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金融研究

上传人:sx****84 文档编号:243139268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体)金融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简体)金融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简体)金融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金 融 研 究,2005(4-9期),05-10-24,1,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担保机制的分析,一、作者与引言,二、理论模型与分析,三、实证,四、局限性分析,五、改进建议,2,一、系统性金融风险与“中国之谜”,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中国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融资范围看,风险来自国内,融资方式上,源于间接融资,“中国之谜”,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资本金不足、内部管理问题严重,汇率问题等,3,二、担保机制理论分析,存款人信心的理论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否质变为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银行挤兑模型,两种均衡,存在一个协调机制让所有的存款人都愿意继续保留银行粗暖,则经营继续,每个存款人获得最大收益,不存在协调机制,则危机爆发,4,二、担保机制理论分析(续),担保形式,显性的存款保险担保制度,隐性的政府担保机制,中国隐性的政府担保,存款人认为央行会担保,央行地位、央行与商业银行关系、央行已有的救助行为,存款人认为央行有能力担保,产出及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外汇储备,5,三、担保机制实证分析,指标选择,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情况代表公众信心,Grubel-Lcoiyd指数代表国际竞争力,外汇储备数据,经济增长数据,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结果,T检验均显著,拟和优度0.8259,系数为正,担保机制成立,6,四、我国担保机制局限性,担保主体单一性,引发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央行职能的冲突,央行代替财政的越位,担保能力非稳定性,经济增长方面,增长质量差;过度依赖FDI,外汇储备问题,结构问题;收益问题;汇率问题,7,五、改进我国担保机制建议,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控制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协调、监管与市场化,央行公示担保救助标准,加强金融机构的退出和惩戒意识,加强银监会的监管,8,商业银行改革:改善治理VS拓展业务,问题提出,中国面对2006年外国银行全面实行国民待遇的最大挑战,国内各商业银行收入中90%来自于利息收入,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山西票号没落的再认识与启示,结论,依靠治理结构真正解决问题在转轨经济中至少是相当缓慢的,拓展市场业务的必然选择,9,附: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结算业务,银行联网系统、自动柜员机系统、家庭银行系统、销售终端系统、企业电子转帐系统、自动清算系统、金融服务网站。,咨询顾问业务,财务顾问业务、融资顾问业务、投资顾问业务、管理顾问业务、信息咨询服务,代理业务,代理收付业务、代理融通业务、现金管理业务,10,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率管理模式的分析,利率市场化进程,外币利率、人民币拆借利率、国债回购利率,取消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现有利率管理模式问题,总行多个部门平行管理、总分行两级管理,倒逼定价问题,潜在的利率风险与控制不匹配,难以满足监管当局的要求,11,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率管理模式的分析(续),国际上利率管理状况,利率管理职能从主线业务中分离,总行以基准利率为核心统一定价,对外客户定价,成本导向型定价,竞争导向定价,需求导向型定价,对内分行定价,剥离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专业化管理,内部资金有偿使用的核算和激励机制,12,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率管理模式的分析(续),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初步设想,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职能,采取总行集中长期资金管理的平衡性模式,确定以市场为导向的对外定价机制,依赖表内外工具防范利率风险,逐步引入内部核算和激励制度,逐步建立技术支持系统,13,究竟是什么决定一国银行制度的选择,重新解读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含义,一、问题引入,二、基于制度有效组合的分析框架,三、银行制度选择及其合理性,四、银行改革问题,资本充足率与不良贷款率,改善监管制度才是“正解,”,五、结论,14,问题引入及制度分析的视角,金融攻击归根到底内生于金融需求,怎样的银行制度社和与中国的金融需求?,什么因素决定着中国的银行制度选择?,是否存在衡量银行运作效率的“单一尺度”?,制度分析的视角,主流的经济学关于政府的定位,制度经济学对政府的界定,政府对经济过程的进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社会的总体合作能力,15,基于制度有效组合的分析框架,社会合作能力、政府作用与市场经济类型,制度有效组合集:“DGLLS”框架,不同的社会合作路径导引私人因素与政府因素不同程度的组合从而构成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合作路径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文化内涵。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条件来构建自己的市场经济制度,行为方式、风险偏好与银行制度,个人主义情形 VS 集体主义社会,国有银行的比较优势是一种以集体主义行为方式为深层依据的制度存在。,16,政府银行制度选择及其合理性,前面的讨论?,DM模型,长期有效项目的内生特征,集体组织决策外部性导致非短平快的项目,两种偏好的偏离与项目选择的有效区间,国有银行在实践中选择长期无效项目,不是因为项目选择的长期性所诱致,而是国有银行本身受到某种组织偏好的牵制(政府干预、银行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等)而无法按照既定的长期有效项目的逻辑选择自己能投放所致。,外部约束的重要性-监管,17,具体问题分析,均衡资本充足率要求,可接受的不良贷款率,私人主导型银行的效率通常高于政府主导型的银行效率,条件是排除银行效率的外部性,旨在降低不良贷款率的现有措施不但不能促进国有银行贷款效率与私人银行迅速接轨,反而会扰乱政府主导型银行体系原有的信贷机制,同时也会干扰对国有银行合理的不良贷款界限的把握。,18,结论,让国有银行制度与以私人主导性市场经济为依托的银行制度“接轨”并不必然带来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国有银行制度作为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伴生安排,其重要性取决于既定的制度有效选择集与经济中长期项目的分布密度,国有银行项目选择与资源配置的“外部性”决定拥有迥异于私人银行制度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均衡水平,国有银行改革的要害在于有效还原作为出资人的政府的完整市场角色以及优化与此紧密相关的监管制度,而不是所谓的市场化。,19,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跨国公司理论发展,跨国银行的研究,实证分析,前人的几个基本结论,作者实证及结果分析,结论,20,文献综述,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海默-金德伯格的垄断优势理论,阿利伯德货币汇率理论,维农的产品周期理论,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尼克博克的寡头垄断竞争反应理论,巴克莱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企业国际化生产经营的三种优势OLI模型,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21,文献综述(续),跨国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动因及竞争优势研究,Canals(1997)指出影响银行发展三系列因素,与公司本身相关的因素,规模、声誉、品牌等,与行业有关的因素,最终用户的需求、竞争对手,与国家有关的因素,教育水平、基础设施等,跨国银行组织形式研究,跨国银行经营活动及竞争策略研究,国际化对银行业绩及其目标国市场影响,Weller & Scher(1999),跨国银行国别实证研究,22,跨国银行在华经营决定因素的实证,线形回归方法,因变量,跨国银行在华分行数量,自变量,专属优势的变量,规模-母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经营稳健度-资本充足率;国际化经验-海外分支机构数目,内部化优势的变量,对华直接投资;贸易,区位优势的变量,地理位置;文化差异,23,结论,回归结果与国外学者的研究基本一致,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取决因素,规模较大和国际化经验丰富的银行在华设立分行的可能性更大,对华直接投资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分行的可能性更大,地理距离和文化差异对跨国银行金融中国的决定至关重要。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更愿意在中国设立分行,24,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连通程度的动态分析,解决问题,已有文献,定性、定量、综合性研究,实证方法,单位根检验、相关性检验、协整检验、因果关系检验,结论及建议,灰色渠道甚至高于正当渠道进入股票市场,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小,债券市场收益率与股票市场收益率不相关,两个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割裂,资本市场两个子市场也严重分割。,25,关于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模型选择,附属条款的处理,模型估计,实证及结果分析,26,可转债定价的文献综述,国外理论发展,单因素成分定价模型(股价),基于公司价值的单因素模型,基于公司价值和利率的双因素模型,基于股票价值和利率的双因素模型,信用风险模型,国内相关研究,相关理论研究,相关实证研究,27,模型的选择与附属条款的处理,我国可转债的复杂性,国外可转债模型局限,对相关模型的处理,对现金股利的假设,对稀释效应的处理,对附属条款的处理原则,赎回权的处理,回售权的处理,28,实证结果与分析,模型计算的平均价值略低于市场的平均价格,但两者的变化趋势具极大的同向型,模型模拟的可转债价值对股价敏感高于可转债市场真实的情况,观测器内平均理论价值略小于市场实际平均价值,原因?,可转债市价对基准股票的价格反应有一个稍微滞后的现象,29,其他关于债券研究的文章,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发行公告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第七期 中山大学 刘娥平,市政收益债券的运作与风险规避,第八期 东北财经大学 苗丽静,30,Thank you !,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