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制度与经济

上传人:dja****22 文档编号:242950094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制度与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发展经济学----制度与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发展经济学----制度与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内涵,12/1/2011,1,53,制度与经济发展,制度变迁,3,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计划经济制度,5,引子:制度作用在经济上体现,1,制度与制度创新,2,市场经济体制,6,2,53,1 制度作用在经济上体现,外汇体制是中国经济增长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情况来说,我们已经面临到,我国,制成品价格是在不断地降低,就是在对出口市场的制成品价格,出口价格是在降低,等于说我们在出口通货紧缩。而在我们进口产品方面主要是原材料和大宗商品,它的价格在持续的升高,或者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这就等于说我们是在进口这个通货膨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外汇的汇率体制形成机制,没有形成一个灵活的汇率的一个能够及时的反应这种,一个国家生产成份的变化,这样的情,况下,反而就造成了我们国内的通货膨胀高涨,而我们没有办法把这个通货膨胀的压力转嫁到比如说欧洲,或者其他的一些我们的消费市场。,最后,受到通货膨胀最大影响的还是我国的消费者。我们外汇管理体制它之所以要改革,它是和中国整个宏观经济改革联系在一起的。,3,53,1 制度作用在经济上体现,二战后,日本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让它战后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位列首位。,二战后,过分加强集体农庄管理体制、缺少制度创新,直到后来制度演进的路径陷入僵硬化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农田水利制度改革,让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澳大利亚克服农业灌溉难题,如今是世界最重要农产品出口国之一。,2011年,挪威评为最幸福的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较小贫富差距有很大贡献,社犯罪率较低,社会生产和生活井然有序,社会分配较合理,与经济利益的协调相关性极强。,4,53,1 制度作用在经济上体现,可以看出,制度对一国的经济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且对所处的社会背景有要求,就像日本在战后的政府干预曾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引导作用,但是随着知识产业的发展,不再是赶超西方经济的背景下,政府过多的干预会导致市场僵硬化,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说,通过制度与经济的关系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核算指标来解释经济相比,对解释经济现象深层原因有很大的作用。,那么制度又究竟是什么呢?它自身的特点、发展过程、与经济的关系又是如何呢?不同类型有何差别呢?,5,53,2 制度与制度创新,2.1 制度的含义与作用,1.制度的含义,按照诺斯的定义: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正式地说,制度是人设计的,决定人际互动结构的约束。,制度分为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价值观念,伦理,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契约,定义: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些列规则。,1.产权结构与政治规则有一致性。,2.经济规则界定产权,企业是有关特定交易的协议。,3.依靠国家组织强制。,正式约束,1.是正式约束的有延伸、细化和限制,共同起作用。,2.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3.更为广泛和根深蒂固。,4.人们自觉主动执行,效果更优,约束作用更大。,非正式约束,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惯例和习惯,6,53,2.1 制度的含义与作用,2.制度的作用,科斯认为交易过程是有代价的,制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具体表现为:,能提供关于人们行动的信息(预测他人行为),能约束个体的机会主义(约束机会主义倾向),为合作创造条件(规定责、权、利),是一种激励机制(工资制度),制度两种约束作用方式不同,非正式约束潜行于正是约束之外,是人们自觉主动执行的,这样的效果和约束力都比靠政府强制做事要强。(例子:中国的“关系”先于“做事”的社会惯例),7,53,2.1 制度的含义与作用,3.新教孕育了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所有动力中,精神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资本主义是以严格的核算为基础而理性化的,包括劳动本身就是目的;谋财致富是个人美德和才干的证明;通过禁欲的方式追求财富和成功。,新教理论中的禁欲观和天职观直接孕育了资本主义精神。,新教理论,通过禁欲、节俭与劳动来为上帝增添荣誉,劳动是美德。,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工作职位上都可以得救,但必须履行义务责任,这是天职。,完成天职,体现美德,孕育了资本主义精神,8,53,2.2 制度创新,1.制度创新的含义:,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2.制度创新的动力:,原动力在于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体的个人、社团和政府都企图在这一过程中减少实施成本和摩擦成本,从宏观上谋取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最大收益,从微观上对不同主体的行动空间及其权利、义务和具体责任进行界定,有效约束主体行为,缓解社会利益冲突。,一般意义上讲,制度创新的终极动力在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如出现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一项制度就会被创新。可以说,制度创新是制度主体根据成本效益分析进行权衡的结果。它只在两种情况下发生:创新改变了潜在利益,创新成本降低使制度的变迁变得核算。,9,53,2.2 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成本:,1.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的费用,2.清除旧制度的费用,3.削除变革阻力的费用,4.制度变革带来的损失及变革的机会成本等,成本-收益比较:,1.某制度设立与该制度缺位在成本效益方面的比较,2.把统一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有运行效益与运行成本加以比较,3.对可供选择的多种制度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选择净收益最大的一项制度。,3.制度创新的过程,戴维斯和诺斯认为,制度创新的过程是制度失衡与制度均衡的交替变化过程。在制度均衡状态下,对现存制度的改革,不会给从事改革者带来更大的利益,因此这时不会出现制度创新的动机和力量。但如果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或者市场规模扩大,或生产技术发展,或一定利益集团对自己的收入预期有改变等等。在制度学派经济学家看来,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一种周而复始的从制度的非均衡到制度均衡的动态变化与发展过程。,10,53,2.2 制度创新,3.制度创新的过程,制度创新,第一行动集团阶段,第一行动集团提出制度创新方案的阶段,第一行动集团对已提出的各种创新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形成第二行动集团阶段,一、,二行动集团协作努力实施创新并将创新变成现实,第一行动集团:能遇见到潜在市场的经济利益,并认识到只要进行制度创新就能获得这种潜在利益的人。,第二行动集团:在制度创新过程中帮助第一行动集团都获得经济利益的组织和个人,这个集团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民间组织和个人,11,53,2.3 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魅力,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的差别就在这种产权制度之中。,中国创造不能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产生,因为中国创造最核心的是制度创造,要把简单的资本制度,变成成功的、知识型的制度,才可以让传统产业变得非常强大。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怕美国公司,就是因为中国公司取得了比美国公司还大的成功,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创造了一千个以上的百万富翁,这就是制度的魅力。,12,53,2.3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或者说是实现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R&D经费支出还是偏低。在2003年,我国的R&D经费支出总量只有美国的6.54%、德国的30.98%。如表3所示,我国R&D经费支出与GDP的比重明显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在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才能发展的高技术产业,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强度存在明显的差距(如表4所示)。中国R&D经费资源不足,严重地制约着中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13,53,2.3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我国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据有关研究,引进同等的技术设备,我国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只及日韩的0.7%。2003年,大中型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经费之比是1:0.07,远低于1:10的国际水平。经费投入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对转移技术进行追赶式的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降低了技术引进的成效,也影响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14,53,2.3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新的环境与条件,具有互动与内在逻辑,技术创新为制度创新提出需求,,,为产业创新提供前提,制度创新可以激励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提供增长来源,为经济活动提供心得生产可能性边界,并对制度创新提出需求,为产业创新提供新的可能性,技术创新使产出在相当范围内发生了规模报酬递增;,技术变迁产生了工厂制度,而随着工业社会出现的负外部效应必然会推动制度创新;,增加了制度变迁的潜在利润,降低某些变迁的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技术和技术创新决定制度结构及其变化;,具有内在统一与内在相关性,15,53,3,制度变迁,为了说明制度变迁的动力,需要,先,说明制度与组织的关系。,组织是由其缔造者创造出来,实现财富、收入最大化或其他目标的有目的实体。这些实体包括政治团体(如政党、一会)、经济团体(如厂商、农场、合作社)、社会团体(如教会、俱乐部)和教育团体。制度是比赛规则,组织是参赛者。如果规则已定,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是参赛者的技巧及其所拥有的比赛知识。知识分为两类,可交流的知识和感悟的知识。后者只能部分的通过时间获得,也只能部分地交流。制度框架决定了只是和技术获取的方向,这一方向对于社会的长期发展是一个决定性因素。,16,53,3,制度变迁,3.1 制度变迁的内涵、动力,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并否定、洋气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过程。它一定是向更有效率的制度演化。,制度的特征:稳定性。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使得社会各部分之间的交易成为可能,我们知道自己的状况和目标。但稳定不意味效率。,制度变迁的概述和特点,分类,变迁的动力、源泉,渐进式(绝大数多数),激进式(少数),1.相对价格的变化(要素价格比率的变化、信息成本的变化、技术的变化),企业家获取技术和只是的过程改变着测量和实施成本,改变着交易的成本和收益,改变着相对价格。,2.偏好或口味,20世纪家庭的变化基本上是由工作、闲暇和避孕的相对价格的变化造成的。此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因素对偏好或口味的变化也有很大影响,。,17,53,3,制度变迁,3.2 制度变迁的过程,一种相对价格变化使交换(不论是政治交换还是经济交换)中的一方或双方认为改变协议或契约会改善其处境,这时重新对契约进行谈判的企业就会出现。然而,因为契约位于规则的等级结构职中,不重构较高层次的规则(或破坏某些行为规范),重新谈判也许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师徒改变其讨价还价地位的一方或双方可能会投入资源,努力重构较高层次的规则。相对价格或偏好的变化,会逐渐动摇行为规范,导致一种行为规范为另一种行为规范所取代。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有的规则被改变或干脆被人遗忘。类似地,习俗或传统可能被逐渐侵蚀和替代。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但有时也会出现激进性的制度变迁。战争、革命、征服和自然灾害也是诱因之一。,18,53,3,制度变迁,3.3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布赖恩阿瑟的概括:假定有两种技术,这两种技术互相竞争,每一种技术又都可以产生收益递增。技术的使用者边用边学,改进这效率。我们无法预先知道哪一种技术更有效率。一旦某种技术取得突破,它便会取得垄断地位。一些小事件也可能使一种技术取得相对优势。时候人们也许会认识到,所放弃的技术更有效率,但那,效率相对,较低的技术已经胜出并取得了垄断地位。如“愧尔特现象-其实有一种更加有效的打字机键盘,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了QWERTY排列方式,顽固地拒绝了DSK键盘,使得现存的键盘排列方式并不是最高效率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最有效率的“解”并不总是能够胜出,偶然因素可能对一个过程的早期阶段造成干扰,改变其进程。,19,53,3,制度变迁,技术变迁中的理论也适用于制度变迁,所以我们可以借技术变迁中的理论更深入了解制度变迁。,技术变迁过程中,有四种自增强机制在起作用:,1.大量的投产成本或固定成本。单位成本随着产量的提高而下降。,2.产品流行起来后,学习效应会改善产品质量或降低产品的成本。,3.与其他采取类似行动的经济单位合作会出现协调效应。,4.适应性预期,某种产品在市场上普遍流行,这使人们系那个心它会更加流行。,自增强机制作用结果的状态:,多态均衡,可能出现无效率,锁定,路径依赖,20,53,3,制度变迁,递增收益是决定制度变迁路径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只要市场是竞争性的,甚至交易成本接近于零,制度变迁的长期路径就是有效率的。然而,市场是不完全的,信息反馈不完整,交易成本高昂,经济主体的主观模型既受到不完备的反馈的限定,也受决定路径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就可能出现多种路径并存,绩效差的制度普遍存在的情况。,21,53,4,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1 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制度为人们的交易活动提供了秩序,制度与技术一齐决定了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盈亏。制度将人类历史、现状和未来联系在一齐,决定了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进程。,1.作为起点的是村落内部的交易。(在浓厚的非正式约束网络下进行,交易成本很低,虽然部落式村落的内部组织成本较高,但这一点不能在贸易中反映出来,人们彼此相识,暴力威胁维持着社会秩序。),2.,长距离贸易的演变和发展经常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明显变化。,代理问题,契约旅行问题。统一的、标准化的度量衡的发展,计价单位、交换媒体的演变,公证,咨询,商法裁决机构的出现,都是使长距离交易得以发生的制度、组织和工具。,能否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取决于宗教教义的有效程度,3.,市场进一步扩大,更专业化的生产者出现。,4.,专业化水平很高了,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例很小,统一的国内市场和日益一体化的国际市场称为经济的特征。,社会发展过程:,22,53,4,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2 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A.,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不完善的地方,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使它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经济基础的变化不会立即在上层建筑中得到反映;上层建筑仍然维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这一规律表明,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23,53,5,计划经济制度,世界上有多种经济制度,其中最为普遍和常见,为我们所熟悉的分别有计划经济制度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现在这里我们在这里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种制度的各自优劣势。,24,53,5,计划经济制度,5.1 计划经济的定义,一般说来,计划经济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 求,特别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要求,通过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来管理和调节的国民经济。计划经济强调的无非是政府这一“有形的手”对经济的干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计划的力量是强大的。,计划经济的实践曾有过辉煌的历程: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发展较晚的落后农业国,1913年工业总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2.7%,仅为美国的6.9%,居世界第五位。十月革命后,苏联从19171936年,只20年时间,国民生产总值就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如果不实施计划经济,苏联在其建国初期要战胜帝国主义的包围、进攻,并且其经济地位从欧洲的第四位、世界的第五位一跃为欧洲的第一位、世界的第二位,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时期内,苏联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而美国不仅未受到战争破坏,反而发了战争财,但两国的经济差距仍然极大地缩小了。,25,53,5,计划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优点,缺陷,1.,它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及,创造性。,2.它不利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这,是因为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主体是国家。,容易形成行政垄断性行业。,3.容易形成官僚主义作风。,4.信息不完全,容易导致供求脱节,及宏观经济比例重大失调。,5.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1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2保证按预期计划目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国民经济体系,。,3通过有计划的收入分配保证总供,求的平衡,宏观经济效益提高。,4解决人民最紧迫的生活需要,实,现收入均等化,稳定经济,从而,稳定社会。,5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26,53,6 市场经济体制,西方经济学家对市场经济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归纳起来,这些定义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定义1: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通过市场供给和需求配置资源的经济制度。,定义2: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供给和需求配置资源的经济。,定义1和定义2的根本区别在于市场经济是否要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27,53,6 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1.平等性 2.竞争性 3.法制性 4.开放性,28,53,6 市场经济体制,6.1 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市场机制在宏观方面显示的优势,就是推动资源在各部门间实现比较合理的配置。如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社会资源表现为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也就是经济学概括的社会总劳动。只有将它们合理地配置,即“分配”给各个社会生产部门,整个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按比例正确运转,社会生产力才能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市场机制通过物价波动,向人们提供一种经营信息,推动人们将人、财、物资源向预期利润较高的部门转移,从而逐步使社会资源自动地得到合理的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商品是按照社会必须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也就是日常说的等价交换。这就是各种商品的劳动消耗规定了一个社会标准,个别劳动消耗低于社会标准者就能获得较大利益,从而推动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从内部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改进技术,加强管理,节省社会资源,降低生产消耗。,归结起来有以下四个优越性:,1.社会运行成本较低,2.体制运行效率较高,3.具有巨大的创新能力,推进技术进步,4.分配资源功能,29,53,6 市场经济体制,6.2 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市场经济是一个由千千万万的厂商和个人自主参与交易形式,在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的价值规律。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是受供求关系影响,沿着自身价值上下波动。所以在交易过程中,我们常能看到同一种商品在不同时期价格不同。,第,一个特点:自发性,当涨价时,卖方会自发的加大生产投入;当减价时,卖方会自发的减少生产投入,。,第二个特点:盲目性,市场的范围之大使得谁也无法客观宏观的去分析观察,参与者们大多以价格的增幅程度来决定是否参与,与参与程度。,第三个,特点,:滞后性,参与者盲目自发的投入生产,而生产是一个相对于价格变动耗时较长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常能看到一种商品降价后,它的供应量却在上升。,30,53,6 市场经济体制,“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这个市场自动调节理论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美妙的经济“模型”。实际上,这个模型如果想要成立,至少必须借助于三个假定条件:一是生产者要根据价格信号及时进行投资的灵活转移是无需成本的。二是既成社会生产力结构是弹性的。三是保证投资转移和生产力改造可能性的资源、技术资源可以无限量地供应的。其次,投资转移是需要时间的。事实是生产能力的改造总是落后于需求变化的,因此,市场经济根据其天性天然地存在宏观失控即发生生产力过剩的可能性。,而,生产过剩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就是经济学中所谓价格信号下落,利润率下降自动调节供给的必然结果。在自由市场经济中,要使资本离开一个工业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去,就必须经过危机。,31,53,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制度对比分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是计划和市场哪一个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具体讲:,计划经济是一种集中的经济,供给导向的经济,一切依照计划进行,对资源进行强制分配,讲求公平,缺乏效率。,市场经济是一种需求导向的经济,一切依据需求来进行生产,生产目的是满足需求,资源是依据市场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分配的,讲求效率,相对来说公平不够。,单纯的计划经济或者市场经济是不存在,只有哪一个占主导。我们目前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化,同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32,51,结语:,制度的变迁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制度也会促进或制约当前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步入经济转型阶段,不仅对其外部环境有要求,对制度改革的步伐有更高的要求,如目前的汇率制度改革正影响着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跟全面、深入了解制度与经济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制度改革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从经济体制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