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八

上传人:c****d 文档编号:242964506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八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八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八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1,第七章 教学(上),何谓,“,教学,”,?,教学的,定义,哪些活动算做,“,教学,”,?,教学的,形式,为什么,“,教学,”,教学的,意义、任务,怎样,“,教学,”,教学,过程、原则、方法、策略、组织形式,2,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与学,共同组成的活动。,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的集中体现,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3,二、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居于中心地位。,4,三、教学的一般任务,教学任务的决定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特性、教学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教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5,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发展性教学,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教学的教育性,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6,第二节 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7,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指导性,3,、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8,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9,三、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1,、,引起学习动机,:兴趣、欲望,2,、,领会知识,:表象(感性认识),概念(理性认识),3,、,巩固知识,:记忆,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5,、,检查知识,:灵活运用知识,10,案例解读,灰姑娘,的阅读理解:,“,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南方周末,上的一篇文章,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美国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朱门酒肉臭,”,的,“,臭,”,字探疑,“,邱少云的手榴弹,”,不想跳出来的,“,井底之蛙,”,“,孙悟空、白骨精和唐僧三人,你欣赏谁?,”,11,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建筑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让课堂充满问题容易,让课堂充满思考难!,12,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必要的传授甚至真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的一部分,更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本身蕴涵着一种方向性,蕴含着对善的追求。教学中必须要有善的价值取向,否则就失去了教育本来的意味!,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科知识;既要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13,第三节 围绕教学的五个基本概念,概念辨析:,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14,这一组术语近年来在我国教学论中使用频率较高,相互间联系密切;却又容易混淆。,明辨其涵义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是建立教学理论的前提,做一些清思的工作对教学理论与实践都是有指导意义的。,这一组概念都是以,“,教学,”,的偏正结构形式构成。理解这一组概念的基本涵义,先了解上位概念是有必要的。,15,1,、教学规律(,P121,),辞海,:,规律,亦称,“,法则,”,,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1,)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2,)对教学活动具有规约作用,是制订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3,)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16,2,、教学原则(,P121),原则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绳。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不同处理,往往会受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原则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只有正确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原则才是正确的。,教学原则并非现代才有。我国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一些教育家曾提出了许多教学要求。近代首先提出,“,教育原则,”,这一概念的是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在,大教学论,中阐述了自然适应性原则为基础的条教学原则。,17,教学原则:,根据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是客观教学规律的主观反映,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18,我国中学的主要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直观教具(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讲解(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调动学习主动性;启发独立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理解基础上掌握和运用;重视组织各种复习,19,4,、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学科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5,、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知行统一。,20,3,、教学模式(,P103,),“,模式(),”,亦译,“,范型,”,。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样式。作为术语时,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涵义。,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21,4,、教学方法(,P126,),教学方法:,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22,(,1,)使用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而定。,(,2,)教学方法的施动者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教师使用或设计某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求学生的配合才能算真正使用了某种教学方法。,(,3,)教学方法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与统一,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的方法。,23,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教学目的、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个人条件。,24,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述、讲解、讲演;,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艺术性,2,、谈话法(问答法),:复习谈话、启发谈话;,计划准备提问挑战启发诱导归纳总结,3,、讨论法,:,吸引兴趣启发引导讨论总结,25,4,、演示法,:实物、直观教具、示范性实验、现代化视听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准备观察思考综合分析,5,、练习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明确要求精选材料适当分配形式多样循序渐进严格要求,6,、实验法,:,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周密计划重视示范独立操作及时检查,26,5,、教学策略( )(,P142,),辞海,:,“,策略,”,指,“,计策谋略,”,。战略指政党、国家作出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全局性的谋划。策略指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具有灵活性的手段。,27,教学策略:,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组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高效的教学方案。,28,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29,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1,)内容型教学策略,核心: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结构化策略,问题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抓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强调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问题解决作为学习教育的中心,教材编排:直线式、分支平行式、螺旋式、综合式等,教材编排:以问题为中心、联系生活实际,30,(,2,)形式型教学策略,核心: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美,】,肯普:,集体教,/,学、个别学习、小组教,/,学,【,英,】,波西瓦尔:,以教师,/,学校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31,(,3,)方法型教学策略,核心: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如何理解,“,教无定法,各有各法,”,?,归纳法演绎法,接受法发现法,全习法分习法,集中学习法分散学习法,无交流传递有交流传递,(提问法、程序学习法、小组学习法、讨论法,),32,(,4,)综合型教学策略,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指导性教学策略,:融合行为主义与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强调教师主导,,系统讲解及时练习反馈校正,自学性教学策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学习,强调,合作探究发现,。,各有优点,对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各有不同的适合程度。,33,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抽象的,,它在总体上制约着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则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对教学规律的应用,并在不同程度上使教学规律,具体化,。,34,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教学的,准绳,。,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指导下,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提升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且具有特色的一种教学活动的模本,更加,具体、可操作,。,教学方法,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是教育者熟知的一些教与学的方式,任一种可取的教学方法都可从中体现出某些教学原则的渗透。,35,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规律的指导下,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通使用,它的稳定性相对来说不足,而更具,灵活性,。正因为教学策略在具体使用时灵活多变,教师在运用它时就更需要一种技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并不意味着不能总结出它的一些共性,而目前对教学策略的认知与研究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36,第八章 教学(下),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37,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38,一、备课,钻研教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参考书):开发课程资源,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39,二、上课,课的类型,:,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好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40,课堂的生成性,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的生成性,注重生成性的课程资源,片面注重,形式化的课堂设计,,按照预定的目的、预定的内容、预定的进度、预定的环节、预定的方式和预定的时限来展开,甚至提什么问题和由谁来回答等都预先规定好。极具观赏性,却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现实:,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是具体不确定的。,41,教师的教学智慧恰恰应该表现在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而作出即时的判断和处理;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困惑、疑问和需要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生长点。,42,三、作业检查与批改,作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理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发展能力而必须完成的项目。学生的各种素质(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选择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批判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合作能力等只有在学生身体力行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完成作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其重要性甚至超过课堂教学活动。,43,布置作业的要求,内容得当、有代表性,分量适当、难易适度,要求明确、限定时间,经常检查、及时批改,44,传统教学观的误区:作业的应试化设计,作业仅仅被看作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已,很少考虑作业是否还有其他价值。很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很少考虑作业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而一味强调作业是一个教学任务。,完成作业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掌握和巩固的过程,也不仅仅是一个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更重要的它是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的培养过程,是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45,作业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批判与思考,,学会,审时度势,,学会,选择与放弃,,学会,完成作业的过程是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体验生活、感悟亲情的过程;是学生从容面对社会,学会发现问题、描述问题、发表意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机械地认知和操作的过程。,作业完成的过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技能重复的过程,而是一个知识选择和生产的过程!,46,四、课外辅导,提优补差、发展个性,课外辅导不是课堂教学的延长,不可加重学生负担,47,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测验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行为矩阵,试题类型,:,客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供答型试题,:,简答式试题,(填充题、简答题),陈述,/,论文式试题,(分析题),选答型试题,:是非题、多项选择题、组配式试题,48,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效度:,测验的对象是真正想测的吗?,信度:,测验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吗?,难度:,测验试题对全体测验对象而言过难或过易吗?,区分度:,测验结果能够区分出不同水平的考生吗?,难度适中才能提高测验的区分度,拉开考生的成绩差距,49,评价,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缺点或价值作出判断。,分析试卷判断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建议,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自测、自评的能力,50,考什么,如何考,反映了教育者背后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考法:中美、中日,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今天,考试成为学习教育的重要指挥棒,成为教师、学生成绩评价的主要手段。,问题在于:,考什么?怎样考?,考知识再现还是考创造能力?,考试中让学生仅仅再现一些死的知识没有价值,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运用能力。,51,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因材施教;现实可能性?,班级授课制,:集体教学形式,现代机器大生产的产物;优缺点,分组教学制,:,外部分组:按能力分班(学科能力分组跨学科能力分组),内部分组:在传统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成绩等编组(两种形式,),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