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

上传人:58****5 文档编号:243158620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2017/2/23,#,震害特征,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钢筋混凝土房屋,加固技术,抗震鉴定和加固实例分析,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一、震害特征,(一)、结构体系引发的震害,1,、,单跨框架,单跨框架仅有,框架作为抗震防线外、且冗余度小,,因而在地震中很容易形成机构从而破坏继而倒塌,单跨框架对于抗震具有明显的不利因素,故本次,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修编中规定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对于多层建筑也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建筑应进行改变结构体系以及加固或采取其它相应措施。,2,、,单向框架,特点:(,1,),仅对横向框架,进行平面结构分析。,(,2,),对纵向按连续梁计算,,仅考虑其承担垂直荷载,,在箍筋配置和纵筋的锚固上也常按一般梁考虑。,而地震作用时,实际上,横向的基本周期和纵向的基本周期,相当接近,,纵横向的总地震力也大致接近,每个柱子在,纵向和横向承受的地震剪力和弯矩也差不多。,3,、,主体结构的抗震体系,(,1,)钢筋混凝土框架,整体,倒塌或倾覆,;,薄弱层,倒塌,(,底层破坏、顶层塔楼破坏、中间层破坏,),;,框架,节点,破坏、强梁弱柱破坏;,填充墙,与主体结构连接不牢倒塌;,填充墙设置不合理使框架柱形成,短柱,而剪切破坏等形式。,(,2,)填充墙框架,这种结构形式主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应用较多。,特点:,嵌砌于框架间的填充砖墙在地震时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共同承受地震水平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填充墙框架,的侧移;,填充墙,的破坏是最为普遍,;,框架平面内嵌砌砖填充墙时,,柱上端,易发生剪切破坏。,外墙框架柱在窗洞处因受窗下墙的约束而发生,短柱,型剪切,破坏。,(,3,)框架抗震墙结构,a,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两类抗侧力构件,组成,,抗震墙提供比框架大得多的抗侧移刚度,承受整体弯曲能,力占,70,以上,;,b,由于框架、抗震墙,协同工作,时,抗震墙顶部框架的反向,水平力将使抗震墙各个截面弯矩大幅度减小,墙体弯曲变形,以及由此产生的侧移和层间侧移显著减少,震害也相对减轻。,也使砖围护墙和填充墙的震害显著减轻 。,(,4,)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一般多用于民用建筑的住宅、宿舍,,其震害都较轻。小开间现浇抗震墙也只是出现轻微裂缝。,4,、,竖向刚度不均匀使震害加重,(,1,),底部刚度小,由于底层抗侧移刚度和屈服强度,骤然减低,,位移增大,,屈服强度系数比上面各层小的多,引起底层严重破坏甚至,倒塌。,多层和高层框架房屋的中间层,强地震时常出现异常的震害,,这些层可能是结构布置较弱的楼层,而且高层房屋的竖向地震作,用也是破坏的原因,这些楼层也出现最大压应力或最大拉应力,,在竖向刚度突变时,刚度小的楼层在水平和竖向地震的共同作用,下,由于抗震承载力不足而毁坏倒塌。,(,2,),中间柔弱层,(,3,),顶部柔弱层,(,4,),上下两端柔弱层,(二)、建筑体型布置,1,、,平面布置,刚度不均匀,;,L,形等,不对称,平面的建筑;,开口房屋由于,刚度极不均匀,,破坏率显著增高;,电梯间布置上存在较大,偏心,也将使震害加重;,带有较长翼缘或凸出的,T,形、十字形、,U,形、,H,形、,Y,形平面由于地震时,侧移差异,而使震害加重。,2,、,立面布置,a,有裙房等的大底盘建筑,若,裙房与主楼相连而不设缝,,,体形的突变引起刚度突变,使主楼在接近裙房的楼层,相对较为柔弱,地震时因塑性变形集中效应而产生过大,层间侧移,导致严重破坏;,b,房屋高度与高宽比,。房屋愈高,受到的地震作用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c,上部为抗震墙等刚性结构,下部为框架,,出现的倾覆破坏;,d,突出屋顶的,收进建筑,破坏严重;,e,顶层空旷大房间,震害严重;,f,高低层毗连,房屋震害加重。,3,、,防震缝和变形缝的震害,a,缝宽不足,;,b,缝内落入物,造成破坏;,c,防震缝两侧相邻建筑物楼层高度不同发生互撞时,,缝两侧为不同材料建造时由于,结构动力特性,不同,,地震反应不同可能有相位差,地震时碰撞的震害加重;,d,防震缝,未彻底断开,造成震害,.,2,、框架柱,a,柱顶部破坏是现浇混凝土框架柱最多见的震害:,(1),柱端混凝土酥碎、散落、竖向钢筋压屈;,柱顶大偏心受压,使受拉侧作用效应超过钢筋混凝土柱的弯曲抗拉强,度。,(2),斜裂缝,柱头顺斜裂缝下滑错动,钢筋顺斜裂缝方向弯曲,严重者混凝,土全部崩落,上层梁板下塌,柱内纵筋压弯成灯笼状。其主要原因,是水平地震作用使柱顶受到,压、弯、剪,联合作用下,在柱顶刚度变化,处,由于,主拉应力破坏而形成,45,度斜裂,缝或在地震反覆作用下形成交,叉裂缝,进而压崩斜裂缝端部混凝土,严重时全部崩落并使纵筋外露,弯曲。,(3),竖向裂缝,主要是箍筋不足或梁柱相交处箍筋布置较差所致。,b,柱底柱根部的破坏率相对柱顶较低;,c,柱身中段,的震害与对柱顶和柱底对比相对较少,,但同样存在严重震害:,(1),柱身配箍太小引起的柱身剪切破坏。,(2),柱身的短柱破坏,d,角柱,框架角柱的震害常比边柱和中柱更为,严重,:,(1),在双向刚接框架中,,地震作用的双向偏心与重力荷载的双向偏心,叠加,使角柱的地震承载力更显不足。,(2),多层和高层建筑中,水平地震作用引起较大倾复力矩,在框架整体,斜向弯曲时,使角柱受到的,附加轴力,最大。,(3),结构体系或重力荷载分布不均匀时,,各楼层的质心与刚心间偏心,使在地震平动作用下出现扭转振动,,同时地震动还存在扭转分量,,它加剧了结构的扭转振动,角柱在扭转振动过程中比其他框架柱,相对侧移大,承受的扭转作用也最多。,f,短柱,(1),短柱破坏特点,剪切承载力,不足的震害;,(2),长短柱,在同一层中同时存在时,短柱破坏严重;,(3),框架柱由于,墙的嵌,固出现短柱而震害加重。,g,楼梯柱,(1),框架中的楼梯斜梁和踏步板构成,类似竖向钢筋混凝土斜撑,,作用于,楼梯柱或支承中间平台梁板的框架柱,以致这些柱承受更大的地震剪力。,(2),有时,楼梯平台柱上下与框架梁连接,实际形成,短柱,而加重了震害。,(3),在构造上应按短柱考虑,,控制轴压比,加密箍筋间距是合适的。,3,、框架梁,a,梁端:斜裂缝裂缝正八字形、竖裂缝;,b,梁的跨中在中部,1,3,跨度范围内出现竖向裂缝;,c,短梁出现斜裂缝,且斜裂缝延伸很长。,4,、梁柱节点,梁柱节点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左、右梁顺时针绕节点的同方向弯矩,和上、下柱逆时针绕节点的反方向弯矩的作用,在节点处引起的剪力,比柱子的剪力大得多。并使节点域受到一个对角方向的压力和,另一对角方向的拉力,当节点域的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剪切型的斜向裂缝。,地震作用反向时,将在另一方面产生斜裂缝,地震作用的往复作用,,节点域可能产生多条交叉裂缝,混凝土剥落、酥裂,梁、柱纵筋在节点区,的锚固失效。,5,、钢筋混凝土抗震墙,a,现浇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体系,多次地震的调害表明,,破坏程度均较轻;,现浇抗震墙的,空间整体性强,水平荷载下的侧向变形小,,承载能力富裕很大,,地震时剪力墙即使严重开裂,强度衰减,,其承载能力也很少降低到承重所需要的临界承载力以下,,该体系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6,、钢筋混凝土房屋中的砌体填充墙,a,砌体填充墙体局部或全部,平面外倒塌,;,b,砌体填充墙的,斜裂缝和交叉裂缝是,常见的震害,;,c,填充墙的,做法,对震害有很大影响:,(1),现浇抗震带的震害较轻;,(2),设有与柱拉结钢筋的填充墙震害次之;,(3),嵌砌于框架内的砌体填充墙施工时未与周边框架柱、,梁、板顶紧者震害最重,因其实际上成为平面外独立悬臂墙,,平面外全部倒塌或顶部倒塌;,(4),电楼梯间的砌体填充墙震害比较普遍,也较严重。,7,、楼梯间的破坏,a,在地震往复作用下,,楼梯板,相当于斜撑,,受力为拉弯压弯构件,而在以往的结构设计中,,仅将梯板当受弯构件计算;,b,楼梯梁,在承受地震力的同时,,还承受来自双方向楼梯板的剪切扭转作用。,下图,都江堰市规划局办公楼,,六层框架结构,,建于,2005,年,,楼梯板两处水平断裂裂缝,,主筋弯曲。,上图,都江堰市华夏广场三期商业楼,,五层框架结构,建于,2003,年。,梯梁开裂破坏,,并与梯板拉开。,二、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一)、适用范围:,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房屋的总层数不超过,10,层;,(适用于约上世纪七十年代及以前的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房屋的适用的最大高度参考,89,规范的规定。(,适用于约上世纪八十年代及至,2001,年建筑,后续,使 用年限为,40,年),;,C,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按照现行抗震规范,GB50011,进行,,(适用于,2001,年以后的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针对于,A,、,B,类建筑的抗震鉴,定。,(二)、检查项目,1,、应依据其设防烈度重点检查下列薄弱部位:(强制),6,度时,应检查局部易掉落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7,度时,尚应检查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框架跨数及不同结构体系之间的连接构造。,8,、,9,度时,尚应检查梁、柱的配筋,材料强度,各构件,间的连接,结构体型的规则性,短柱分布,,使用荷载的大小和分布等。,2,、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主体结构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或歪扭。,(三)、 鉴定方法,1,、方法:,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应按结构体系的合理性、,结构构件材料的实际强度、结构构件的纵向钢筋和横向箍筋的配置和,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以及构件抗震,承载力的综合分析,对整幢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当梁柱节点构造和框架跨数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当仅有出入口、人流通道处的填充墙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局部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2,、,A,、,B,类建筑如何进行抗震鉴定:(强条),A,类:逐级鉴定,一级符合要求可不进行第二级鉴定(除,9,度外),B,类: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和抗震承载力两级鉴定、缺一不可,(四)、,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1,、,第一级鉴定,结构体系、结构材料实际强度、结构构件的纵向钢筋和横向箍筋的配置、,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检查内容见下页表:,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说明:,6,度和,7,度,、,类场地,时,只判断是否满足,非抗震设计要求,。,其中,梁纵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按,70,年代的规范检查,但,乙类建筑,需要检查柱的配筋,。,7,度,、,类场地和,8,、,9,度时,,要检查纵筋、箍筋等,,9,度时要检查轴压比。,框架,-,抗震墙中抗震墙的构造要求,是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设计规范提出的。,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项目,6,度乙类建筑,7,度,、,类场地,8,度,9,度,中柱、边柱纵筋,总配筋,0.5%,拉筋,0.2%,总配筋,0.6%,总配筋,0.8%,角柱纵筋,总配筋,0.7%,拉筋,0.2%,总配筋,0.8%,总配筋,1.0%,柱上、下端箍筋,6,一,200,6,一,200,8,一,150,梁端箍筋间距,同非抗震设计,200,150,短柱全高箍筋,同非抗震设计,8,一,150,8,一,100,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300mm,400mm(,、,类场地,),400mm,上述各项规定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第二级鉴定,;,但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但应评为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要求,,且应对房屋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1,),梁柱节点构造不符合要求的框架及乙类的单跨框架结构。,2,),8,、,9,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13,。,3,),与框架结构相连的承重砌体结构,不符合要求。,4,),仅有女儿墙、门脸、楼梯间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不符合要求。,5,),结构布置和构造要求的其他规定有多项明显不符合要求。,2,、第二级鉴定,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主要采用平面结构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第二级鉴定。,楼层综合能力抗震指数方法:,a,、,强条:,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第二级,鉴定时,应分别选择下列平面结构:,1,),应至少在两个主轴方向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平面结构。,2,),框架结构与承重砌体结构相连时,除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外,,尚应选取连接处的平面结构。,3,),有明显扭转效应时,除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外,尚应选取计,入扭转影响的边榀结构。,b,、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平面结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体系影响系数,局部影响系数,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和部位,按下列情况确定:,1,)当上述各项构造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时,可取,1.4,。,2,)当各项构造均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6.3,节,B,类建筑(,89,规范)的规定时,可取,1.25,。,3),当各项构造均符合本节第一级鉴定的规定时,可取,1.0,。,4),当各项构造均符合非抗震设计规定时,可取,0.8,。,5),当结构受损伤或发生倾斜而已修复纠正,上述数值尚宜乘以,0.8,1.0,。,局部影响系数,1,),与承重砌体结构相连的框架,取,0.80.95,。,2,),填充墙等与框架的连接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取,0.70.95,。,3,),抗震墙之间楼、屋盖长宽比超过表,6.2.1-1,的规定值,可按超过,的程度,取,0.60.9,。,”,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对规则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20093.0.5,条的规定计算,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0,;,对考虑扭转影响的边榀结构,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方法计算。,当场地处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4.1.3,条规定,的不利地段时,地震作用尚应乘以增大系数,1.11.6,。,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3,、鉴定结果,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可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当不符合时应要求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1),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不小于,1.0,的结构。,2),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3.0.5.,条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并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五)、,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1,、构造要求,a,本部分基本是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规定进行综合,调整而成:抗震等级、结构体系、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柱、墙实际达到,的最小混凝土强度等级定为,C20,,一级的框架梁、柱和节点定为,C30,。),框架梁的配筋与构造、对框架柱的配筋与构造要求、抗震墙墙板的配筋,与构造要求、框架抗震墙的墙板配筋与构造、填充墙的要求等等;,b,但,抗震墙加强部位的规定吸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20011-2001,对加强部位放松的要求而,规定。,c,本条文,对钢筋的接头和锚固采用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2,、抗震承载力验算,B,类抗震鉴定采用,01,抗规的抗震验算方法,但内力调整系数,采用,89,抗规值。,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方法进行抗震分析,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3.0.5,条的规定进行构件承载力验算;,乙类框架结构尚应进行变形验算;,当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第,6.3.16.3.9,条的,要求时,可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6.2,节的方法计,入构造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结构体系、梁柱箍筋、轴压比、墙体边缘构件等符合鉴定要求,的程度和部位,按下列情况确定:,1,)当,上述各项构造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时,可取,1.1,。,2,),当各项构造均符合本节的规定时,可取,1.0,。,3,),当各项构造均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6.2,节,A,类,房屋鉴定的规定时,可取,0.8,。,4,),当结构受损伤或发生倾斜而已修复纠正,上述数值尚宜乘以,0.8,1.0,。,(一)、抗震加固的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加固应符合下列要求(强条):,(1),抗震加固时应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选择加固方案,,分别采用主要提高,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主要增强结构,变形能力,或改变结构体系,而不加固框架的方案。,(2),加固后的框架应,避免形成短柱、短梁或强梁弱柱,。,(3),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加固后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态计算和取值,。,三、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加固技术,(二)、加固后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1,)当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抗震验算时,,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第,6.2,节规定的计算公式,对框架结构,可选择平面结构计算;,2,)当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第,3.0.4,条的规定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方法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第,6,章的规定计入构造的影响。,以上方法中加固后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应,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第六章确定。,(三)、抗震加固手段的基本作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手段,大多与一般的加固手段相同,但从,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角度,列出其基本作用:,(,1,),修补、灌浆、喷射:,使耐久性不足、局部损伤或出现裂缝的构件,,恢复原有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2,),钢筋混凝土外套加固,:,同时增大构件的刚度、承载力和耐变形能力,,有时也加强连接的可靠性。,(,3,),钢构套加固:,主要通过约束原有构件以提高耐变形能力,有时也可,提高受剪和受弯承载力。,(,4,),增设墙体、翼墙和支撑等加固:,提高整个结构的抗震承载力和刚度,,并通过内力重分布减少某些构件的受力。,(,5,),粘钢加固:,代替纵向钢筋或箍筋,可提高承载力、变形能力,而几乎不增加刚度。,(,6,),支托、拉筋和钢夹套加固,:,增加构件之间连接性能。,(,7,),剔缝,:,使相邻构件脱开,避免相互撞击或产生附加内力。,(,8,),粘贴纤维布加固,:,代替纵向钢筋或箍筋,可提高承载力、不增加刚度。,(,9,),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代替纵向钢筋或箍筋,,可提高承载力、变形能力、增加刚度。,(10,),支撑加固(包括消能支撑),:,提供刚度、变形能力,消能支撑还,可以提高整个结构的消能减震能力。,(四)、 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案的确定,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体系和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选下列加固方法:,(,1,),单向框架,应加固为双向框架,或采取加强楼、屋盖整体性且同时,增设抗震墙、抗震支撑等抗侧力构件的措施。,(,2,),单跨框架,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应在不大于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最大间距且不大于,24m,的间距内增设抗震墙、翼墙、抗震支撑等抗侧力构件,或将对应轴线的单跨框架改为多跨框架。,(,3,),框架梁柱配筋,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采用钢构套、现浇钢筋混凝土套,或粘贴钢板、碳纤维布、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等加固。,(,4,),房屋刚度较弱、,明显不均匀或有明显的扭转效应时,可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翼墙加固,也可设置消能支撑加固。,(,5,),当框架梁柱实际受弯承载力的关系,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采用钢构套、现浇钢筋混凝土套或粘贴钢板等加固框架柱;,也可通过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确定对策。,(,6,),钢筋混凝土抗震墙配筋,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加厚原有墙体,或增设端柱、墙体等。,(,7,),钢筋混凝土构件有局部损伤,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修复;,出现裂缝时,可灌注水泥基灌浆料等补强。,(,8,),填充墙体与框架柱连接不良,时,,可增设拉筋连接;,填充墙体与框架梁连接不良时,可在墙顶增设钢夹套与梁拉结。,(,9,),女儿墙等易倒塌部位,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选择降低高度,的方案,也可结合维修增加锚固措施。,(,10,),当楼梯构件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粘贴钢板、碳纤维布、,钢铰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等加固。,(五)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加固技术,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加固技术,特点:,改变结构体系整体性,加固;,框架结构 框架抗震墙结构,优点:地震作用主要由抗震墙承担,,减小框架受力;,提高结构整体刚度,减小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变形;,结构体系的改变,降低了对框架抗震构造措施要求;,避免对框架构件的逐个加固,减少加固工作量。,缺点:新增抗震墙需设基础,采用天然基础时开挖工作量大。,a,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且不应低于原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b,墙厚不应小于,140mm,,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0%,。对于,B,、,C,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其墙厚和配筋应符合其,抗震等级的相应要求。,c,增设抗震墙后应按框架,-,抗震墙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增设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均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加固后抗震墙之间楼、,屋盖长宽比的局部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锚筋连接,增设墙与原框架柱的连接,消能减震加固技术,特点:,属改变结构体系整体性,加固;,原理:原结构中设置消能支撑,依靠其变形吸收消耗地震能量,从,而起到对结构构件的保护作用。,构件加固技术,分类:加大截面法,粘钢加固法,粘贴碳纤维布加固,高强钢铰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采用钢构套加固框架:,应符合下列要求:,a,钢构套加固梁时,角钢两端应与柱连接。,b,钢构套加固柱时,角钢到楼板处应凿洞穿过上下连接;,顶、层的角钢应与屋面板可靠连接;底层的角钢应与基础锚固。,c,加固后梁、柱截面抗震验算时,角钢应作为纵向钢筋、钢缀板,应作为箍筋进行计算,其材料强度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梁柱,应符合下列要求:,a,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且不应低于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b,柱套的纵向钢筋遇到楼板时,应凿洞穿过并上下连接,其根部应伸入,基础并满足锚固要求,其顶部应在屋面板处封顶锚固;,梁套的纵向钢筋应与柱可靠连接。,c,加固后梁、柱按整体截面进行抗震验算,新增的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强度,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高强钢铰线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当提高梁的受弯承载力时,钢绞线网应设在梁顶面或底面受拉区;当提高梁的受剪承载力时,钢绞线网应采用三面围套或四面围套的方式;当提高柱受剪承载力时,钢绞线网应采用四面围套的方式。,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梁柱的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的材料性能,应符合,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第,5.3.18,条的规定。界面剂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907,关于,型的规定。,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梁柱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原有构件实测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b,钢绞线网的受力方式应设计成仅承受拉应力作用,梁受剪加固,梁受剪加固,柱受剪加固,粘贴钢板加固梁柱:,应符合下列要求:,a,原构件实测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混凝土表面的受拉粘结强度,不应低于,1.5MPa,。,b,钢板的受力方式应设计成仅承受轴向应力作用。,c,粘贴钢板与原构件尚宜采用专用金属胀栓连接。,d,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胶粘剂的材料性能、加固的构造和承载力,验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对构件承载力的新增部分,其加固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宜,采用,1.0,,且对,A,、,B,类钢筋混凝土结构,原构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和抗震,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的有关规定采用。,e,注意使用的环境和防火要求。,f,加固前应卸除或大部分卸除构件上的活荷载 。,粘贴纤维布加固梁柱,应符合下列要求:,a,原结构构件实测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应低于,1.5MPa,。,b,碳纤维的受力方式应设计成仅承受拉应力作用。用在梁受弯、受剪,以及柱受剪。,c,粘贴纤维布和胶粘剂的材料性能、加固的构造和承载力验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对构件承载力的新增部分,其加固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宜采用,1.0,,,且对,A,、,B,类钢筋混凝土结构,原构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和抗震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有关规定采用。,d,注意长期使用的环境和防火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e,加固前应卸除或大部分卸除作用在构件上的活荷载。,例题一(,A,类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实例),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采用黏土砖填充墙,,框架下面有箱形基础地下室,框架柱嵌固于地下室顶板处,平面布置见下图,,层高,3300mm,,梁柱楼板混凝土为,C14,,柱均为,450mm450mm,(配筋为,414,,箍筋,6,间距,150,),梁,250mm550mm,,楼板,160mm,厚,,每层另外增加面荷载:恒载,5.0 kN/mm,;活载,2.0kN/mm,;,该工程位于,8,度(,0.2g,)区,,类场地。,一、抗震鉴定,该房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鉴定类别为,A,类,采用后续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一)、第一级鉴定,16,(二)、第二级鉴定,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第二级鉴定。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三)、抗震加固,加固方案,对一层的所有柱进行钢构套加固。重新进行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计算,见如下表格。表明加固后各层,X,、,Y,方向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均不小于,1,,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