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材分析

上传人:guoc****ang 文档编号:243120729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5.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有机化学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有机化学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有机化学教材分析,123,章,教材素材的开发与使用,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秦林,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结构中含有酯基,B.,顺,2,丁烯和反,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C.1 mol,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 mol,乳酸(,C,3,H,6,O,3,),D.,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一、高考试题对教学的启示,选项,人数,比率,(%),*,753,46.40,157,9.67,546,33.64,167,10.29,知识类型:有机化学,考查能力:接收整合信息,试题类型:基础性试题,题号,市难度,区难度,8,0.50,0.46,C.1 mol,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 mol,乳酸(,C,3,H,6,O,3,),选项,比率,(%),21.90,17.74,*,36.78,23.46,知识类型: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应用,考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试题类型:基础性试题,题号,市难度,区难度,7,0.39,0.37,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色反应,B,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已二烯和甲苯,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B,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C,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不一致,D,乙醛、氯乙烯和乙二醇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题号,市难度,区难度,7,0.43,0.39,2.,内容的处理,课程标准的内容;已有知识基础,避免重复;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的可接受性;学习方法,选修模块的横向联系,1.,对高二阶段有机化学的教学想法:,全面性、方法性、基础性,有机物学习的工具:,结构特点,有机物的命名,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有机物类的概念及性质学习:,第一章:在必修基础上从分类入手,第二、三、四章:具体介绍各类物质,(按官能团体系),有机物的应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第五章,3.,知识的系统性,第二、三、四章,从典型代表物到类,突出官能团和性质的关系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考虑知识的相互关系和各章知识的容量,将卤代烃与烃作为一章,含氧衍生物作为一章,认识有机反应的规律性,介绍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一章 内容结构,有机化合物,1,分类,2,同分异构现象,3,命名原则,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方法,碳骨架,官能团,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1,分离、提纯,2,元素定量分析,3,测定相对分子质量,4,鉴定分子结构,4,2,成键,特点,全章4节,有机化合物,1,分类,2,同分异构现象,3,命名原则,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方法,碳骨架,官能团,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1,分离、提纯,2,元素定量分析,3,测定相对分子质量,4,鉴定分子结构,有机化合物,1,分类,2,同分异构现象,3,命名原则,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方法,碳骨架,官能团,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1,分离、提纯,2,元素定量分析,3,测定相对分子质量,4,鉴定分子结构,有机化合物,1,分类,2,同分异构现象,3,命名原则,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方法,碳骨架,官能团,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1,分离、提纯,2,元素定量分析,3,测定相对分子质量,4,鉴定分子结构,课时安排:,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2,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2,步骤和方法,课时建议:可以将第二节和第三节交换顺序,功能和地位,本章是有机化学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同分异构现象与命名方法,以及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和方法在后续各章都会遇到。,学习方法,复习,归纳总结,为后面学习打基础,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官能团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物的分类方法,:,(,1,),组成中是否含有碳、氢以外的元素,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2,),根据分子中碳骨架的形状,分为,链状有机物,和,环状有机物,;,(,3,),根据分子含有的特殊原子或原子团(官能团),分为,卤代烃、醇、醛、羧 酸、酯,等,。,教学素材,1.,与化学,2,已经学习过的物质:乙烯、苯等结合起来,2.,利用陌生物质反馈学生理解情况,树状分类法!,从教学素材看主要知识,从教材素材看教学要求,从教学素材看知识重点,从教材素材看教学环节,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本块知识的学习基础和后续的学习要求。,几点说明,1.,注意脂肪烃和芳香烃的概念;,2.,官能团的概念,按官能团分类,只要求学生根据典型代表物认识官能团及其特征,不要扩充官能团的性质特征。,补充知识(老师了解),按有机化合物碳骨架的不同:开链化合物、碳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根据不饱和程度的不同:饱和脂肪族化合物、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按官能团分:,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 有机物的分类,学习目标,掌握按碳的骨架和按官能团这两种有机物分类的方法。,掌握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大多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CO,、,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归为无机物,一、有机物的概念:,有机物的特点,种类繁多、反应慢、副反应多、大多数能燃烧,二、有机物的分类,1,、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环状化合物,(含有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脂环化合物,(有环状结构,不含苯环),芳香化合物,(含苯环),树状分类法!,分类方法:,P4,有机物,链状烃,烃分子中碳和碳之间的连接呈链状,环状烃,脂环烃,芳香烃,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一类碳氢化合物,链烃,脂肪烃,烃,分子中含有碳环的烃,思考,如何用,树状分类法,,按,碳的骨架,给烃分类?,练习:,按碳的骨架分类,:,5,、环戊烷,6,、 环己醇,链状化合物,_,。,环状化合物,_,,,1,、,2,、,3,、,4,5,、,6,它们为环状化合物中的,_,化合物。,脂环,1,、正丁醇,3,、正丁烯,4,、异丁醇,2,、异丁烷,5,、环戊烷,6,、环辛炔,7,、环己醇,8,、苯,9,、萘,环状化合物,_,,,5-9,其中,_,为环状化合物中的脂环化合物,5,、,6,、,7,链状化合物,_,。,其中,_,为环状化合物中的芳香化合物,8,、,9,无,10,、苯酚,11,、硝基苯,12,、萘,环状化合物,_,,,10-12,其中,_,为环状化合物中的脂环化合物,,链状化合物,_,。,其中,_,为环状化合物中的芳香化合物。,10-12,无,无,二、按官能团分,烃,烃的衍生物,只含碳氢元素的有机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得到的物质,常含,C,、,H,、,O,、,N,、,P,、,X,等元素,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决定有机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和典型代表物,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CH,3,CH,2,Br,醇,OH,羟基,CH,3,CH,2,OH,酚,OH,羟基,醚,CH,3,CH,2,OCH,2,CH,3,醛,CH,3,CHO,乙醛,酮,羧酸,酯,注意:,1,、一种物质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别;,2,、一种物质具有多种官能团,在按官能团分类时可以认为属于不同的类别,3,、醇和酚的区别,4,、一些官能团的写法(醛基),交叉分类法,5,、,OH,(羟基)与,OH,-,的区别,OH,(羟基),OH,-,(氢氧根),电子式,电性,存在,电中性,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练习:,1,、指出下列有机物各属于哪一类别,HC,O,H,HC,O,OC,2,H,5,H,2,C=CHC,O,OH,OH,HO,C,2,H,5,COOH,练习,2,、下列物质有多个官能团,可以看作醇类的是,酚类的是,羧酸类的是,酯类的是,BD,ABC,BCD,E,编写思路,微观,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反映结构,异构,键,命名,宏观,分类,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教学重点: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教学难点:正确写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课程标准要求,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构造,异构,构型,异构,构象异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立体,异构,有机物的结构特点,立体,异构,互变异构,分子内单键旋转角度不同而产生的异构,几点说明,1.,是已有知识的归纳与提升(碳原子成键与同分异构现象),;,2.,注意,“,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的不同,“,思考与交流,”,侧重于运用已学内容进行思考并进行讨论解决问题;,“,学与问,”,侧重于对新学知识的运用和巩固;,3.,同分异构现象是难点,教学时要循序渐进。,同分异构体指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注意,:,(,1,)化学式相同的化合物式量一定相同,但式量相同的化合物化学式不一定相同。因此不能用“式量相同”来代换同分异构体概念中的化学式相同。,(,2,)要紧紧抓住结构不同。所谓结构不同是指碳原子的连接方式、顺序、官能团的位置不同。,(,3,)同分异构体之间虽化学式相同,但因其结构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而化性可以相似也可以不同。,(,4,)注意几同的区别。,4.,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确定一取代产物的多少,对称技巧,判断有机物发生取代反应后,能形成几种同分异构体的规律。可通过分析有几种不同的氢原子得出结论。,(,即等效氢法),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同一碳原子上所连接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处于同一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建议:掌握初步的书写方法,适当的练习,不要难度过大,学生对有机物的书写方式和认识物质上的感性积累程度不够,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步增加该部分知识。,课例,练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苯的同系物的命名,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几点说明,1.,以烷烃为例介绍系统命名法是有机物命名的基础,教学时必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2.,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的命名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运用,系统命名法的规则,自主学习;,3.,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可在后续章节中简单介绍,在此不必扩充。,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教学重点: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教学难点: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选主链、碳编号、写支链或取代基名称等)。,课程标准要求,有机物的命名,1.,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做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CH,3,CHCH,2,CH,3,CH,3,丁烷,4,3,2,1,甲基,2,2.,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直链上的位置,并在,号数后连一短线,中间用,“,”,隔开。,4.,如果有相同的取代基,可以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但表示相同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要用,“,,,”,隔开;如果几个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辛烷,3,,,5,,,6,三甲基,3,乙基,3,,,3,二甲基,2,异丙基,1,丁烯,课例,练习,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分离、提纯,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步骤,方法,蒸馏、重结晶、萃取,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法,元素分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组成,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重点: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的一般方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对学生的科学方法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难点: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物理方法的介绍。,重结晶,元素分析,涉及有机计算,组成,质谱法,相对分子质量,红外光谱,结构,核磁共振氢谱,结构,教学建议:,1.,选取适当的物质作为研究载体;,2.,经历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3.,各种谱图不要求会识别,可以让学生看,习题中要转化为文字依据。,4.,化学式的计算不要太复杂,随着对阿伏伽德罗定律要求的降低,该部分计算的要求也相应的降低。,5.,把握几种实验教学与必修阶段教学的区别,首先介绍研究步骤,而后的内容按步骤顺序组织,;,除蒸馏和重结晶实验外,其他法均为图文结合方式进行简单介绍;,从元素分析开始,各方法都以未知,A,为例进行研究,研究步骤和方法逻辑性强。,补充知识:,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手段,分离提纯,纯度检验,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高分辨质谱,0.0001,),结构式的确定(官能团分析、化学降解及合成、波普分析),人工合成,第一章复习课建议,1.,素材的选取,2.,如何贯穿整个章节知识,3.,如何体现知识梳理和学生问题呈现的策略,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一、教学目标,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和卤代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3,、能根据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能说出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的组成,认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课程标准要求,地位和功能,烃和卤代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本章既是第一章内容的具体化,也是学习后续各章内容的基础。本章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和卤代烃等,5,类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应用,使第一章中的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结合烃和卤代烃的性质,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及消去反应等有机反应,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章 内容结构,烃和卤代烃,烃及其应用,烃,1,脂肪烃,炔烃,3,卤代烃,烷烃,烯烃,2,芳香烃,全章3节,三、课时建议及要求,第一节 脂肪烃,2,课时,第一课时 烷烃和烯烃烯烃的顺反异构,第二课时 炔烃 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第二节 芳香烃,1,课时,第三节 卤代烃,1,课时,复习与机动,1,课时,教学重点: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烷烃和烯烃的沸点与碳原子数变化曲线图,通过,“,思考与交流,”,学生自主复习烷烃和烯 烃的物理性质,四、教材素材的使用及功能,第一节,“,学与问,”,通过从分子组成和结构变化复习它们的化学性质,通过,“,思考与交流,”,从分类方法复习有机反反应的类型,从回顾性质和反应类型,到分析结构差异与性质差异的关系,扩张从类别的角度对类别性质的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顺反异构,对同分异构现象认识,,知道其物理性质有一定差异,炔烃,炔烃的性质采取归纳推理,通过实验现象归纳炔烃的性质,演示,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通过分析图片方式自主查阅资料方式,,,自主学习脂肪烃的来源和应用,关注学习中的及时总结与对比,不要将其放到最后的复习中。,教材特点,从不同角度衔接,,通过,“,思考与,交流,”,学生自主复习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从分子组成和,结构变化复习它们的化学性质;,炔烃的性质采取归纳推理式,,通过实验现象归纳炔烃的性质;,通过分析图片方式自主查阅资,料方式,,,自主学习脂肪烃的来,源和应用,。,几点说明,1.,教学时要处理好衔接,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2.,顺反异构不要扩充;,3.,乙炔燃烧实验演示即可,。,第二节,思考:对比学习与实验探究,结构与性质(相互影响),芳香烃,苯,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苯的同系物,化学性质,从,不同角度复习(设计实验),比较与苯的异同(基团间作用),实践活动,教材特点,通过,“,思考与交流,”,复习与提高苯的结构和性质;,通过实验比较苯与苯的同系物的性质差异,认识基团间的相互影响。,几点说明,1.,苯与溴、硝酸反应只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根据方案做苯的硝化实验;,2.,苯及其同系物中毒的报道时有发生,可组织学生实践活动。,第三节 卤代烃,卤代烃的,性质,取代反应,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消去反应,物理性质及其应用,第三节 卤代烃,卤代烃,如何利用教材的素材设置问题情境,展开科学探究?,关注科学探究后的归纳与总结,落实和厘清知识的关系。,教材特点,根据卤代烃的性质,设计科学探究;,设计,“,思考与交流,”,,体会反应条件对有机反应的影响;,贴近生活设计,“,实践活动,”,。,几点说明,1.,组织好学生实验探究,不是对教材提出的探究问题的口头回答;,2.,可组织学生走访附近的有机玻璃加工店或洗衣店,体验卤代烃的应用及其安全使用。,功能和地位,烃和卤代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本章是第一章内容的具体化,使第一章的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拓展。,本章结合烃和卤代烃的性质,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及消去反应等反应类型,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复习建议,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苯酚教材素材的开发与使用,乙醛教学素材的开发与使用,乙酸教材素材的开发与使用,常 见 的 烃,类 别,结 构 特 点,主 要 性 质,烷烃,碳碳单键,1.,稳定,:,通常情况下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2.,取代反应(卤代),3.,氧化反应(燃烧),4.,加热分解,烯烃,碳碳双键,二烯烃,(含两个碳碳双键),1.,加成反应(加,H,2,、,X,2,、,HX,、,H,2,O,),2.,氧化反应(燃烧;被,KMnO,4,H,+,氧化),3.,加聚反应,加成时有,1.4,加成和,1.2,加成,类 别,结 构 特 点,主 要 性 质,炔烃,碳碳叁键,1.,加成反应(加,H,2,、,X,2,、,HX,、,H,2,O,),2.,氧化反应(燃烧;,被,KMnO,4,H,+,氧化),苯,苯的同系物,苯环,苯环及侧链(烷基),1.,易取代,(,卤代、硝化),2.,较难加成(加,H,2,),3.,燃烧,侧链易被氧化、邻,对位上氢原子活泼,第三节 羧酸 酯,羧酸,酸性,科学探究,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思考与交流”,酯,羧酸,酯,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教材特点,设计两个,“,科学探究,”,,把羧酸,和酯的性质融入其中,;,与化学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 图片联系实际。,几点说明,1,、乙酸的酯化反应只要求学生设计方案即可,主要是一种方法教育;,2,、乙酸的酸性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可要求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内容在此不要扩充加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