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课件

上传人:磨石 文档编号:243154152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要点汇编,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论语十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愠(y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为(w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i)有害。 诲(hu)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是此,这。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ng)毅刚强,勇毅。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 凋(dio)凋谢。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 想,希望。勿(w)不要,施加。,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二)通假字、古今字,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三)成语,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二、文学常识,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三、阅读探究,1. 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胸怀宽广,为人大度。,2. 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3. 第三则:,(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4. 第四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5第六则:,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6. 第六则、第七则:,(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取长补短。,(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7. 第八则:,(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8. 第九则:,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9. 第十则:,(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也可谈其消极成分,略。),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四、总结迁移,1.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2.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4.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论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7.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八则中的哪句话作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8.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9.在学习中,你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本文中所谈的某一种学习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示例:,我在学习上经常自觉地运用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10.论语一书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读了这八则以后,你一定收获不小吧!怎么样,也试着编一则吧!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修身做人均可,但尽量要经典些。,我说:有书不读非君子,骄傲自满真小人。,11.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爱莲说 (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一、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可爱者甚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只,仅。,自李唐来:,从,自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被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美丽而不端庄,。,不蔓不枝:,长枝蔓。/长枝节,。 香远益清:,副词,更,亭亭净植:,树立。,远观而不可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陶后鲜有闻:,少,。宜乎众矣:,当然。,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二、理解背诵,:,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三、回答问题:,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2、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3、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4、.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意思对即可),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6、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答:,莲花代表的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四,、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补充说明:,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五,、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六、开放性试题,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三峡(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1、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2、重点字词:,自三峡七百里中:,在,略无阙处:,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同“缺”空缺。,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正午/半夜,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至于夏水襄陵:,到/漫上山陵。襄,上。,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或王命急宣:,有/宣布,传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指奔驰的快马/不如,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潭,深,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绝巘多生怪柏,:,巘,山峰 飞漱其间:,这里是冲刷的意思。,良:,的确,实在。,清荣峻茂:,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晴初霜旦:,早晨。,林寒涧肃:,寂静。,属引凄异:,属 ,(zh)连续。/引:延长。,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绝:消失。,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属: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绝:久绝(消失)。 绝巘 (山峰): 极 阻绝:断 自三峡(在) 自非(如果),通假字:阙;同“缺”,,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3.、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写水流湍急(水流急速)的句子:,朝发白帝,暮到江陵,(5)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6)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7)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4.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6.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7.探讨:,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8、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9.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答:,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10.开放性试题,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户:,门,念:,想,思考。,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 至:到,寝:,睡,相与:,共同,一起,空明:,清澈透明,。,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交叉错杂,)。 盖竹柏影,:原来是,但:,只是,不过。,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三、填空,1、全文以“,月光(月色),”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5、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并说说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方面,作者慨叹知音难觅。另一方面,作者当时虽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心,借以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四、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五、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2、文章表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六、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七、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八、开放型试题:,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念无与为乐者,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分别以“奇趣”和“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将影作藻见,奇趣,,以水喻月抒,闲情,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夏夜的海边,一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沙滩上,面对着茫茫大海陷入了沉思之中,老者在想些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老者的内心独白。(略),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马说 韩愈,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3、不以千里称:,不把(它)称为千里马。,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或:有时;/石:十斗为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同“饲”,喂养。,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的。,7、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普通,平常;/等同,一样 。,9、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日行千里,1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方法,12、食之不能尽其材:,喂;/通“才”,指才能,13、执策而临之:,握;,/,鞭子;/到(它)跟前。,14、其真无马邪:,难道,15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三、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四、课文内容理解:,1、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 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指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3、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答:,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4、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答:,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5、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即: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7、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答:“其真不知马也”,8、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答:,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9、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答:,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10、“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答:,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11、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答:,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12、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1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14、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五、开放性试题,1、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答:,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条件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一样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时。,2、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3、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答:,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咏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5、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答: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一、文学常识:,作者,明初文学家宋濂,二、重点字词解释。,余幼时即嗜学:,特别爱好。,无从致书以观:,没有办法。/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假也是借的意思。,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超过约定的期限。,既加冠:,到了成年。,益慕圣贤之道:,仰慕,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未尝稍降辞色:,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一些,把脸色放温和一些。,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尊敬而专心)请教。,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俟(s)其欣悦:,等待。,负箧(qi)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穷冬烈风:,严冬。,足肤皲裂而不知:,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至舍:,学舍,学校。,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僵硬。,媵人持汤沃灌:,热水;/浇水洗。,以衾拥覆 :,用;被子;/蒙盖。,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戴朱缨宝饰之帽:,帽带。,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右备容臭:,香袋。,烨然若神人:,光彩耀眼的样子,。 缊袍敝衣处其间:,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县官日有禀稍之供:,日:天天;县官,朝廷。 禀稍,官家给的粮食。,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裘葛,冬夏的衣服。裘,皮衣。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遗,给予,赠送。,无冻馁之患矣:,馁,饥饿。之,的。,假诸人而后见也:,假之于人,向人借书。诸,之于。,非天质之卑:,天质:天资,人的智力。卑,低下,。 流辈甚称其贤:,同辈的人。,生以乡人子谒余:,拜见。,撰长书以为贽:,写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贽,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与之论辨:,辩论。“辨”通“辩”。,言和而色夷:,平和。,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三、理解背诵。,(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表明第2段观点的句子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四、课文内容理解:,1、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幼年得书之难,借书抄录,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求师艰难,毕恭毕敬,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3、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5、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6、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7、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8、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9、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10、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借书之苦;求教之难。,11、“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得到知识,明白道理。,12、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五、开放性试题,1、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结合本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2、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3、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n)囊萤读书。,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4、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5、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醉翁亭记,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二、生字,环滁(ch) 林壑(h) 琅琊(ln y)饮少辄醉(zh),岩穴暝(mn) 伛偻(y l) 酒洌(li)山肴野蔌(s),觥筹(n chu)射者中(zhn) 弈者胜(y)颓然(tu) 阴翳(y),三、重点解词,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蔚然而深秀:,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飞泻。,峰回路转:,回环,曲折环绕。,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这里是坐落在高处的意思。/在,名之者谁:,命名。,太守自谓也:,用自称来命名。,饮少辄醉:,就,自号曰醉翁:,取别号。/叫做。,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情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归:聚集。/暝,昏暗。,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秀:草木茂盛。,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休于树:,在树下休息。于,在。,伛偻提携:,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这里指老人。提携:指小孩。,临溪而渔:,靠近,这里是“在旁”的意思。/捕鱼。,泉香而酒洌:,泉水香,酒清而醇。洌,清澈貌。,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摆放,陈列,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尽兴地喝酒。/弦乐器。/管乐器。,弈者胜:,下棋。,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的样子,;/,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跟从。,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鸣声上下:鸟到处鸣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前一个“乐”:以为乐;后一个“乐”:乐趣。,太守谓谁:,为,是。,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四、复习文章知识。,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4、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5、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别有用心。,“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7、看看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种乐?答:,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五、理解背诵。,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5、请写出归后情景(,禽鸟乐),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6、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乐”字贯穿全文。,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7、领起全文(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11、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3、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15、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16、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7、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18、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六、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里欧阳修借景抒情。,七、,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太守“醉”的原因有那些?,()被眼前的优美山水所陶醉()为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陶醉()确实不胜酒力()自得其乐。(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出师表,一、作者:,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二、重点字词解释。,中道崩殂:,死(皇帝),益州疲弊:,民力困乏。,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果真,实在;/时,不懈于内:,懈怠,盖追先帝殊遇:,表推测原因;特殊待遇。,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扩大,发扬,妄自菲薄:,过于小看自己。菲薄:轻视,小看。,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陟罚臧否:,提升;/惩罚;/善恶,这里指评论人物好坏。,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表明;/治理,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选拔;/给予,悉以咨之:,都,全;/询问,,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性行淑均:,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必能使行阵和睦:,军队。,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臣本布衣:,平民。,躬耕于南阳:,亲自耕种。,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不求闻达于诸侯:,做官扬名。闻,扬名。达,显贵。,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身份低微,出身低下。,猥自枉屈:,亲自降低身份。,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次拜访,由是感激:,由于这样;/感动激奋。,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答应;/奔走效劳。,后值倾覆:,遇到;/兵败。,有一年:,通“又”,表余数。,临崩寄臣以大事:,托付;/国家大事。,夙夜忧叹:,早晚,。 恐托付不效:,成效。,深入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南方已定:,平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武器装备;/勉励和率领。,庶竭驽钝:,表示希望;比喻低下的才能。,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凶恶的人。,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用来的事。/职责、职务范围中应做的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把;/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功效。,则责等之慢:,怠慢,疏忽。,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陛下亦宜自谋,:想想自己的问题。,咨诹善道:,询问,察纳雅言:,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临表涕零:,面对;/流泪。零,落下。,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三、,通假字,: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四、古今异义字:,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指,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感激:古义:,感动激奋,。今义与“,感谢,”相近。,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憎恨,。,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五、 一字多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i)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y),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恐托付不,效,(,成效,)。不,效,(,功效,)则治臣之罪,六、 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七、理解性背诵:,(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怎样实施严明赏罚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苏教版教材2010年中考文言,(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