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注意

上传人:少*** 文档编号:243076123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注意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注意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注意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1,讲,第,2,讲,第,3,讲,第,4,讲,第,5,讲,第,6,讲,第,7,讲,第,8,讲,第,9,讲,第,10,讲,第,11,讲,第,12,讲,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何谓社会心理学,二、学科性质,三、研究取向,四、研究方法,五、研究中的问题,第,1,讲,第,2,讲,第,3,讲,第,4,讲,第,5,讲,第,6,讲,第,7,讲,第,8,讲,第,9,讲,第,10,讲,第,11,讲,第,12,讲,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引子,一、孕育时期,二、形成时期,三、确立时期,四、发展现状,五、发展趋势,第,1,讲,第,2,讲,第,3,讲,第,4,讲,第,5,讲,第,6,讲,第,7,讲,第,8,讲,第,9,讲,第,10,讲,第,11,讲,第,12,讲,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案,例,一、定义与基本途径,二、社会化的内容,三、社会化的历程,四、,影响因素,第,1,讲,第,2,讲,第,3,讲,第,4,讲,第,5,讲,第,6,讲,第,7,讲,第,8,讲,第,9,讲,第,10,讲,第,11,讲,第,12,讲,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名言,一、概述,二、成分,三、特点,四、自信心,五、自我效能感,六、,培养,第,1,讲,第,2,讲,第,3,讲,第,4,讲,第,5,讲,第,6,讲,第,7,讲,第,8,讲,第,9,讲,第,10,讲,第,11,讲,第,12,讲,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案,例分析,一、从 众 行 为,二、服 从 行 为,三、侵 犯 行 为,四、利 他 行为,第,1,讲,第,2,讲,第,3,讲,第,4,讲,第,5,讲,第,6,讲,第,7,讲,第,8,讲,第,9,讲,第,10,讲,第,11,讲,第,12,讲,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案,例分析,一、概述,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三、成就动机,四、学习动机,第,1,讲,第,2,讲,第,3,讲,第,4,讲,第,5,讲,第,6,讲,第,7,讲,第,8,讲,第,9,讲,第,10,讲,第,11,讲,第,12,讲,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社 会 认 知 概 述,二、社 会 印 象,三、社 会 判 断 与 决策,四、归 因 理 论,第,1,讲,第,2,讲,第,3,讲,第,4,讲,第,5,讲,第,6,讲,第,7,讲,第,8,讲,第,9,讲,第,10,讲,第,11,讲,第,12,讲,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社 会 态 度 概述,0,、案例分析,二、社会态度的形成,三、社会态度的改变,第,1,讲,第,2,讲,第,3,讲,第,4,讲,第,5,讲,第,6,讲,第,7,讲,第,8,讲,第,9,讲,第,10,讲,第,11,讲,第,12,讲,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案例分析,三、群体偏见,四、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一、群体概述,二、群体的内聚力,第,1,讲,第,2,讲,第,3,讲,第,4,讲,第,5,讲,第,6,讲,第,7,讲,第,8,讲,第,9,讲,第,10,讲,第,11,讲,第,12,讲,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二、理论分析,一、何谓社会互动,三、对称性社会互动,四、非对称性社会互动,第,1,讲,第,2,讲,第,3,讲,第,4,讲,第,5,讲,第,6,讲,第,7,讲,第,8,讲,第,9,讲,第,10,讲,第,11,讲,第,12,讲,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 沟 通 的 概 述,0,、 案 例 分 析,二、 言 语 沟 通,三、,非 言 语 沟 通,第,1,讲,第,2,讲,第,3,讲,第,4,讲,第,5,讲,第,6,讲,第,7,讲,第,8,讲,第,9,讲,第,10,讲,第,11,讲,第,12,讲,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概述,二、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三、发展的影响因素,四、,人际关系的测量,第,1,讲,第,2,讲,第,3,讲,第,4,讲,第,5,讲,第,6,讲,第,7,讲,第,8,讲,第,9,讲,第,10,讲,第,11,讲,第,12,讲,第三讲 注意,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第二节 注意的理论模型,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要求,:(,1,)了解,注意的理论模型;(,2,)掌握注意的概念及其特点;(,3,)掌握注意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4,)正确利用注意特征进行教学。,重点,:,注意特征及其应用,难点,:,利用注意特征进行教学。,课时,:,4,一、什么是注意,二、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三、注意的种类,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一、什么是注意,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基本特征:,(,1,)指向性;,(,2,)集中性,注意,-,摄影,指向,-,取景,-,选择摄影对象,集中,-,对焦,-,调节对象的清晰度。,二、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一)注意的生理机制,1,、从注意的发生来看,它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2,、注意产生与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有关。,脑干网状结构是指从脊髓上端到丘脑之间的一种弥散性的神经网络,它的激活使脑处于觉醒状态,维持大脑的一般性活动水平,保证大脑对特定信息进行有效加工,是注意产生的必要条件。,3,、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与注意的选择性密切联系。,边缘系统既是调节皮层紧张性的结构,也是对新旧刺激物进行选择的重要机构。大脑皮层不仅调节和控制皮层下中枢的运动,而且能主动的选择信息和调节行为,是产生注意的最高级部位。,(二)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活动,侧耳倾听 举目凝视 凝神苦想,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注意:外部表现与内在状态也有不一致的时候。,三、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1,、它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客观条件(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对比差异。,为什么有时学生在下面讲话,老师采取停止讲课的方式?帐本上的赤字,(,3,)刺激物的活动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千篇一律、司空见惯的事物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新异的东西则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绝对新异的事物(即从未经验过的事物);,相对新异的事物(即已知事物的新组合)。,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1,)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我们在阅读章回小说往往爱不释手,可能注意到作者常常在描写关键而紧张的情节时,会突然写道:,“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是什么原因?,(,2,)个人的知识经验。,自身了解的或经验过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3,)个体当时的心理生理状态。,(二)有意注意,1,、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的调节与支配,因而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这是一种高级的注意形式,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要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2,)要培养间接兴趣。,(,3,)要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4,)合理地组织活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首先,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虽属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它们在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中都是需要的。,其次,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三)有意后注意,1,、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后注意是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从,特征,上讲,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如它有自觉的目的,这类似于有意注意。但它又不需要意志努力,这类似于无意注意。,从,发生,上讲,有意后注意既服从于人们活动的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意志的努力。因而是一种最高级最理想的注意类型,它是人们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一切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这种注意。,(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善于运用两种注意,消除可能产生的分心因素,注重把握注意的特征,一、过滤器模型,二、衰减模型,三、,反应选择模型,四、认知资源理论,五、两种加工过程的理论,第二节 注意的理论模型,一、过滤器模型,(一)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代表者,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D,E,布劳德本特,(,D.E.Broadbent,),发表了,知觉和通讯,一书,对于注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被行为主义心理学禁锢了多年的注意问题重新又回到了心理学中,。,(二)过滤器模型图示,(三)过滤器模型的主要观点,注意类似于滤波器,它的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筛选,从而防止容量有限的通讯通道超载。,选择性装置使人能从几个有物理差别的同时性信息中知觉一个信息。,滤波器是基于感觉特征选择信息的,同时也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四)早期选择观点,在生活中,被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包围着,可人的加工能力有限,都不能对它们都作进一步的加工,只有一小部分能受到注意而被进一步加工,大部分很快丧失掉了。,由于选择发生在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之前,故而叫做早期选择的模型,。,二、 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一)理论的研究基础,牛津大学生,J.A.,格雷(,J.A.Gray,)和,A.A.,韦德伯恩(,A.A.,Wedderburn,),的实验及其结果。,实验表明:,被试者能够很成功地在两只耳朵之间来回跳跃式地捕捉消息。被试者能够同时对两只耳朵的消息进行加工,他所追随的是消息的意义而不是某一只耳朵。,(二)衰减模型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A.M.Treisman,(特雷斯曼,),(1960),主要观点:,在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两种滤波器:外围滤波器和中枢滤波器。前者对刺激特点进行级差性选择,而不是布劳德本特所说的 “全或无”的选择。后者对范畴、语义特点进行选择。,所谓级差性选择是指不是完全阻断感觉信息,而是加强或减弱它。这种加强或减弱受中枢滤波器的影响。,强调了中枢滤波器的作用,所以他的观点又叫作中枢滤波器模型。,三、,反应选择模型,(一)反应选择模型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Deutsch,(,多伊奇)和,Norman,(,诺尔曼),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设想中枢的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切输入,但输出是按重要性来安排的,对重要的刺激才会作出反应,对不重要的刺激则不作出反应。,该理论认为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因而称之为反应选择模型。,(二)反应选择模型的图解,刺激信息,感觉登记,知觉分析,反应选择,组织输出,反应,四、认知资源理论(注意分配模型 ),(中枢能量理论:,Mental Resources Theory),认知资源理论把注意看作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认知资源,刺激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就得不到加工,因此就未被注意。,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的机制。,丹尼尔,凯尼曼(,Daniel,Kahneman,),1934,年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1954,年在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获得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与公共事务教授。,2002,年诺贝尔奖授予给他的理由是:“把心理研究的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The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2002),五、两种加工过程的理论,在能量有限理论的前提下,,Schneider,和,Shiffrin,(,1977,),提出了加工过程理论,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加工。,是否应用注意,容量,是否受意识控制,应用领域,控制性加工,是,有限,是,困难的或涉及不熟悉项目的任务,自动加工,否,无限,否,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的项目,一、注意的稳定性,二、注意的广度,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稳定性,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所感受的事物或所从事的活动上,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品质。,影响注意稳定性的条件:,客体的复杂性。,主体的积极性。,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我国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特点: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小学阶段发展速度快,幼儿阶段和中学阶段发展较慢。,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在主客观诱因的干扰下,人们的注意离开应当完成的任务而指向无关的活动与客体。,客观诱因:,引起无意注意的某些无关刺激物转移了人们注意的方向;,主观原因:,因人的情绪、疲劳或疾病等情况引起注意不稳定。,与注意的分散有本质区别的还有一种,注意的起伏。注意的起伏是注意强度或感受的一种周期性变化,,它是由一种不随意的感受性变化引起的。,二、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这是注意在空间上的品质。,人们用速示器测量注意的广度,即在,0.1,秒的时间内,给被试者呈现一组不相联系的对象(字母或图形等),被试能感知到的对象就是其注意的广度。,实验证明:成人在该时间内的注意广度一般为,4,6,个孤立的外文字母,黑色的圆点,8,9,个,,3,4,个汉字。幼童一般为,2,3,个。但无论是成人还是幼童,他们的注意广度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一是知觉对象的特点。,一般规律是,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广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二是人们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三、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别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注意分配的条件:,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必须最多只有一种是不熟练的,其余活动都要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有一定联系,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影响注意转移的难易和快慢的条件:,原有事物引起的注意强度。,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或活动)的性质。,对新事物(或活动)的理解程度。,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