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记叙文阅读指导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3095173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记叙文阅读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二记叙文阅读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二记叙文阅读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初二记叙文阅读指导,学习目标,了解记叙文知识要点,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记叙文知识要点,1、记叙文的“六要素”和线索,2、记叙的顺序和记叙的人称,3、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归纳,4、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辨析,记叙文知识要点,1、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贯穿全文的线索,“六要素”,:,“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文章的标题 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的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作用:对主要情节和人物描写起补充、铺垫、衬托的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3、记叙的人称,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B,、第二人称:,出现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作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的交流,有利于直接感染读者。,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4、中心意思的归纳,记叙文知识要点,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枣核中,“,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直接表达了海外华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中心意思的归纳的具体方法,抓住开头、结尾语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 (,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背影,首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点明“背影” 是本文的文眼,课文开始便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中心意思的归纳的具体方法,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够反映特定时期社会生活的本质。,如最后一课,只要了解法国当时濒临亡国的背景,就可以理解其中心思想。,归纳记叙文中心的常用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记叙文知识要点,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介绍人物或事件的概貌。,议论,: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说明,: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描写,: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刻画。,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一种是直接抒,情;另一种是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界的物体、景色描写。,能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心情、品质,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记叙文阅读步骤,1、,阅读全文,:对文章内容、写作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范围,关键语句和 抒情议论段反复阅读。,5、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答案进行,补充,。,一、浏览考题,整体感知,二、缜密审题,明确要求,三、局部探索,深入品读,四、整体检验,确保准确,答题总原则,一、浏览考题,整体感知,先读题后读文,,粗略了解考察内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二、缜密审题,明确要求,认真读题,抓住,关键性,词语、,提示性,词语、,规定性,词语,准确理解题意,明确解题要求。,三、局部探索,深入品读,带着问题,精读题目涉及的相关内容,搜集信息。根据解题要求,处理信息:或概括,或综合,或分析,或比较,或揣摩推断,或联想想像,确定答案范围。紧扣解题要求,推敲组织语言,准确写出答案。,四、整体检验,确保准确,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返回整体,对所作答案进行检验,以确保准确无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