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第三章-血液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2442995 上传时间:2024-08-2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6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ppt课件】第三章-血液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医学ppt课件】第三章-血液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医学ppt课件】第三章-血液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医学课件】第三章 血液,【医学课件】第三章 血液,1,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量,(blood volume),人体内血液的总量(血浆+血细胞),占体重的(70-80 ml/kg),二、血液的组成:,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量(blood vo,2,红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血液,水,血浆蛋白,球蛋白,(全血),血浆,纤维蛋白原,溶质,小分子 有机化合物,电解质,3,红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概念: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正常值 男4050%,女3748%,血浆概念:,红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4,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营养作用,、运输作用,、缓冲作用,、形成胶体渗透压,、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参与凝血与纤溶的止血功能,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营养作用,5,三、血液的理化特性,、颜色:,红色血红蛋白,、比重:,血液1.0501.060,血浆1.0251.030,红细胞1.0901.092,、粘度:,全血,血浆1.62.4,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颜色:红色血红蛋白,6,、血浆渗透压,1、,渗透压概念:,溶液中的溶质促使水从浓度低溶液向浓度高溶液扩散的力量,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数成正变,而与溶质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血浆渗透压1、渗透压概念:溶液中的溶质促使水从浓度低溶液,7,2、血浆渗透压 的组成,血浆渗透压(300mmolL,770kPa,),晶体渗透压(298.7mmolL,766.7kPa),概念:,由血浆中晶体物质(主要为NaCl)形成的渗透压。,特点:,与组织液和细胞内液均等渗,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2、血浆渗透压 的组成 血浆渗透压(300mmol,8,胶体渗透压,(,1.3mmolL,3.3 kPa),概念:,由血浆中胶体物质(主要为白蛋白)形成的渗透压。,特点:,小但大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作用:,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胶体渗透压(1.3mmolL,3.3 kPa)概念:,9,名词,等渗溶液,高渗溶液,低渗溶液,等张溶液:,能使悬浮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五)血浆的pH值:,7.35-7.45,名词 等渗溶液,10,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生理,正常值及形态,男4.55.510,12,L(500万/mm,3,),女3.84.610,12,L(420万mm,3,), 功能,运输O,2,、CO,2,缓冲作用,血红蛋白含量 男:120160gL,女:110150gL,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生理,1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2、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意义:,通过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表面积与体积比值,决定因素:,红细胞内的粘度,红细胞膜的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12,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概念:,红细胞能较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不易下沉的特性,测定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男:015mmh,女:020mmh,ESR的原因:,血浆,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团),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概念: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团),13,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炎症,风湿症,活动性肺结核,正常值:,男:0-mm;女:0-0 mm,RBC叠连,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正常值:男:0-mm;女:0-0,14,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易破裂、溶血的特性,正常人 0.42%NaCl溶液开始溶血,0.35%NaCl溶液完全溶血,抵抗力与渗透脆性成反变,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易破裂、溶血的特性,15,(四)红细胞生成与调节,、生成原料:,蛋白质,铁(内源与外源),2、调节因子,叶酸,维生素B,12,合成血红蛋白,促进DNA合成与细胞分裂,(四)红细胞生成与调节 、生成原料:合成血红蛋白促进D,16,、生成调节体液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糖蛋白,长期缺O,2,肾(肝),EPO,骨髓,促进造血细胞分化,加速幼红细胞分裂,血红蛋白合成,促进红细胞的释放,红细胞生成增多,、生成调节体液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糖蛋白促,17, 雄激素,雄激素肾促红细胞生成素,骨 髓 红细胞, 其他,爆式促进因子,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雄激素雄激素肾促红细胞生成素,18,二、,白细胞生理,分类、正常值、生理特性和作用,自学,二、白细胞生理,19,三、血小板,(platelet),生理, 正常值与形态,巨核细胞质脱落形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无核、无色、椭圆形小块胞质。,正常值: (100300)10,9,/L,三、血小板(platelet)生理 正常值与形态,20,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2、聚集,血小板彼此粘着聚合在一起,致聚剂,生理ADP、前列腺素,病理细菌、病毒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21,ADP的作用,ADP,引起聚集的最重要物质,外源性ADP第一聚集时相,迅速可逆,内源性ADP第二聚集时相,缓慢不可逆,ADP的作用ADP引起聚集的最重要物质,22,血栓素A,2,(TXA,2,)的作用,TXA,2,cAMP、Ca2+ 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前列环素(PGI,2,)的作用,PGI,2,cAMP 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收缩,血栓素A2(TXA2)的作用TXA2cAMP、Ca2+,23,血小板前列腺素的合成,细胞膜磷脂,花生四烯酸,PGG,2,PGH,2,TXA,2,TXB,2,PGE,2,PGI,2,PGF,2,6-酮PGF,1a,(磷脂酶A,2,),(环氧化酶),(血栓素合成酶),(前列环素合成酶),血小板前列腺素的合成细胞膜磷脂花生四烯酸PGG2PGH2TX,24,3、释放反应,血小板受刺激释放 ADP、ATP、5-HT,血小板因子,组织水解酶,4、收缩反应,5、吸附,3、释放反应血小板受刺激释放 ADP、ATP、5-HT,25,(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2、参与止血功能,3、参与凝血过程,4、影响纤维蛋白的溶解,(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26,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与血液凝固,一、生理性止血, 概念:,正常时小血管破损引起的出血几分钟内会自行停止。, 检测指标,出血时间,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与血液凝固一、生,27,(三),生理止血过程,3. 血液凝固形成牢固止血栓,1.,受损局部血管收缩,2.,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栓,(三) 生理止血过程3. 血液凝固形成牢固止血栓1. 受损,28,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血管损伤,血管内皮下组织,血管收缩,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释放),血小板止血栓,血凝块形成(有效止血),凝血系统激活,纤维蛋白形成,5-HT,TXA2,(初步止血),生理性止血过程 示意图血管损伤血管内皮下组织血管收缩血小板,29,血清,血浆:血液的液体成分,血清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缺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而多了血小板释放出的物质。,二. 血液凝固,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血清血浆:血液的液体成分血清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二.,30, 凝血因子,1、概念:,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2、种类及特点,特点,除F,III,(组织因子) 外、都 在血浆中,除F,(Ca,2+,)、磷脂外,都是蛋白质;,除钙外都 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 凝血因子,31,血凝的过程:,、基本过程 三步,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即, a,凝血酶原() 凝血酶(a),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a),(、Ca,2+,),血凝的过程:、基本过程 三步 ,32,2、凝血类型,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比较:,区别,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启动因子 XII III,凝血因子 多、全在血浆中 少,有组织因子,反应步骤 多而慢 少而快,及速度,血小板 必须 不必须,2、凝血类型 内源性凝血,33,凝血过程示意图,外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血管损伤),TF+,TF,Ca,2+,(异物表面),a,PK,K,S,HK,a,a,aTF,Ca,2+,、PL,a,a,Ca,2+,、PL,a,a,a,CLIa,a, Ca,2+,、PL,XIIIa,XIIIa,凝血过程示意图外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血管损伤)TF+T,34,内源性凝血,表面激活,表面激活的概念:,指F结合于异物表面到Fa的形成过程。,3、凝血特点,是正反馈,Ca2+促凝血作用,、缺乏血友病,体内生理性凝血的启动外源性凝血起关键作用,内源性凝血表面激活 表面激活的概念:,35,(,四)抗凝系统的作用,对抗凝血系统 细胞抗凝系统,体液抗凝系统,1、,抗凝血酶III,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产生:,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作用:,使因子IX 、X、XII 失活,促进因素:,肝素,(四)抗凝系统的作用 对抗凝血系统 细胞抗凝,36,2、蛋白质系统,蛋白质C,产生:,肝合成的Vk依赖因子, 激活,凝血酶, 作用,灭活和,抑制Xa的激活作用,加强纤维蛋白的溶解,2、蛋白质系统蛋白质C产生:肝合成的Vk依赖因子,37,3、肝素酸性粘多糖,产生:,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作用:,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刺激血管内皮释放,TFPI,和其他抗凝物质,增强蛋白质C活性并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4、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3、肝素酸性粘多糖 产生:,38, 体外影响血凝的因素,、表面光滑度,、药物,抗凝:,草酸钠、柠檬酸钠,促凝:,Vk,,、温度:,提高酶促反应的速度, 体外影响血凝的因素 、表面光滑度,39,三、纤维蛋白溶解,(纤溶), 概念:,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 纤溶系统组成, 纤溶过程,两步,见下图,三、纤维蛋白溶解(纤溶) 概念:见下图,40,纤溶系统抑制与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组织激活物,内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a、激肽释放酶,(尿激酶),PAI-1,C1抑制物,2-抗纤溶酶,2-巨球蛋白,纤溶系统抑制与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组,41,正常血液不凝保持流动状态的原因,血管壁光滑,因子不能接触活化,血流快,活化的因子被冲走,血浆中存在抗凝物质,存在纤溶系统,正常血液不凝保持流动状态的原因,42,第四节,血型与输血,第四节血型与输血,43,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血型(blood group), 红细胞凝聚,指血型不相容的血液相混时,红细胞彼此聚集成簇,凝集原和凝集素,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血型(blood grou,44,二、ABO血型系统, 分型依据和分型,依据,红细胞膜上所含凝集原的种类,分型,二、ABO血型系统 分型依据和分型,45,ABO血型系统分型,血型 红细胞 血清 基因型,(凝集原) (凝集素),A A 抗B AA或AO,B B 抗A BB或BO,AB A,B 无 AB,O 无 抗A抗B OO,注意:ABO血型还存在亚型,ABO血型系统分型 血型 红细胞,46, ABO血型的鉴定,原理:,用已知凝集素的标准血清测未知凝集原的类型,方法:,玻片法,抗A血清,抗B血清,A、B都不凝O型,A、B都凝 AB型,A凝,B不凝 A型,A不凝,B凝 B型, ABO血型的鉴定原理:用已知凝集素的标准血清测未知凝集,47,A (,抗,B),B (,抗,A), ABO,血型鉴定,抗B血清 抗A血清 血型,A (抗B)B (抗A) ABO血型鉴定 抗B血清,48,三、Rh血型系统,发现与分布:,汉族99%阳性,恒河猴红细胞,(抗原),抗恒河猴红细胞膜抗体,红细胞凝集,家兔体内,免疫反应,人红细胞,(,Rh,esus monkey),红细胞不凝集,(85%Rh阳性),(15%Rh阴性),三、Rh血型系统 发现与分布:汉族99%阳性恒河猴红细,49, 抗原与分型,Rh抗原:,多种,以D抗原活性最强Rh因子,分型,红细胞膜上有无D抗原 有Rh阳性,无Rh阴性, 特点,无天然抗体, 临床意义,Rh阴性者,1、Rh阴性者,两次接受Rh阳性血,2、Rh阴性孕妇,Rh阳性胎儿,抗Rh抗体:不完全抗体(IgG)可通过胎盘, 抗原与分型Rh抗原:多种,以D抗原活性最强Rh因子,50,四、输血原则:,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A A,B B,O O,AB AB,大量,:同型输血,少量,:,异型输血,慢 、观察反应,四、输血原则: 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A,51,交叉配血试验,红细胞,红细胞,血 清,血 清,供血者,受血者,次侧,主侧,两侧都不凝,配血相合,主不凝次凝,配血基本相合,主凝配血不合,交叉配血试验红细胞红细胞血 清 血 清供血者受血者次侧主侧,52,课后习题,1.血清与血浆有何区别?,2.简述生理性止血及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3.内、外源性凝血有何不同?,4.ABO和Rh血型分型依据,5.名词: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等渗溶液,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凝集原与凝集素。,课后习题,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