alchian,的定义,Alchian,定义,: “,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A property right is a socially enforced right to select uses of an economic good” ),。,关于“,社会强制,” (,socially enforced right),政府的力量、日常社会行动以及通行的伦理和道德规范,为什么需要“社会强制”,?,使用“社会强制”的方向:保护还是削弱产权,关于“,选择的权利,”,(select uses of),什么是经济资源的多种用途?,为什么强调“选择”?,第,2,节 制度和经济行为,MULU,: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认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有正规制度和非正规制度,制度制约包括对人们所从事的某些活动予以禁止的方面,也包括允许人们在怎样的条件下可以从事某些活动的方面。,制度发展的宗旨:控制人与人之间对于资源稀缺问题的相互作用。,制度是经济绩效的决定性因素(穷国与富国的差距的制度解释),经济制度的演进是为了捕捉经济机会,一、制度,一、制度,对人类重复交往所作的法律的、行政的和习惯的安排。(南斯维托扎尔平乔维奇,产权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舒尔茨:“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Schultz, Theodore W., “Institutions and the Rising Economic Value of Man”,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Economics, 50December 1968),诺斯:“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P.225),二、制度的起源,(,青木昌彦,),博弈的结果,(,自发的秩序,):,个体参与人联合选择互相一致的策略(个体间存在共同信念),促成制度建立。,博弈均衡(制度)不是外生给定的,是由参与人的策略互动内生的,存在于参与人的意识之中,并且可以自我实施。(制度是一种均衡状态),信念:关于博弈实际进行方式的预期。制度通过协调人们的信念控制参与人的行动决策规则,共有新年引导着参与人朝某一特定方向行动。只有参与人相信制度它才成为制度,当人们的信念动摇了,它们将不在成为制度存在。,制度的双重性:既制约,又协助。,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将会发生制度危机。参与人被迫参照现有制度之外的新信息,重新审视自己的决策规则,人们的信念系统发生改变。,作为共有信念和均衡概要表征的制度,参与人,域,竞争性符号系统,均衡概要表征,信念,策略,均衡,共同构建,协调,制约,证实,制度,凝结,经济域,政治域,组织协调,商品交换,新制度经济学,三、制度变迁的源泉,(,新制度经济学,),内生变迁,思考:是什么决定了制度变迁的方向?,一个设想:一个事件为个人和组织创造了在此以前被认为是无利可图的新机会。这一事件可能是新市场的开发,技术进步,或相对价格的改变。它改变了与很多社会活动相关的成本收益比率,并且激励个人和组织去寻找和协商新的契约性协定。,例如:14世纪欧洲人口增长导致了土地相对于劳动力的增值,土地所有权带来的收益相对于成本上升了,慢慢地,要求获得土地所有权以取代封建产权体系的压力增加了。,例如:在现代,市场扩展和技术进步使得产品大规模生产变得更便宜更有利可图。单个企业家必须集中大量资本才能利用新机会,而所有者对无限债务造成的严重问题。一个新的概念终于形成:有限责任。,经济增长的综合因素分析框图,经济增长,制度因素,结构因素,供给因素,劳动力,资本,人力资本,规模,技术进步,R,D,资本,需求结构,资源配置,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说明市场交易是有风险的,因而交易是有代价的。通过市场交易配置资源可能导致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可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产权理论:,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社会的基础性规则。,企业理论:企业也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企业边界:利用企业方式组织交易的成本,=,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制度变迁理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三、制度变迁的源泉,外生变迁,意识形态,:,一种价值观念,它支配一个人或群体的精神,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如对一个制度公平与否的判断),是减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利益集团,:,制度安排的变迁经常在不同群选民中重新分配财富、收入和政治权力。如果变迁中受损失者得不到补偿(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确实得不到补偿),他们将明确地反对这一变迁。,政府:政府在制度变迁中并非中立,而是决定产权结构的力量。(如我国合作社制度建立初期国家的作用),不改变规则,而是使规则适应于某特定利益集团所偏爱的规则。,外生变迁的特点:,制度变迁的方式,诱致性制度变迁,:,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诱致性制度变迁必须由某种在原有制度安排下无法得到的获利机会引起。,社会将从抓住获利机会(它由制度不均衡产生)的制度安排创新中得到好处。,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当一个社会中制度安排的供给少于社会最优,国家干预可以补救持续的制度供给不足。,取决于国家预期:社会的总收入将大于个人自我提供服务或从其他竞争性组织得到这种服务时的社会总收入。,四、制度的三个基本因素,被社会习惯和习俗,(,habits and customs),认可的非正式约束,(,Informal Constrains),:,非正式约束是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并构成历代相传的文化沉淀的一部分,它既是被社会所认可的行为规则,又是在组织机构内部实施的行为规则;它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国家法律和法规(,laws and regulations),所规定的正式约束,(,Formal Constrains):,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各种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一种等级结构;它可以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乃至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三、制度的三个基本因素,实施机制:,人们判断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这个国家的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是否完善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看这个国家制度的实施机制是否完善;而检验一个国家的实施机制是否有效或是否具有强制性,主要看其违约成本的高低。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安排尤其是正式约束便形同虚设。,五、制度的功能,制度的最基本功能是为人们实现相互之间的合作创造有效组织的运行条件,以求合作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目标。,制度功能可细化为:,降低交易成本(,科思,),为经济提供服务(,舒尔茨,),规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激励机制,有利于,外部利益内部化,抑制人的机会主义动机及其行为(,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P.61,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版,),规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个人理性并不必然暗含着团体理性,个人会为自己的利益去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因此有可能产生利益冲突。,集体行为因而会产生某些当个人单独工作时所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欺骗、“磨洋工”、搭便车以及道德危险。,为了减轻这些问题的影响,产生了一些制度安排。,意识形态的制度作用,意识形态是减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意识形态可以被定义为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它倾向于从道德上判定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社会现行制度结构。诺斯概括意识形态具有三个特征:,意识形态是个人与其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它以“世界观”的形式出现从而使决策过程简化;,意识形态是与个人对其所领会的关于世界公平的道德和伦理判定纠缠在一起的;,当个人的经验与他的意识形态不一致时,他会改变意识形态上的看法。,外部利益内部化,当某个人(或组织)的行动所引起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时,就存在外部性。,个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或个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为负外部性;反之,为正外部性。,农业生产中的负外部性,会加速农业资源的耗竭与滥用;正外部性则会损伤生产者的积极性。,通过制度创新,可以使个人或组织的经济计量尽量接近社会成本,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以提高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永续利用。,六、经济制度及其,特征,经济制度,阿萨林德白克:一种经济制度就是用来就某一地区的生产、收入和消费作出决定并完成这些决定的一整套的机制和组织机构。(,Paul R. Gregory / Robert C. Stuart: Comparative Economic Systems,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80;,葛奇 许强译,,P.6,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普赖尔:经济制度“包括所有的那些结构、组织、法律、规则、态度、价值、戒律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它们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成果。,它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所有机构、组织、法律和准则、惯例、信念、观点、价值标准、禁忌等”。(弗雷德里克普赖尔: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财产和产业组织,P.337),经济制度的特性,经济制度是多维的,其属性特征可简述为:,ES=f(A,1,,A,2,,A,n,),公式表明,经济制度由它的属性,A,i,或特征所规定。,决策结构(集权还是分权),资源配置机制(市场还是政府计划),财产权(支配和收入),确定目标和促导人们行动(即激励)的机制。,(注:林德白克经济制度与新左派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620-621.),决策结构,中心,中间权力机构,隶属单位,中心,隶属单位,图中似乎从,A,到,B,表现为向决策集权化转变,实际上取消中间组织也可以使决策权转移给隶属单位。,A,B,财产所有权:支配和收入,所有权:个人对实物或劳务要求权的权利混合物。包括有关实物的处置权;使用权;产品或劳务的使用权。,法律上所有权与实际所有权的区别,所有权的三种形式:私人所有权、公共所有权、集体所有权,所有权对经济成果的影响:,导致决策规则、激励方法、目标的差别,从而带来不同的经济成果,所有权的社会不同阶层分配方式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激励机制,弗雷德里克普赖尔:目标和激励是理解财产权转移和把信息输入有效行动的关键纽带。,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向经济制度提供投入的人必须按其投入的数量给予奖酬。,难以把握的问题是:何种程度的报酬差别能实现经济体制的效率。,七、经济制度对经济成果的影响,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成果是对经济制度本身以外其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天赋状况等)作用的结果,公式:,O=f(ES,ENV,POL),O,经济成果,ES,经济制度,ENV,经济环境,POL,这种经济制度下实行的政策,影响经济成果的因素,经济制度(,ES),政策(,POL),环境因素(,ENV),经济成果(,O),经济增长, 效率, 收入分配, 稳定性, 发展目标, 国家生存,理解和控制,ENV,和,POL(,使之保持常量),才能区分,ES,的作用,成果评价:成功的标准问题,k,O =,o,i,a,j,j=1,这里,O,i,=,期望的经济成果,a,j,=各种成果的相对权重关系,不同国家会把不同的主观权数,a,j,赋予一系列经济成果,因此对经济成果的度量不取决于预期经济成果,o,i,,而取决于,a,j,。,公式表明:经济成果,O,是一系列经济成绩的函数,权重指标对经济成绩度量的影响,由于不同国家会把不同的主观权数赋予一系列经济成果,对经济成果的度量不取决于,O,i,(,可以客观测定),而取决于,a,j,(,带有主观性)。例如,某一经济制度把经济增长作为最优先的目标,这样它赋予其他目标的权数就很低。,例题,两个经济制度分别用,A,和,B,表示。它们均产生标示为5和9的两种成果。如果制度,A,把权数0.2和0.8分别赋予成果5和成果9,该体制的成果加权合计数为8.2。同样如果体制,B,把权数0.7和0.3赋予成果5和成果9,体制,B,的成果加权合计数为6.2。虽然体制,A,和,B,的成果都一样,但它们的加权合计数明显表明,,A,优于,B。,请思考: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要实现的经济目标是什么?如何衡量?,经济成果的评判标准,经济增长:一定时期内某一经济创造的产出量的增加或人均国民产值的增加,(关键要弄清楚增加差别的原因:可能由于制度、环境和政策因素),效率:,一个经济制度在特定的时点(静态效率)或一定时期内(动态效率)对可获得的资源的有效利用。,收入分配,稳定性,:指不存在经济增长率的重大波动,发展目标,:可理解为特定部门的增长和特定结构的改造。,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效率概念,A,B,C,D,P,P,消费资料,生产资料,静态效率:,AB,表示特定经济体制在特定时点最有效利用全部可获得资源的情况下,能够产出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全部可能组合。即听经济体制在特定时点的生产能力。,静态效率,要求该经济体制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边界上运行。,动态效率:,一个经济体制在不增加资本和劳动投入的条件下而能提高一定时期内生产产品和劳务的能力。用边界线,AB,外移到,CD(,不增加原有的可获得资源)来表示。,收入分配(评价经济成绩的第三项指标),这是回答如何构成良好分配的问题。,良好分配:公正的收入分配,不良收入分配:1%的人获得全部收入的95%。,总收入%,家庭数%,50,50,0,收入不平衡的度量:洛伦茨曲线,A,说明:完全平等的收入分配是10%的家庭得到全部收入的10%(,OA,直线表示)。不平等分配由虚线表示,虚线离对角线的凸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吉尼系数:45对角线和曲线之间的面积除以45对角线以下的总面积的比例数。,经济目标的优先顺序(必须在目标之间选择),经济目标的优先顺序,某一经济制度追求的目标不是单一,而是多个。,不可能同时追求所有目标,不同目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特定目标可能需要牺牲其他目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任何经济制度都面临资源的稀缺,不可能产生无限数量的商品或劳务,对公平的理解,一种公平可能包含按对生产过程的贡献给予报酬(收入的差别反映努力的差别、节俭的差别等);,收入的市场分配可通过税收制度和社会服务设施进行调节。,总结,经济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它规定了经济活动的根本条件,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它就财产与收入的占有、生产的支配等重大问题确立基本原则;,经济制度要解决的是个人以何种身份参与经济活动,经济成果如何分配;,经济制度与经济成果有密切关系。,第2节 我国农业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产权制度:由经济主体对土地的关系而引起的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所有经济关系的总称。主要包括土地权能制度和土地收益制度。前者主要是指经济主体对土地采取某种行为的权利的制度,后者主要是经济主体行使他的这种权利所能得到的收益如何的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可以理解为关于土地产权的合约或经济关系,它可以包括很多次级制度,其内容结构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土地经济领域专业化与分工的发展水平以及市场交易范围和发达程度。,二、土地产权制度对土地产出的影响(功能),从两个方面影响:,直接影响,土地产权安排对人们的激励不同,从而影响人们投入生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间接影响,在不同的产权制度下,即使投入相同数量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等,也会有不同的产出。这是因为在不同的产权制度下,人们劳动的积极性以及使用生产资料的效率是不同的。,三、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1978,年,-1984,年: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历了农民自发到国家逐步承认的过程。,1993,年,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11,号文件)规定: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原定农用土地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长,30,年不变。,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2005,年,3,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四、土地集体所有包含的经济意义及对农户行为的影响,保证了村民对于土地享有平等权利(每户农民在家庭经营制度下分得的土地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大体相同),土地使用权的分配导致耕地细碎化,农民缺乏长期投资意愿,农民不愿放弃土地,不愿完全脱离土地,土地价值资源特点难以体现。当农民难以在城市找到固定工作,土地又不能提供任何经济收益(可能是一种负担),土地产权及其转让在现实中不普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土地增值迅速,农民有了要求分享土地增值带来得收益。,五、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非均衡的一般理论解释,制度均衡:人们学既定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一种满意状态或满足状态,因而无意改变现有制度。在此状态下,现存制度安排或制度结构的任何改变都不能给经济中的任何主体带来额外净收益,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从总体上处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均势状态,表现为制度供给适应制度需求。,制度非均衡:指人们对先行制度安排或结构的一种不满足,欲意改变而尚未改变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现存制度安排的任何改变有可能使不同主体获得收益。,我国现行土地制度存在非均衡状态的表现,对新制度的需求远远早于实际的制度供给,导致产权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土地制度供给存在严重“过剩”现象。一些制度供给相对于社会需求是多余的。如农民集体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出租用于非农建设,农村住宅禁止向城镇居民出售等。,具体表现为:,土地所有权供给不足,土地产权制度供给不足,土地承包制度供给不足,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结构不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产权形式蕴涵的深层矛盾,土地产权模糊、界定严重不清,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不稳定,现行土地制度法律基础薄弱,解决的基本思路(多元化土地产权制度):,调整农民同土地的关系,重塑农民作为土地主人的地位,土地股份合作制、村民委员会行使土地所有权,明确界定家庭承包制的物权性质,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人大代表关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观点,集体经济状况较好、农民愿意集体经营的,继续保留现行经营体制。同时,允许农民在明晰土地产权情况下,采取入股合作等形式,组建不受行政区域限制的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并落实各种经济组织的真正的所有权。,可以根据农民意愿,把集体所有土地有偿分给农民,产权明晰为农民个人所有。富裕的拿现钱,比较贫困的可以赊欠。农民所交的资金,全部作为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市场交易体系,允许国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的土地进入市场,按市场规则进行交易。政府在土地交易中收税。,推进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资金来源:集体土地有偿分给农民的全部资金、国家征用的土地资金一部分、农民出售土地和其它收入的一定比例、国家税收中的一部分。,二、农业经营制度,(一)基本经营制度家庭承包经营,基本表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契约将集体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和经营项目发包给农民家庭自主经营的一种经营制度。,理论依据:,真正的市场主体,市场机制的两大构成要素:,真实的市场信号,家庭经营基础发生的变化,家庭经营基础变化,农户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大量小规模兼业农户与少数专业农户并存。从变动趋势看,纯农户不断减少,兼业户大量增加,专业户正在兴起。,双层经营中“统”的内涵的变化:农户不在依存原集体组织,转而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金融支持;完整、准确、迅捷的市场信息,更好的市场营销渠道;需要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质量检验检测机制;希望自己的产品能打出品牌,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家庭经营的未来发展趋势,走内涵式规模经营的道路:通过增加物质和技术的投入,降低劳动投入的比重,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导致产出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样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收入。,扩展农业的产业链条:以农业为轴心的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道路。我国目前农产品加工率大约为,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一般为,80%,左右,加工业产值与农产品产值之比一般为,2-3.5,:,1,。,扩展农业产业链条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发育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和契约联结方式,三、经营制度的创新股份合作制,理论内涵,不同的制度选择对农村资源的配置效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导致经济当事人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是一种建立在个人资本之上的承认个人产权的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最大特点是“财产共有,产权明晰”。财产共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产权明晰,“入股连着筋”,可以使出资者很有积极性。,股份合作制经济有“聚集、带动、改造、改善”的功能,改善农民经济地位,股份合作制的主要形式,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型股份合作制,以土地入股实行土地规模经营,以资金技术入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三、其他经营制度创新,专业合作社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公司,+,农户”的企业化经营,参考文献, 孙圣民 宫明波,.,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200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