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24298481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78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3-11-2,#,美,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作者简介,个人概况:,保罗,罗宾,克鲁格曼,Paul,R.,Krugman,民族,:犹太,出生地,:,纽约,长岛,出生日期,:,1953,年,2,月,28,日,个人,背景:,职业,:,教授,毕业院校,:,耶鲁大学,经济学,个人贡献:,主要成就,:,贸易模式分析,经济活动定位,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作品:,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等,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命题,新贸易理论产生的原因,新贸易理论的初衷是对国际经济的最基本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贸易,提供一种能替换传统贸易理论的答案。本书第一章专门论述这个答案,我们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用它来说明在一个各国之间不存在自然差异的世界中贸易完全是由于报酬递增而产生的。,历史的作用,在报酬递增条件下,特别是当这些报酬递增以外生经济形式存在时,历史的作用非常关键。某种国际分工模式也许是因为历史上的偶然事件或者这个国家的最初的经济特点所形成的,然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形成优势的积累使这一国际分工模式得以固定下来。,技术与贸易,这是新贸易理论(强调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和技术创新促进国际分工这两个观点之间的自然联系。本书第十章把技术和贸易的分析与新贸易理论相联系。来说明技术创新带来的报酬递增是怎样导致不完全竞争条件的出现,而且反过来说明短期垄断是技术创新的必要的动力。,贸易政策,对许多人而言,任何经济理论说到底是它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集中研究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大量贸易争端中所争论的一个问题,即:一个受保护的国内市场实际上是一台促进出口的发动机,而且这种促进出口的方法可以成为一项成功的以邻为壑的战略。,本书结构,本,书分为四大部分,总共十四章。,重新认识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五章),历史积累过程和作用(三章),技术,要素(三章),不完全竞争及战略贸易政策,(三章),第一章,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1.1,本章将建立一个简单的均衡模型,这是一个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并不是资源禀赋或技术方面的差异而是规模经济的模式。这种观点有别于其他绝大多数按报酬递增条件建立的贸易模型,这些模型都假定规模经济是企业的外生经济,因此市场始终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但是在我们这个模式中,规模经济被嘉定是企业内生的。,1.2,本节将分析一个垄断竞争的基本模型,也是我要在下一节中研究的模式。该模型是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的简版。,假定只有一个生产要素(劳动力)的国家经济,假定改过经济能够生产任何数量的指数为,i,的产品,假定生产的产品数量从,1,到,n,,其中,n,被假定为数量很大,假定所有居民都具有同样的效用函数。,假定所有产品以同样成本函数生产,每件产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劳动力数量是产量的线性函数,一种产品的产量必须等于该产品个别消费量的总和。,假定有充分就业的条件,在有限的收入条件下,必须使其效用函数最大化,最大化问题带来的第一级条件用公式可以表示为:,我们可以将个人消费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带入公式(,7,),使该公式能够表示某一个企业单独面对的需求。,第,i,个企业将按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决定其产品的价格,即,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取决于边际成本及需求弹性。,现在,我们已经完整的描述出一国经济的均衡状态,接下来用该模型分析劳动力增长、贸易及要素流动的作用。,1.3,劳动力、贸易及要素流动,1.3.1,克鲁格曼认为劳动力增长可以提高有代表性的个人的福利。,在国与国之间不存在偏好、技术或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别时,可以用规模经济来解释这两国之间产生的贸易的原因以及从贸易中得到的利益。,本,论文研究的模型与某些其他传统的贸易模型一样,要素流动可以替代贸易。,1.4,小结,本章借用张伯伦理论来分析规模经济报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它说明贸易并不一定是国家之间技术或要素禀赋差别的必然结果。,第二章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及贸易模式,2.1,基本模型,2.1.1,模型的假定条件,2.1.2,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2.1.3,贸易的作用,在这个模型中,传统的产生贸易的原因一个也没有,但尽管如此,贸易仍然可以发生而且贸易能带来利益。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出现了规模报酬,每个不同质的产品只在一个国家生产,之所以能从贸易中获利,是因为世界市场比起国内市场来能够提供更多的花色品种,每个消费者选择的范围能够更为广泛。,2.2,运输成本,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成本都相同,产品的生产地点距离比较大的市场越近就越有利,因为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运输成本,为使两国的劳动力继续在本地就业,这种优势必须通过工资差别来抵消。,2.3,国内市场对贸易格局的影响,克鲁格曼认为,把最基本的封闭经济模型扩展到一个有两个国家的模型(在每个产业中有许多不同质产品)。于是,我们将会看到,当两个国家进行不同质产品贸易时,每个国家都成为国内市场需求比较大的产品的净进口国。,第三章产业内分工与从贸易中获利,3.1,封闭经济的模型,由于不同国家的企业生产不同的产品,因此,在同一产业内必然会出现双向的国际贸易,阻碍这些国家在本国生产的各种花色品种的产品之原因,是产品生产中存在着固定成本,于是,规模经济成为产业内贸易的根本原因。,3.2,要素比例及贸易模式,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命题,即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进行产业内贸易,要素禀赋不同的国家之间则进行赫克歇尔,-,俄林式贸易。,假设有两个国家:本国及外国,在几乎所有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模型中,都存在着要素禀赋相似国家之间贸易。,3.3,贸易带来的利益和损失,参数,z,的值决定相对工资,参数,用来衡量一个产业中各产品之间的替代程度。右下角是利益冲突区,处在这一区域不是规模经济没有意义就是两国的要素禀赋相差很大,因此稀缺要素在贸易中受到损失,其他部分称为互利区,表示产业内分工带来的利益大于传统的分配效应,每个人都从分配中得到好处。,3.4,小结,一、世界贸易的绝大部分是在要素相似的国家之间进行的,二、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的大部分是产业内贸易,即相似产品的双向贸易,三、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并非带来严重的收入分配问题,第四章 一个互相倾销的国际贸易模型,4.1,本章摘要,本章中,我们是要说明倾销是由于与寡头垄断行为有关的制度原因而产生的。,4.2,基本模型,运输成本下降会产生三个效应:第一,对于所有现在正在进口的产品来说,成本下降,这是一种获利;第二,消费量上升,于是对每单位的额外消费量来说,可以获得一个等于价格减去进口产品边际成本的收益;第三,由于用高成本的进口产品替代本国生产的产品,福利受到损失。,4.3,小结,企业之间因寡头垄断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贸易在没有任何通常的动因(成本的差别或规模经济)情况下出现。这种互相倾销的贸易福利效应非常有意义:如果企业获得盈利,在运输成本很低的情况下,贸易的发生就会改善福利;反之,如果运输成本很高,进行贸易也许会实际的造成福利损失。,第,5,章报酬递增与国际贸易理论,5.1.1,马歇尔模型,如果规模经济的作用朝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使等产量线向外移动),就说明比较优势不能使我们从贸易中获利,甚至可能因此而受到损失。但是,由于经济规模是在本国进行贸易前和世界进行贸易后之间进行比较,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假定规模效应将普遍的成为能使我们从贸易中获利的源泉,而且这个源泉要胜于比较优势的源泉。,5.1.2,外部经济研究:小结,对马歇尔报酬递增属于外生经济的研究,如果能正确理解并且再加上合适的假定条件,就会出现一个非常清晰并且引人入胜的贸易理论。把握这一理论的基本要求是愿意假定贸易会实现一个假定的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的综合作用,如要素价格均等化,还要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纯要素服务贸易而不是产品贸易上。,5.2,张伯伦模型,张伯伦的基本思想是:人们可以把至少某些产业看成是新进入市场的企业能够生产不同质(与市场原有企业生产的产品相比)产品的市场进入过程。每个企业因此将具有部分垄断权,也就是说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一个产业是由许多小垄断者组成的,这些许多小垄断者使该产业形成饱和从而消灭了任何垄断利润。,5.2.1,从贸易中获利问题,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1985,年)提出,在某些假定条件下,生产规模和产品花色品种都与产业的总产量同涨同落。即工业制成品的全世界总产量大于本国没有贸易时的产量时,贸易就会带来收益。,5.2.2,贸易,和,收入分配,与比较优势相比,规模经济给贸易带来的收益要大一些。相对于世界要素的整体而言,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与其越相似并且国家越小,就越可能出现所有要素都能从贸易中获利的情况。,5.2.3,中间产品,只要贸易会带来经济一体化,进行中间产品还是进行最终产品贸易两者没有什么根本区别,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1985,年,)提出:如果规模经济条件下生产的中间产品不能进行贸易,结果将会导致产业联合体(即为了把同一国家中所有不能进行贸易的中间产品的用户集中在一起而组建的产业集团)的出现。,5.2.4,运输成本,张伯伦的模型是建立在贸易会带来经济一体化这个假定条件之上的,而零运输成本又是这个假定条件的关键。如果运输成本更接近实际,维纳布尔斯(,1985,年)完善,1980,年克鲁格曼的模型,提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各国趋向于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市场的产品的净出口国。,5.2.5,小结,张伯伦模型的首次出现就标志着一个突破,它是第一次使人们能够从理论上来研究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贸易问题。,5.3,库尔诺双头垄断模型,5.3.1,贸易产生的原因总是可以用国家之间的差异、分工及规模经济这两种原因的组合效应来解释。但是库尔诺双头垄断模型实际上已经发现了贸易产生原因的第三种解释,他认为,贸易产生的原因可以纯粹是因为不完全竞争的企业想通过向别国的国内市场倾销来扩大销售。,5.3.2,小结,库尔诺双头垄断模型揭示出一个新的从贸易中获利源泉,这是一种贸易加剧竞争的作用。还揭示了一个新的贸易产生的原因:由于产品供应垄断者预见到出口比在本国市场销售具有更高的需求弹性,从而互相进入别国的市场。,5.4,未来的研究任务,动态的模型,更,贴近现实世界的竞争模型,无法实现经济一体化现象,第二部分,历史积累过程和作用,第六章 贸易、历史积累和不平衡发展,6.1,摘要,克鲁格曼的研究认为:不平衡发展理论竟与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完全吻合。,6.2,基本模型,假定两个地区北方和南方是完全对称的,假定这两个地区的劳动力相等,假定每个地区可以生产两种产品:一个是工业制成品,M,,另一个是农产品,A,,并且能够以零运输成本条件进行贸易。,6.3,不平衡发展的动态性,长期均衡的特点取决于偏好和技术,但那个地区起什么作用却取决于它最初时的地位,例如取决于原始积累,另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是贸易所能起到的作用。资本存量的不平衡取决于假定只要两个国家之间没有实现完全的国际分工,则产品贸易会使两国工资率(即一个要素的价格)相等。不平衡发展理论与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之间便存在着相似性。,6.4,国际投资,假定有三个地区:一是中心地区,而是周边地区,三是外围地区。三个地区的资本存量分别是,Kc,,,KS, Kp,。,第一,两个地区中哪一个贫困地区会在这个阶段实现工业化是无法预见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历史上的某个偶然事件或两个落后地区之间生产条件的微笑差别成为一种决定因素。,第二,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它会从高收入地区流向中等收入地区,却不会流向最贫困的地区。,第三,这个阶段中,从全世界的范围看,中等收入地区和高收入地区的差别不断缩小与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之间差别不断扩大着两种现象同时存在。,第七章狭窄移动带,荷兰的灾难以及撒切尔夫人的竞争后果,-,关于动态规模经济条件下的贸易的注释,7.1,狭窄的移动带,对于一个具有大量劳动力但是工资较低的国家来说,使用暂时的保护形成比较优势的永久性转换似乎成效极佳。但是,小国家会发现,本国市场不够强大,并不足以通过保护来加速生产率的提高:而高工资的国家则会发现,生产率提高并不能带来成本优势。,7.2,意义,在国际经济学的许多问题上,常规的理论可以归结于一个命题:即动态的规模经济在国际分工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第八章 国际货币和货币国际间兑换结构,8.1,摘要,本章主要讨论作为各国货币之间兑换的媒介作用。三个国家、三种货币,所研究的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国家之间的支付使用第三国的货币,特别是国与国之间的收支流与货币市场上实际成交之间的关系。,8.2,无交易成本模型,克鲁格曼定义了两种兑换结构:部分间接兑换结构和完全间接兑换结构。每种兑换结构都使用一种货币作为间接兑换的国际货币,因此,我们需要确定哪种货币作为国际货币以及会形成哪种兑换结构。为此,我们现在必须引入交易成本。,8.3,交易成本及货币兑换,克鲁格曼说明了交易成本是如何决定交易结构的。首先假定了交易成本很小,可以使用一个大致均衡的概念。克鲁格曼试图用某种方法吧交易费用结构和收支结构之间联系起来,以说明我们已经观察到的这样一个事实:国际货币在历史上就是主导贸易的大国的货币。,8.4,内生的交易费用,克鲁格曼假定平均交易费用随交易量增加而减少。克鲁格曼认为一旦一种兑换结构被建立,除非国际收支结构发生变化足以使其不能再维持下去,或者除非兑换制度遭受巨大冲击使其转向另一种平衡,否则它会一直保持不变。例如,假定一个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其货币被确定为国际货币,它的地位会随着交易的不断扩大而自我巩固。即使如果这个国家的主导地位后来有所动摇,但它的货币的特殊作用仍然会继续,这可能就是英镑在英国贸易的主导地位丧失后仍然能作为国际货币的原因。,但是,如果一种货币丧失自己的国际货币的地位,从理论规范意义上讲,将是一场灾难。国际货币的地位一旦丧失,将带来一个恶性循环。不断下降的贸易量导致交易费用上升,交易费用上升又导致贸易量的进一步下降,于是,在这样形成的国际收支结构中所发生这种恶性循环一旦达到某个临界点,兑换结构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第三部分技术要素,第九章 技术创新、技术转让和世界收入分配模型,9.1,摘要,对于世界贸易中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存在着许多实践和政策层面的理论,其中之一就是弗农(,1966,年)在其著作中提出的著名的“产品周期理论”。,克鲁格曼在本节建立的模型具有一系列的意义。首先,它没有固定的贸易模式,每种产品先由北方国家出口,然后才由南方国家出口;其次,该模型想建立一个北方国家出口新产品并进口老产品的动态均衡;再次,由于北方国家对新产品具有垄断地位,即使两个国家的劳动力在可比较的职业中生产率都相等,北方国家的工资也高于南方国家;最后,由于北方国家的工资部分来自于北方国家对新产品垄断而获得的垄断利润,技术创新的放慢或者技术转让的加快都会缩小南北国家之间的工资差别,甚至会导致北方国家工人的生活水平的绝对下降。,9.2,北,-,南贸易模型,假定每个国家只有劳动力一种生产要素,假定所有产品以同样的成本函数进行生产,假定劳动生产率在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都是相同的,假定有两种产品:老产品和新产品,老产品南方和北方国家都可以生产,新产品只在北方国家生产,可以推出相对工资作为相对劳动力和新产品对老产品比率的一个函数来看待。在发达国家,相对工资率取决于它能生产而不发达国家不能生产的新开发产品的相对重要性,技术创新的作用在于提高,nN,,而这一结果又会提高北方国家的相对工资。,9.3,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克鲁格曼认为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率的提高会产生同样的作用,造成贸易条件不利于北方国家,如果这一作用发挥得很快,可能由此导致北方国家福利的暂时下降。,克鲁格曼认为北方国家居民的收入部分取决于他们从新开发产品的垄断地位中所得到的垄断利润,这种垄断不但不断的受到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侵蚀,并且还必须通过不断的开发信的产品来维继。,9.4,国际投资,克鲁格曼认为,第一,技术创新必定伴随着资本的流动,技术进步最快的地区必定也经历了资本的大量涌入。,第二,北方国家由于对新产品垄断而获得的垄断利润是在生产要素不能流动条件下才能得到。至于生产要素的流动,我们已经把它限定在资本范畴内,但可能会包括熟练工人。,9.5,模型的意义,其一,是发达国家中产业的衰退是一个周期现象,从世界生产率的角度看,它又是一个人们所渴望达到的境界。,其二,则是技术创新比它在传统模型中所显现的作用要重要的多,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不仅是为了维持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保持他们的经济收入不至于下降。,第十章 技术差距国际贸易模型,10.1,摘要,技术和技术变化对贸易的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国际经济政策的争论焦点。在最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总是有利于中等发达国家,但是一旦中等发达国家的技术赶上最发达国家,则是对技术领域领先国家的一个沉重打击。,10.2,建立技术对贸易的作用的模型,一个发达国家的所有产业比发展中个国家都具有更高的生产率。但是生产率的优势在技术进步较慢的产业中相对要小,而在采用最新技术方面,这种差距不太重要。然而,我们可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由于采用最新技术能很快的加以改进,因此生产率优势比较大,这也是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所在。,10.3,比较优势模型,假定只有一个生产要素,假定国家可以按技术水平分成高低不同的等级,以至于高等级的国家总是在各行业相对低等级国家具有绝对的优势,假定行业也分等级,阶梯较高的国家在阶梯较高的行业始终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优势。,两,个推断,其一,每当我们提升国家排序时,工资率肯定会上涨。,其二,任何国家所生产的的产品必须比不发达国家所生产的产品档次要高一些,而比更发达国家所生产的产品档次低一些。假定某些产品在不发达国家生产成本更低,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生产率劣势被其较低的工资率所弥补,那么,任何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产品也肯定在这个国家生产时成本较低。,10.4,技术变化的作用,克鲁格曼说明了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进步的基本不对称性,即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所造成技术差距对不发达国家也有好处,不发达国家的追赶使技术差距缩小对技术发达国家也不利。,在现实世界中,技术领先的国家的实际收入来自于它的技术领先优势,其他国家的追赶会导致技术领先国家不仅相对收入减少而且绝对生活水平也下降。,10.5,归纳和小结,本章研究了技术进步在两种情况下产生的影响。一种是发达国家技术进步使它与其他国家技术差距扩大,另一种是不发达国家技术进步使它与其他国家技术差距缩小。在前一种情况下,技术领先国家的技术进步可以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并使两个国家的实际收入都提高,但是,技术落后国家的技术追赶由于减少了技术领先国家从贸易中获利,从而不利于技术领先国家。,第十一章 内生技术创新、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11.1,摘要,克鲁格曼回顾了熊彼特的经济理论:熊彼特经济理论的特点是强调报酬递增,这些报酬递增对一个国家从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获利而言提供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非传统的例子。,熊,彼特模型还提出了,经济全球化可以强化对技术创新和通过技术创新获利的刺激。,一方面,进入世界市场可以使创新者的短期垄断更有价值,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报酬;,另一方面,一旦短期垄断结束,技术被普遍传播,每个国家还可以从其他的技术创新中获利。,11.2,技术进步模型,建立了一个最简单的技术进步模型,描绘了一个技术创新者为了获得短期垄断所带了的超额利润而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主要是说明了两点,: (1),垄断对市场的静态扭曲于社会有利;(,2,)内生的技术进步可以增加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利。,第四部分不完全竞争及战略贸易政策,第十二章 保护进口可以促进出口:寡头垄断及规模经济条件下的竞争,12.1,摘要,关于寡头垄断和分割市场的模型是由布兰德(,1981,年)建立的,布兰德和克鲁格曼(,1983,年)对它进行了完善。,关于进口促进出口的基本理论都是相同的,通过给本国企业在某个市场上的特殊地位,一个国家可以使这个企业对外国的竞争者拥有一种规模优势,即使在一个没有保护的市场上,这个规模优势也会转化为较低的边际成本和较高的市场份额。,12.2,保护的作用,商界认为,政府可以通过保护一个市场给本国企业一个更大的经济规模,同时减少它的外国竞争者的经济规模。,经济学家们认为降低成本是它的关键,至少对大的工业家来说是如此,商界比经济学家更看重规模经济的重要性。,克鲁格曼是要说明这些动态的规模经济和静态的成本降低基本上具有相同的作用,而且用保护进口去促进出口的作用是有效的。,12.3,研发的竞争,由于本国企业的销售量增长并减少外国竞争者的销售量,保护措施提高了对国内企业通过牺牲外国企业来开展研发的积极性,结果形成相对生产成本的变化,使本国企业的销售量甚至在没有保护的市场上也扩大,尽管不存在静态的规模经济,但其结果与静态的成本降低的效果完全一样。,12.4,学习曲线,克鲁格曼建立了另一个关于学习曲线的模型,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规模经济,在这种规模经济中,既没有静态的规模经济,也不需要投资于研发,相反,报酬递增处于动态形式,现在产量增加使原来的生产成本下降,这种边干边学的经济产生与其他模型中非常相似的结果。,12.6,小结,保护国内市场可以为企业建立一个成功出口的基础,这一观点是非正统理论的观点之一。本章建立了一些体现“保护进口可以促进出口”观点的简单模型,设立了一些非正统的假定条件。,本章的结论和正统理论结论之间的区别是一种假定条件的区别,它们之间哪个观点更接近于事实是一个经验问题,非正统的观点可以自圆其说,但并不意味着这些观点是正确的。,第十三章 市场准入和国际竞争:,16K,内存的模拟研究,13.1,摘要,克鲁格曼提出的问题是日本市场的封闭对于日本不仅能够在国内,而且在世界市场销售芯片是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克鲁格曼所关注的是这个研究的实际结果,一共有,3,个:一是研究表明,进入国内市场的特权确实对日本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是研究表明这种成功对日本经济来说是一种净损失。三是建立这样一个模拟模型会遇到很多难题,使得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地处理研究结论。,13.2,内存市场,克鲁格曼认为内存市场没有保密效应,技术容易跨越国界传递,在一个具有强烈的学习效应的产业中(就如同我们现在所研究的这个例子),保护本国市场具有一种乘数效应。进入某个市场的特权可以确保某个企业的学习曲线进一步向下移动,并因此能鼓励它们在其他市场采取更具进攻性的价格政策。,13.3,内存市场的模型,我们所研究的内存市场的理论模型是一个论证保护本国市场实际上可以使一个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而导致获得更大的出口市场的模型。克鲁格曼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作用进行量化。,克鲁格曼通过模型认为市场竞争程度要比库尔诺规定要低,这是假定的高度规模经济和零利润条件所不可避免的结果,相对不竞争行为对于解释在市场上有多少个企业才合理这一问题是必须的。,13.4,替代政策的作用,克鲁格曼研究两个不同的政策一个是自由贸易政策,一个是贸易战下的不同作用。,(,1,)自由政策,在这种政策下,克鲁格曼认为会导致日本出局和美国进入日本市场会使美国企业增加利润,这一结果又会刺激更多的美国企业进入市场。因此竞争的加剧,连同产量增加使美国企业的边际成本随之降低,从而使这两个市场上的价格都下降。价格下降又会使两个国家消费者剩余增加。,(,2,)贸易战,日本的保护进口以促进出口的政策,非但本身不受欢迎,而且很可能会遭到报复。贸易战的结果对两个国家都没有好处,企业规模萎缩,导致其边际成本升高,价格因此就在两个市场都上涨,日本市场由于更小,其价格上涨幅度更明显,企业很少的利润根本无法补偿消费者剩余的损失,所以两个国家的本国福利都下降。,第十四章 产业组织与国际贸易,最近,十年,我们才看到将贸易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联系起来的论文初具规模。这一理论包括两个重要的命题:一个是从根本上与把规模经济作为贸易产生的一个原因的模型相关联。而本章主要是研究第二个命题,就是把不完全竞争视为理论的核心,而不去因需要考虑研究报酬递增时而无法避免的麻烦问题。,14.1,垄断竞争模型的评估,从产业组织理论家的观点看,垄断竞争模型也许是新贸易理论最不起眼的一部分,他们大多认为,在以报酬递增为基础的贸易理论中,不完全竞争是一个多余的变量,因此它对产业组织理论的指导意义不大。相反,新贸易理论的另一个学派对报酬递增是不完全竞争的源泉感兴趣,认为不完全竞争是关键。,14.2,价格歧视与倾销,迄今为止,关于倾销的新理论一直绝对是非政策性的和纯理论的。不进如此,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个过去从来未被质疑过的国际贸易理论会被视为毫无意义。,14.4,战略贸易政策,作者引出了布兰德,-,斯彭斯的模型,他们指出,政府的政策可以起到使承诺可信的作用。假定政府对该产业制定了一个出口补贴计划,则该补贴将使本国反映函数向右移动,并因此使外国的反应函数向右下方移动。由于改补贴具有减少外国出口的阻碍作用,本国企业的利润将增加超过补贴额。因此,本国的国民收入将得以增加。,14.5,量化,14.5.1,验证产业内贸易模型,有两项研究得出一个直接的结论,即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之间的比例应当与国家之间资本劳动比例的相似性成正比。,哈夫瑞利欣和西万(,1984,年)研究了模型所蕴含但不十分清晰的一个结论,即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很可能大于最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14.5.2,调整模型,产业组织,/,贸易理论领域的最新发展是用从实际产业获得数据来调整理论模型,以此实现模型的量化。这方面最杰出的工作是迪克西特(,1988,年)建立的汽车产业模型。,14.5.3,一般均衡,哈里斯和考克斯建立了一个具有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特征的一般均衡模型。,14.5.4,评估,他认为这里所谈及的量化工作,显然是初步的并且是初级的。把产业组织理论应用于纯国内问题,这项工作也是初步的,初级的。,14.6,结束语,产业组织的理论标志着将用产业组织的形象打造国际贸易。,20,世纪,70,年代以前,传统贸易理论均衡仿佛是一块功能强大的单块集成电路结构,用惟一一个模型的各种变量研究所有的问题。新贸易理论成功打破了这种单一理论一统天下的格局,国际经济学的发展如同产业组织理论一样,正在形成一个可供许多模型研究和分析的总和理论领域。,The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