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理的一般理论知识等课件

上传人:3626209****147198... 文档编号:243157950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管理的一般理论知识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城管理的一般理论知识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城管理的一般理论知识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城市管理学,City Management,主讲 关静,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课程目的和任务,市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对市政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土地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城市财政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城市发展由一个深入的理解,掌握相应的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的能力。,教学基本要求,1,、对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正确的认识。,2,、了解城市管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并掌握其方法论。,3,、明确城市管理所涉及相关概念。,4,、掌握城市管理的原理和方法。,5,、学会运用城市管理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程框架结构,本课程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城市及其发展、城市管理的一般理论知识等。,第二部分重点讲授城市管理的依据,即市政体制和城市管理职能。,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城市管理的主体,即谁来管城市。,第四部分讲授城市管理的客体,即城市管理管些什么。,前 言,0.1,城市化的不可逆转性,1800,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世界人口比例为,3%,;,1900,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世界人口比例为,10%,;,2000,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世界人口比例为,50%,以上。,一些专家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左右,而城市人口约有,50,亿。这意味着在,200,年的时间里,世界城市化水平从,3%,发展到,62%,。,历史表明,城市化是人类不可逆转的过程和趋势。未来的世界被认为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所以新世纪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0.2,城市的重要性,城市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和社会存在,城市文明是人类进步的象征。,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城市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一方面城市是创造公共财富的最大基地,另一方面城市又是贫穷、社会分化、污染、交通堵塞、腐败犯罪的渊薮,城市已经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城市体系的调整,城市正在逐渐成为国际经济的管理中心。,0.3,中国城市的发展态势,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城市也日益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目前中国正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生产要素流动性逐步提高,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向大城市,,2001,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6%,,整个国家正在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建设的规模扩大、速度加快、管理内容更加复杂。大规模城市发展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949,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11.7%,1982,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20.6%,;,1999,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30%,;,2004,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37%,;,预计,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45%,,,205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将超过,65%,。,未来,20,年将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大转型的时期,也是中国实现由农村化社会向城市化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将会有,8,亿人口进入城镇生活。,0.4,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联合国人居中心在,生境议程,中确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斗,其成功与失败将在城市内见分晓,而良好的城市管理将是成败的关键所在。,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使人们认识到仅有以企业为核心的微观管理和以国民经济系统为内容的宏观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城市管理作为介于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中间环节,在中国多年来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现在我国大、中、小城市存在许多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无一例外地都与城市管理不善有关。,城市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加强城市管理的学习和研究,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我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城市管理复杂性和难度加大,如何认清和规范城市政府管理职能,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处理有为管理和无为管理、人治与法治和导顺逆制的关系,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第一讲,城市的概念与起源,一,.,城市的涵义与分类,1.,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地方和属于一定行政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2.,城市的特点:空间上的聚集性。聚集性是城市所特有的根本属性之一。,经济上的非农业性。这是城市的经济特性。,构成上的异质性。这是城市的社会属性,有时又称为“多样性”、“流动性”。,城市地理学强调城市的空间特征,认为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聚落(,Settlement,),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城市经济学强调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的大规模集中的结果,认为城市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并与域外相互联系的网状系统。,城市社会学认为,城市是特定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是人类生存的特殊社区。,而城市政治学认为,城市不仅是市场中心的所在地和有法律规范的地域,更是不同团体间确定政治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二,.,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形成:历史上最初形成的城市距今五千至六千年间,城市的产生有其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从世界范围看,城市产生源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生产力发展和剩余产品导致的私有制的生产关系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场所,成为部落以及部落联盟之间的物资交易市场。部落首领们为了保护自己,不断修建城池,产生了人类最早的城市。,早期的”城”与“市”,城最初是指在一定地域上用做防卫而围起来的墙垣,即军事设施和统治中心;市最初是以“集市”表现的交易场所,大多不在城内。,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商品交换需要一个安全、通达、固定的场所和环境,于是“市”向城内移动,形成城市。,三,.,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城市的发展有五千余年历史。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城市的不断发展。,(,1,) 古代城市阶段:主要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特征:城市所处位置大都是交通便利之处;手工业匠人在城市的专业化和集中趋势不断增强,成为手工业生产的集中地;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吸引能力,总体规模较小,数量很少;城市消费规模超过生产规模,消费主要靠农村的地租和税赋支撑,城乡关系对立。,古代城市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经济上以手工业和初级商业为主,规模小、质量低、技术含量少,发展缓慢。,(,2,)近代城市阶段:工业革命后形成。,特征: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城市规模扩张,人口数量猛增;城市成为行政管理的中心。农村则越来越变为城市粮食、资源和工业原料的单纯供应者,并依附于城市的发展。 (,3,)现代城市阶段:特点:城市日益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成为人类主要的聚居地(,1950,年的,28.4%_1990,年,50%,的人居住在城市);城市空间组合能够发生了巨变,要求城市超着高质量和多功能方向发展(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城乡融合,差别变小。(农村直追城市),(,4,)未来城市: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特征:城市功能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将成为信息流通、管理、服务中心);城市经济力由物质要素集聚转向主要是人力资本集聚;城市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SOHU,一族等缓解交通等)城市的人本特征进一步突出(闲暇,娱乐等);城市运行的民主性效率性得到根本性提高。,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发展阶段,发展状况,城市建设,经济功能,城乡关系,古代城市,城市规模很小,数量很少,市政设施简陋,生活条件落后,手工业集中地、农产品集散地,城乡相对封闭、城乡分离,近代城市,城市规模扩张,数量猛增,市政设施完备,生活条件改善,机器大工业、商贸中心,城乡对立、差距拉大,现代城市,城市规模相对稳定,数量持续增加,市政设施优越,生活条件完善,第三产业中心、城市功能多元化,城乡差距缩小、逐渐融合,未来城市,形成大都市连绵区和新型小城市,城市信息化、园林化、生态化,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务中心,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律,A,城市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由相对封闭向逐渐开放发展;,B,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承载能力、城市建设规模与城市经济规模想适应;,C,城市和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D,城市与乡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E,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1,)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2,)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3,)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4,)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5,)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四、城市化,1,、城市化是近代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表现,测量城市化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量城市人口占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重,公式: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区域总人口。,城市化突出地表现为城市非农业人口迅速而持续地增长。,1800,年世界人口,9. 78,亿,大约,5.1%,居住在城市。城市化起动后,,1950,年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到,29%,,,1980,年为,39. 6%,2000,年接近,50%,。到,2020,年估计将达到,65%,左右。(课本,P30,),2,、城市化的特点:(,1,)增长迅速而持续。(,2,)城市化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开始趋于下降,。,城市化的类型:,(,1,)从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考察,1,)过度城市化,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工业化速度,过量的乡村人口盲目地流向城市,造成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2,)低度城市化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发展所能容纳的人口增长速度。,(,2,)从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流动方向进行考察,a,向心型城市化:人口向城市中心聚集,b,离心型城市化:人口从城市中心向外扩散,经济活动向非中心地区扩展。一是郊区城市化:人口和经济向郊区迁移;一是逆城市化: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大城市中心向周边小城镇和卫星城市迁移。,3,、中国的城市化,1,中国城市化分为五个阶段:(,1,)城市化的起步与正常发展阶段(,1949,1957,)重点发展、稳步前进(,2,)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1958,1960,)过量城市化(,3,)城市化的调整阶段(,1961,1965,),城市化第一次大回落,形成严格的“户籍管制”,(,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1966,1976,),低度城市化(,5,)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集中性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在中心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少数城市开始重视“生态城市化”,农村出现“小城镇化”。,4,、中国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的发动和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城市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受政府控制;城市化初期的资金积累以政府政策为保障,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城市化速度受政府调控),(,2,)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5,)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年净增人口,1400,万,维持,8%,的,GDP,增长,年城市净增工作岗位,800-1200,万个。,5,、我国城市化的方针:,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主要是控制,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数量),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这一方针表明城市化的合理标准或目标是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这一目标的实现,应该是不同等级城市和谐发展的结果,而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发展中应有所区别与侧重。,(,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龙头(,50,万以上大城市,,100,万以上特大城市),(,2,)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3,)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五、城市功能,1,城市功能(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中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2,城市功能的特征:(,1,)整体性(,2,)结构性(,3,)层次性(,4,)开放性,3,城市功能的表现:(,1,)生产中心功能:(,2,)商业中心功能:(,3,)金融中心功能:(,4,)交通中心功能:,(,5,)信息中心功能:(,6,)政治中心功能:,六、城市布局及城市布局合理化的意义:,1,、城市布局:城市各类要素总是按一定形式、一定方向具体地分布与城市空间地某一位置上,或地面,或地下,或空中纵横交错,呈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形态。,2,、城市布局合理化的意义:,a,能缩短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空间和时间,方便它们的流动,提高城市效益,b,能合理地利用城市地土地和自然条件,建立合理、便捷的交通联系,c,能避免城市各物质实体或要素相互干扰,创造一个“美学上令人愉快,生理上有益于健康,经济上、文化上有利于发展”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3,、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化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有利于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3,)有利于提高市政管理水平,4,、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1,)经济发展(,2,)企业行为(,3,)居民行为:,a,居民的生育率,b,向心居住欲望,c,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5,、建立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原则:(,1,)依据城市性质选择合理的城市总体形态(,2,)端正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3,)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城市空间结构,6,、实现城市总体结构优化的基本要求:(,1,)实现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基本环节的平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2,)实现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平衡(,3,)实现社会生产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4,)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5,)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6,)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主要功能和多种功能,七、城市体系,1,城市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各种不同性质、规模和类型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的城市群体组织,它是经济区的基本骨骼系统。,2,城市体系的特点: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层次性、重叠性,4,城市空间分布的原则:(,1,)市场原则。(,2,)交通原则。(,3,)行政原则。,5,城市体系的类型:金字塔型、多核型、网络型、带状型,6,区域的概念与特点:区域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地域空间,一般具有同质性、内聚性、层次性和动态性,7,经济区的运行原则:(,1,)经济开放、横向联合的原则。(,2,)平等竞争、利益共享的原则。(,3,)依托中心、统一规划的原则。(,4,)生态独立、突出特色的原则。(,5,)区域协调、优势互补的原则。,八、 城市性质,1,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各城市间相互区别的基本特征。城市性质是由该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所决定的,是城市主要职能的集中反映。(城市职能包括城市主要职能、城市辅助职能),2,确定城市性质的原则:(,1,)全局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2,)区域内各城市合理分工的原则(,3,)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4,)详尽地占有和分析资料,3,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1,)定性分析法(,2,)定量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4,)综合分析法,九、城市规模,1,城市规模:城市规模是人口、经济、科学技术等在城市的聚集规模。广义的城市规模包括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生产力规模、消费力规模等;狭义的城市规模仅仅指城市的人口规模。,2,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1,)自然资源和能源(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和土地资源)(,2,)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3,)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4,)城市的性质和结构此外,一国的体制、国土面积以及人口的总量、增长速度、构成、素质等,也会影响城市的规模。,十、中国城市的主要类型:(,1,)按照城市的性质或功能类别分类:,a,综合性城市,b,工业城市:钢铁鞍山;轻纺南通;机械制造十堰,c,矿业城市:大庆、玉门、茂名、淮南、大同,d,交通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城市徐州、郑州、鹰潭、襄樊;海港城市大连、塘沽、湛江;内河港阜城市裕溪口,e,商业金融城市:武汉,f,风景旅游城市:桂林、黄山、曲阜、敦煌,g,科学文化城,(,2,)按照城市的结构进行分类:,a,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b,封闭式城市和敞开式城市,c,集中式城市和分散式城市(,3,)按照城市的行政地位分类:,a,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b,副省级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成都、西安、武汉、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深圳、广州,c,地级市:苏州、无锡、常州,e,县级市:锡山市、武进市,(,4,)按照城市的人口规模分类:,a,特大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以上的城市。,b,大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100,万的城市。,c,中等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50,万的城市。,d,小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在,10,20,万的城市。,e,镇: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00,以上、,10,万以下。(,5,)按照城市的地理位置分类:,a,沿海城市:烟台、连云港,b,内地城市:宜昌、九江,c,边境城市:凭祥、满洲里、二连浩特此外,按照城市辐射范围的广度和辐射力的强度,分为:国际性城市、全国性城市和地区性城市;按照城市发展历史的长短分:新兴城市、古老城市;按照城市外观形态分:团状、带状、环状、放射状、组团状、星座状城市等。,几个案例,上海、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杭州、宁波、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属于长三角城市群,也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成思危认为:城市化应分为三个层次:小城镇、中心城市和超级大城市。,生态城市化问题,城市形象工程建设、城市趋同化,缺乏统一规划的拆改建。,城市化的问题: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经营城市存在误区,借钱搞建设主要是搞开发区;过分强调发展小城市。,阅读书目,章立奇:,世界五大城市群简介,思考题,1,、城市的含义和特征。,2,、城市的功能。,3,、中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4,、你希望的未来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