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章 神 经 系 统,第一节 总 论,脑,神经系统 脊髓,周围神经,一、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中枢部中枢神经系统脑、脊 髓,周围部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中:脑神经:与脑相连、12对,,脊神经:与脊髓相连、31对。,根据不同的分布对象,躯体神经: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周围神经,内脏神经:内脏、血管、平滑肌和腺体。,躯体感觉神经,躯体神经,躯体运动神经,脑、脊神经内均,内脏感觉神经,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一般把周围神经系统分为三局部: 副交感神经,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胞体,根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 树突,突起,轴突,一在中枢部,1、 灰质和白质,2、 皮质和髓质,3、神经核和纤维束,二在周围部,1、神经节,2、神经,3、神经纤维:习惯上,人们把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连同其外表所包被的结构。,神经元的分类:,第二节 脊髓,一、位置和外形,(一) 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续于延髓,下端至第1腰椎体下缘。,(二) 外形:,呈前后略扁粗细不等的圆柱状。,外表有沟,前正中裂,内有脊髓前动脉,后正中沟,前外侧沟,有脊神经前根穿出,后外侧沟,有脊神经后根进入,前正中裂,前外侧沟,后正中沟,后外侧沟,脊髓有两个膨大,颈膨大:,与上肢的神经支配有关,腰骶膨大:,与下肢的神经支配有关,颈膨大,腰骶膨大,脊髓圆锥:,脊髓末端变细,脊髓圆锥,终丝:,连于脊髓下端的细丝,终丝,(三) 脊髓的节段性,1.,节段的区分,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共有31对,每对脊神经根相连的一段脊髓为一个节段,因此,脊髓共有31个节段。,颈段,8节C18,胸段,12节T112,腰段,5节L15,骶段,5节S15,尾段,1节Co1,2.,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与脊柱不等长,大局部脊髓节段的位置高于同序数椎骨。,颈14节C14,平对同序数椎骨,颈58节C58,胸14节T14,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1,胸58节T58,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2节-2,胸912节T912,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节-3,腰15节L15,对第11、12胸椎,骶15节S15,尾节Co1,对第1腰椎,马尾:,脊髓节段高于同序数椎骨,而脊神经根仍然从相应的椎间孔出椎管,以致腰、骶、尾部的脊神经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围绕终丝形成马尾。,马尾的临床意义:,马尾位于终池的脑脊液中,临床上在此穿刺比较平安。,马尾,二、脊髓的内部结构,在横切面上可见中央管,灰质在中央,白质在周围。,一灰质,后角后柱,前角(前柱),中间带,侧角侧柱,中央管,灰质连合,前角,后角,中间带,侧角,前角外侧群,前角内侧群,1、前角:,由运动神经元组成。,1内侧群:,支配躯干肌,2外侧群:,支配四肢肌,2、中间带,1胸核:,接受后根纤维,发出纤维至小脑,与反射性本体感觉有关。,2中间内侧核:,接受后根纤维,与内脏感觉有关。,3中间外侧核:,在侧角内T1L3段,与内脏运动有关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发出纤维随前根走出。,4骶副交感核:,位于骶24段,与内脏运动有关副交感的节前神经元。,胸核,中间内侧核,中间外侧核,3、后角,1后角边缘核,2胶状质,与痛觉有关,3后角固有核:,传导痛温觉的重要核团,接受后根纤维,发出纤维至丘脑脊髓丘脑束。,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二白质,包括前、后、外侧索和白质前连合,前索,后索,外侧索,白质前连合,薄束,楔束,1、上行纤维束,:感觉传导束,1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传导同侧 躯干核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或区分性触觉。,后索病变,深感觉的信息不能上传到,大脑皮质,闭目时不能确定患侧肢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方向,出现站立,不稳,走路如踩棉花状。精细触觉也,丧失。,感受器,肌、肌腱、骨膜、关节,皮肤的精细触觉,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1级神经元,后根 薄、楔束,中枢突经脊髓后索,薄、楔束核,第2级神经元,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经延髓、脑桥、中脑,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丘脑上辐射,经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感受器,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1级神经元,后根,中枢突,皮肤,后角固有核、层,第2级神经元,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2,下行纤维束:运动传导束,皮质脊髓束:,a,皮质脊髓前束,b,皮质脊髓侧束,起于大脑皮质,止于脊髓前角。,控制躯干肌运动,属锥体系结构。,皮质脊髓束:,起于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下行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脑桥基底部、延髓的锥体,在锥体交叉处约7590%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行于脊髓外侧索终止于脊髓前角,支配四肢肌,未交叉的纤维行于脊髓前索,为皮质脊髓前束,终止于对侧前角,支配躯干肌,五、脊髓的功能,一传导,通过上、下行纤维束传导神经冲动。,二反射,通过脊髓内部的神经元联系,完成反射,如腱反射等,区分,第三节 脊神经,概述,一组成,神经纤维,运动神,经纤维,感觉神,经纤维,内脏运,动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躯体感,觉纤维,前根,后根,脊神经节,后根,共31对,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1对尾神经,二脊神经穿出椎间孔的部位,C1,枕骨与寰椎间,C27,同序椎骨上方,C8,以下同序椎骨下方,S5Co1,骶管裂孔,三脊神经干的分支,分支,脊膜支,椎管,脊髓被膜、韧带,交通支,白交通支,灰交通支,内脏、腺体、立毛肌,后支,躯干后部深层肌、皮肤,前支,胸神经:,节段性分布,颈丛:,C,1,C,4,腰丛:,T12一局部,L13,L4一局部,骶丛:,腰骶干:,L4一局部,L5,S,15,,Co,1,臂丛:,C5 C8、T1 大局部,脊神经分支,脊膜支,灰交通支,白交通支,后支,前支,一、颈丛,一组成和位置,组成:,C,14,的前支,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深方、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二分布:枕小 耳大 颈横 锁骨上,三膈神经: 膈神经,运动纤维:,膈肌,感觉纤维,胸膜、心包、膈下面腹膜,右侧:肝、胆囊、肝外胆道,损伤表现:,同侧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甚至有,窒息感,受刺激可发生,膈逆。,耳背、枕部、颈部及肩部皮肤,二、臂丛,一组成和位置,组成:,C5,根,C6,根,上干,前股,C7,根,中干,外侧束,后股,C8,根,T1,根,下干,后束,前股,内侧束,位置:,斜角肌间隙,锁骨前方,腋腔,上干,中干,下干,后股,前股,二分支,1、腋神经,腋神经,臂丛后束,腋神经,四边孔,三角肌,肌支:,三角肌、小圆肌,皮支:,肩和臂外侧皮肤,损伤:,肩不能外展肩部骨突起,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2、肌皮神经,外侧束,肌皮神经,穿过喙肱肌,支配臂肌前群,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前臂外侧皮肤,3、正中神经,1组成和位置,内侧束,内侧根,外侧束,外侧根,正中神经,伴肱动脉,穿旋前圆肌,经浅、深屈肌之间,行于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经过腕管,手掌,2分支分布,1肌支:,前臂屈肌肱桡肌、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除外,鱼际肌拇收肌除外,1、2蚓状肌,2皮支:,掌心、鱼际、桡侧三个半手指的掌面及其中、远节手指的反面,正中神经皮支,正 中 神 经,正中神经,3损伤表现,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减弱,拇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出现“猿手,拇、示、中指远节皮肤感觉障碍明显,4、尺神经,1组成与走行,臂丛内侧束,尺神经,尺神经沟,尺侧腕屈肌与指深屈肌间,掌腱膜深方,手掌,2分支分布,1手背支:,手背尺侧半反面皮肤,小指、环指、及中指尺侧半反面皮肤,2前臂的肌支:,尺侧腕屈肌 指深屈肌尺侧半,3手掌:,浅支:,小鱼际,小指和环指尺侧半皮肤,深支:,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34蚓状肌,3损伤表现,运动障碍:,屈腕力减弱,小指和环指的远节指骨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内收,“爪形手各指不能相互靠拢,感觉障碍:,手内侧缘明显,5、桡神经,桡神经,1组成与走行,后束,桡神经,桡神经沟,肱肌和肱桡肌之间,浅、深支,2分支分布,臂部:,皮支:臂和前臂背侧皮肤,肌支: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深支:,前臂伸肌,浅支:,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二个半手指近节反面的皮肤,3损伤表现,运动障碍:,前臂伸肌瘫痪,“垂腕,感觉障碍,:,12掌骨间隙反面皮肤最为明显,桡 神 经,三、胸神经,1、分支,肋间神经,T111对,肋下神经,T12前支,前皮支,外侧皮支,肌支:,胸腹壁皮肤,胸腹膜的壁层,肋间肌,腹肌的前外侧群,肋下神经,2、节段性分布,T2,胸骨角平面,T4,乳头平面,T6,剑突平面,T8,肋弓平面,T12,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平面,四、腰丛,1、组成和位置,组成:,T12一局部 ,L13,L4一局部,位置:,腰大肌深方,2、分支分布,股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1走行,腰丛,股神经,髂肌与腰大肌间,腹股沟韧带深方,股三角,分支至下肢,2分支:,肌支:,股四头肌、缝匠肌、耻骨肌,隐神经:,小腿内侧面、足内侧缘,前皮支,:,大腿和膝关节前面,3损伤:,屈髋力弱,坐位时不能伸小腿,行走困难,股四头肌腱反射消失 感觉障碍表现在皮支分布区,股神经,五、骶丛,1、组成和位置,组成:,腰骶干:L4一局部,L5, S15,Co,位置:,骶骨与梨状肌的前面、髂内动脉的前方,2、分支分布,臀上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投影,股后,走行,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孔,臀大肌深方,坐骨结节与大转子间,股二头肌深面,腘,窝上方,胫神经、腓总神经,2分支分布,股后部的肌支,:,大腿后群肌,胫神经,腘窝及小腿部的肌支:,小腿后群肌,足底内外侧神经,:,足底肌和皮肤,胫神经,损伤:,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不能以足尖站立,“钩状足 ,感觉障碍以足底区明显,腓总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肌支:,腓骨长、短肌,皮支:,小腿外侧、足背、25趾背侧皮肤,腓深神经:,肌支:,小腿前群肌,皮支:,第1、2趾反面相对缘的皮肤,损伤:,足不能背屈,足下垂内翻,趾不能伸,“马蹄内翻足, 感觉障碍在小腿外侧和足背明显,第四节 脑,脑的区分,端脑,间脑,中脑,延髓,小脑,脑干,脑桥,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局部,颅后窝、小脑腹侧,一、脑干,:,一位置:,二脑干外形:,1、腹侧面:,1结构,锥体,延髓脑桥沟,锥体交叉,橄榄,脑桥基底部,基底沟,小脑中脚,视束,大脑脚,脚间窝,2脑神经出脑部位,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2、背侧面:,4上、下丘,5滑车神经根,3菱形窝:,2小脑脚上、中、下,1薄束、楔束结节,上丘,下丘,滑车神经,小脑上脚,薄束结节,楔束结节,下丘臂,小脑中脚,小脑下脚,正中沟,内侧隆起,界沟,前庭区,听结节,髓纹,面神经丘,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最后区,蓝斑,3、第四脑室,2三个孔,1脉络丛,中脑水管,第四脑室脉络丛,第四脑室外侧孔,第四脑室正中孔,小脑上脚,上髓帆,下髓帆,第四脑室脉络组织,2脑干的纵向区分,脑干的结构可以纵向的组合成四个平行的局部:,顶部:,室腔的前方,中脑部称为,顶盖,顶盖上区,上丘,下丘,脑桥的顶部为上、下髓帆,延髓上部的顶为第四脑室脉络丛和脉络组织,延髓下部的顶为后索及薄、楔束核,室腔部:,中脑水管、第四脑室、延髓下部的中央管,被盖:,室腔前方的广阔区域,基底部:,中脑的大脑脚底、脑桥部的基底和延髓的锥体,二脑干内部结构 神经核,脑干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1、灰质,灰质包括脑神经核和非脑神经核,1脑神经核,脑神经感觉核,脑神经运动核,躯体运动柱:,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内脏运动柱:,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内脏感觉核:,孤束核。,头段味觉,尾段为内脏感觉,躯体感觉柱:,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内脏运动柱,内脏运动,1、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副核,位于中脑上丘平面,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损伤表现为瞳孔散大,2、上泌涎核,上泌涎核,位于脑桥下部,管理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3、下泌涎核,下泌涎核,位于延髓上部,管理腮腺分泌,4、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背核,位于延髓迷走神经三角的深方,支配胸腹腔大局部器官,内脏感觉核,孤束核,孤束核,孤束核,位于延髓上部,头段接受味觉传入,其余局部接受内脏感觉传入,躯体感觉核,感觉核1,1、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中脑核,位于中脑,功能不明,2、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位于脑桥中部,接受头面部皮肤粘膜、牙齿的触觉传入,3、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自脑桥中部接续三叉神经脑桥核向下延续至脊髓上颈段,接受头面部皮肤粘膜和牙齿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入,4、前庭神经核,感觉核2,前庭神经核,位于前庭区的深方,接受内耳平衡觉传入,损伤表现患侧平衡觉障碍,5、蜗神经核,蜗神经核,位于菱形窝外侧角,小脑下脚附近,接受耳蜗传入的听觉冲动,损伤表现为患侧听觉障碍,3非脑神经核:,中继核团,1薄束核与楔束核:,位于延髓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的深方,,接受来自薄束与楔束的纤维,,发出纤维形成内侧丘系,,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损伤:本体感觉障碍,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1上行纤维束,1内侧丘系与内侧丘系交叉:,薄束核与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在中央管腹侧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折向上行为内侧丘系。,传导本体感觉与精细感觉。,内侧丘系,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2脊髓丘脑束与脊髓丘系:,来自脊髓后角的脊髓丘脑束在脑干内上行构成脊髓丘系的主要成份,传导躯干四肢的痛、温、触觉。,脊髓丘脑束,3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发出纤维组成三叉丘系,,传导头面部皮肤、粘膜及牙齿的痛、温、触觉。,三叉丘系,内侧丘系,2下行纤维束:,1皮质脊髓束锥体束:,起自大脑皮质,止于脊髓前角,经锥体交叉处交叉的纤维形成皮质脊髓侧束,未交叉的为皮质脊髓前束。,管理躯干、四肢的随意运动。,锥体交叉,锥体束,2皮质核束:,起自大脑皮质,止于脑干内运动神经核。,管理头面部的随意运动。,3一些起自脑干的纤维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二、小脑,一位置:,颅后窝内,小脑幕下方,脑干的反面。,二外形:,蚓:,半球:,小脑脚:,小脑蚓,小脑蚓,小脑半球,小结,近似平行的沟,上面平坦,下面隆起,上、中、下3对,小脑扁桃体,绒球,小脑中脚,小脑上脚,绒球脚,原裂,后外侧裂,五小脑损伤:,原小脑损伤引起平衡失调,走路不稳。,小脑体损伤包括新、旧小脑,主要表现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眼球震颤等。,三 间脑,一位置:,脑干与端脑之间,后面观,间脑位置,侧面观,底面观,二区分:,分5部 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三第三脑室:,为间脑的内腔,呈矢状位,底: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顶:脉络组织,前界:终板,向后借中脑水管通向第四脑室,侧壁:背侧丘脑、下丘脑,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后丘脑,脉络组织,脉络组织,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终板,中脑水管,背侧丘脑,第三脑室,四背侧丘脑,1. 形态:,与下丘脑之间以下丘脑沟为界,卵原形的灰质团块,两侧之间有丘脑间粘合,前方突出为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为丘脑枕,下丘脑沟,内囊,背侧丘脑,丘脑间粘合,丘脑前结节,丘脑枕,内髓板:,内有板内核,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内髓板,前核,板内核,丘脑前核,内侧核,背内侧核,外侧核,背侧部,腹侧部,联络性核团,腹前核,腹中间核,腹后核,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特异性中继核团,外侧核背侧部,腹前核,腹中间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感觉传导路的最后中继站,感知粗略痛觉,参与调节躯体运动,五下丘脑,1.形态:,上界为下丘脑沟,下界为灰结节、漏斗、乳头体,前界为终板、视交叉,向后至中脑被盖,下丘脑沟,漏斗,垂体,灰结节,乳头体,终板,视交叉,中脑被盖,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四、大脑,一大脑的外形和分叶,大脑横裂,大脑纵裂,分叶,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额 叶,颞 叶,顶叶,枕 叶,岛 叶,顶枕颞叶分界,顶 叶,颞 叶,枕 叶,额 叶,脑回,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顶内沟,顶 上 小 叶,顶下小叶,缘上回,角回,颞上沟,颞下沟,颞 上 回,颞 中 回,颞 下 回,内侧面,中央旁小叶,胼胝体,距状沟,楔 叶,舌回,胼胝体沟,海马沟,扣带沟,边缘支,扣 带 回,钩,海马旁回,底面,嗅束,嗅球,嗅三角,海马旁回,钩,海马沟,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齿状回、海马、隔区。,二大脑的内部结构,1、大脑皮质,是覆盖在大脑半球外表的灰质,1结构:,原皮质:包括海马和齿状回,旧皮质:嗅球,发生上较古老,神经元排列成3层,新皮质:,占据大脑皮质的绝大局部,神经元排列为6层,皮质的不同部位6层结构不同,所有的神经元大致可分为2类,,传出神经元多为大型细胞传出神经元多为大型细胞,联络神经元多为小型细胞联络神经元多为小型细胞,2大脑皮质的分区,3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定位,1第一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4、6区,特点:,倒置的人形,但头,部是正的,交叉管理,各部投影区的大小,与体形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损伤表现:,对侧肢体相应部位瘫痪。,2第一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包括3、1、2区,特点同运动区,受损表现:,对侧肢体相应区感觉障碍,3视区,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一侧半球视区管理双眼对侧半视野同侧半视网膜,4听区,位于颞横回41、42区,接受双侧听觉传入,8运动性语言中枢 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44、45区,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9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22区,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不理解,10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30区,受损产生失读症,11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8区,受损产生失写症,关于优势半球:,左右半球发育呈不对称性,各有优势,左侧半球以语言、,意识、数学分析等活动为主;又侧半球以非语言信息,如,音乐、图形、时空概念等为主。,2、基底核,1纹状体,豆状核,尾状核,苍白球,壳,尾状核头,背侧丘脑,壳,苍白球,苍白球称为旧纹状体,尾状核和壳称为新纹状体,纹状体是锥体外路的重,要结构,低等动物的运,动中枢,包括,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与丘脑,3、白质髓质,1连合系:,指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胼胝体,穹隆,前连合,2联络系,同侧半球内部的纤维,弓状纤维,弓状纤维,钩束,钩束,上纵束,上纵束,下纵束,下纵束,扣带,扣带,3投射系,是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这些纤维绝大局部经过内囊,内囊,位置:,尾状核、背侧丘脑、豆状核,之间,区分:,内囊前肢、膝、后肢,前肢,膝,后肢,通过的纤维束,前肢:,丘脑前辐射、额桥束,丘脑前辐射,额桥束,膝:,皮质核束,皮质核束,后肢:,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顶枕颞桥束,丘脑中央辐射,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视辐射,听辐射,听辐射,损伤表现:,对侧半身瘫痪,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4、侧脑室,是大脑半球内的腔隙,内有大量脉络丛,分四部,中央部:位于顶叶,中央部,前角:深入颞叶,前角,后角:深入枕叶,后角,下角:深入颞叶,下角,侧脑室脉络丛,侧脑室的脑脊液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三边缘系统,边缘叶及其相关的皮质下结构 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中脑被盖,2、特点:,1发生上较古老,2纤维联系复杂,3、功能:1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关,2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关,3与情绪、精神、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1、组成:,第五节 脑神经,cranial nerves,(一脑神经名称,嗅,N ,视,N ,动眼,N,滑车,N ,三叉,N ,展,N,面,N ,前庭蜗,N ,舌咽,N,迷走,N ,副,N ,舌下,N,二纤维成分,感觉纤维,躯体感觉纤维:,皮肤、肌、肌腱、口鼻粘膜,位听器、视器,内脏感觉纤维:,头、颈、胸、腹的脏器,味蕾、嗅器,运动纤维,躯体运动纤维:,眼球外肌、舌肌,内脏运动纤维:,平滑肌、心肌、腺体副交感纤维,面肌、咀嚼肌、咽喉肌,一 嗅神经,嗅神经,一起止、走行:,轴突,二损伤:,嗅细胞,嗅丝嗅神经,筛孔,嗅球,筛板损伤可出现脑脊液鼻漏,嗅细胞,嗅丝,嗅球,二 视神经,optic nerve,一起止、走行:,轴突,视网膜节细胞,视神经盘,巩膜筛板,视神经,视神经管,视交叉间脑,二,损伤,1.颅内高压:,视神经盘水肿,3.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三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一起止、走行、分布 睫状神经节,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核 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脚间窝,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内脏运动纤维睫状神经节,睫状肌,瞳孔括约肌,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二损伤:,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不能向上、内、下转动;瞳孔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四 滑车神经,滑1,滑车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下丘下方,绕大脑脚前行,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上斜肌,滑车神经,滑2,五 三叉神经,trieminal nerve,一起止走行,三叉神经脑桥核,躯体感觉纤维,触觉,三叉神经脊束核,躯体感觉纤维,痛、温觉,三叉神经中脑核,躯体感觉纤维,本体感觉,三叉神经运动核,躯体,运动纤维,三叉神经感觉根,三叉神经运动根,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三叉神经,二分支分布,1.眼神经,ophthalmic nerve,眼神经,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眶,泪腺神经:,泪腺、上睑,额神经:,额顶部皮肤,鼻睫神经:,三叉神经节,眼神经,泪腺神经,额神经,鼻睫神经,2.上颌神经:,maxillary nerve,上颌,N,海绵窦外侧壁,圆孔,翼腭窝,眶下神经,上牙槽后支,下睑、鼻翼、上唇,上牙槽前中支,上颌、牙、齿龈,上颌神经,眶下神经,上牙槽后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展神经,3.下颌神经,mandibular nerve,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颅,有以下分支:,1.咀嚼肌神经: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的运动,2.颊神经:,颊部皮肤、粘膜的感觉,颊神经,3.耳颞神经:,颞部皮肤、腮腺的感觉,耳颞神经,4.下牙槽神经:,下颌牙,牙龈,颏部及下唇的皮肤、粘膜的感觉,下牙槽神经,下颌舌骨肌神经,颏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腺舌下腺,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前2/3粘膜一般感觉,六 展神经,展神经,展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展神经,延髓脑桥沟中部出脑,经海绵窦、眶上裂,外直肌,展神经,展神经,海绵窦,眶上裂,损伤后出现内斜视,滑车神经,动眼神经,七 面神经,facial nerve,面神经,一起止、走行、分布,面神经,躯体运动纤维,面神经核,内脏运动纤维,上泌涎核,内脏感觉纤维味觉,孤束核,延髓脑桥沟外侧,小脑中脚下缘,内耳门,经面神经管,鼓索,岩大神经,舌神经,舌前2/3味觉,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腺、舌下腺,茎乳孔,面肌,枕肌、耳周围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泪腺,内耳门,面神经,膝神经节,鼓索,面神经,岩大神经,二损伤,1. 面神经管内损伤,1伤侧额纹消失,不能闭眼,鼻唇沟变平坦。,2发笑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鼓腮,说话时唾液常从口角漏出。,3 角膜反射消失。,4 泪液分泌障碍,角膜枯燥。,5唾液分泌障碍。,6舌前部味觉丧失。,7 听觉过敏。,2. 面神经管外损伤,只有上述1、2、3项病症。,八,前庭蜗神经,蜗神经,椭圆囊、球囊、壶腹嵴,蜗螺旋器毛细胞,前庭神经节内耳道底,蜗神经节蜗轴,前庭神经,蜗神经,内耳门,延髓脑桥沟外侧,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前庭蜗神经,九 舌咽神经,舌咽神经,内脏感觉纤维,孤束核,内脏运动纤维,下泌涎核,躯体感觉纤维,三叉神经脊束核,躯体运动纤维,疑核,内脏感觉纤维味觉,延髓橄榄后沟上部前部,颈静脉孔,神经节,舌咽神经,舌支,腮腺,咽、舌后1/3、咽鼓管粘膜,舌支,茎突咽肌,一组成,二分布 舌咽神经,耳后皮肤,十 迷走神经,vagus nerve,一起止、走行,迷走神经背核,内脏运动纤维,疑核,躯体运动纤维,孤束核,内脏感觉纤维,迷走神经,三叉神经脊束核,躯体感觉纤维,橄榄后沟中部,颈静脉孔,颈部颈动脉鞘内,胸腔,左:主动脉弓前方,右:右锁骨下动脉前方,左肺根前方,食管前丛,迷走神经前干,右肺根前方,食管后丛,迷走神经后干,膈食管裂孔,胃前支、肝支,胃后支、腹腔支,(二) 分支,喉上神经,内支:,外支:,声门裂以上喉粘膜,环甲肌,颈心支2支,入胸腔:,心丛,主动脉神经减压神经:,主动脉弓壁压力、化学变化,其它: 耳支、咽支、脑膜支,喉上神经内支,喉上神经,1 颈部的分支,1喉返神经,左:勾绕主动脉弓,右:勾绕右锁骨下动脉,喉下神经,声门裂以下喉粘膜,环甲肌以外的喉肌,(2)支气管支、食管支,左喉返神经,右喉返神经,左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前干,肝支:,胃前支:,肝、胆囊,胃前壁,右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后干,胃后支:,胃后壁,腹腔支:,肝、胰、脾、胃、肾、结肠左曲以上肠管,迷走神经前干,肝支,胃前支,迷走神经后干,胃后支,腹腔支,十一,副神经,行程,副神经颅根,副神经 脊髓根,疑核,躯体,运动纤维,橄榄后沟下部,副神经脊髓核,躯体,运动纤维,枕骨大孔,副神经,颈静脉孔,内支,外支,迷走神经,副神经颅外,咽喉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十二,舌下神经,hypoglosal nerve,行程,一起止、走行、分布,舌下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延髓前外侧沟出脑,舌下神经管出颅,同侧舌肌,舌下神经,二损伤:,一侧舌下神经损伤,出现同侧舌肌萎缩、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缩舌时舌尖偏向健侧。,第六节 内脏神经系统,内脏神经,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分布至内脏、心血管、腺体,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内脏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1. 支配的结构,平滑肌、心肌、腺体,骨骼肌,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纤维,只有一种,2个神经元,节前神经元,节后神经元,节前纤维,节后纤维,1个神经元,神经丛,分支,效应器,神经干形式,薄髓节前纤维、无髓节后纤维,粗的有髓纤维,否,是,一 内脏运动神经,内脏神经的组成和分布,一交感神经部,1 组成,低级中枢:,脊髓T1C8L3L2中间带外侧核,周围部,交感干,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每侧1924个,节间支,椎前神经节:,腹腔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神经丛,交通支,白交通支,灰交通支,椎旁神经节,椎前神经节,2.交通支,交通支,1白交通支:,2节前纤维的三种去向:,1终止于相应椎旁神经节,换神经元,2上升或下降:,T16,上升,C13,T610,上升或下降,T11L3,下降,腰骶部交感神经节,3穿椎旁神经节,终止于椎前节换神经元,起自中间外侧核,随前根出脊髓,进入交感干,是节前纤维。,3灰交通支:,血管、汗腺、竖毛肌,4节后纤维的三种去向:,1经灰交通支,31对脊神经,2形成动脉丛伴动脉及分支,分支,脏器,3交感神经节,分支,脏器,起自交感神经节,是节后纤维。,3.交感神经的分布,行程,1颈部交感干神经节,颈上、中、下神经节,1经灰交通支返至第18颈神经,2经动脉丛,伴动脉的分支,分布至头颈部腺体、立毛肌、血管、瞳孔开大肌,3咽支形成咽丛,4心上、中、下神经形成心丛,分布于心脏及大血管,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颈下神经节,交通支,动脉丛,咽丛,心上、中、下神经,2胸部交感干神经节,分支,经灰交通支,12对胸神经,胸腹壁,T15,分支,肺丛、心丛,T569,内脏大神经,腹腔神经节,节前纤维,腹腔丛,节后纤维,T1012,节前纤维,内脏小神经,主动脉肾节,节后纤维,肝、胰、脾、肾、胃、结肠左曲以上的肠管,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3腰部交感干神经节:共4对,分支,灰交通支,5对腰神经,分布至下肢血管、汗腺等,L123,腰内脏神经,节前纤维,腹主动脉丛和肠系膜下丛,节后纤维,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盆腔脏器、下肢,腰内脏神经,腹主动脉丛,肠系膜下丛,二副交感神经部,1低级中枢,脑干副交感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上、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脊髓骶部:,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2周围部,神经节:,器官旁节、器官内节,节前纤维,脑神经、 盆内脏神经,节后纤维,器官,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1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2周围神经节的位置不同,3 分布范围不同,4对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不同,5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第七节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一 感觉传导通路,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本体感觉,感受器,肌、肌腱、骨膜、关节,皮肤的精细触觉,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1级神经元,后根 薄、楔束,中枢突经脊髓后索,薄、楔束核,第2级神经元,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经延髓、脑桥、中脑,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丘脑上辐射,经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损伤及其表现:,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损伤:,同侧相应分布区,的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障碍。,延髓后索损伤:,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损伤:,同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延髓内侧丘系交叉处损伤:,双侧上下肢及躯干,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内侧丘系、腹后外侧核、内囊损伤:,对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大脑皮质损伤:,对侧相应支配区,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感受器,肌肌腱骨膜关节,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1级神经元,后根,中枢突,胸核、腰骶膨大层,第2级神经元,脊髓小脑前束、后束,经小脑上、下脚,旧小脑皮质,二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浅感觉,1. 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路,感受器,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1级神经元,后根,中枢突,皮肤,后角固有核、层,第2级神经元,白质前连合交叉,上升1节,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触觉,经脊髓外侧索、延髓、脑桥、中脑,腹后外侧核,第级神经元,丘脑上辐射,经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损伤及表现:,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损伤:,同侧,分布区的节段性痛温觉障碍,后角损伤:,同侧,支配区下节的节段性痛温觉障碍,白质前连合损伤:,双侧,对称性节段性痛温觉障碍,脊髓外侧索损伤:,对侧损伤平面以下下节段的痛温觉障碍,脑干损伤累及脊髓丘脑束、腹后 外侧核损伤:,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痛温觉障碍,内囊损伤:,对侧,半身痛温觉障碍,大脑皮质损伤:,对侧,相应支配区的感觉障碍,.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头面,感受器,皮肤,粘膜,三叉神经,周围突,三叉神经节,第1级神经元,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脊束,中枢突,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第2级神经元,三叉丘系,腹后内侧核,第3级神经元,丘脑上辐射,经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损伤及表现:,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束核损伤:,同侧相应支配区的痛、温觉障碍,三叉丘系、腹后内侧核、丘脑上辐射、内囊、中央后回下部损伤:,对侧头面部痛、温觉障碍,三视觉传导路及瞳孔对光反射:,1.视觉传导路,视觉,感受器,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细胞,第1级神经元,节细胞,第2级神经元,鼻侧纤维交叉、颞侧不交叉,外侧膝状体,第3级神经元,视辐射,经内囊后肢,距状沟两侧皮质,损伤及表现:,视神经损伤:,同侧盲,视交叉中部损伤:,双颞侧偏盲,视交叉外侧部损伤:,同侧眼鼻侧半偏盲,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视中枢损伤:,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2.瞳孔对光反射:,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损伤及表现:,视神经损伤:,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患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动眼神经损伤:,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患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消失,二 运动传导路,一锥体系,1.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起于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下行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脑桥基底部、延髓的锥体,在锥体交叉处约7590%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行于脊髓外侧索终止于脊髓前角,支配四肢肌,未交叉的纤维行于脊髓前索,为皮质脊髓前束,终止于对侧前角,支配躯干肌,锥体交叉,2.皮质核束:,起于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下行经内囊膝部、大脑脚底中3/5,大局部终止双侧脑神经运动核,支配双侧眼外肌、咀嚼肌、面部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小局部终止于对侧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支配对侧的面下部肌、舌肌,3.上、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指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及其轴突,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细胞,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在皮质脊髓束表现为,硬瘫,即肌张力增高、肌肉不萎缩、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出现等;在皮质核束表现为核上瘫:即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瘫痪和舌肌瘫痪舌尖偏向对侧。,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在皮质脊髓束表现为,软瘫,即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深、浅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等;在皮质核束表现为核下瘫:即同侧全部面肌瘫痪和舌肌瘫痪舌尖偏向同侧。,4. 锥体系损伤及表现:,脊髓前角、前根及脊神经损伤:,同侧,节段性,软瘫,脊髓外侧索损伤:,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硬瘫,延髓锥体交叉处损伤:,双侧,上、下肢,硬瘫,锥体、脑桥基底部、大脑脚、内囊后肢损伤:,对侧,上、下肢,硬瘫,大脑皮质损伤:,对侧,相应支配区,硬瘫,面神经核、面神经根、面神经损伤:,同侧面肌核下瘫,舌下神经核、舌下神经根、舌下神经损伤:,同侧舌肌核下瘫,大脑脚、内囊膝部、中央前回下部损伤:,对侧面、舌肌核上瘫,第八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一、 脑和脊髓的被膜,一脊髓的被膜,1. 硬脊膜:,上端附于枕骨大孔,末端附于尾骨,硬膜外腔:硬脊膜与骨膜之间,硬脊膜,硬膜外腔,2.蛛网膜:,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充满脑脊液,终池:,脊髓下端以下,内有马尾,蛛网膜下隙,3.软脊膜:,软脊膜,齿状韧带:,在前、后根之间,软脊膜呈齿状附于硬膜上,齿状韧带,二脑的被膜,1特点,有两层构成,在颅盖部与颅骨疏松结合,在颅底部与颅骨紧密结合,1.硬脑膜:,脑膜中动脉,翼点,2由硬脑膜形成的隔,大脑镰,小脑幕,幕切迹,小脑镰,鞍隔,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鞍隔,幕切迹,3由硬脑膜形成的静脉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海绵窦,岩上窦,岩下窦,颈内静脉,颅内、外静脉交通,2.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池、蛛网膜颗粒,3.软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蛛网膜颗粒,软脑膜,大脑镰,上矢状窦,脉络组织、脉络丛,二 脑和脊髓的血管,一脑的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大脑前动脉,皮质支:,中央支:,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额、顶叶外侧面的上部,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内囊前肢,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中央支:,半球外侧面的大局部,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至侧脑室脉络丛,供给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1/3、苍白球,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2.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分布小脑下面后部、延髓后外侧部,小脑下前动脉:,分布小脑下面前部,迷路动脉:,分布于内耳,脑桥动脉:,分布于脑桥基底部,脑桥动脉,小脑上动脉:,分布小脑上部,大脑后动脉,皮质支:,中央支:,全部枕叶,颞叶的内侧面和底面,分布于背侧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下丘脑、底丘脑,大脑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上动脉,3.大脑动脉环:,组成:,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位置:,在脑底面围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二脑的静脉:,1. 不与动脉伴行,2 分深、浅两组:,浅静脉直接注入硬脑膜窦,深静脉集合成大脑大静脉注入直窦,三脊髓的血管,1. 脊髓的动脉,脊髓前、后动脉:,均发自椎动脉,来自肋间后动脉、腰动脉、骶外侧动脉的脊髓支,2. 脊髓的静脉,脊髓前、后静脉,前、后根静脉,椎内静脉丛,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脊髓前静脉,脊髓后静脉,前根静脉,椎内静脉丛,软脊膜,蛛网膜,硬脊膜,脊髓后动脉,三 脑脊液循环,侧脑室,室间孔,脉络丛产生,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中脑水管,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颗粒,上失状窦,内蒙古医学院护理学院,根底护理教研室,第十二章 病人的清洁护理,学习目标,正确描述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头发护理的目的、评估要点和操作中的本卷须知,说出常用漱口液及其临床应用,阐述压疮发生的原因和易患部位,比较压疮各期的临床表现,说明各期特点及治疗护理重点,举例说明压疮的高危人群及预防措施,复述晨晚间护理的目的和内容,目录,1,、,口腔护理,2,、,皮肤护理,3,、,头发护理,4,、,压疮护理,5,、,会阴部护理,6,、,晨晚间护理,清洁护理的意义及内容,清洁是我们每个人最根本的需要之一,是满足身心舒适和健康的一种方法。,清洁护理包括口腔护理、洗发、入浴援助、局部或全身擦拭、足浴、坐浴、会阴部清洁等内容。,清洁护理在实施过程中浓缩了护理的主要要素。,第一节 口腔护理,一、意义,口腔护理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疾病的手段之一。,WHO对现代人的10条健康标准中,对口腔卫生的要求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全国爱牙日 的日期?主题?,口腔护理的作用:,1,、清洁及除菌作用,2,、治疗及预防疾病,3,、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护士的职责,评估病人的口腔卫生情况;, 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协助病人作自我口腔护理;, 为无法自行完成口腔清洁的病人作好口腔护理。,口腔护理的目的,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使病人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防止口臭、口垢,促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观察口腔黏膜和舌苔的变化、特殊的口腔气味,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二、评估,(一)自理能力的评估:每日清洁口腔情况,自行和他人协助完成,(二)病人对牙齿保健知识了解程度的评 估:口腔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口腔异常情况的相关知识,口腔用品的选择等,(三)口腔检查的评估:口唇、口腔粘膜、牙齿、牙龈、舌、口腔气味、硬腭等,(四) 配戴义齿病人的口腔评估 :是否适宜、易脱落、卫生情况、外表状况等,三、护理诊断,口腔粘膜改变与,有关,有感染的危险与,有关,卫生自理缺陷与,有关,吞咽障碍与,有关,社交障碍与,有关,知识缺乏:缺乏,知识,四、口腔卫生的护理措施,(,一,),口腔卫生指导,1,、器具的选择,2,、刷牙方法的指导,爱牙护牙常识,1,、刷牙法,2,、横着刷牙,牙龈退缩,3,、戴牙箍,饭后立即刷牙,4,、消炎牙膏要常换,5,、牙刷最多用,3,个月,6,、牙龈出血,更换牙刷,7,、用牙线,牙齿更结实,8,、茶水漱口防龋齿,(,二,),义齿的清洁和护理,:,冷开水中保存,(,三,),特殊口腔护理,适用范围:,为禁食、高热、昏迷、鼻饲、术后及口腔疾患的病人进行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常用溶液,生理盐水 清洁口腔,预防感染,过氧化氢溶液,1%,3%,防腐、防臭,适用于口腔感染有溃,烂、坏死组织,碳酸氢钠溶液,1%,4%,属碱性溶液,适用于真菌感染,呋喃西林溶液,0.02%,清洁口腔,广谱抗菌,醋酸溶液,0.1%,适用于绿脓杆菌感染,硼酸溶液,0.08%,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0.1%,洗必泰、,4%,碳酸氢钠溶液作为口腔漱口液,用物准备,特殊病人口腔护理,昏迷病人口腔护理,第二节 皮肤的护理,皮肤,(skin),是身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由表皮和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与深部组织相连。皮肤还有由表皮衍生而来的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指,(,趾,),甲等。完整的皮肤具有保护机体、调节体温、吸收、分泌、排泄及感觉等功能 。,一、评 估,正常情况下皮肤完整无损伤、温暖并有光泽和良好的弹性。,评估皮肤情况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 皮肤的颜色,肤色因人而异,身体的不同部位及同一部位因姿势和环境不同而有差异。,异常的皮肤颜色有:,1苍白(paleness) 常见于休克或贫血病人,由于血红蛋白减少所致。,2发绀(cyanosis) 皮肤粘膜呈青紫色,主要为单位容积血液中复原血红蛋白量增高所致。,3发红(redness) 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速和增多及红细胞含量增多所致。,4黄疽(jaundice) 皮肤、粘膜发黄,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所致,多见于胆道阻塞等疾病。,5色素沉着(pigmentation) 由于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而致局部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紫绀,(,二,),皮肤的温度,皮肤的温度取决于真皮层的血循环量。皮温常可提供炎症或循环异常的资料,(,三,),皮肤的柔软度和厚度,柔软度主要受皮下脂肪量、湿润度、饱满度、皮层的纤维弹性和水肿等因素的影响。,皮肤的厚度受身体部位、年龄、性别因素的影响。,(,四,),皮肤的弹性,(,五,),皮肤的完整性,(,六,),皮肤的感觉,(,七,),皮肤的清洁度,二、护理诊断,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有关,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有关,沐浴自理缺陷与,有关,穿着自理缺陷与,有关,有感染的危险与,有关,知识缺乏:缺乏,知识,三、皮肤的护理措施,1、皮肤卫生指导,1皮肤卫生清洁的指导,2清洁用品使用的指导,2、皮肤清洁方式,(1) 淋浴或盆浴,(2) 床上擦浴,沐浴方法,淋浴与盆浴,床上擦浴,适应,全身一般情况良好者,病情重、长期卧床、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禁忌,7,个月以上孕妇禁盆,水温,40,45C,时间,饭后,1h,室温,22,26C,操作要点,1,、如何保证患者安全,1,、擦洗顺序,2,、患者衣裤的穿脱方法,3,、擦洗的方法,床上擦浴的用物,步骤,皮肤润滑,润滑前必须先清洁皮肤,然后选择适宜的润滑剂。,皮肤按摩,按摩有以下4种手法:按抚法 摩擦法 指捏法 叩击法,第三节 头发的护理,头发的护理是病人每日清洁卫生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评估,1,头发情况,:,分布、浓密、长度、卫生情况 等,2,头发护理知识及自理能力,3,病人的病情及治疗情况:,衰弱病人不宜洗发,二、护理诊断,修饰自理缺陷与,有关,卫生自理缺陷与,有关,知识缺乏:缺乏,知识,三、头发的清洁护理措施,(,一,),床上梳头,(,二,),床上洗头,护理诊断,床上梳发,床上洗发,第四节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一、 压疮的定义,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二、压疮发生的原因,(,一,),压力因素,1,垂直压力,(pressure),2,摩擦力,(friction),3,剪切力,(shearing force),(,二,),营养状况,(,三,),潮湿,(,四,),年龄,总结:,压疮是机体受到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内因是病人的机体营养不良、代谢障碍、抵抗力下降;外因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和受到外界刺激而造成局部组织血运障碍。,三、压疮的,评估,受压过久,营养状况,潮 湿,年 龄,活动能力,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老年 瘦弱 肥胖,瘫痪 昏迷 贫血,水肿 发热 疼痛,失禁 受限 镇静,发生原因,好发部位,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精神 营养,运动 活动,排泄 循环,体温 药物,压疮的评估,危险因素的评估:,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活动减少。导致活动减少的常见因素有:感觉障碍、活动受限、意识丧失、固定和束缚等。,易患部位的评估:,压疮多发生在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及受压部位。根据卧位不同,受压点不同,好发部位亦不同。,四、压疮的预防措施,绝大多数压疮是能够预防的,但并非全部。,原那么:,“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一注意:严格交接班,(一)防止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间歇性解除压力是预防压疮的关键。,1、翻身:,2、易受压部位:,3、特殊病人:,(二)防止潮湿、摩擦和排泄物的刺激,1、防止形成摩擦力损伤皮肤:,2、防止擦伤皮肤:,3、保持皮肤、床单的清洁、枯燥:,(,三,),增进局部的血液循环,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