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课件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24296332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FID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RFID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RFID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RFID,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学院 李斌,一,、,案例识读与分析,二,、,RFID,系统构架,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四,、,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五,、,实训与实践,RFID,:数据的神经末梢,,RFID,系统在湖南长丰汽车公司的案例,一、案例识读与分析,案例分析与讨论:,(,1,)简述湖南长丰汽车公司,RFID,系统的主要构成及在生产中起到的作用?,(,2,)简述,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RFID,是一种系统,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RFID,系统主要由,阅读器、电子标签、,RFID,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4,部分构成,一般我们把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统称为应用系统。,二、,RFID,系统构架,图,4-2 RFID,的系统结构,在实际,RFID,解决方案中,不论是简单的,RFID,系统还是复杂的,RFID,系统都包含一些基本组件。,组件分为硬件组件和软件组件。,二、,RFID,系统构架,图,4-3,射频识别系统基本组成,若从功能实现的角度观察,可将,RFID,系统,分成边沿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如图,4-3,示。这种观点同现代信息技术观点相吻合。边沿系统主要是完成信息感知,属于硬件组件部分;软件系统完成信息的处理和应用;通信设施负责整个,RFID,系统的信息传递。,1,、,电子标签,二、,RFID,系统构架,图,4-4 RFID,系统构件,标签,电子标签(,Electronic Tag,)也称也称应答器或智能标签(,Smart Label,),是一个微型的无线收发装置,主要由内置天线和芯片组成。,电压调节器:,把由标签阅读器送来的射频信号转换为直流电源,并经大电容储存能量,再经稳压电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调制器:,逻辑控制电路送出的数据经调制电路调制后加载到天线送给阅读器;,解调器:,把载波去除以取出真正的调制信号;,逻辑控制单元:,用来译码阅读器送来的信号,并依其要求回送数据给阅读器;,存储单元:,包括,EEPROM,与,ROM,,作为系统运行及存放识别数据的位置。,2,、,读写器,二、,RFID,系统构架,图,4-6,读写器组成示意图,读写器是一个捕捉和处理,RFID,标签数据的设备,它可以是单独的个体,也可以嵌入到其他系统之中。读写器也是构成,RFID,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由于它能够将数据写到,RFID,标签中,因此称为读写器。,读写器的硬件部分通常由收发机、微处理器、存储器、外部传感器,/,执行器,报警器的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及电源等部件组成,如图,4-6,所示。,3,、,控制器,二、,RFID,系统构架,控制器是读写器芯片有序工作的指挥中心,,主要功能是:与应用系统软件进行通信;执行从应用系统软件发来的动作指令;控制与标签的通信过程;基带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执行防碰撞算法;对读写器和标签之间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进行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身份认证;对键盘、显示设备等其他外部设备的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读写器芯片的控制操作。,4,、,读写器天线,二、,RFID,系统构架,天线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把前端射频信号功率接收或辐射出去的设备,,是电路与空间的界面器件,用来实现导行波与自由空间波能量的转化。在,RFID,系统中,天线分为电子标签天线和读写器天线两大类,分别承担接收能量和发射能量的作用。,RFID,系统读写器天线的特点是:,足够小以至于能够贴到需要的物品上;有全向或半球覆盖的方向性;能够给标签的芯片提供最大可能的信号;无论物品什么方向,天线的极化都能与读卡机的询问信号相匹配;具有鲁棒性;价格便宜。,在选择读写器天线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天线的类型;天线的阻抗;应用到物品上的,RF,的性能;在有其他物品围绕贴标签物品时,RF,的性能。,5,、,通信设施,二、,RFID,系统构架,通信设施为不同的,RFID,系统管理提供安全通信连接,是,RFID,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设施包括有线或无线网络和读写器或控制器与计算机连接的串行通信接口。,无线网络可以是个域网(,PAN,)(如蓝牙技术)、局域网(如,802.11x,、,WiFi,),也可以是广域网(如,GPRS,、,3G,技术)或卫星通信网络(如同步轨道卫星,L,波段的,RFID,系统)。,1,、,RFID,编码,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射频识别系统的结构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相类似,满足了通信功能的基本要求。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传输构成了与基本通信模型相类似的结构。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三个主要的功能块,如图,4-8,所示。,按读写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方向,是读写器(发送器)中的信号编码(信号处理)和调制器(载波电路),传输介质(信道),以及电子标签(接收器)中的解调器(载波回路)和信号译码(信号处理)。,图,4-8,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通信结构框图,2,)、,RFID,调制,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脉冲调制是指将数据的,NRZ,码变换为更高频率的脉冲串,该脉冲串的脉冲波形参数受,NRZ,码的值,0,和,1,调制。主要的调制方式为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图,4-12FSK,脉冲调制波形,(,1,),FSK,调制,FSK,是指对已调脉冲波形的频率进行控制,,FSK,调制方式用于频率低于,135kHz(,射频载波频率为,125kHz),的情况,图,4-12,所示为,FSK,方式一例,数据传输速率为,fc/40,fc,为射频载波频率。,FSK,调制时对应数据,1,的脉冲频率,f1=fc/5,对应数据,0,的脉冲频率,f0=fc/8,。,1,)、,RFID,数据传输常用编码格式,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数字基带信号波形,可以用不同形式的代码来表示二进制的“,1”,和“,0”,。射频识别系统通常使用下列编码方法中的一种:,反向不归零(,NRZ,)编码、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单极性归零(,UnipolarHZ,)编码、差动双相(,DBP,)编码、米勒(,Miller,)编码利差动编码。,最常用的数字信号波形为矩形脉冲,矩形脉冲易于产生和变换。以下用矩形脉冲为例来介绍几种常用的脉冲波形和传输码型。图,4-9,所示为,4,种数字矩形码的脉冲波形。,图,4-9,数据矩形码的脉冲波形,1,)、,RFID,数据传输常用编码格式,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数字基带信号波形,可以用不同形式的代码来表示二进制的“,1”,和“,0”,。射频识别系统通常使用下列编码方法中的一种:,反向不归零(,NRZ,)编码、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单极性归零(,UnipolarHZ,)编码、差动双相(,DBP,)编码、米勒(,Miller,)编码利差动编码。,最常用的数字信号波形为矩形脉冲,矩形脉冲易于产生和变换。以下用矩形脉冲为例来介绍几种常用的脉冲波形和传输码型。图,4-9,所示为,4,种数字矩形码的脉冲波形。,图,4-9,数据矩形码的脉冲波形,15,RFID,中常用的编码方式及编解码器,曼彻斯特(,Manchester,)码,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16,RFID,中常用的编码方式及编解码器,曼彻斯特(,Manchester,)码,编码器电路,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17,3,编码和调制,RFID,中常用的编码方式及编解码器,曼彻斯特(,Manchester,)码,曼彻斯特码编码器时序波形图示例,18,RFID,中常用的编码方式及编解码器,密勒(,Miller,)码,密勒码编码规则,bit(i,-,1),bit i,密勒码编码规则,1,bit i,的起始位置不变化,中间位置跳变,0,0,bit i,的起始位置跳变,中间位置不跳变,1,0,bit i,的起始位置不跳变,中间位置不跳变,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19,RFID,中常用的编码方式及编解码器,密勒码波形及与,NRZ,码、曼彻斯特码的波形关系,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20,RFID,中常用的编码方式及编解码器,密勒(,Miller,)码,用曼彻斯特码产生密勒码的电路,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21,修正密勒码编码器,假设输出数据为,01 1010,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22,修正密勒码解码,修正密勒码解码器原理框图,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23,修正密勒码解码,解码时序波形图示例,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24,脉冲调制,将数据的,NRZ,码变换为更高频率的脉冲串,该脉冲串的脉冲波形参数受,NRZ,码的值,0,和,1,调制。,主要的调制方式为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25,脉冲调制,FSK,FSK,脉冲调制波形,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26,脉冲调制,FSK,调制,FSK,实现的原理框图,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27,脉冲调制,FSK,解调,FSK,解调电路原理图,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28,脉冲调制,FSK,解调,工作原理如下:,触发器,D1,将输入,FSK,信号变为窄脉冲。触发器,D1,采用,74HC74,,当端为高时,,FSK,上跳沿将,Q,端置高,但由于此时为低,故,CL,端为低,又使,Q,端回到低电平。,Q,端的该脉冲使十进计数器,4017,复零并可重新计数。,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29,脉冲调制,PSK1,和,PSK2,采用,PSK1,调制时,若在数据位的起始处出现上升沿或下降沿(即出现,1,,,0,或,0,,,1,交替),则相位将于位起始处跳变,180,。而,PSK2,调制时,相位在数据位为,1,时从位起始处跳变,180,,在数据位为,0,时则相位不变。,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30,PSK,调制电路,选择相位法电路框图,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31,3,编码和调制,PSK,解调电路,阅读器能正确将,PSK,调制信号变换为,NRZ,码的关键。,32,设,PSK,信号的数据速率为,f,c/2,(,f,c,为射频载波频率值,125 kHz,),则加至解调器的,PSK,信号是,125 kHz/2=62.5 kHz,的方波信号。该,PSK,信号进入解调器后分为两路:一路加至触发器,D3,的时钟输入端(,CLK,),触发器,D3,是位值判决电路;另一路用于形成相位差为,90,的基准信号。触发器,D3,的,D,输入端加入的是由,125 kHz,载波基准形成的,62.5 kHz,基准方波信号,这样,若触发器的,D3,的时钟与,D,输入端两信号相位差为,90,(或相位差不偏至,0,或,180,附近),则触发器,D3,的,Q,端输出信号即为,NRZ,码,可供微控制器,MCU,读入。,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33,PSK,解调电路的相关波形,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34,副载波与副载波调制解调,TYPE A,中的副载波调制,标准帧的结构,副载波调制波形,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35,副载波与副载波调制解调,TYPE B,中的副载波调制 :,位编码采用不归零,NRZ,编码,副载波调制采用,BPSK,方式,逻辑状态的转换用副载波相移,180,来表示,,0,表示逻辑,1,,,0,180,表示逻辑,0,,副载波频率,f,s=847 kHz,,数据传输速率为,106 kbps,。,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36,副载波与副载波调制解调,TYPE B,中的副载波调制 :,数位的副载波调制加负载调制,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37,TYPE A,中的副载波解调,相干解调(同步解调 ),非相干解调,ASK,调制时,其包络线与基带信号成正比,因此采用包络检波就可以复现基带信号,这种方法无须同频同相的副载波基准信号。,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38,正弦波调制,正弦振荡的载波信号,调幅,调制信号,产生的调幅波,设上式,v,(,t,),的相位角,=0,积化和差,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39,振幅调制模型,调幅波的频域,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40,脉冲调幅波,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41,数字调制,ASK,方式的实现,国际标准,ISO 14443,的负载调制测试用的,PICC,电路,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42,数字调制,ASK,方式的实现,国际标准,ISO 14443,的负载调制测试用的,PICC,电路,应答器谐振回路由线圈,L,和电容器,CV1,组成,其谐振电压经桥式整流器,VD1VD4,整流,并用齐纳二极管,VD5,稳压在,3 V,左右。副载波信号(,874 kHz,)可通过跳线选择,C,mod1,或,R,mod1,进行负载调制。由曼彻斯特码或,NRZ,码进行,ASK,或,BPSK,副载波调制。,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43,数字调频和调相,三、,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1,、基本原理,四、,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由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有效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被激活,使得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射频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的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调制信号,经天线调节器发送到阅读器信号处理模块,经解调和解码后将有效信息送至后台主机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识别该标签的身份,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最终发出指令信号控制阅读器完成不同的读写操作。,1,、基本原理,四、,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从电子标签到阅读器之间的通信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系统一般可以分成两类,,即电感耦合(,Inductive Coupling,)系统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系统。,电感耦合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即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2,、电感耦合型,RFID,系统,四、,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RFID,的电感耦合方式对应于,ISO/IEC 14443,协议。,电感耦合电子标签由一个电子数据载体,通常由单个微芯片及用做天线的大面积的线圈等组成。电感耦合型,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4-33,所示,电感耦合方式的电子标签几乎都是无源工作的,在标签中的微芯片工作所需的全部能量由阅读器发送的感应电磁能提供。高频的强电磁场由阅读器的天线线圈产生,并穿越线圈横截面和线圈的周围空间,以使附近的电子标签产生电磁感应。,图,4-33,电感耦合型,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3,、电磁反向散射,RFID,系统,四、,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1,),反向散射调制,雷达技术为,RFID,的反向散射耦合方式提供了理论和应用基础。,当电磁波遇到空间目标时,其能量的一部分被目标吸收,另一部分以不同的强度散射到各个方向。在散射的能量中,一小部分反射回发射天线,,并被天线接收(因此发射天线也是接收天线),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即可获得目标的有关信息。,当电磁波从天线向周围空间发射时,会遇到不同的目标。,到达目标的电磁波能量的一部分(自由空间衰减)被目标吸收,另一部分以不同的强度散射到各个方向上去。反射能量的一部分最终会返回发射天线,称之为回波。在雷达技术中,可用这种反射波测量目标的距离和方位。,对,RFID,系统来说,可以采用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工作方式,利用电磁波反射完成从电子标签到阅读器的数据传输。这种工作方式主要应用在,915MHz,、,2.45GNz,或更高频率的系统中。,3,、电磁反向散射,RFID,系统,四、,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2,),RFID,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个目标反射电磁波的频率由反射横截面来确定。反射横截面的大小与一系列的参数有关,如目标的大小、形状和材料,电磁波的波长和极化方向等。由于目标的反射性能通常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强,所以,RFID,反向散射耦合方式采用特高频和超高频,应答器和读写器的距离大于,1 m,。,RFID,反向散射耦合方式的原理框图如图,4-34,所示,图中的读写器、应答器(电子标签)和天线构成了一个收发通信系统。,图,4-34 RFID,反向散射耦合方式的原理框图,3,、电磁反向散射,RFID,系统,四、,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3,),RFID,反向散射耦合工作原理,电磁反向散射系统(如图,4-35,所示)的工作可分为以下两个过程。,(,1,)电子标签接受读写器发射的信号,其中包括已调制载波和未调制载波。当卷标接收的信号没有被调制时,载波能量全部被转换成直流电压,这个直流电压供给电子标签内芯片能量;当载波携带数据或者命令时,电子标签通过接收电磁波作为自己的能量来源,并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接收读写器的指令或数据。,(,2,)电子标签向读写器返回信号时,读写器只向标签发送未调制载波,载波能量一部分被电子标签转化成直流电压,供给电子标签工作;另一部分被标签通过改变射频前端电路的阻抗调制并反射载波来向读写器传送信息。,图,4-35,电磁反向散射,RFID,系统,4,、声表面波标签的识别原理,四、,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1,),声表面波器件,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器件以压电效应和与表面弹性相关的低速传播的声波为依据。,SAW,器件的体积小、重量轻、工作频率高、相对带宽较宽,并且可以采用与集成电路工艺相同的平面加工工艺,制造简单,重获得性和设计灵活性高。,声表面波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通信设备中的滤波器。在,RFID,应用中,声表面波应答器的工作频率目前主要为,2.45GHz,。,图,4-37,声表面波应答器的基本结构,4,、声表面波标签的识别原理,四、,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2,),声表面波,RFID,的原理,SAW,标签由叉指换能器和若干反射器组成,换能器的两条总线与电子标签的天线相连接。阅读器的天线周期地发送高频询问脉冲,在电子标签天线的接收范围内,被接收到的高频脉冲通过叉指换能器转变成声表面波,并在晶体表面传播。反射器组成对入射表面波部分反射,并返回到叉指换能器,叉指换能器又将反射脉冲串转变成高频电脉冲串。由于声表面波的传播速率低,有效的反射脉冲串在经过及微妙的延迟时间后才回到阅读器(如图,4-38,表示。,图,4-38,声表面波的传播,4,、声表面波标签的识别原理,四、,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3,),声表面波,RFID,系统的关键技术,1,)标签编码容量与作用距离,2,)应答器和读写器的配合,3,)应用小型低成本且适合待识别物品的电子标签天线,4,)封装,由于标签附着的物品和使用环境千差万别,所以其封装结构各有特色,它们都必须达到以下几个要求。,保证压电芯片在工作寿命期间能耐受外部环境应力及其变化,不造成性能恶化。,至少不能影响或极少影响标签天线的高频电磁波接收效果。,固定于待识别物的方法简单、附着牢靠,不明显损伤该物品。,外型美观,对于待识别物和谐,并满足安全和保护环境等要求。,4,、声表面波标签的识别原理,四、,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4,),声表面波,RFID,的优点,由于,SAW,器件本身工作在射频波段,无源且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所以,SAW,技术实现的电子标签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是对集成电路(,IC,)技术的补充。,声表面波,RFID,的主要特点有:,(,1,)读取范围大且可靠,可达数米;,(,2,)可使用在金属和液体产品上;,(,3,)标签芯片与天线的匹配简单,制作工艺成本低;,(,4,)不仅能识别静止的物体,而且能识别速度达,300km/h,的高速运动物体。,(,5,)可在高温差(,-100,300,)、强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下使用。,4,、声表面波标签的识别原理,四、,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4,),声表面波,RFID,的优点,由于,SAW,器件本身工作在射频波段,无源且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所以,SAW,技术实现的电子标签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是对集成电路(,IC,)技术的补充。,声表面波,RFID,的主要特点有:,(,1,)读取范围大且可靠,可达数米;,(,2,)可使用在金属和液体产品上;,(,3,)标签芯片与天线的匹配简单,制作工艺成本低;,(,4,)不仅能识别静止的物体,而且能识别速度达,300km/h,的高速运动物体。,(,5,)可在高温差(,-100,300,)、强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下使用。,1,)实训任务,五、实训与实践,2,),实训设计,五、实训与实践,Q&A,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