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孟子》二章

上传人:妈**** 文档编号:24294707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孟子》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1.《孟子》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1.《孟子》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孟子,,是中国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历史上往往“孔孟”并称,儒家思想也被称为,“,孔孟之道,”,。,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是,战国,时代思想家。,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坚信人性本善,后天教育至关重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真正的大丈夫,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往送,之,门,必敬必,戒,居,天下之广,居,难道,害怕,能够,你,到,谨慎,居住,住宅,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使,迷惑,使,动摇,使,屈服,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释义,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孟子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叫作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男子成年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才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本章探讨的是什么问题?,何谓大丈夫。,景春是怎么认为的?,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人加重肯定的语气“诚”,可见他对于这一观点是深信不疑的,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张仪、公孙衍的羡慕和崇拜。,合纵、连横,东方六国联合御秦(苏秦)合纵,秦齐连手吞并五国(张仪)连横,孟子是怎么认识的?,用一个反问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紧接着孟子用了什么方法来否定?,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只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当时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的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怎样的大丈夫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自己的话作答。,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翻译出来。,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方志敏,陶渊明、杜甫、朱自清,闻一多、刘胡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士:,狱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举荐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场上被赎回而用为大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任:,责任,使命。,是人:,这个人。,苦:,使动用法,使,痛苦。,劳:,使动用法,使,劳累。,饿,:,使动用法,使,饥饿,。,空乏:,使动用法,使,贫困。,拂:,违背。,乱:,使动用法,使,扰乱。,动:,使,惊动。,忍:,使,坚强 。,增益:,增加。 曾,同“增”。,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恒:,常常。,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衡:,同“横”,梗塞、不顺。,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征:,征验、表现 。,色:,脸色。,喻:,了解,明白,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入:,指在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出:,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往往就会灭亡。这样以后才能明白常处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第,1,段,六个人,共同的特点,1.,出身贫贱,种田的、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2.,经过艰苦的磨炼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排比举例,推断,归纳,结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例论证、,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常常没有忧患,,往往遭至灭亡,经受磨炼的益处,个人,国家,正,反,小,大,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2,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课外延伸,仲尼厄而作,春秋,韩非囚秦,而作,说难,弧愤,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做化学实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1,、这篇课文论证的中心论点是,:,第,1,段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论据,他们的共同点是 ;这六个事例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中的 。,第,1,段阐述了要成就大业,必先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作 论据,论证了人才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在这 一段的道理论证中,阐述思想上受磨难的句子是“苦其心志”,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灭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用原文回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身贫贱,经过艰苦的磨炼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生于忧患,行拂乱其所为,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文章语言大量使用排比句,试体会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