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2692680 上传时间:2024-09-01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4.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惟真,求新,矿 山 灾 害 预 防 控 制 重 点 实 验 室,惟真,求新,矿 山 灾 害 预 防 控 制 重 点 实 验 室,*,惟真,求新,矿 山 灾 害 预 防 控 制 重 点 实 验 室,*,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第一部分 煤炭在我国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第二部分 我国煤炭开采理论发展的成就,第四部分 煤炭开采技术发展的方向,第三部分,煤炭资源开发中的问题,第一部分 煤炭在我国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第二部分 我国煤,煤炭在我国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煤炭在我国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煤炭资源储量,2010,年已探明的地质储量为,1.5,万亿,t,预计储量,4,万亿,t,1.1,煤炭资源储量,及所处地位,中国煤炭资源按深度分布的储量,煤炭资源储量2010年已探明的地质储量为1.5万亿t1.1,年份,煤炭所占比重(%),石油所占比重(%),天然气所占比重(%),1980年,98.4,1.5,0.1,1990年,98.4,1.6,0.1,2000年,98.0,1.7,0.4,2006年,97.7,1.6,0.7,2010,年,97.9,1.4,0.7,煤炭资源储量在化石能源中的地位,我国化石能源可采储量查明情况,年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亿,t),石油查明资源储量,(,亿,t),天然气查明资源储量,(,亿,m,3,),1980,年,6424.8 (,6424.8亿,t,标准煤,),14.2(72.3,亿,t,标准煤,),1881.3(,4.1亿,t,标准煤,),1990,年,9543.9 (,7074.9亿,t,标准煤,),21.9(,111.6亿,t,标准煤,),2419.0(,5.3亿,t,标准煤,),2000,年,10030.0 (,7435.2亿,t,标准煤,),24.6(,125.3亿,t,标准煤,),13504.5(,29.6亿,t,标准煤,),2006,年,11597.8(,8597.4亿,t,标准煤,),27.6(,140.6亿,t,标准煤,),30009.2(,65.8亿,t,标准煤,),2010,年,15000(11119.4,亿,t,标准煤,),31.4(160,亿,t,标准煤,),33300(73,亿,t,标准煤,),我国煤炭储量在化石能源中所占比重,年份煤炭所占比重(%)石油所占比重(%)天然气所占比重(%),煤炭资源储量在化石能源中的地位,我国能源储量排名,能源,探明储量,居世界位次,煤炭,1.5,万亿,t,3,石油,70,亿,t,6,天然气,33.3,万亿,m,3,16,水电,6.8,亿,kwt,1,煤炭资源储量在化石能源中的地位我国能源储量排名能源探明储量,我国近十年煤炭产量情况,我国煤炭产量由2001年的13.81亿t增长到2010年的33亿t,年,均增加1.9亿t,保证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力保障的重要基础。,1.,2 煤炭,产量及其在能源生产总量中的比重,19992010全国煤炭产量,我国近十年煤炭产量情况我国煤炭产量由2001年的13.81,2010年煤炭产量及2020年需求量预计,国家目前仍然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城市化的高峰期,对矿产品的需求仍然以较高的速度增长。2010年煤炭产量33亿,t,(占世界产煤总量的,45%,),“十二五”末规划38亿,t,,增长24.6%。,煤炭生产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2008,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2010年煤炭产量及2020年需求量预计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煤炭资源在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近50年内不会改变;,煤炭安全高效生产和高效洁净利用是我国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煤炭资源在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我国煤炭开采理论,发展的成就,我国煤炭开采理论,2,.1,理论发展成就,上区段工作面,h,1,h,2,h,3,H,新开工作面,h,1,垮落带高度;,h,2,裂缝带高度;,h,3,连续弯曲带高度;,H,埋深,采空区,推进方向,新开工作面巷道,介质属性复杂,开采扰动强烈,应力分布复杂,开采空间范围大,我国“,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从研,究的系统性、深度、体系的完整性,以,及用以指导开采实践取得的成就走在世,界的前列。,2.1 理论发展成就上区段工作面 h1h2h3H新开工作面h,1.,针对煤矿采场不断推进的工程特点,以及实现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必须面对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和煤层地质条件的现实,明确了理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体系,科学的定义了相关学术名词和术语,正确,的阐述了相应的基本概念。主要成果包括:,(1),严格的区分和定义了,“矿山压力”,(促使围岩向已采空间运,动的力)和,“,矿山压力显现,”,(在矿山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围岩破坏,及支架受力现象)两个基本概念,正确的指出,“,矿山压力,”,存在的,绝对性,(采动即有)和,“,矿山压力显现,”,的,相对性,,以及矿山压力,控制(设计)的目标就是把,“,矿山压力显现,”,控制在安全上可靠、,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范围。,1.针对煤矿采场不断推进的工程特点,以及实现煤矿安全高效开采,(2),正确指出由于采场不断推进,无论是,“矿山压力”,还是,“矿,山压力显现”,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它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岩层运动和破坏决定的。明确的提出矿山压力控制研究必须,以,“,岩层运动为中心,”,,把不同采动条件下覆岩运动和支承压力大,小分布范围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包括相关动态结构模型的建,设和相关结构参数的确定,),放在首要地位。,(3),正确指出任何开采深度条件下,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岩,层范围是,有限的,,即采动破坏失去向四周支承传递作用力的岩层,(直接顶)和保持了传递作用力联系,运动时对矿压显现明显影响,的岩层(老顶)两个部分;,可知的,,即通过岩层动态监测可以确定;,可变的,,即可通过采动条件的变更加以改变。,(2) 正确指出由于采场不断推进,无论是“矿,(4),对于可能垮坍的冒落岩层(直接顶)一般只能取坚决顶住,即“给定载荷”的控制方案,对“老顶”相关岩层的运动,则可以根据安全可靠、技术可能、经济合理的原则和相应的力学保证条件,分别采取,“给定变形”,,即将作用力完全转移给四周支承体上,和,“限定变形”,,即将沉降限定到要求状态(位态)两种方案。明确指出对于老顶相关岩层的运动,不分条件地采用强顶硬抗的控制方案是不科学的、错误的。,2.,根据安全高效开采,特别是顶板冲击地压、瓦斯煤层突出、透水突水及开采沉陷灾害有效控制的目标,建立、发展并逐步完善了以“采动覆岩运动和支承压力分布”为核心的采场结构力学模型和各类重大事故控制决策结构力学模型体系,以及相关结构参数确定的方法、数学力学模型的建设。把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特别是重大事故的控制决策从,统计经验,推进到针对具体煤层条件,科学定量,的发展阶段。,(4)对于可能垮坍的冒落岩层(直接顶)一般只,(1),科学的界定了采场结构力学模型的内涵和结构模型的结构组成特征。创造性的针对定量控制设计需要,把采场推进过程中分布在四周煤壁上的支承压力分为煤壁已进入破坏,其受力由工作面长度等采动条件确定的“结构拱”内岩层运动决定的“内应力场”和“结构拱”内、外参与运动的岩层作用力决定的“外应力场”两个部分。,工作面,(1)科学的界定了采场结构力学模型的内涵和结,(2),正确的指出采场结构模型(包括结构组成合相关结构参数)随采场推进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并从控制的差异出发,界定了“第一次来压”和“正常推进”两个发展阶段,并深入揭示了两个发展阶段动态结构模型的结构组成和结构参数运动发展的规律。,推进方向岩层运动和支承压力发展规律,“内应力场”发展演化规律,S,岩梁,S,A,S,i,S,max,L,0,I,I,a,b,C,0,1,C,0,2,C,0,3,H,g,L,0,L,0,L,i,L,i,1,L,0,剖面,I,I,L,(T,),L,V,p,岩梁,I,岩梁,第一次来压阶段,正常推进阶段,(2)正确的指出采场结构模型(包括结构组成合,(3),在深入揭示动态结构模型发展规律,特别是支承压力分布和岩层运动关系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通过“矿山压力显现”推断支承压力分布(包括分布范围及“内应力场”、“外应力场”及应力高峰位置)预测采场顶板来压的“井下岩层动动态观测研究方法,”,,并成功研究相关监测仪表测试系统,较好的解决了通过现场实测确定相关结构参数问题。,(3) 在深入揭示动态结构模型发展规律,特别,3.,通过大量现场事故案例分析和成功的控制实践,深刻揭示重大事故与生产现场“采场结构模型”建设关系的研究基础上,在推进重大事故控制决策模型体系的建设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顶板灾害控制,直接顶,第一岩梁,第二岩梁,采场结构模型组成及分类,3.通过大量现场事故案例分析和成功的控制实践,深刻揭示重大事,有,“,内应力场,”,的结构力学模型,a.,单岩梁老顶结构,b.,多岩梁老顶结构,有“内应力场”的结构力学模型,无,“,内应力场,”,的结构力学模型,a.,单岩梁老顶结构,b.,多岩梁老顶结构,无“内应力场”的结构力学模型,直接顶厚度确定,a.,理论判定,b.,实测推断,采场结构参数确定,直接顶厚度确定采场结构参数确定,老顶厚度确定,a.,实测推断,单一岩梁和多岩梁上覆岩层结构组成情况及其采场矿压显,现如图,a,、图,b,所示,老顶厚度确定,b.,理论判定,挠度法,相邻岩层同时运动(组成同一岩梁)则:,相邻岩层分别运动(构成不同岩梁)则:,裂断步距法,b.理论判定,支架支护方案确定,a.,工况方案,直接顶:给定载荷,老顶:可,给定变形,也可,限定变形,b.,控制目标和准则,直接顶:给定载荷,老顶:对下位岩梁限定变形定载荷,上位岩梁给定变形定缩量,以防止坚硬岩梁动态冲击要求对下位岩梁限定变形定阻力、对上位,岩梁给定变形定缩量,支架设计参数确定,支架支护方案确定支架设计参数确定,支架支护强度和支护阻力,支架缩量,支架支护强度和支护阻力 支架缩量,瓦斯灾害控制,26,(1),瓦斯灾害预测和控制的模型及控制准则,事故灾害原因:,工作面及相关回风巷道中聚集的瓦斯浓度超限是瓦斯事故灾害的根源,事故灾害实现条件:,采动空间聚集的瓦斯浓度超限,有充足的氧气和有明火引爆(三者缺一不可)是瓦斯爆炸灾害发生的条件。,事故灾害预测和控制控制准则:,了解和掌握不同开采模式条件下采掘工作面推进可能发生瓦斯事故的地点以及相关的瓦斯涌出量的重大差异是正确选择开采模式的基础。,瓦斯灾害控制26(1)瓦斯灾害预测和控制的模型及控制准则,27,(,2,)掘进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瓦斯事故灾害控制,煤柱护巷开采模式瓦斯事故灾害发生原因及条件,a.,单一重力应力场中掘进回采巷道,无煤柱护巷开采方案,27(2)掘进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瓦斯事故灾害控制 无煤柱护巷开,2024/9/1,28,原因:,掘进瓦斯浓度超限,来源:,掘进落煤涌出的瓦斯(取决于掘进断面大小和工作面推进速度);巷道煤壁在支承压力作用下压缩破坏释放的瓦斯(取决于压缩破坏的煤壁范围,与支承压力大小近乎正比),巷道掘进瓦斯涌出量计算,式中掘进煤断面面积; 掘进破坏的煤壁范围面积;,煤层容重; 落地煤相对瓦斯涌出量; 支承压力作用下破坏的煤体相对瓦斯涌出量。,不同护巷煤柱方案,掘进瓦斯涌出量的差异,小煤柱(内应力场范围内掘进)方案,在内应力场形成和稳定前相对回采工作面推进(图中1位置),2023/9/728原因:掘进瓦斯浓度超限,29,在内应力场稳定后滞后回采工作面推进(图中,2,位置),大煤柱护巷方案,在高应力区掘进(,图中3位置),在低应力区掘进,b,.,在构造破坏的复合应力场中掘进回采巷道,29 在内应力场稳定后滞后回采工作面推进(图中2位置,30,瓦斯来源:,构造破坏部分聚集的瓦斯,瓦斯涌出量大小:,回采巷道掘进通过构造应力场煤层挤压破坏变厚部位将遭遇瓦斯突出事故灾害的危险。,c,小结 (煤柱护巷开采模式掘进瓦斯事故灾害研究,),在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的高应力部位掘进引发的瓦斯涌出是掘进回采巷道瓦斯事故灾害的根源。,掘进瓦斯事故灾害的可能性与掘进工作面推进速度和由开采深度、工作面长度决定的支承压力大小成正比。,在复合应力场的高应力区掘进回采巷道极易引发瓦斯突出爆炸等重大事故灾害,无煤柱护巷开采模式瓦斯事故灾害发生原因及条件,a,.,无煤柱充填开采模式的两种回风巷道布置形式,30瓦斯来源:构造破坏部分聚集的瓦斯,2024/9/1,31,沿空送巷U型通风方案,即在滞后距离大于回采工作面长度的稳定内应力场部位掘进回风巷道采用充填护巷隔绝采空区,2023/9/731沿空送巷U型通风方案,32,沿空留巷Y型通风方案,即保留原运输巷用于接续工作面回风的充填,护巷方案,b 无煤柱护巷掘进瓦斯事故灾害控制的优势,沿空掘巷方案,32沿空留巷Y型通风方案,33,在保证充填体结构密实隔断采空区的前提下,可以完全杜绝掘进瓦斯事故灾害的发生,沿空留巷方案,本方案避免了在煤层中掘进瓦斯涌出,巷道煤壁释放的瓦斯随回采风流带走从而排出了掘进瓦斯事故的可能性。,避免了在构造破坏的复合应力场中掘进巷道的可能性,从而排除了瓦斯突出等重大事故的威胁。,(,3,),回采工作面推进瓦斯事故灾害控制研究,煤柱护巷开采模式瓦斯事故灾害分析,a 事故地点及瓦斯来源,33 在保证充填体结构密实隔断采空区的前提下,可以完全,采煤通道,采煤过程释放的瓦斯(与采煤速度成正比);煤壁在支承压力和顶板来压作用下释放的瓦斯(与工作面长度和内应力场范围、顶板来压强度成正比),最大瓦斯涌出量发生在周期来压期间的采煤过程中。,工作面上隅角,采煤通道未被风流带走的瓦斯;预留煤柱在两侧支承压力作用下释放的瓦斯。(在采场支承压力高峰作用范围内,与预留煤柱宽度成正比,其最大值如图2.6所示)空气压差和顶板来压作用下,由采空区压入的瓦斯,既定压差下,随周期来压波动变化。,34,采煤通道34,2024/9/1,35,2023/9/735,采空区(C位置),回风道溢出(未被风流带走)的瓦斯;,回风道预留煤柱在支承压力和顶板沉降压缩破坏过程中释放的瓦斯(与预留煤柱宽度成正比);,运输巷煤壁在支承压力和顶板沉降压缩破坏过程中释放的瓦斯(与内应力场范围成正比),工作面推进到任意位置(Li)时采空区聚集的瓦斯总量Q,Li,36,采空区(C位置)36,回风巷道(包括排瓦斯的尾巷,位置B),回风通道瓦斯;,两侧采空区瓦斯;,预留煤柱在在支承压力和顶板沉降压缩破坏过程中释放的瓦斯。,b 事故地点及瓦斯来源,事故地点瓦斯浓度超限,煤柱压缩破坏,导致采空区漏风,为瓦斯、氧气、高温空气串流,以及煤柱自燃、采空区浮煤自燃等明火引爆瓦斯创造了条件。,2024/9/1,37,回风巷道(包括排瓦斯的尾巷,位置B)2023/9/737,c 小结(煤柱护巷开采模式回采瓦斯事故灾害研究),风巷预留煤壁在支承压力和顶板沉降作用下压缩破坏是回采工作面瓦斯事故的根源,也是事故灾害实现的条件。,煤柱护巷开采模式回采工作面瓦斯事故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与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以及由开采深度和工作面长度决定的支承压力和顶板沉降压力成正比。,无煤柱充填护巷开采模式的优势及实现前提,a 开采方案,38,沿空送巷U型通风,c 小结(煤柱护巷开采模式回采瓦斯事故灾害研究)38沿空送,2024/9/1,39,沿空留巷Y型通风,b 瓦斯灾害控制优势,避免了预留煤柱造成的瓦斯聚集超限的可能性;,避免了煤柱压缩破坏造成的老塘透风引发火灾及瓦斯事故灾害的可能性。,2023/9/739沿空留巷Y型通风b 瓦斯灾害控制优势,c 实现的前提和关键,充填护巷墙体结构设计要保证在采场支承压力向煤壁转移和裂断拱内岩层沉降全过程中实现严密封堵老塘,防止老塘透风的功能。为此:,墙体充填材料凝固后的强度及破坏前的支承压力(即阻抗力)足以控制平衡直接顶作用力的需要;,墙体结构压缩变形能力(即允许的压缩量)适应“裂断拱”内岩层沉降稳定的要求。,2024/9/1,40,c 实现的前提和关键2023/9/740,2024/9/1,41,(1),煤柱护巷开采模式冲击地压原因及实现条件,冲击地压概念:,冲击地压是采动空间周边煤岩在矿山压力作用下以煤岩突出为特征的矿山压力动力显现,是煤矿重大事故灾害。,冲击地压发生原因:,在储存高强度压缩弹性能的煤岩中,特别是能量聚集的部位开掘巷道和推进回采工作面,引发弹性能的释放。,冲击地压的动力源及其影响因素:,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控制,2023/9/741(1)煤柱护巷开采模式冲击地压原因及实现,42,a 煤层压缩弹性能,开采深度愈大,覆岩强度愈高(即允许的悬露面积愈大),受压煤层储存聚集的高强度压缩弹性能的可能性将愈大。,b 顶底板岩层弯曲(压缩)弹性能,42 a 煤层压缩弹性能,2024/9/1,43,重力弯曲弹性能随支托岩层的强度和随动层的厚度成正比;,构造弯曲弹性能受采深和顶底板岩层强度所决定的应力保持和释放条件控制。岩层强度愈高,埋深愈大,可能聚集和保持的弹性能的量级将愈高。,冲击地压的动力源及其影响因素:,a 已采空间周围煤岩中聚集的压缩弹性能达到了足以产生煤岩冲击破坏的量级;,b 采动,包括采掘工作面推进、爆破、顶板断裂等震动性破坏,改变了相关部位煤岩的受力条件和极限平衡状态。,c 采动空间周围没有足够的缓冲体(包括已破坏的煤岩和柔性支护等构筑物等),把煤岩弹性能释放可能动力显现控制到安全的范围内。,2023/9/743 重力弯曲弹性能随支托岩层的强度,2024/9/1,44,掘进工作面推进冲击地压原因及条件:,在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条件下掘进巷道,冲击地压发生和实现的条件如图所示。,2023/9/744掘进工作面推进冲击地压原因及条件:,45,a 留小煤柱(“内应力场”范围内)掘进,在“内应力场”形成和稳定之前开掘巷道(图中1位置),存在冲击地压危险(采深大于300m);,在“内应力场”形成稳定后(图中2位置),开掘巷道可以避免冲击地压发生;,在未经采动释放的构造应力场中掘进巷道,将有瓦斯和煤层同时突出的危险。,b 大煤柱护巷方案,高应力区开掘巷道(采深大于300400m)时,存在冲击地压危险;,在低应力区开掘巷道,在采深小于600800m时,将避免冲击地压的发生。,45 a 留小煤柱(“内应力场”范围内)掘进 b,2024/9/1,46,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冲击地压发生原因及实现条件:,a.回采工作面内冲击地压发生和实现的条件,单一重力场冲击地压将发生在坚硬岩层顶板第一次裂断开始到采场第一次来压阶段完成,推进距离接近工作面长度的时的范围内。“内应力场”形成之后的采场推进全过程中,出现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将很小。,2023/9/746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冲击地压发生原因及,2024/9/1,47,.临近构造应力场应力高峰区掘进开切眼至坚硬岩层裂断来压完成期间时,始终存在冲击地压的威胁,进入出现“内应力场”的正常推进阶段后,冲击地压事故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同样将很小。,2023/9/747 .临近构造应力场应力高峰区,2024/9/1,48,b.回采巷道冲击地压实现的条件,在采场推进全过程中,伴随坚硬顶板裂断,始终存在诱发冲击地压的威胁;,2023/9/748 b.回采巷道冲击地压实现的条件,2024/9/1,49,随采场推进和坚硬顶板跨落,以及支承压力的增加,伴随坚硬顶板裂断,回采巷道破坏的范围将进一步加大,进入正常阶段将达到最大化,2023/9/749随采场推进和坚硬顶板跨落,以及支承压力,2024/9/1,50,受两侧坚硬顶板悬露,支承压力叠加的影响,回风巷道冲击地压破坏的范围远比运输巷道大得多。,2023/9/750受两侧坚硬顶板悬露,支承压力叠加的影响,2024/9/1,51,(,2,),无煤柱充填护巷控制冲击地压的优势,沿空掘巷“U”型通风方案,a.实现了在稳定内应力场掘进,从而避免了掘进中冲击地压和瓦斯煤层突出事故的可能性。,b.排出了护巷煤柱聚集高强度压缩弹性能的条件,使回风巷道始终处于已破坏的煤壁缓冲保护之下。,2023/9/751(2)无煤柱充填护巷控制冲击地压的优势,2024/9/1,52,沿空留巷“Y”型通风方案,a.避免了在应力高峰区,高强度压缩弹性能的部位开掘回风巷道引发冲击地压的可能性。,b.避免了回采工作面推进回风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灾害的可能性。,2023/9/752沿空留巷“Y”型通风方案,53,水害控制,(1),顶板透水事故的预测和控制相关信息基础,53水害控制 (1)顶板透水事故的预测和控制相关信息基础,2024/9/1,54,(2),底板突水事故的预测和控制相关信息基础,保护煤柱留设示意图,2023/9/754(2)底板突水事故的预测和控制相关信息基,2024/9/1,55,留煤柱与不留煤柱与突水的关系图,(a),(b),2023/9/755留煤柱与不留煤柱与突水的关系图(a)(b,56,沉陷控制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通过不同工作面长度和开采深度条件下地表沉陷实测分析研究抽象建立的采动沉陷预测控制结构力学模型如图,7,所示。,采动沉陷预测控制结构力学模型,56 沉陷控制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采动沉陷预测控制结构力学模型,57,其中,裂断拱两侧煤壁压缩量,裂断拱上部岩层最大挠曲沉陷值,表土含水层水位下降后压缩沉陷值,其中,沉陷岩层面积,开采深度,沉陷岩层边界移动角,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范围,煤层抗压刚度,上述公式近似计算可表示为:,在既定工作面长度(,L,0,)条件下的地表最大沉陷值,max,为,57其中 裂断拱两侧煤壁压缩量其中 沉陷岩,2024/9/1,58,采场支承压力三维结构力学模型,既定工作面长度下,支承压力范围,S,分布如图,8,所示模型由下列平衡方程表示:,2023/9/758采场支承压力三维结构力学模型,2024/9/1,59,裂断拱上岩层挠曲沉陷值可用下式近似计算:,其中,E-,岩层弹性模量,p-,岩层容重,既定采深,H,和工作面,L,0,条件下的沉陷范围,S,b,可由下式表示:,2023/9/759裂断拱上岩层挠曲沉陷值可用下式近似计算:,1.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发展成就,(1),综合机械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产量、效益、安全生产状,况进入国际领先水平,机采高度突破6m,成功的制造和使用了世界最高的液压支架 (6.2m支架成功的在神东、晋城等矿区使用,年产量超过1000万t),神东矿区工作面最大长度达到400m,年产超过1200万t,全员效率达到140t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采煤国家的1.5到2倍,百万吨死亡率0到0.01是世界上最低的,2,.2,开采技术发展成就,1.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发展成就2.2 开采技术发展成就,(2),综采放顶煤,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和装备已形成体系,继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山西同煤集团塔山矿综采放顶煤的厚度突破20m(机采高度已达6m,可以满足1:3的采放比的控制目标)。,采用了每小时3000t的放煤运输机,实现了工作面高速推 进,年产突破1000万t的水平。,随着放煤运输机能力的提高和新型放顶煤支架研制和使用的成功,使工作面长300m,年产突破1500万t的目标已经实现。,保证防止瓦斯、顶板、火灾等重大事故的安全开采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新型巷道布置系统、瓦斯抽排技术装备、工作面和巷道顶板控制技术和装备等),(2)综采放顶煤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和装备已形成体系,继续处于,(3),“,淮煤集团”成功开发的煤与瓦斯无煤柱同采成套技术实现了瓦斯、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以及火灾等重大事故一体化控制的新突破,相关技术包括:,回采工作面高效综采综放开采技术;,机械化巷旁充填锚网支护高效无煤柱留巷技术;,回采工作面前、后方瓦斯同时抽排和通风系统一体化技术。,(4),“,龙煤集团”,2000m,海域海下三软煤层综放开采技术取得成功,相关技术包括:,“三软煤层”高效综放开采技术;,“三软煤层” 煤岩巷道支护技术;,海下透水等重大事故预测和控制技术;,海下安全和生产装备地面集中遥测、遥控自动化技术。,(3)“淮煤集团”成功开发的煤与瓦斯无煤柱同采成套技术实现了,2.,煤化工技术取得重大的突破,(1)煤的液化技术取得了突破(神华集团已经进入工业化生产的,阶段),(2)煤化工技术和产品(甲醇、乙烯、乙二醇、二甲醚、醋酸等),将和我国的石油化工技术和产品成为我国化工市场的主力,取,得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地位,3.煤炭开采的环境控制技术取得了重要成就,(1)开采沉陷控制技术取得了实用性突破(井下矸石充填的技术,和装备 ),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2)开采伴生的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凝石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已成功的进入使用阶段。,4.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在各大矿区取得了实践成果,2.煤化工技术取得重大的突破,煤炭资源开发中的问题,煤炭资源开发中的问题,(,1,)安全生产情况不够好,重大事故灾害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控制,近五年事故灾害工亡情况,2003,2004,2005,2006,2007,事故起数比例,死亡人数比例,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顶板,2140,2455,1985,2309,1805,2058,1633,1902,1299,1518,54.0,38.3,瓦斯,584,2061,492,1900,414,2171,327,1319,272,1084,13.6,32.3,机电,137,128,97,89,105,105,94,93,90,86,3.2,1.9,运输,531,570,582,605,536,578,467,517,409,453,14.5,9.6,放炮,92,99,105,122,89,101,78,90,69,77,2.5,1.7,水害,137,551,118,357,109,605,100,417,63,255,3.3,8.0,火灾,20,75,17,91,11,58,7,26,10,72,0.4,1.5,其他,502,495,245,554,237,262,239,382,209,241,8.5,6.8,总计,4143,6434,3641,6027,3306,5938,2945,4746,2421,3786,100,100,中国煤炭200,3,年-,2007,年安全事故构成分析,(1)安全生产情况不够好,重大事故灾害还没有从根本上得近五,近七年重大事故发生情况,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事故死亡总数(人),5670,6995,6434,6027,5938,4746,3786,重大事故起数(次),336,321,286,249,208,254,28,重大死亡人数(人),1587,1423,1257,1090,877,1071,573,重大事故死亡人数所占比例,%,27.99,20.34,19.54,18.09,14.77,22.5%,15.1%,特大事故起数(次),49,55,51,42,58,39,25,特大死亡人数(人),1015,1137,1180,1008,1739,1142,402,特大事故死亡人数所占比例,%,17.90,16.25,18.34,16.72,29.29,24%,10.6%,重特大事故死亡总人数,2602,2560,2437,2098,2616,2213,171,重特大事故死亡所占比例,%,45.89,36.60,37.88,34.81,44.06,46.5%,4.5%,2001,年-,20,07,年重大事故与特大事故数据分析,近七年重大事故发生情况200120022003200420,67,200,3,2008年我国,煤矿,事故类型分布统计图,事故比重分析,随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顶板、冲击地压、瓦斯煤层突出、,突水等,与矿山压力和岩层运动破坏相关事故隐患强化。,6720032008年我国煤矿事故类型分布统计图事故比重分,事故工亡人数及百万吨死亡率与发达国家对比,a.死亡人数比例,中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7%左右,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70%左右。,b.百万吨死亡率对比,全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0年的5.71下降到,2009年的0.892,下降了84.4%。,美国煤矿2004-2006年的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仅为0.027、,0.021和0.045。1999年以来,波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一,直在0.4以下。,事故工亡人数及百万吨死亡率与发达国家对比,(,2,)开采和利用领域环境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控制,a.工程废弃物污染环境灾害,赤泥,铁尾矿库,煤矸石山,油页岩渣山,(2)开采和利用领域环境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控制a.工程废弃物污,(,3,)煤炭资源损失严重,a,护巷煤柱损失(比例超过,20%,),b“,三下”压煤损失,c,承压水上开采损失(比例超过,10%,),d 地方乡镇煤矿回采率低于30%,(3)煤炭资源损失严重 a 护巷煤柱损失(比例超过2,煤炭开采技术发展的方向,煤炭开采技术发展的方向,针对面临的问题,煤炭工业技术发展的方向机相关技术突破,的重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在,顶板控制设计理论,指导下“量体裁衣” ,实现采掘工作,面生产综合机械化、自动化,从根本上解决顶板事故灾害控,制问题。相关技术突破重点包括:,占全国矿井总数,85%,的中小型煤矿薄及中厚煤层易拆装电,液控制轻型综采支架的设计和制造问题,实现支护机械化自动化的综掘装备设计和制造,针对面临的问题,煤炭工业技术发展的方向机相关技术突破,2.“,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指导下,以机械化采集井下矸石,为主体的绿色高强充填材料实现无煤柱充填开采,控制瓦斯,、冲击地压、水害等重大事故和环境灾害问题。相关技术突,破重点包括:,无煤柱充填开采设计决策理论和模型建设,;,以井下采集矸石为主体的绿色高强充填材料制备;,井下矸石采集及充填技术装备研制,3.,提高煤矿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煤矿安全开采和环境灾害,控制,信息化,(在可靠的地理地质信息和采动覆岩运动和支承,压力分布动态信息基础上决策)、,智能化,(在正确的开采决,策理论和模型指导下,计算机决策)、,可视化,(形象化输出,决策结果),2.“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指导下,以机械化采集井下矸石,谢 谢!,谢 谢!,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课件,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课件,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课件,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