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2441422 上传时间:2024-08-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4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牛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奶牛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奶牛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奶牛寄生虫病防治技术,奶牛寄生虫病防治技术,一、肝片形吸虫病,片形吸虫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肝脏胆管中引起的疾病。又称为“肝蛭”。主要特征为呈地方性流行,多呈慢性经过,引起动物消瘦,发育障碍,生产力下降;急性感染时引起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幼畜和绵羊可引起大批死亡。,病原形态构造,虫体呈扁平叶状,活体为棕褐色,固定后为灰白色。长,21,41mm,,宽,9,14mm,。虫体前端有一个三角形的锥状突起,其底部较宽似“肩”,从肩往后逐渐变窄。口吸盘位于锥状突起前端,腹吸盘略大于口吸盘,位于肩水平线中央稍后方。,一、肝片形吸虫病 片形吸虫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吸虫,生活史,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的淡水螺,主要为小土窝螺。,终末宿主,主要是牛、羊、鹿、骆驼等反刍动物,绵羊敏感;猪、马属动物、兔及一些野生动物也可感染;人也可感染。,发育过程,成虫在终末宿主的肝脏胆管内产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氧气、水分和光线条件下孵化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钻入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和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或水生植物上,脱掉尾部形成囊蚴。终末宿主饮水或吃草时吞食囊蚴而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肠中脱囊,进入肝脏胆管发育为成虫。成虫在终,末宿主体内可存活,3,5,年。,囊蚴脱囊后发育为童虫,童虫进入肝脏胆管有,3,种途径:从胆管开口处直接进入肝脏;钻入肠黏膜,经肠系膜静脉进入肝脏;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由肝包膜钻入肝脏。,发育时间,在外界的虫卵发育为毛蚴需,10,20d,。外界环境中的毛蚴一般只能存活,6,36h,,若不能进入中间宿主体内则逐渐死亡;侵入中间宿主体内的毛蚴发育为尾蚴需,35,50d,;进入终末宿主体内的囊蚴发育为成虫需,2,3,个月。,生活史,流行病学,感染来源,患病或带虫牛、羊等反刍动物,虫卵存在于粪便中。,感染途径,终末宿主经口感染。,繁殖力,繁殖力强。,1,条成虫,1,昼夜可产卵,8000,13000,个;,1,个毛蚴可发育为数百至上千个尾蚴。,抵抗力,虫卵在,13,时即可发育,,25,30,时最适宜,对高温和干燥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但结冰后很快死亡,所以虫卵不能越冬。囊蚴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3,5,个月,但对干燥和直射阳光敏感。,地理分布,分布广泛。多发生在地势低洼、潮湿、多沼泽及水源丰富的放牧地区。,季节动态,春末、夏、秋季节适宜幼虫及螺的生长发育,所以本病主要在同期流行。感染季节决定了发病季节,幼虫引起的急性发病多在夏、秋季,成虫引起的慢性发病多在冬、春季节。多雨年份能促进本病的流行。,流行病学,主要症状,临诊症状主要取决于虫体寄生的数量、毒素作用的强弱及动物机体的营养状况和抵抗力。,急性型,由幼虫引起,多发生于绵羊,由于短时间内吞食大量囊蚴而引起。童虫在体内移行造成组织器官损伤和出血,尤其是引起急性肝炎。主要表现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可视黏膜苍白和黄染,触诊肝区有疼痛感,体温升高。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嗜酸性白细胞数显著增多。多在出现症状后,3,5d,内死亡。,慢性型,由成虫引起,一般在吞食囊蚴后,4,5,个月时发病。患牛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贫血,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易脱落,眼睑、下颌水肿,有时波及胸、腹,早晨明显,运动后减轻。常表现前胃弛缓、腹泻、周期性瘤胃臌胀,妊娠牛易流产,严重者可衰竭死亡。,主要症状临诊症状主要取决于虫体寄生的数量、毒素作用的强弱及,诊断要点,根据是否存在中间宿主等流行病学资料,结合临诊症状初步诊断,通过粪便检查和剖检发现虫体确诊。粪便检查用沉淀法。虫卵较大,呈长椭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前端较窄,后端较钝,卵盖不明显,卵壳薄而光滑,半透明,分两层,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1,个胚细胞。,治疗,三氯苯唑(肝蛭净),牛每千克体重,10mg,,羊每千克体重,12mg,,,1,次口服,该药对成虫和童虫均有高效,休药期,14d,。,硝氯酚(拜耳,9015,),牛每千克体重,3,4mg,,羊每千克体重,4,5mg,,,1,次口服。应用针剂时,牛每千克体重,0.5,1.0mg,,羊每千克体重,0.75,1.0mg,,深部肌肉注射。该药只对成虫有效。,溴酚磷(蛭得净),牛每千克体重,12mg,,羊每千克体重,16mg,,,1,次口服,对成虫和童虫均有良好效果。,丙硫咪唑(抗蠕敏),牛每千克体重,10mg,,羊每千克体重,15mg,,,1,次口服,对童虫效果较差。,还可选用硫双二氯酚、六氯对二甲苯等。,诊断要点根据是否存在中间宿主等流行病学资料,结合临诊症状初,防制措施,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生活史,制定综合性防制措施。,定期驱虫,驱虫时间和次数应该根据当地流行情况,确定。全年可进行两次驱虫,第,1,次在冬末春初(,3,4,月),由舍饲转为放牧前进行,第,2,次在秋末冬初(,11,12,月),由放牧转为舍饲之前进行。,科学放牧,尽量不到低洼、潮湿地方放牧。牧区实行轮牧,每月轮换,1,块草地。避免饮用非流动水,在低洼湿地收割的牧草晒干后再作饲料。,消灭中间宿主,可用喷洒药物、兴修水利、改造低洼地、饲养水禽等措施灭螺。药物灭螺一般在每年,3,5,月份进行,用,1,:,50000,的硫酸铜或氨水,粗制氯硝柳胺(血防,67,,,2.5mg/L,)等。饲养水禽灭螺时,应注意感染禽吸虫病。,防制措施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生活史,制定综合性防制措施。,双腔吸虫病,双腔吸虫病是由双腔科双腔属的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疾病。主要特征为胆管炎、肝硬变及代谢、营养障碍,常与肝片形吸虫混合感染。,病原形态构造,矛形双腔吸虫,又称枝双腔吸虫,虫体扁平、狭长呈“矛形”,活体呈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长,6.7,8.3mm,,宽,1.6,2.2mm,。口吸盘位于前端,腹吸盘位于体前,1/5,处。,中华双腔吸虫,与矛形双腔吸虫相似,但虫体较宽,长,3.5,9mm,,宽,2,3mm,。主要区别为两个睾丸边缘不整齐或稍分叶,左右并列于腹吸盘后。,双腔吸虫病双腔吸虫病是由双腔科双腔属的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肝,生活史,中间宿主,陆地螺,主要为条纹蜗牛、枝小丽螺等。,补充宿主,蚂蚁。,终末宿主,主要为牛、羊、鹿、骆驼等反刍动物;马属动物、猪、犬、兔、猴等也可感染;偶见于人。,发育过程,成虫在终末宿主胆管及胆囊内产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再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体内孵出毛蚴,经过母胞蚴、子胞蚴发育为尾蚴。众多尾蚴聚集形成尾蚴群囊,外被黏性物质包裹成为黏性球,从螺的呼吸腔排出,粘附于植物叶及其它物体上,被蚂蚁吞食后,很快在其体内形成囊蚴。终末宿主吞食了含有囊蚴的蚂蚁而感染,囊蚴脱囊后,由十二指肠经总胆管进入胆管及胆囊内发育为成虫。,发育时间,进入中间宿主体内的虫卵发育为尾蚴需,82,150d,;进入终末宿主体内的囊蚴发育为成虫需,72,85d,。整个发育期为,160,240d,。,生活史,流行病学,感染来源,患病或带虫牛、羊等反刍动物,虫卵存在于粪便中。,感染途径,终末宿主经口感染。,抵抗力,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在土壤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可耐受,-50,的低温;,50,时可保持活力,24h,。在中间宿主和补充宿主体内的各期幼虫均可越冬,且保持感染能力。,地理分布,分布广泛,与陆地螺和蚂蚁的分布广泛有关,多呈地方性流行。,季节动态,北方由于中间宿主冬眠,易感动物感染具有春、秋两季特点,发病多在冬、春季节。,年龄动态,成年动物易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也逐渐增加,说明动物获得性免疫力较差。可感染数千条虫体。,流行病学,主要症状,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时,尤其在早春症状明显。一般表现为慢性消耗性疾病症状,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逐渐消瘦,可视黏膜苍白、黄染,下颌水肿,腹泻,行动迟缓,喜卧等。本病常与肝片形吸虫混合感染,症状加重,并可引起死亡。,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结合临诊症状、粪便检查和剖检发现虫体综合诊断。粪便检查用沉淀法。因带虫现象极为普遍,发现大量虫卵时方可确诊。虫卵呈卵圆形,黄褐色,一端有卵盖,左右不对称,内含毛蚴。,主要症状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时,尤其在早春症状明,治疗,三氯苯丙酰嗪(海涛林),牛每千克体重,30,40mg,,羊每千克体重,40,50mg,,配成,2%,混悬液,经口灌服。,丙硫咪唑,牛每千克体重,10,15mg,,羊每千克体重,30,40mg,,,1,次口服。用其油剂腹腔注射,效果良好。,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牛、羊均按每千克体重,200,300mg,,,1,次口服,连用,2,次。,吡喹酮,牛每千克体重,35,45mg,,羊每千克体重,60,70mg,,,1,次口服。,防制措施,每年秋末和冬季进行,2,次驱虫,粪便发酵处理;灭螺可采取改良牧场或放养成鸡的方法。防制措施每年秋末和冬季进行,2,次驱虫,粪便发酵处理;灭螺可采取改良牧场或放养成鸡的方法。,治疗三氯苯丙酰嗪(海涛林),牛每千克体重3040mg,羊,前后盘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前后盘属的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瘤胃引起的疾病。又称为同盘吸虫病。主要特征为感染强度很大,症状较轻;大量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可有较强的致病作用,甚至引起死亡。,病原形态构造,鹿前后盘吸虫,呈“鸭梨”形,活体呈粉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长,8,10mm,,宽,4,4.5mm,。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后端,大小约为口吸盘的,2,倍。,前后盘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前后盘属的吸虫寄生于反,生活史,中间宿主,淡水螺类,主要为椎实螺和扁卷螺。,终末宿主,主要为牛、羊、鹿、骆驼等反刍动物。,发育过程,成虫在反刍动物瘤胃内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孵出毛蚴,毛蚴游于水中遇中间宿主即钻入其体内,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离开螺体,附着在水草上形成囊蚴,终末宿主吞食粘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囊蚴在肠道内脱囊,童虫在小肠、皱胃和其黏膜下以及胆囊、胆管和腹腔等处移行,经几十天后到达瘤胃内发育为成虫。,发育时间,在外界的虫卵孵出毛蚴约需,14d,;侵入中间宿主体内的毛蚴发育为尾蚴约需,43d,;进入终末宿主体内的幼虫到达瘤胃发育为成虫约需,3,个月。,生活史,流行病学,感染来源,患病或带虫牛、羊等反刍动物,虫卵存在于粪便中。,感染途径,终末宿主经口感染。,地理分布,广泛流行,多流行于江河流域、低洼潮湿等水源丰富地区。,季节动态,主要在,5,10,月份感染。幼虫引起的急性病例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成虫引起的慢性病例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多雨年份易造成流行,。主要症状,症状,急性型,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引起,犊牛多见。精神沉郁,食欲降低,体温升高,顽固性下痢,粪便带血、恶臭,可见幼虫。重者消瘦、贫血,体温升高,嗜中性细胞增多且核左移,嗜酸性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可丝亡。,慢性型,由成虫寄生而引起。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消瘦,贫血,颌下水肿,腹泻等消耗性症状。,流行病学,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粪便检查和剖检发现虫体综合诊断。粪便检查用沉淀法,发现大量虫卵时方可确诊。注意排出的粪便中常混有虫体。,治疗,氯硝柳胺(灭绦灵),牛每千克体重,50,60mg,,羊每千克体重,70,80mg,,,1,次口服。,硫双二氯酚,牛每千克体重,40,50mg,,羊每千克体重,80,100mg,,,1,次口服。两种药物对成虫作用明显,对童虫和幼虫效果较好。,防制措施参照肝片形吸虫病。,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粪便检查和剖检发现虫体综合,牛羊绦虫病,牛羊绦虫病是由裸头科裸头属、副裸头属、莫尼茨属、曲子宫属、无卵黄腺属的多种绦虫寄生于牛、羊小肠内引起疾病的总称。主要特征为消瘦、贫血、腹泻,尤其对犊牛和羔羊危害严重。,牛羊绦虫病牛羊绦虫病是由裸头科裸头属、副裸头属、莫尼茨,病原形态构造,扩展莫尼茨绦虫、贝氏莫尼茨绦虫,均为大型绦虫,共同特征为虫体呈乳白色长带状;头节小呈球形,有,4,个吸盘,无顶突和小钩,体节宽度大于长度;每个成熟节片内有,2,组生殖器官,卵内含梨形器。,扩展莫尼茨绦虫,长可达,10m,,宽可达,16mm,,节间腺呈环状分布于每个节片的整个后缘。虫卵近似三角形。,贝氏莫尼茨绦虫,长可达,4m,,宽可达,26mm,,节间腺为小点状,聚集为条带状分布于节片后缘的中央部。虫卵近似方形。,盖氏曲子宫绦虫,为大型虫体,体长可达,4.3m,,每个成熟节片内有,1,组生殖器官,左右不规则地交替排列。虫卵近似圆形,无梨形器,每,1,个副子宫器包围,5,15,个虫卵。,中点无卵黄腺绦虫,虫体长,2,3m,,宽,2,3mm,。每个成熟节片内有,1,组生殖器官,左右不规则交替排列。虫卵近圆形,直径为,21,38m,,内含六钩蚴,无梨形器,被包围在副子宫器内。,病原形态构造扩展莫尼茨绦虫、贝氏莫尼茨绦虫,均为大型绦虫,,生活史,上述绦虫的生活史相似。,中间宿主,莫尼茨绦虫和曲子宫绦虫的中间宿主为地螨。地螨近似圆形,大小约,1.2mm,,暗红色,被覆坚硬的外壳,腹面有,4,对足,每足有,5,节组成,无眼,口器为咀嚼型。无卵黄腺绦虫的中间宿主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弹尾目昆虫长角跳虫,也有人认为是地螨。,终末宿主,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发育过程,莫尼茨绦虫成虫寄生于牛、羊小肠,孕卵节片或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吞食,虫卵内六钩蚴逸出发育为似囊尾蚴,牛、羊吃草时吞食含有似囊尾蚴的地螨而感染。似囊尾蚴以头节附着于小肠壁发育为成虫。,发育时间,进入中间宿主体内的虫卵发育为似囊尾蚴至少需,40d,;似囊尾蚴发育为成虫约需,45,60d,。,成虫寿命,成虫在牛、羊体内可寄生,2,6,个月,一般为,3,个月。,生活史上述绦虫的生活史相似。,流行病学,感染来源,患病或带虫牛、羊等反刍动物,孕卵节片存在于粪便中。,感染途径,终末宿主经口感染。,地螨习性,地螨种类多、分布广,主要分布在潮湿、肥沃的土地里。在雨后的牧场上,地螨数量显著增加。地螨耐寒冷,可以越冬,但对干燥和热敏感,气温,30,以上,地面干燥或日光照射时钻入地面下,因此,地螨在早晨、黄昏及阴天较活跃。,季节动态,莫尼茨绦虫和曲子宫绦虫病的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这与地螨的分布和习性密切相关。北方地区,5,8,月为感染高峰期,南方,4,6,月为感染高峰期。,地理分布,莫尼茨绦虫和曲子宫绦虫分布广泛,尤以北方和牧区流行严重。无卵黄腺绦虫主要分布在较寒冷和干燥地区。,流行病学,生活史,牛消化道线虫的发育过程基本相似。感染期均为感染性幼虫(第,3,期幼虫)。属直接发育型。,感染途径,消化道线虫均经口感染。但仰口线虫亦可经皮肤感染,而且幼虫发育率可达,80%,以上,而经口感染时,发育率仅为,10%,左右。,发育过程,捻转血矛线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约需,1,周,逸出的幼虫经,2,次蜕皮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幼虫移动到牧草的茎叶上,牛、羊吃草或饮水时吞食而感染,幼虫在皱胃或小肠黏膜内进行第,3,次蜕皮,第,4,期幼虫返回皱胃和肠腔,附着在黏膜上进行最后,1,次蜕皮,逐渐发育为成虫。,仰口线虫经皮肤感染后,幼虫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肺脏,进入肺泡进行第,3,次蜕皮发育为第,4,期幼虫,再移行至支气管、气管、咽,被咽下后进入小肠,进行第,4,次蜕皮发育为第,5,期幼虫,最后发育为成虫。此过程约需,50,60d,。,食道口线虫的感染性幼虫感染牛、羊后,大部分幼虫钻入结肠固有层形成结节,在其中进行第,3,次蜕皮变为第,4,期幼虫,再返回结肠中经第,4,次蜕皮发育为第,5,期幼虫,最后发育为成虫。幼虫在结节内停留的时间,与牛、羊的年龄和抵抗力有关,短则,6,8d,,长则,1,3,个月或更长,甚至不能发育为成虫。微管食道口线虫很少造成肠壁结节。,生活史牛消化道线虫的发育过程基本相似。感染期均为感染性幼虫,主要症状,轻度感染或成年动物感染时一般症状不明显。犊牛和羔羊感染后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消化紊乱,经常腹泻、肠臌气、下痢,粪便中常混有孕卵节片。逐渐消瘦、贫血。寄生数量多时可造成肠阻塞,甚至破裂。虫体的毒素作用,可引起幼畜出现回旋运动、痉挛、抽搐、空口咀嚼等神经症状。严重者死亡。,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粪便检查、剖检发现虫体进行综合诊断。流行病学因素主要注意是否为放牧牛,尤以幼龄多发,是否为地螨活跃时期,并检查地螨的阳性率。患病牛、羊粪便中有孕卵节片,不见节片时用漂浮法检查虫卵。未发现节片或虫卵时,可能为绦虫未发育成熟,因此可考虑应用药物进行诊断性驱虫。剖检发现虫体即可确诊。,主要症状轻度感染或成年动物感染时一般症状不明显。犊牛和羔羊,治疗,硫双二氯酚,牛每千克体重,50mg,,羊每千克体重,75,100mg,,,1,次口服。用药后可能会出现短暂性腹泻,但可在,2d,内自愈。,氯硝柳胺(灭绦灵),牛每千克体重,50mg,,羊每千克体重,60,75mg,,,1,次口服。,丙硫咪唑,牛每千克体重,10mg,,羊每千克体重,15mg,,,1,次口服。,吡喹酮,牛每千克体重,5,10mg,,羊按每千克体重,10,15mg,,,1,次口服。,防制措施,预防性驱虫,对羔羊和犊牛在春季放牧后,4,5,周进行成虫期前驱虫,间隔,2,3,周后再驱虫,1,次。成年牛每年可进行,2,3,次驱虫。注意驱虫后粪便的处理。,科学放牧,感染季节避免在低湿地放牧,并尽量不在清晨、黄昏和阴雨天放牧,以减少感染。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轮牧。,消灭中间宿主,对地螨孳生场所,采取深耕土地、种植牧草、开垦荒地等措施,以减少地螨的数量。,治疗硫双二氯酚,牛每千克体重50mg,羊每千克体重751,牛羊消化道线虫病,牛羊消化道线虫病是由许多科、属线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道内引起各种线虫病的总称。这些线虫分布广泛,且多为混合感染,对牛、羊危害极大。主要特征为贫血、消瘦,可造成牛、羊大批死亡。这些线虫病在流行病学特点、症状、诊断、治疗及防制措施等方面均相似,故综合叙述。,牛羊消化道线虫病牛羊消化道线虫病是由许多科、属线虫寄生于牛,病原形态构造,血矛属,寄生于皱胃,偶见于小肠。本属危害最大、分布最广泛的是捻转血矛线虫又称捻转胃虫。虫体呈毛发状,因吸血而呈淡红色。交合伞发达,有,1,个“人”字形背肋偏向一侧,雌虫因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红色(含血液)的肠道,故形成红白相间的外观;阴门位于虫体后半部,有一个显著的瓣状或舌状阴门盖。虫卵呈短椭圆形,灰白色或无色,卵壳薄。,食道口属,寄生于结肠。有些种类的幼虫可在肠壁形成结节,所以又称为结节虫。排卵器发达,呈肾形。寄生于牛的主要有辐射食道口线虫。虫卵椭圆形,灰白色或无色,壳较厚,含,8,16,个深色胚细胞。,仰口属,头端向背面弯曲,口囊大,呈漏斗状,牛仰口线虫寄生于牛小肠,主要是十二指肠。虫卵两端钝圆,胚细胞呈暗黑色。,病原形态构造,生活史,牛、羊消化道线虫的发育过程基本相似。感染期均为感染性幼虫(第,3,期幼虫)。均属直接发育型。,感染途径,消化道线虫均经口感染。但仰口线虫亦可经皮肤感染,而且幼虫发育率可达,80%,以上,而经口感染时,发育率仅为,10%,左右。,发育过程,毛圆科线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约需,1,周,逸出的幼虫经,2,次蜕皮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幼虫移动到牧草的茎叶上,牛、羊吃草或饮水时吞食而感染,幼虫在皱胃或小肠黏膜内进行第,3,次蜕皮,第,4,期幼虫返回皱胃和肠腔,附着在黏膜上进行最后,1,次蜕皮,逐渐发育为成虫。,仰口线虫经皮肤感染后,幼虫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肺脏,进入肺泡进行第,3,次蜕皮发育为第,4,期幼虫,再移行至支气管、气管、咽,被咽下后进入小肠,进行第,4,次蜕皮发育为第,5,期幼虫,最后发育为成虫。此过程约需,50,60d,。,食道口线虫的感染性幼虫感染牛、羊后,大部分幼虫钻入结肠固有层形成结节,在其中进行第,3,次蜕皮变为第,4,期幼虫,再返回结肠中经第,4,次蜕皮发育为第,5,期幼虫,最后发育为成虫。幼虫在结节内停留的时间,与牛、羊的年龄和抵抗力有关,短则,6,8d,,长则,1,3,个月或更长,甚至不能发育为成虫。微管食道口线虫很少造成肠壁结节。,生活史牛、羊消化道线虫的发育过程基本相似。感染期均为感染性,流行病学,感染来源,患病或带虫牛、羊等反刍动物,虫卵存在于粪便中。,第,3,期幼虫特点,第,3,期幼虫抵抗力强,多数可抵抗干燥、低温和高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许多种类线虫的幼虫可在牧场上越冬。此期幼虫具有背地性和向光性的特点,在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时,幼虫从土壤中爬到牧草上,而当环境条件不利时又返回土壤中隐蔽。故牧草受到幼虫污染,土壤为其来源。,地理分布,本病分布广泛,多数地区性不明显。但因其感染性幼虫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不同,因此,各别种类亦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如奥斯特线虫和夏伯特线虫第,3,期幼虫较为耐寒,一般在高寒地区多见。,春季高潮,是指每年春季牛、羊消化道线虫病发病出现高峰期。我国许多地区有此现象,尤其以西北地区明显。其原因说法不一,但主要归结为两点:一是可以越冬的感染性幼虫,致使牛、羊春季放牧后很快获得感染;二是牛、羊当年感染时,由于牧草充足,抵抗力强,使体内的幼虫发育受阻,而当冬末春初,草料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幼虫开始活跃发育,至春季,4,5,月份,其成虫数量在体内迅速达到高峰,即“成虫高潮”,牛、羊发病数量剧增。,流行病学,主要症状,牛、羊经常混合感染多种消化道线虫,而多数线虫以吸食血液为生,因此,引起宿主贫血,虫体的毒素作用干扰宿主的造血功能或抑制红细胞的生成,使贫血加重。虫体的机械性刺激,使胃、肠组织损伤,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表现高度营养不良,渐进性消瘦,贫血,可视黏膜苍白,下颌及腹下水肿,腹泻或顽固性下痢,有时便中带血,有时便秘与腹泻交替,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可因衰竭而死亡。尤其羔羊和犊牛发育受阻,死亡率高。死亡多发生在“春季高潮”时期。,主要症状牛、羊经常混合感染多种消化道线虫,而多数线虫以吸食,诊断要点,应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粪便检查和剖检发现虫体进行综合诊断。粪便检查用漂浮法。因牛羊带虫现象极为普遍,故发现大量虫卵时才能确诊。,治疗,对重症病例,应配合对症、支持疗法。,左咪唑,牛、羊每千克体重,6,10mg,,,1,次口服,奶牛、奶羊休药期不得少于,3d,。,丙硫咪唑,牛、羊每千克体重,10,15mg,,,1,次口服。,甲苯咪唑,牛、羊每千克体重,10,15mg,,,1,次口服。,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牛、羊每千克体重,0.2mg,,,1,次口服或皮下注射。,诊断要点,防制措施,应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制定综合性防制措施。,定期驱虫,一般应在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驱虫。北方地区可在冬末、春初进行驱虫,可有效防止“春季高潮”。,粪便处理,对计划性驱虫和治疗性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及时清理,进行发酵,以杀死其中的病原体,消除感染源。,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饲料、饮水清洁卫生,尤其在冬、春季,牛、羊要合理地补充精料、矿物质、多种维生素,以增强抗病力。,科学放牧,放牧牛、羊尽量避开潮湿地及幼虫活跃时间,以减少感染机会。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划地轮牧或畜种间轮牧。,防制措施应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制定综合性防制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