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07网络层(互连)-4.4~4.5

上传人:美*** 文档编号:243136715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07网络层(互连)-4.4~4.5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ch07网络层(互连)-4.4~4.5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ch07网络层(互连)-4.4~4.5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7.4,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为了提高,IP,数据报交付成功的机会,在网际层使用了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ICMP,不是高层协议,而是,IP,层的协议。,ICMP,报文作为,IP,层数据报的数据,加上数据报的首部,组成,IP,数据报发送出去。,ICMP,报文的格式,首 部,ICMP,报文,0,数 据 部 分,检验和,类型,代码,(这,4,个字节取决于,ICMP,报文的类型),8,16,31,IP,数据报,前,4,个字节,都是一样的,ICMP,的数据部分(长度取决于类型),ICMP,报文,ICMP,报文的种类有两种:,ICMP,差错报告报文,ICMP,询问报文。,ICMP,报文的前,4,个字节是统一的格式,共有三个字段:类型、代码和检验和。,接着的,4,个字节的内容与,ICMP,的类型有关。,ICMP,报文分类码,种类,类型,报文,差错报告报文,3,终点不可达,4,源点抑制,11,超时,12,参数问题,5,改变路由,查询报文,8,或,0,回送请求或应答,13,或,14,时间戳请求或应答,17,或,18,地址掩码请求或应答,10,或,9,路由器询问和通告,ICMP,差错报告报文种类,作废的,信息请求与回答报文,地址掩码请求与回答报文,路由器请求与通告报文,代码字段:进一步区分类型,如:,代码值,含义,0,网络不可达,1,主机不可达,2,协议不可达,3,端口不可达,4,需要分片但,DF,已被设置,5,源寻址失败,6,目的网络不可知,7,目的主机不可知,8,源主机被隔离,9,与目的网络的通信被禁止,10,与目的主机的通信被禁止,11,对请求的服务类型,网络不可达,12,对请求的服务类型,主机不可达,目的不可达图示,1,终点不可达,ICMP,差错报告报文的数据字段的内容,首部,IP,数据报,ICMP,的,前,8,字节,装入,ICMP,报文的,IP,数据报,IP,数据报,首部,ICMP,差错报告报文,8,字节,收到的,IP,数据报,IP,数据报,首部,8,字节,ICMP,差错报告报文,IP,数据报的数据字段,ICMP,差错报文的主要特点,ICMP,差错报告是伴随着抛弃出错,IP,数据报而产生的,-,产生时机,ICMP,差错报告数据中除包含故障,IP,数据报报头外,还包含故障,IP,数据报数据区的前,64bit,数据(,TCP/IP,协议规定),-,报告内容,ICMP,差错报告作为一般数据传输,不享受特别优先权和可靠性,-,传输特点,不应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的几种情况,例外,对,ICMP,差错报告报文不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对第一个分片的数据报片的所有后续数据报片都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对具有多播地址的数据报都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对具有特殊地址(如,127.0.0.0,或,0.0.0.0,)的数据报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课件制作人:谢希仁,ICMP,询问报文有两种,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时间戳请求和回答报文,下面的几种,ICMP,报文不再使用,信息请求与回答报文,掩码地址请求和回答报文,路由器询问和通告报文,课件制作人:谢希仁,4.4.2 ICMP,的应用举例,PING (Packet InterNet Groper),PING,用来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PING,使用了,ICMP,回送请求与回送回答报文。,PING,是应用层直接使用网络层,ICMP,的例子,它没有通过运输层的,TCP,或,UDP,。,课件制作人:谢希仁,PING,的应用举例,课件制作人:谢希仁,Traceroute,的应用举例,7.5,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7.5.1,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1.,理想的路由算法,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这就是说,要有自适应性。,算法应具有稳定性。,算法应是公平的。,算法应是最佳的。,代价,在研究路由选择时,需要给每一条链路指明一定的,代价,(cost),。,这里“代价”并不是指“钱”,而是由一个或几个因素综合决定的一种,度量,(metric),,如链路长度、数据率、链路容量、是否要保密、传播时延等,甚至还可以是一天中某一个小时内的通信量、结点的缓存被占用的程度、链路差错率等。,最佳路由,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最佳路由算法。,所谓“最佳”只能是相对于某一种特定要求下得出的较为合理的选择而已。,实际的路由选择算法,应尽可能接近于理想的算法。,路由选择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是网络中的所有结点共同协调工作的结果。,路由选择的环境往往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有时无法事先知道。,从路由算法 的自适应性考虑,静态路由选择策略,即非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简单和开销较小,但不能及时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动态路由选择策略,即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2.,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因特网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因特网的规模非常大。如果让所有的路由器知道所有的网络应怎样到达,则这种路由表将非常大,处理起来也太花时间。而所有这些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所需的带宽就会使因特网的通信链路饱和。,许多单位不愿意外界了解自己单位网络的布局细节和本部门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这属于本部门内部的事情),但同时还希望连接到因特网上。,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因特网将整个互联网划分为许多较小的自治系统,AS,。,一个自治系统是一个互联网,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自治系统有权自主地决定在本系统内应采用何种路由选择协议。,一个自治系统内的所有网络都属于一个行政单位,(,例如,一个公司,一所大学,政府的一个部门,等等,),来管辖。,一个自治系统的所有路由器在本自治系统内都必须是连通的。,因特网有两大类路由选择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即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目前这类路由选择协议使用得最多。,如,RIP,和,OSPF,协议。,外部网关协议,EGP (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若源站和目的站处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中,当数据报传到一个自治系统的边界时,就需要使用一种协议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这样的协议就是外部网关协议,EGP,。,在外部网关协议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BGP-4,。,R,1,H,1,H,2,内部网关协议,IGP,(例如,,RIP,),自治系统,A,自治系统,B,自治系统,C,IGP,IGP,IGP,IGP,IGP,IGP,IGP,IGP,IGP,IGP,IGP,IGP,EGP,EGP,EGP,内部网关协议,IGP,(例如,,OSPF,),外部网关协议,EGP,(例如,,BGP-4,),IGP,R,3,R,2,自治系统和内部网关协议、外部网关协议,这里要指出两点,因特网的早期,RFC,文档中未使用“路由器”而是使用“网关”这一名词。但是在新的,RFC,文档中又使用了“路由器”这一名词。应当把这两个属于当作同义词。,IGP,和,EGP,是协议类别的名称。但,RFC,在使用,EGP,这个名词时出现了一点混乱,因为最早的一个外部网关协议的协议名字正好也是,EGP,。因此在遇到名词,EGP,时,应弄清它是指旧的协议,EGP,还是指外部网关协议,EGP,这个类别。,课件制作人:谢希仁,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具体的协议有多种,如,RIP,和,OSPF,等。,外部网关协议,EGP,:目前使用的协议就是,BGP,。,7.5.2,内部网关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1.,工作原理,路由信息协议,RIP,是内部网关协议,IGP,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协议。,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RIP,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距离”的定义,从一路由器到,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定义为,1,。,从一个路由器到非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定义为所经过的路由器数加,1,。,RIP,协议中的“距离”也称为“,跳数,”,(hop count),,因为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就加,1,。,“,距离”的定义,RIP,认为一个好的路由就是它通过的路由器的数目少,即“距离短”。,RIP,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距离”的最大值为,16,时即相当于不可达。可见,RIP,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RIP,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RIP,选择一个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即最短路由),哪怕还存在另一条高速,(,低时延,),但路由器较多的路由。,RIP,协议的三个要点,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30,秒。,路由表的建立,路由器在刚刚开始工作时,只知道到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此距离定义为,1,)。,以后,每一个路由器也只和数目非常有限的相邻路由器交换并更新路由信息。,经过若干次更新后,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会知道到达本自治系统中任何一个网络的最短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RIP,协议的,收敛,(convergence),过程较快,即在自治系统中所有的结点都得到正确的路由选择信息的过程。,向量,-,距离路由选择算法示意图,广播,刷新,1,1,2,1,1,1,1,2,3,R2,初始路由表,2.,距离向量算法,收到相邻路由器(其地址为,X,)的一个,RIP,报文:,(1),先修改此,RIP,报文中的所有项目:将“下一跳”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X,,并将所有的“距离”字段的值加,1,。,(2),对修改后的,RIP,报文中的每一个项目,重复以下步骤:,若项目中的目的网络不在路由表中,则将该项目加到路由表中。,否则,若下一跳字段给出的路由器地址是同样的,则将收到的项目替换原路由表中的项目。,否则,若收到项目中的距离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则进行更新,,否则,什么也不做。,(3),若,3,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将此相邻路由器记为不可达的路由器,即将距离置为,16,(距离为,16,表示不可达)。,(4),返回。,(1),Rj,广播的某表项,Ri,中没有:,Ri,则增加相应表项,其“目的网络”是,Rj,表项中的“目的网络”,其“距离”为,Rj,表项中的距离加,1,,而“路径”则为,Rj,增加路由,(2),Rj,去往某目的地的距离比,Ri,去往该目的地的距离减,1,还小:,Ri,修改本表项,其“目的网络”不变,“距离”为,Rj,表项中的距离加,1,,“路径”为,Rj,修改距离,(3),Ri,去往某目的地经过,Rj,,而,Rj,去往该目的地的路径发生变化,Rj,目的地的距离发生变化:,Ri,中相应表项的“距离”则以,Rj,中的“距离”加,1,取代之,修改距离,Rj,不再包含去往某目的地的路径:,Ri,中相应路径则,删除,删除路由,向量,-,距离算法设计思路,P149 【,例,4-5】,原,R6,路由器,R4,广播的路由表,Net2 3 R4 Net1,3,R1,Net3 4 R5 Net2,4,R2, Net3,1,直接交付,更新后,R6,路由器,Net1,3,+1=4 R4,Net2,4,+1=5 R4,Net3,1,+1=2 R4,向量,-,距离路由选择算法更新路由表举例,没变化,修改,增加,删除,1,1,路由器之间交换信息,RIP,协议让互联网中的所有路由器都和自己的相邻路由器不断交换路由信息,并不断更新其路由表,使得从每一个路由器到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路由都是最短的(即跳数最少)。,虽然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拥有了整个自治系统的全局路由信息,但由于每一个路由器的位置不同,它们的路由表当然也应当是不同的。,RIP,协议的位置,RIP,协议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进行传送(使用,UDP,的端口,520,)。,因此,RIP,协议的位置应当在应用层。但转发,IP,数据报的过程是在网络层完成的。,RIP,协议的优缺点,RIP,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RIP,协议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RIP,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15,(,16,表示不可达)。,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R,2,R,1,网,1,网,3,网,2,正,常,情,况,1 1,1 2,R,1,R,1,说:“我到网,1,的距离是,1,,是直接交付。”,“1”,表示“从本路由器到网,1”,“1”,表示“距离是,1”,“,”,表示“直接交付”,R,2,R,1,网,1,网,3,网,2,正,常,情,况,1 1,1 2,R,1,R,2,说:“我到网,1,的距离是,2,,是经过,R,1,。”,“1”,表示“从本路由器到网,1”,“2”,表示“距离是,2”,“,R,1,”,表示,经过,R,1,R,2,R,1,网,1,网,3,网,2,R,2,R,1,网,1,网,3,网,2,网,1,出了故障,正,常,情,况,1 1,1 16,1 2,R,1,1 2,R,1,R,1,说:“我到网,1,的距离是,16,(表示无法到达),,是直接交付。”,但,R,2,在收到,R,1,的更新报文之前,还发送原来的报文,,因为这时,R,2,并不知道,R,1,出了故障。,R,2,R,1,网,1,网,3,网,2,R,2,R,1,网,1,网,3,网,2,网,1,出了故障,正,常,情,况,1 1,1 16,1 2,R,1,1 2,R,1,R,1,收到,R,2,的更新报文后,误认为可经过,R,2,到达网,1,,于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说:“我到网,1,的距离是,3,,下一跳经过,R,2,”,。然后将此更新信息发送给,R,2,。,1 3,R,2,R,2,R,1,网,1,网,3,网,2,R,2,R,1,网,1,网,3,网,2,网,1,出了故障,正,常,情,况,1 1,1 16,1 2,R,1,1 2,R,1,R,2,以后又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为“,1, 4, R,1,”,,表明 “我到网,1,距离是,4,,下一跳经过,R,1,”,。,1 3,R,2,1 4,R,1,R,2,R,1,网,1,网,3,网,2,R,2,R,1,网,1,网,3,网,2,网,1,出了故障,正,常,情,况,1 1,1 16,1 3,R,2,1 5,R,2,1 16,R,2,1 2,R,1,1 2,R,1,1 4,R,1,1 16,R,1,这就是,好消息传播得快,而坏消息传播得慢,。网络出故障的传播时间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例如数分钟,),。这是,RIP,的一个主要缺点。,这样不断更新下去,直到,R,1,和,R,2,到网,1,的距离都增大到,16,时,,R,1,和,R,2,才知道网,1,是不可达的。,7.5.3,内部网关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1. OSPF,协议的基本特点,“开放”表明,OSPF,协议不是受某一家厂商控制,而是公开发表的。,“最短路径优先”是因为使用了,Dijkstra,提出的最短路径算法,SPF,OSPF,只是一个协议的名字,它并不表示其他的路由选择协议不是“最短路径优先”。,是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三个要点,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这里使用的方法是洪泛法。,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信息。,“链路状态”就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metric),。,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 database),由于各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因此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实际上就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它在全网范围内是一致的(这称为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同步)。,OSPF,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能较快地进行更新,使各个路由器能及时更新其路由表。,OSPF,的更新过程收敛得快是其重要优点。,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举例,OSPF,的区域,(area),为了使,OSPF,能够用于规模很大的网络,,OSPF,将一个自治系统再划分为若干个更小的范围,叫作,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32,位的区域标识符(用点分十进制表示)。,区域也不能太大,在一个区域内的路由器最好不超过,200,个。,自治系统,AS,OSPF,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区域,区域,0.0.0.1,区域,0.0.0.3,主干区域,0.0.0.0,至其他自治系统,R,9,R,7,R,6,R,5,R,4,R,3,R,2,R,1,网,8,网,6,网,3,网,2,网,1,网,7,区域,0.0.0.2,网,4,网,5,R,8,划分区域,划分区域的好处就是将利用洪泛法交换链路状态信息的范围局限于每一个区域而不是整个的自治系统,这就减少了整个网络上的通信量。,在一个区域内部的路由器只知道本区域的完整网络拓扑,而不知道其他区域的网络拓扑的情况。,OSPF,使用层次结构的区域划分。在上层的区域叫作,主干区域,(backbone area),。主干区域的标识符规定为,0.0.0.0,。主干区域的作用是用来连通其他在下层的区域。,自治系统,AS,主干路由器,区域,0.0.0.1,区域,0.0.0.3,主干区域,0.0.0.0,至其他自治系统,R,9,R,7,R,6,R,5,R,4,R,3,R,2,R,1,网,8,网,6,网,3,网,2,网,1,网,7,区域,0.0.0.2,网,4,网,5,R,8,自治系统,AS,区域边界路由器,区域,0.0.0.1,区域,0.0.0.3,主干区域,0.0.0.0,至其他自治系统,R,9,R,7,R,6,R,5,R,4,R,3,R,2,R,1,网,8,网,6,网,3,网,2,网,1,网,7,区域,0.0.0.2,网,4,网,5,R,8,OSPF,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OSPF,不用,UDP,而是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可见,OSPF,的位置在网络层。,OSPF,构成的数据报很短。这样做可减少路由信息的通信量。,数据报很短的另一好处是可以不必将长的数据报分片传送。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只要丢失一个,就无法组装成原来的数据报,而整个数据报就必须重传。,OSPF,的其他特点,OSPF,对不同的链路可根据,IP,分组的不同服务类型,TOS,而设置成不同的代价。因此,,OSPF,对于不同类型的业务可计算出不同的路由。,如果到同一个目的网络有多条相同代价的路径,那么可以将通信量分配给这几条路径。这叫作多路径间的负载平衡。,所有在,OSPF,路由器之间交换的分组都具有鉴别的功能。,支持可变长度的子网划分和无分类编址,CIDR,。,每一个链路状态都带上一个,32,位的序号,序号越大状态就越新。,2. OSPF,的五种分组类型,类型,1,,问候,(Hello),分组。,类型,2,,数据库描述,(Database Description),分组。,类型,3,,链路状态请求,(Link State Request),分组。,类型,4,,链路状态更新,(Link State Update),分组,,用洪泛法对全网更新链路状态。,类型,5,,链路状态确认,(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分组。,OSPF,使用的是可靠的洪泛法,t,更新报文,ACK,报文,R,R,R,R,t,1,t,2,t,3,t,4,OSPF,的其他特点,OSPF,还规定每隔一段时间,如,30,分钟,要刷新一次数据库中的链路状态。,由于一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只涉及到与相邻路由器的连通状态,因而与整个互联网的规模并无直接关系。因此当互联网规模很大时,,OSPF,协议要比距离向量协议,RIP,好得多。,OSPF,没有“坏消息传播得慢”的问题,据统计,其响应网络变化的时间小于,100 ms,。,指定的路由器,(designated router),多点接入的局域网采用了指定的路由器的方法,使广播的信息量大大减少。,指定的路由器代表该局域网上所有的链路向连接到该网络上的各路由器发送状态信息。,7.5.4,外部网关协议,BGP,BGP,是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BGP,的较新版本是,2006,年发表的,BGP-4 RFC 4271-4278,(,BGP,的第,4,个版本)。,可以将,BGP-4,简写为,BGP,。,BGP,使用的环境却不同,因特网的规模太大,使得自治系统之间路由选择非常困难。,对于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要寻找最佳路由是很不现实的。,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策略。,因此,边界网关协议,BGP,只能是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不能兜圈子),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BGP,发言人,每一个自治系统的管理员要选择至少一个路由器作为该自治系统的“,BGP,发言人” 。,一般说来,两个,BGP,发言人都是通过一个共享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而,BGP,发言人往往就是,BGP,边界路由器,但也可以不是,BGP,边界路由器。,BGP,交换路由信息,一个,BGP,发言人与其他自治系统中的,BGP,发言人要交换路由信息,就要先建立,TCP,连接,然后在此连接上交换,BGP,报文以建立,BGP,会话,(session),,利用,BGP,会话交换路由信息。,使用,TCP,连接能提供可靠的服务,也简化了路由选择协议。,使用,TCP,连接交换路由信息的两个,BGP,发言人,彼此成为对方的邻站或对等站。,BGP,发言人和自治系统,AS,的关系,BGP,发言人,BGP,发言人,BGP,发言人,BGP,发言人,BGP,发言人,AS,1,AS,3,AS,2,AS,5,AS,4,AS,的连通图举例,BGP,所交换的网络可达性的信息就是要到达某个网络所要经过的一系列,AS,。,当,BGP,发言人互相交换了网络可达性的信息后,各,BGP,发言人就根据所采用的策略从收到的路由信息中找出到达各,AS,的较好路由。,AS,1,AS,2,AS,3,AS,4,AS,5,BGP,协议的特点,BGP,协议交换路由信息的结点数量级是,自治系统数的量级,,这要比这些自治系统中的网络数少很多。,每一个自治系统中,BGP,发言人(或边界路由器)的数目是很少的。这样就使得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不致过分复杂。,BGP,协议的特点,BGP,支持,CIDR,,因此,BGP,的路由表也就应当包括目的网络前缀、下一跳路由器,以及到达该目的网络所要经过的各个自治系统序列。,在,BGP,刚刚运行时,,BGP,的邻站是交换整个的,BGP,路由表。但以后只需要在发生变化时,更新有变化的部分,。这样做对节省网络带宽和减少路由器的处理开销方面都有好处。,BGP-4,共使用四种报文,(1),打开,(,OPEN,),报文,用来与相邻的另一个,BGP,发言人建立关系。,(2),更新,(,UPDATE,),报文,用来发送某一路由的信息,以及列出要撤消的多条路由。,(3),保活,(,KEEPALIVE,),报文,用来确认打开报文和周期性地证实邻站关系。,(4),通知,(,NOTIFICATION,),报文,用来发送检测到的差错。,7.1,网络互连概述,7.1.1,路由器的作用和组成,当主机,A,向另一个主机,B,发送数据报时,先要检查目的主机,B,是否与源主机,A,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如果是,则将数据报,直接交付,给目的主机,B,而不需要通过路由器。,但如果目的主机与源主机,A,不是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则应将数据报发送给本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由该路由器按照转发表指出的路由将数据报转发给下一个路由器。这就叫作,间接交付,。,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间接交付,间接交付,间接交付,A,B,C,直接交付,直接交付,直接交付不需要使用路由器,但间接交付就必须使用路由器,典型的路由器的结构,路由,选择,路由选择处理机,路由选择协议,路由表,3,输入端口,3,交换结构,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分组,转发,转发表,分组处理,输出端口,1,1,1,3,3,1,2,2,2,2,3,网络层,2,数据链路层,1,物理层,“,转发”和“路由选择”的区别,“,转发,”,(forwarding),就是路由器根据转发表将用户的,IP,数据报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路由选择,”,(routing),则是按照分布式算法,根据从各相邻路由器得到的关于网络拓扑的变化 情况,动态地改变所选择的路由。,路由表是根据路由选择算法得出的。而转发表是从路由表得出的。,在讨论路由选择的原理时,往往不去区分转发表和路由表的区别,,输入端口对线路上收到的分组的处理,数据链路层剥去帧首部和尾部后,将分组送到网络层的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这会产生一定的时延。,物理层处理,数据链路层,处理,网络层处理,分组排队,交,换,结,构,输入端口的处理,从,线,路,接,收,分,组,查表和转发,输出端口将交换结构传送来的分组发送到线路,当交换结构传送过来的分组先进行缓存。数据链路层处理模块将分组加上链路层的首部和尾部,交给物理层后发送到外部线路。,物理层处理,数据链路层,处理,网络层处理,分组排队,输出端口的处理,向,线,路,发,送,分,组,缓存管理,交,换,结,构,分组丢弃,若路由器处理分组的速率赶不上分组进入队列的速率,则队列的可用存储空间最终必定减少到零,这就使后面再进入队列的分组由于没有存储空间而只能被丢弃。,路由器中的输入或输出队列产生溢出是造成分组丢失的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